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大秦工程兵 >

第119章

大秦工程兵-第119章

小说: 大秦工程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楚王负刍乃一国大王,因身份同时也是养尊处优惯了,根本就不考虑如此丢人的逃生方式。

    接着,不等大梁军上前,楚王负刍便抛下剑大叫:

    “我等降了,莫要害我等性命”

    沈兵在确认抓到的是楚王之后,第一时间就把这个消息传了下去。

    同时将楚王负刍带到城寨高处并点燃了火把照得通亮。

    然后秦军兵士就不约而同的高喊:

    “楚王降,楚国亡!”

    “楚王降,楚国亡!”

    这叫声很快就传到项燕耳中。

    项燕初时还不信,但看到城寨高处火光下正是楚王负刍,只得无奈的下令:

    “撤军!”

 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王

    楚王一降,寿春也就守不住了。

    其实寿春原本就守不住

    因为担心寿春过早被秦军攻破,所以楚王负刍的突围计划就只有楚王及都城护卫军知道。

    确切的说,就连都城护卫军也不知道,他们只不过是听从张崎的命令说是要反攻云云,真正知道楚王负刍要出城的只有张崎层级的人物。

    也就是说,守在寿春的楚兵从始至终都被蒙在鼓里,他们以为楚王还在城内而自己是在保卫楚王负刍的安全。

    插一句, app  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直到楚王被秦军与一众妃嫔、大臣被秦军押着到城下来劝降,他们才愕然醒悟

    这特么的是被楚王负刍给卖了啊,这边让兵士在寿春死守,另一边楚王就带着女人财物逃走。

    意识到这一点,寿春当然就无法再守。

    守了还有什么意义?

    为谁而守为谁而战?

    再守下去岂不是跟自己过不去?

    于是当晚守兵就将城门大开迎秦军进城。

    这一来秦军就赚大发了

    其它的不说,城内五万守军尽数投降,就算当作苦役也是一笔不小的资产,还有一路从淮北南迁的楚国百姓,有许多集中在寿春而且大多是青壮。

    另外,那仓库里到处都是粮草、装备还有炼铁、制箭、制装备等作坊及工匠寿春是楚国都城,且楚王负刍原本打算据此城坚守数年,所以成套设施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杨端和及沈兵进城后听完降将的介绍和清点后都惊呆了,这物资和规模一点都不比秦国都城咸阳小。

    事实上寿春原本就拥有比咸阳更大的规模。

    正如之前所言,楚国的疆域相当长一段时期都是战国中最大且人口最多的。

    所以才说六国中最难对付的就是赵国和楚国。

    赵国是军事强,名将辈出战力剽悍,便是在长平被坑杀数十万实力严重受损之后仍能正面一次又一次击败来犯的秦军。

    楚国则是综合实力强,有粮有兵有装备,且地处南方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时间。

    问题是楚国自己不争气,国内多方势力未能整合不够团结,否则是秦灭楚还是楚灭秦还属未知之数。

    另一方面,寿春之战又以极为缓和的情况结束楚王负刍被俘寿春投降,前后围城不过十余日,连激烈的攻城战都没有。

    相形之下,当初攻占邯郸及大梁时收获的战利品则要寒酸多了赵国邯郸是在连年灾情的情况下被强攻拿下,大梁则是用水淹,秦军占领的只是一片废墟,其中赵国还有许多百姓甚至需要秦军用粮食养活。

    寿春,则是所有的准备全都完好无损几乎原封不动的转交到秦军手中,只需要重新把百姓编个户籍再分配人手管理马上就可以重新运作。

    这一来就把杨端和给乐坏了,他笑得嘴都合不拢,直抚着银须感叹:

    “老夫征战数十载,经历大小上百战,却从未有如此战果。”

    “多亏副将神机妙算哪,你这着智擒楚王,却不知挽救了多少性命!”

    杨端和这说的是。

    因为在此之前无论是谁都以为寿春一战是旷日持久的围城战。

    秦军攻城是不可能的。

    像寿春这样三面环水的且城高墙厚的都城极难强攻,且通常攻城战要三倍的兵力才算相平。

    而秦军只有十万,城内楚军却有八万。

    秦军急于攻城的结果就是自取灭亡。

    且可预见的是,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秦军都无力攻城。

    因为楚国不只是有寿春一座城,另外还有几大家族及项燕在外虎视眈眈。

    于是秦军只能这么围着,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

    没围上几年那都对不起寿春这个都城。

    于是,这几年内必然会出现无数惨状,比如秦楚两军的厮杀,再比如城内百姓因物资紧缺饿死、冻死

    如今所有这些都因楚王负刍被擒而略过了。

    沈兵则笑了笑回答:

