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大秦工程兵 >

第140章

大秦工程兵-第140章

小说: 大秦工程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射鸟兽,这没什么问题。

    接着是射冒顿的爱马,有人不敢跟从,立时就被冒顿杀了。

    再接着就是射冒顿的爱妻,有人不敢跟从,又被冒顿杀了。

    这么一来部下就都知道了,反正冒顿指哪就射哪就对了,否则就只有死。

    然后。

    冒顿就在出去打时射向头曼单于

    这就是“鸣镝弑父”的典故,在此之后冒顿就带领着匈奴东征西讨雄踞大漠南北,就连刘邦都败在他手下不得不俯首称臣以和亲换取边境安宁。

    头曼单于的进攻计划很简单:

    以右贤王带领一万骑正面进攻,左贤王冒顿则乘前方大战之时率五千骑沿黄河切入秦军防线后方对秦军实施迂回包抄这是匈奴常用的战术,即便到了蒙古时期,也依旧是千篇一律的利用机动性对敌人实施分割包围。

    但战术这东西不管重复不重复,只要好用能杀敌就行。

    消息很快就传到沈兵那。

    沈兵是时正在规划圈地的水利灌溉。

    灌溉这玩意可不是随便开一条人工河进去然后再沟沟渠渠的引入田里亦或是加几个水车就行的。

    这模式在多雨湿润地区的确可行,但在干旱缺水处就会出问题。

    原因是干旱缺水地带蒸发量大,百姓普遍使用的大水漫灌方法会使土地盐碱化且肥力下降。

    正如之前所言,水里多少都含盐,大水漫灌之后水蒸发了,盐留在土地里,一年年积累下来,数十年后土地便盐碱化寸草不生。

    现代解决的方法就是用喷灌和滴灌,也就是直接灌到作物的根叶部用最少的水满足作物的生长大多数水都被作物吸收,留在土地里的水很少,盐碱化的速度也就大大降低。

    由于生产力受限,沈兵无法用这种方法灌溉。

    沈兵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少的开凿运河和沟渠,到田地里就用竹筒引水以避免水在输送的过程中渗透至土壤造成不必要的流失。

    这方面沈兵就交由浍来完成。

    还好沈兵当初从砲师出来的时候挑了各方面的人才,现在在云中郡就是不管哪方面都有人负责。

    就在这时仞就进帐来报告道:

    “将军,匈奴有些动静,似乎要整兵来攻!”

    沈兵只点了点头,回答:

    “知道了。”

    沈兵以为这只是仞等人在捕风捉影,他始终以为匈奴没有攻打云中郡的理由。

    然而,当王贲带着王柏和雷桧找来的时候,沈兵才发现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第三百零四章 猎鹰

    “将军!”王柏一走进帐蓬就焦急的说道:“匈奴要进攻云中郡了。”

    沈兵不解的问:

    “何以见得?”

    沈兵会这么问,是因为之前王柏和雷桧也判断匈奴不会攻云中郡,他们的想法与沈兵一样,以为匈奴会留下部份兵力牵制云中郡接着南下劫掠。

    但现在他们却这么肯定。

    王柏解释道:

    “将军,匈奴人饲有鹰。”

    “此鹰飞到空中能寻到敌人牛羊马匹所处之位,接着匈奴人便蜂涌而出。”

    沈兵“哦”了一声,问:

    “你等可是看到了鹰?”

    王柏点头道:

    “确是如此。”

    “每隔数时辰便来盘旋一回。”

    沈兵有些奇怪:

    “可我等没有牛羊”

    雷桧回答:

    “我等有马匹,神武军正有上万匹战马。”

    “匈奴由此确定我骑军皆在云中城。”

    沈兵听着有点懵。

    与匈奴作战还真有点不一样,他们在这时代就用上“间谍卫星”了,这玩意还真比探子好用得多,什么也弄几头这鹰来玩玩。

    顿了下,沈兵又问了声:

    “可是匈奴为何要攻这云中郡?”

    没人能回答这问题。

    如果是为云中郡的粮草,秦军战败前不会将其烧毁吗?

    若是为了战马虽说上万匹战马也不少,但重点是还有一万余秦军。

    要打败万余秦军缴获上万匹战马,一想也知道这是赔本买卖。

    王贲想了想,就说道:

    “或许是知道我军兵力不足,以为能轻易战胜我军,于是”

    沈兵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也只有这么说才能解释得通。

    因为匈奴不像中原各国那么执着,中原各国是农耕民族以土地为本,所以战争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就是要你的地你让出一点就再要一点,再让一点再要一点,永远不会嫌多。

    匈奴发起战争的首要目的应该是劫掠而不是地。

    因为这些地他们自个都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迁徒。

    所以匈奴不会打云中郡,除非他们根本就没把沈兵这一万多人当一回事。

    沈兵想了想,就下令道:

