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大秦工程兵 >

第41章

大秦工程兵-第41章

小说: 大秦工程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桔槔共分三层。”

    “第一层为槔基,便是将两根上端凿孔的圆木在地上插牢。”

    沈兵“哦”了一声,槔基,记下了。

    等等,这名字怎么这么耳熟?

    好像在哪听过!

    我去,是

    张格当然不知道沈兵在想什么,他继续说道:

    “第二层便是槔轴,可上下活动。”

    “槔轴中央又有一根立木,用于连接第三层。”

    “第三层是槔梢,由立木连接于槔之上可左右活动。”

    “如此一来,槔梢便可上下左右活动自如。”

    嗯嗯,沈兵不住点着头,等张格继续说。

    没想到接下来好半晌也没声音,抬头看向张格,他已自顾自的忙着手里的活了。

    就这么完了?

    就这样?

    或是察觉到沈兵疑惑的表情,张格就说道:

    “言语或是难以理解。”

    “待我等造出一具试试便知。”

    “你身为工师,这等木艺该是不难。”

    沈兵:

    什么鬼?!

    你特么的把这玩意称作“不难”?

    还担心我学不会?

    不就是一个杠杆吗?

    样子有些像投石机的砲梢,区别就在于多了一根立木使砲梢可以左右转动。

    推荐下, app  真心不错,值得书友都装个,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等等

    沈兵疑惑的问:

    “这桔槔是用来做什么的?”

    张格望向沈兵的眼神就像看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语带不屑的回答道:

    “此处旱情如此严重,桔槔又是建在河边,自然是用于取水。”

    沈兵“哦”了一声。

    接着又觉得不对,这么一个杠杆也能取水?

    莫不是

    沈兵眨吧眨吧着眼带着无奈的表情看着他们折腾着。

    其间王翦看着沈兵无所事事还催促了下:

    “工师可全记下了?”

    沈兵回答:

    “记下了,记下了。”

    张格等人的忙活了一会儿就大功告成了。

    果然如沈兵所想,这就是一个能上下左右活动的杠杆。

    然后,张格在这一头绑上个大木桶另一头绑上个石块。

    许应朝众人介绍道:

    “之所以绑上石块,是我等发现其两头之力可左右相抵。”

    “于是取水便有四两拔千斤之利。”

    “寻常需两人才能抬起的水量,用桔槔一人便可轻松吊起。”

    众人纷纷赞叹,尽管许多人不懂许应在说什么。

    张格则得意洋洋的朝沈兵一扬头,说道:

    “可要看仔细了。”

    “稍会莫要惊掉了下巴!”

    说着抬起槔梢移动,另一端木桶就转到河里。

    张格操作着槔梢继续下放,接着一个震荡的动作一桶水就被缓缓抬起,进而旋转回岸。

    另一头自有人接应,将那桶水倒进沟渠。

    众人不由齐声惊呼,接着便纷纷道好。

    许应又介绍道:

    “此物可由两人操作。”

    “若左、右各一具,便可为一道沟渠供水。”

    “其水量虽小,但若分派人手轮番操作。”

    “如此日夜不停取水,旱情或可缓解。”

    王翦大喜,说道:

    “此物甚好,我马上就命人仿制。”

    “内史今趟是立了大功了。”

    “王翦代三郡旱地军民谢过内史。”

    王翦擅长官术,自然知道许应要的不是封赏而是百姓评价,于是便投其所好。

    果然,那许应被这么一夸就有些飘飘然了,他轻抚胡须面上略带得意回答:

    “诶,大将军此言差矣。”

    “这本是许应份内之事,又何须感谢。”

    “只望来年百姓能少些疾苦、少些饿殍,如此老朽也就心安了。”

    这边张格则带着挑战似的眼神望向沈兵,问:

    “如何?”

    “知道这桔槔的用处了吧?”

    “可学会了?”

    沈兵半张着嘴艰难的点了点头,回道:

    “知道,知道。”

    “学会了,学会了!”

    这时河里传来一阵欢呼,胖子屯兴奋的大叫:

    “师傅,成了,水车成了!”

    苍也大叫:

    “师兄,你这法子果然能成。”

    “你说的确是真的,它当真能将水自行舀至高处!”