    “属下以为这更应感谢楚王,若不是他出城来降,我沈兵纵有三头六臂也无计可施。”

    杨端和不由大笑:

    “如此说来,我等还欠那楚王一个人情。”

    “老夫往后还要对他客气些。”

    沈兵当然知道杨端和所谓的“客气”是什么意思不用想,秦军会把楚王用处榨到只剩渣。

    比如可以逼楚王负刍下昭书让淮北还未下的城邑降秦。

    再比如让楚国各大族俯首称臣当然,各族肯定不答应。

    但他们不答应的结果就是变成了反贼,于是就名不正言不顺,秦军反而成了征讨它们的王师。

    不过项燕那边当然也会想到这一点,所以他肯定会第一时间宣布负刍已降,立昌平君为新王

    接下来,就看昌平君怎么选择了。

    项燕果然就是这么做的。

    他甚至都没等大军回洞庭,在半路上就对昌平君说道:

    “君上,国不可一日无君。”

    “如今负刍已降楚国无主,君上乃国之圣贤又为负刍之兄,此刻正是称王救楚于危难之时。望君上勿要推辞!”

    昌平君心下那是一百分的愿意,但嘴上却还是要推辞几下,大义凛然的说要带兵将负刍救出云云。

    最后在项燕等一众将领的力劝之下才勉为其难称王

    称王时都有这一套,大家都心照不宣配合着表演一番,然后就简单的举行一个仪式就算完了。

    接着项燕马上就派出快马去通知楚国各个城邑包括昭、屈、景等贵族在内。

    虽然是否通知这些贵族似乎无所谓,因为在楚王负刍时他们就各自为战,此时新王登位他们又岂会轻易臣服?

    不过从抗秦的角度来说又十分重要。

    因为若是贵族们只认负刍而不认昌平君的话,那么这楚国就算是亡了,或者也可以说是四分五裂各贵族自成一家。

    但若还认昌平君为王,那楚国至少在面上还在,有朝一日项燕还有可能组织起这些贵族一同抗秦发起反攻。

    所以项燕不只是派出信使去通知他们,更是派出使者去向各贵族痛陈厉害希望他们能承认昌平君。

 第二百五十七章 奇人

    出乎项燕意料之外,各贵族很快就承认了昌平君这个大王。

    此时似乎不应该称昌平君,而应是楚王启昌平君姓熊名启。

    其实项燕不应感到意外,他之所以会感到意外同样也是因为项燕更擅长军事而非政治。

    各贵族之所以这么快承认,并不是因为楚王启有一个十分好看的履历:曾为秦国相邦且救楚国于危难。

    也不是因为楚王启曾经游说过各族并展示其长华。

    更不是因为楚王启是楚王负刍的兄弟皇族血脉还有他人,不一定要楚王启。

    各贵族之所以承认,终究还是因为利益:

    项燕带着大军过江东南下迁都洞庭,那么在秦军兵锋之下的就不是楚王及项燕了,而是位于淮南各贵族的封地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不承认楚王启吗?

    若是不承认,有朝一日自己被秦军攻打该怎么办?

    昭氏被攻去求屈氏?

    屈氏被攻去求景氏?

    别人又岂会轻易派兵来救?

    于是最终还是被秦军各个击破。

    楚国贵族的确自私,但他们却并不笨,此时他们需要有人出来主持大局。

    只有这样,有朝一日他们被攻时才更有可能得到增援,甚至可以要求项燕来援。

    楚国这处是什么情况暂且不表,嬴政那知道寿春被拿下可是龙心大悦。

    嬴政原本也是做着围而不攻的打算,他甚至跟王翦商讨了一番,认为此战能打成这样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王翦还惭愧的说道:

    “属下深知攻楚不易,是以认为攻楚非举国之兵不可。”

    “不想这沈兵连施妙计直入虎穴破了汝阴防线,如今更是将楚王包围在城内。”

    “如今我军胜局已定,只需以守代攻围困寿春便可。”

    嬴政也连连点头:

    “越是此时便越要戒焦戒燥,项燕及各族未灭其实力尚存,若是急于攻城或会反为其败。”

    “如今寡人才知上将军所言非虚,楚军兵力源源不断战之不竭。”

    “以二十七万之兵攻楚实有些急燥,所幸沈兵连施妙计骗过了项燕。”

    “否则此战我军只怕要落败。”

    王翦叹道:

    “只是苦了那项燕。”

    “可叹他一生戎马立功无数,如今却一而再再而三的输在沈兵之手,今后只怕也难有翻身之日。”

    嬴政哈哈笑道:

    “寡人有些好奇,若是上将军在战阵对上沈兵,可能分出胜负?”