    “传令下去,各寨备足弩箭,准备应敌。”

    众人应了声,各自领命准备。

    直接应敌的是魏呴置下的大梁军。

    大梁军是步军,这段时间弩箭的提升主要也是步军。

    云中城外设置的城寨也由步军完成若是派骑兵去守城就有些浪费了。

    至于王贲所领的五千神武军,就被沈兵当作机动部队使用。

    神武军与匈奴比骑射或许没法比,但他们胜在有藤甲沈兵设在大梁的藤甲作坊一直都在生产。

    在被调到北地经过大梁时,沈兵很想将这藤甲作坊也一并带走。

    但想想还是算了

    这玩意搬到北地没什么用,北地是荒漠与草原相间的地形,这里没有藤,又如何能制藤甲?

    就算把作坊和工人带到北地又能有什么用?

    于是作坊依旧留在大梁。

    为了能到持续稳定的供货这几乎就是神武军的命脉,因为有一天突然卡脖子或者说提价,那么神武军就陷入无盔甲可用的窘境。

    沈兵是把这事全权交由云畋处理。

    沈兵相信云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沈兵也把握着云畋的命脉纸。

    目前全中原的纸业都在云畋一家,这已使云畋放弃了其它产业专营纸业了。

    因为与纸的经营相比其它产业都是在浪费时间。

    有朝一日,若云畋不供应藤甲,那么沈兵就对其断供纸。

    其实这担心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藤甲的制法和技术都掌握在沈兵手里,云畋根本不可能对沈兵形成垄断退一步来说,就算云畋不做,沈兵还可以找其它人做,只要有藤条有编筐工人的地方就能制藤甲。

    到了此时,神武军已是人手一甲,仓库里还有两千备用和替换。

    只不过这些藤甲的质量依旧不属上乘上乘藤甲需要浸泡一年,也就是说至少一年后才有。

    神武军若论爵位,他们经过汝阴一战连升三级之后大多都是簪袅后续加入的还有低爵位。

    此时的他们已足够配甲。

    但一番商讨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希望继续配藤甲。

    后来就连习惯配秦甲的王贲及其亲卫都配上了藤甲。

    开玩笑,有好的装备谁不知道用?

    尤其在知道要北上抗匈奴后,这又轻又全面覆盖,还能完美的抵御弓箭的藤甲谁不知道用?

    插一句, !

    王贲甚至还建议:

    “将军,我等为何不为马匹也配上藤甲防护?”

    沈兵“咦”了一声,回道:

    “好方法。”

    正所谓“射人先射马”,配上藤甲的神武军还有一个弱点,那就是马被敌所伤造成战损,以往黑甲军大部都是因此而伤战马受伤或受惊便会将骑手抛下马背。

    若是再用藤甲将马的要害比如头、胸部及侧翼护住而重量又没加多少,那岂不是战力倍增?

    沈兵当下就不再迟疑,马上就向云畋“下单订购”。

    由于有现成浸泡好的藤条,不久马匹护具就送来了一千具。

    沈兵首先就将其装备给了剺所领的原黑甲军。

    没人能怪沈兵偏心,原黑甲军可是跟随沈兵在汝阴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并受赐神武军之名,若要想要这样的待遇,先立下战功再说。

    沈兵的战术,就是以大梁军驻城寨守,以神武军机动进攻。

    于是形成以云中城为中心,城寨为辅助的攻守兼备的防御体系。

    比如哪座城寨没箭或没粮了,亦或是有补给队从中原赶来却被匈奴拦截

    若是只有步兵只怕够呛,因为补给车队很难在匈奴骑军的冲锋下安全运送到城寨,步兵也很难快速赶到目的地保护补给队。

    有神武军就没什么问题了,沈兵相信神武军即便骑射不如匈奴,但有藤甲防护也是立于不败之地。

    就在云中城及城外各寨紧张备战时,城外就吹响了匈奴特有的长声牛角号。

    接着城头就有兵士挥着旗大喊:

    “匈奴人,他们来了!”

    一场大战无法避免。

 第三百零五章 狼群

    在此之前,沈兵曾几次在脑海里构画匈奴军队的样子。

    毕竟这是一支长期与中原争势的部队纵观中国历史几乎就是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争天下的过程。