    沈兵无语:我真不是有意让你们难堪的。

 第八十五章 水车

    胖子屯和苍的叫声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水车已在水流的冲击下开始转了。

    水车开始转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转时还带着一筒筒水上来。

    接着一筒筒水倒进沿伸至它旁边木制渠那水流便“哗哗”的被引到沟渠里。

    原本干涸开裂的沟渠贪婪的吸着河水,不一会儿就像活过来似的渐渐恢复了生机。

    众人全都愣住了,个个都盯着那水车看,便连许应也不例外。

    过了好一会儿,许应才缓过气来,他像是受惊吓似的瞪眼望向沈兵,问:

    “工师,那那是何物?”

    “那可是你制作的?”

    沈兵拱手回答:

    “内史,此物名曰水车。正是属下制作。”

    许应又问:

    “它当真可将水自行舀至高处?”

    这话刚问出口许应马上就知道问错了。

    那不明摆着已经做到了吗?

    于是许应马上改了个问题:

    “你是如何做到的?它为何能如此”

    沈兵回答:

    “其实也简单。”

    “无非便是利用水流冲击之力使水车转动。”

    “水车转动便可带起竹筒。”

    “然后”

    沈兵朝水车摊了摊手,意思是就成这样子了。

    原理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想不想得到。

    沈兵说的轻松,却是把许应震惊得无以复加。

    他看看沈兵,再看看那水车。

    下一秒就不顾弟子们阻止脱鞋下河近距离观察水车。

    王翦赶忙招呼兵士下河去护着,同时瞪了沈兵一眼:

    “有这等物事为何不早说?”

    “凭空让我等为旱情操心。”

    王翦没说出口的是:

    你这家伙还让许应栽了个大跟头,看把大家都尴尬成什么样了?

    沈兵一脸委屈:

    “大将军,属下不知这水车如此重要!”

    “是以”

    这话差点就把王翦给气哭了。

    这家伙可以啊。

    不知水车重要?

    这玩意可是能把水弄到高处,而且还不需人力。

    三郡旱情就靠它了,三郡百姓的死活就靠它了,明年的征战就靠它了!

    居然还不知水车重要?

    这不是成心寒碜人吗?

    杨端和忍着笑,附耳上来小声教着沈兵:

    “稍后言辞上谦卑些,免得内史丢了颜面。”

    沈兵赶忙回答:

    “属下明白。”

    在河里的许应看着那水车“哗哗”的走,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好东西啊,好东西!

    竟可以利用水流冲力旋转带起竹筒。

    看那遍布周围的许多竹筒,全都呈一反斜角度。

    这使它们下行时开口朝下入水,再上行朝上出水时便盛满一筒筒河水。

    接着逐渐升高又因倾角朝外倒水。

    那河水便自行倒入下方的木制沟渠。

    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止,河水便源源不断进入沟渠。

    许应都些看愣了。

    这水车既可引水又有趣好玩,再看看自己所做的桔槔跟这水车相去又何止十万八千里。

    在一旁侍候着的张格则整张脸都黑了。

    他直到这时才明白适才教沈兵桔槔时他的表情及眼神是什么意思

    那可不是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奈。

    而那个无知的人恰恰是他张格。

    过了好一会儿,许应才在弟子的劝说下上了岸。

    那时许应身上的褐衣也被浸湿到处滴着水,但许应却十分高兴。

    他一上岸就乐呵呵的抓住沈兵的手,上下打量沈兵一番,道:

    “工师大材啊,竟能制出如此精妙绝伦的水车。”

    “有此水车,何愁旱情不治?何愁无法屯田?何愁来年收成?”

    “工师请受老朽一拜”

    说着就真要下拜行礼,沈兵赶忙上前将许应扶起:

    “内史这是折煞沈兵了,沈兵怎担得起如此大礼?”

    许应坚定的举手回道:

    “担得,担得!”

    “有此水车,何止是三郡灾民,天下苍生都将因此受益。”

    “许应替百姓谢过工师”

    说着又要下拜,自然又被沈兵、王翦一行拦住。

    此时那几个主薄却依旧跟在许应身旁不断记着他的话,杨端和一阵气苦挥手让他们下去。

    接着许应话锋一转,就笑眯眯的看着沈兵:

    “不知工师师承何处,家住何方哪?”

    沈兵回答:

    “属下汉中南郑人,师父循是上任工师。”

    许应“哦”了一声:

    “难怪工师木艺如此了得。”

    “不知工师可有意投入农家门下?”

    沈兵不由“啊”了一声颇感意外。

    还有这样拉人的?

    沈兵在现代时对这农家就略有了解。

    知道这农家是个良心学派。

    其成员虽然大多是知识份子,也就是“仕”这阶层,却主动入农。

    因为他们觉得如果自己都不会种田不了解农业又谈何发展农业?