    王翦摇了摇头,笑道:

    “启禀大王,这便是属下服老请辞的原因之一。”

    “属下若是在战阵上与沈兵相遇,只怕也是项燕的下场。”

    嬴政有些吃惊,他原本以为王翦对上沈兵至少能打成平局,不想王翦却会主动认输。

    “这沈兵当真如此了得?”嬴政有些兴奋。

    王翦一脸严肃的回答:

    “委实了得。”

    “属下与沈兵有过长谈,此子似是精通兵法却又似通非通。”

    “虽是似通非通,却又总能料敌于先机又屡出奇招。”

    “比若此次应敌,令属下叹服的不只是沈兵奇兵攻汝阴,更有黑甲军大败楚骑”

    “要知这黑甲军乃沈兵数月前在大梁所练。”

    “他又如何知道藤甲适合骑军?要知天下无人以藤条制甲。”

    “他又如何知道骑射可大破骑军并在数月前便精练骑射此时若说有骑射之骑军,便只有匈奴了。中原尚无人知此战法。”

    嬴政只是微笑,他安静的听完王翦的话,然后回了句:

    “或许,这沈兵便是这般奇人一个。”

    “那水军的拍竿及狼筅又何尝不是从未有过之物?”

    王翦连连点头,疑惑的说道:

    “属下只是好奇沈兵这是师从何处”

    嬴政哈哈大笑:

    “若是天下都无此物而沈兵却独有,上将军说他又能师从何处?”

    被嬴政这么一说王翦觉得也对,这世上还有谁有资格当沈兵的老师教他这些本事!

    其实王翦奇怪的不只是这些。

    以嬴政多疑的个性应该对这些问题更感兴趣甚至派人去深查才对,但嬴政似乎没有这么做。

    王翦又哪里知道,嬴政已有一个更好的解释:神仙。

    天机又不是凡人可以轻易窥探于是所有一切都得到合理的解释。

    就在这时,就有亲卫来报:

    “大王,前线飞鸽来报:寿春已下,楚王被俘。”

    嬴政和王翦不由愕然,过了好一会儿嬴政才满脸不信问:

    “寿春已下还俘了楚王?”

    亲卫呈上密信。

    自从沈兵发明纸之后,信鸽往来信件已经是用纸来书写了,之前必须得用丝绸。

    丝绸不但更重书写的字体还不能太小,否则墨汁容易扩散糊成一团。于是记载的内容不能太多。

    用纸书写就没有这些缺点,于是一封信就能道尽全场战争的前因后果。

    嬴政拿着信看着看着,就拍案叫绝:

    “这次却是那楚王自寻死路,他与项燕想夜袭沈兵的大梁军突围而出,不想却被沈兵识破设计将其俘了。”

    王翦听着只微微点了下头,他是越发感到自己已经老了。

    要知道当初他可是在朝堂上对大王说要以举国之兵才能攻楚,如今沈兵只以半数之兵且前后只两个多月就成功俘虏了楚王。

    不过想了想,王翦又暗自庆幸:

    自己被比下去又算得了什么?

    这不还好端端的坐在这喝着酒说着话吗?

    那李牧的尸身只怕都已化为白骨了吧,还有那项燕此时必定是焦头烂额六神无主吧。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看书app, app  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想他们都是与王翦齐名之辈,甚至李牧之名还在他王翦之上

    这一点王翦是心服口服的,因为再怎么不服,战场上的输赢却是实实在在半点都假不了,也不由得他不承认。

    然而,他们都是沈兵手下一败涂地,他王翦只是幸运的与其是同一阵营罢了。

    嬴政接着又将信看了一遍,就呵呵笑道:

    “上将军,寡人这便去回信安排寿春事宜,改日再与上将军详叙!”

    王翦赶忙施礼:

    “恭送大王!”

    望着一摇一摆乐得走路都有风的嬴政背影,王翦就确定了一件事:改日再去向大王请辞,大王定会应允了!

 第二百五十八章 不战而降

    俘了楚王占了寿春之后秦军就稍停了一段时间。

    其实也没有稍停,秦军忙着以寿春为基础沿淮河而下占领河岸城邑。

    这与一开始制定的方略是相符的,占领并控制淮河,那么楚国在淮河以北的地区就不战而降了。

    这或许是战国时期唯一出现的最大范围的包围。

    淮河以北一直到齐国,这块区域的北边是齐国,西边是秦国攻占的魏国及楚国地域,东边是大海,南边是淮河

    其中整片区域被秦军封锁得死死的,这范围内的楚军有以下几个选择:

    降齐。

    降秦。

    自生自灭。

    跳海。

    选项看起来挺多的,但就是没有一个活路。

    沈兵说秦军“稍停”,是因为占领淮河沿岸基本没遇到反抗。

    这主要是因为项燕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