    为了应对游牧民族的骚扰,农耕民族甚至还构筑起了一道万里长城。

    所以,沈兵总以为匈奴是一支比起秦军也有过之无不及的军队。

    然而登上城头往下一望,看到的情形却让沈兵大失所望

    城墙下的匈奴大军队形散乱军容不整,三五成群十分随意的凑一堆,有的套了层皮甲有的只是兽皮衣,头上戴的帽子也是千奇百怪各式各样。

    偶尔能看到几个身着青铜甲的,沈兵猜那一定是匈奴百夫长或千夫长。

    后来想想,觉得匈奴会是这番模样并不奇怪。

    北方游牧民族的军队与中原军队不同。

    中原军队那是讲究阵法、讲究队形、讲究制式和整齐划一。

    而匈奴严格来说甚至算不上军队,他们其实就是由牧民组成为了去劫掠牧畜和财物临时拼凑在一起。

    若用中原的标准来评价,这就是群乌合之众,一支不义之师。

    然而偏偏就是这群乌合之众这支不义之师却拥有可怕的战力

    究其原因,沈兵认为这是因为匈奴的战法、战术来自捕,于是能像野兽如狼群般的战斗。

    狼群也不会整队,但长期的捕使每头狼都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甚至还会彼此配合对物发起攻击。

    匈奴就像是这些狼群,他们更多的是凭直觉、凭本能、凭第六感作战。

    这样的作战模式若是不成熟就妥妥的是乌合之众,但如果成熟了就会发挥出可怕的战斗力甚至还在制式军队之上了。

    在沈兵沉思时,就见匈奴朝秦军发动攻势。

    他们的目标是云中城外的城寨。

    这时沈兵突然意识到匈奴进攻秦军的诱因很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圈地”计划

    如果秦军全呆在云中城内,匈奴就是想攻也无从攻起。

    但沈兵却偏偏将军队派出城外建寨圈地城外野战可以说匈奴骑兵的天下,这么做不就是对匈奴的一种挑畔么?

    匈奴一动就是三千余人,他们发出像野兽般的呼喝声策马朝城寨方向奔驰而去。

    确切的说不是朝着城寨方向,而是沿着城寨的切线方向绕圈

    据王柏说这是匈奴常用的进攻战术。

    匈奴极少用骑兵直接冲阵,更别说是冲击城寨了。

    其实就算是中原骑兵都不常用骑兵冲阵,遑论擅长骑射的匈奴。

    在没有马鞍、马蹬的时代,直接用骑兵冲击步兵几乎就是寻死。

    中原骑兵更多选择下马步战。

    而擅长骑射的匈奴,则是让自己的队伍逆时针绕圈,就像一个会转动的轮子。

    之所以要“逆时针”,是因为左手持弓右手搭箭,逆时针便是将敌人置于攻击面。

    而靠向敌人一侧恰恰进入弓箭射程,匈奴兵士就张弓搭箭将箭矢源源不断的射入敌阵。

    有时还有火箭及火把,比如现在就是。

    这是为什么就不用说了,他们希望将秦军未建成的城寨引燃。

    一时万马奔腾峰烟四起,箭矢就像蝗虫似的飞往秦军城寨,不一会儿就钉满了栅栏看起来像刺猬似的。

    扶苏看到这场景脸色都被吓白了,呼吸也不自觉得变得急促起来。

    他一个读书人何时见过这等场面,今趟算是开了眼界。

    魏呴也有些紧张,只因这是他头一回与匈奴对敌,生怕“不知敌”而出什么乱子。

    又等了一会儿,魏呴就有些耐不住性子,对沈兵请示道:

    “将军,属下请战”

    沈兵想也没想就回答:

    “稍安勿燥,再等等。”

    魏呴应了声,就没敢再说什么。

    他有些不明白沈兵在等什么,此时已有两座城寨被匈奴引燃,形式甚是危急

    秦军城寨全都没来得及完工,且因为没有预料到匈奴会发起攻击,于是从原木上削下的树枝、树皮等都杂乱的堆在一旁。

    这些就被匈奴利用,他们火箭一个劲的往这些地方射,偶尔还投来几个火把匈奴骑术了得,他们能在飞驰的马上借着马的速度将火把高高抛起投进寨内,而且位置十分精准。

    一时城寨内到处都是火头,秦军兵士和劳力赶忙冒着箭雨灭火。

    幸运的是河水已引进城寨,灭火还不算困难,只是有些兵士在灭火的过程中往往会被箭矢射中倒地。

    按魏呴的想法,此时应该命部队出寨迎敌秦弩弹道较为平直,除非是在箭塔或是寨楼内否则不利射击。

    但沈兵没下令,魏呴也不敢造次,只能这么继续等着。

    又过了盏茶时间,北面突然打起旗号,接着仞就匆忙来报:

    “将军,甲寨遇敌五千,似有破防之势!”

    沈兵点了点头,说道:

    “来了!”

    然后下令道:

    “放他们进来!”

    旁边的魏呴听着这话额头上立时就冒出了冷汗

    他没想到匈奴另外还有一支部队,而且这支部队还一反常理的突破城寨防线实施穿插。

    如果刚才下令出寨应敌的话,此时只怕就要遭到匈奴的两面夹击了。

    要知道城外秦军不过五千余人,而匈奴却少说有一万多,再加上新增的五千,其总兵力少说也有秦军的三倍之多,再两面夹击就算秦军有床弩之利只怕也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