    甚至生活作风都以农民为标准:

    打草鞋,编席子,住土房。

    不求高官厚禄,只求一宅一地从事耕种造福百姓,颇有超凡脱俗之风。

    就像眼前这许应,他虽被任命为治粟内史却依旧身着褐衣脚穿草鞋。

    要知道这治粟内史官阶可不小,秩两千石与郡守、郡尉平级,这身穿着就与身份不相符了。

    沈兵敬重农家,但真要加入农家去种田

    还是算了吧!

    沈兵的目标是星辰大海,种田虽然与世无争,但在这乱世那是连自己小命都无法掌握啊。

    见沈兵犹豫,许应又忙不迭的劝说道:

    “工师,你这一身本领若是投身农家。必能大放异彩造福万民啊!”

    “军队乃杀戮之地,我等何苦以技艺造业?”

    “何去何从请工师务必三思”

    王翦看这画风不对,这许应要是真把沈兵给忽悠去投身了农家,那对秦军岂不是一大损失?

    当下便以担心许应着凉为由让兵士及弟子扶许应下去换衣服。

    那许应却还不甘心,隔远了还在朝沈兵叫:

    “工师,我等稍后再详谈。”

    “不若老朽备下薄酒,请工师到舍下一叙?”

    声音渐行渐远,最后终于没了身影。

    照想王翦也会找借口拖住许应轻易不会让他再给沈兵洗脑了。

    杨端和望着许应离开的方向,摇头笑道:

    “这农家自创立以来便是奉行来去自如的原则。”

    “如今却因你破例了,而且还是许应”

    不过杨端和最后还小声加了句:

    “别听他胡言乱语,哪有什么以技艺造业之说。”

    沈兵:

 第八十六章 样式

    沈兵这边马上就着手传授水车的制作方法。

    此时王翦之前的安排倒是起了作用。

    比如那郡守、郡尉、里典之流,一个个纷拥上来学习取经。

    当然还有记录的主薄。

    只不过对像由许应变成了沈兵。

    “工师,这水车可有制作样式?”

    “工师,改日我带几名工匠来,你可否传授水车制法?”

    “工师,我安排几名工匠拜你为师可好?”

    还有几个更狠的:

    “工师,据闻你尚未娶妻。我家正有一女待嫁,不知工师意下如何?”

    “我家也有一女”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我沈兵是那样的人吗?

    会假公济私攀龙附凤吗?

    不过如果是美女的话,那就可以考虑一下。

    制作样式当然是要有的,所谓的样式也就是图纸。

    秦国在样式统一上可以说是丧心病狂,什么都要求格式化生产。

    甚至就连农业耕地都有诸多要求,比如行距多少、种田方法等。

    沈兵认为这有一定道理。

    这一方面是对农具、生产等进行标准化方便管理和运输。

    别一方面则是古时底层百姓技术水平确切的说是平均技术水平太低。

    如果不统一制式和行为很容易出现混乱和浪费。

    比如一些不懂种田的百姓耕地总是行距太密。

    再比如农具尤其是犁与行距不配等等。

    秦国便用法律将这些格式化、制度化由上到下整合技术

    先让一批有化、懂技术、擅钻研的人比如许应及其弟子,在实验田里种田找到他们认为最适合的行距、株距、种植方法等。

    确定下来后就将这些定为法律下传。

    百姓可以不知道种田的技术,但却不能不懂法,否则就受罚。

    虽然这其中同样会出现一些浪费。

    比如肥沃的良田原本可以种得更密或无需休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地制宜。

    但在百姓平均素质低下的秦时百姓无法因地制宜,干脆用一种模式搞一刀切。

    这反而会使粮食产量达到最大化,国家税收因此也增多。

    这也是郡尉、郡守等第一时间就向沈兵要水车“样式”的原因。

    秦国这样式要细致到长多少宽多少,甚至部件都需要格式。

    这就让沈兵为难了。

    因为水车这东西不因地制宜不行

    有些地方水流急,有些地方水流缓,有些河水深有些河水浅。

    这如果统一样式往水流缓的地一摆,它可能转不动啊!

    想了想,沈兵就说道:

    “水车大小应由实地决定。”

    “简而言之,就是各地制作工匠应先测水面与沟渠的距离。”

    “水车只需比这距离稍大即可。”

    “否则竹筒便是舀了水也无法上升到沟渠高度。”

    沈兵这么一说众人就“哦”了一声。

    这道理并不难懂。

    竹筒下行舀水,上行倒水,水车高度当然要比水位高度差高上几分。

    沈兵用这方法巧妙的绕过了统一样式的问题实现了因地制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