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 >

第68章

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第68章

小说: 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挑战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后宫人员大幅缩减必然会导致一应事务的合并与重整,这些有宋清、乐和、刘慧娘三人带头去做,他尚且可以偷懒。

    军事方面,禁军的大规模调整,也带动了后勤、军械、军备、军籍、上传下达、驻地、军营等一系列的巨大变化,甚至还有很多将士需要重新考察其德才是否合格,这些都是浩大的工程。

    而最大的挑战来自政事变动方面,大宋的现在的积弊从两晋隋唐就开始,土地兼并、官商士绅勾结、世家霸占官场,是自古以来的三大毒瘤,三大毒瘤又相互融合牵连,竟然形成了历朝历代社会的“基本盘”,严格说来汉、晋、隋、唐都是亡于此,每一代帝王都少不了与这三大毒瘤相斗争。

    怎么解决三大毒瘤?

    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必须参考后世的土地革命,形成大部分土地皇家所有、以廉租的形式租给农耕百姓,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阻断土地兼并。

    朝廷可以不按成收租,而是定量,这样一来,不仅能得到稳定的粮食来源,也能更大地刺激农民的积极性。

    类似的,还有工商业垄断问题,那是更麻烦的事,往往伴随着官商勾结带来的不公平竞争。

    这是第二个毒瘤,必须要严厉打击官与商双方才有效,而要做到这一点,目前最直接的办法只有依赖军政统计调查司。

    军政统计调查司,不是军事统计调查司,大宋军统司权力更大,监察的面更广。

    只要盯紧官、商两方面,让官员不敢越雷池一步,再通过科举的方式,第三个毒瘤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所以,重点全在军统司上。

    但这样也容易把军统司变成西厂。

    就吴用那一副毒士的派头,做起事来完全没有底线,军统司一旦成为西厂,反而又滋生了新一轮的灾难。

    正因如此,军统司和清风卫一样,只有监察的权力,必要时可以紧急抓捕人犯,但坚决不能拥有审判、囚禁的权力。

    一头呲牙列嘴的老虎,必须关在笼子才能放心。

    甚至赵桓准备在日后江山稳定后,把情报监察、调查取证、抓捕执行、审判、公正性复核五个板块相互独立、相互牵制,以进一步减小贪腐的可能。

    当然,这些说来说去还是小道。

    要真正从根上解决所有问题,还得看皇帝本人。

    昏聩如赵佶,再完美的法则也会被玩儿烂;英明如他赵桓,梁山上那些个吃人肉家伙,如今不照样乖乖的给自己看大门?

    想要做一个合格的皇帝,绝不容易,哪里是坐拥后宫三千佳丽玩玩乐乐就完了那么简单。

    那是赵佶!赵佶历史上的结局赵桓最清楚!

    “殿下!”

    郁保四、焦廷两人见赵桓满腹心事,有些担心。

    宋清、乐和去忙了。

    他们要负责的事很多,原有就没有后宫管理经验,一应事务全靠天赋,自然要损耗大量精力,现在是恨不得一个人破成两半用。

    刘慧娘、宿红裳、陈丽卿也去训练她们的九百女侍卫了,况且还有百十个受伤的姐妹被安道全救了回来,但至今没有好利索,她们也得看顾,也很忙,顾不上赵桓了。

    谢珍谢宝两兄弟倒是能下地了,但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还得几天才能出来。

    所以,赵桓身边现在只有这两个大个,每日不间断守护。

    “殿下要不要去偏殿休息下?”

    焦廷关切地问道。

    赵桓摇头苦笑:“大家都在因我而忙碌,我又怎能独自享受清闲?”

    他看了看快要正中的太阳。

    “咱们去一趟曹驸马府吧!”

    今天的早朝虽然见到了曹晟等人,但勋旧派只是静静旁观,脸上没有喜色也没有失落。

    赵桓也知道自己的上台,对勋旧一派有利有弊,但他想知道勋旧派接下来的选择。

    两人应诺,护着赵桓换了便服赶到曹驸马府上。

    曹晟的父亲光禄卿曹调、叔父驸马曹诗,带着曹晟、赵金奴等一应小辈亲自迎接,把赵桓请到大堂上座。

    曹晟的爷爷曹琮还领过实职,做了个防御使;而到了赵佶上台,曹调、曹晟这两代就只能拥有光禄卿、左卫将军这样的虚职了。

    现在的曹家,没有一个掌权的,俨然一副没落的势头。

    赵桓没有谦虚,在上座做了,曹调、曹诗左右陪着,曹晟兄弟几个都被曹调挥退。

    “殿下百忙之中驾临,寒舍蓬荜生辉!”

    曹调对赵桓非常客气,这是昨日之前从来没有过的。

    这就是太子和监国太子的待遇区别。

    赵桓喝了一口茶,扫了两人一眼道:

    “曹大人客气了,本来我是晚辈,应该多来拜访,正好满城文武都在忙,偏偏我有些得空,想起了金奴,就过来看看。”

    虽然他说是来看赵金奴,但老练如曹调,心里门清得很,赵桓就是来找他们的。

    或者说,是来找大宋勋旧一派的。

    曹调拱手致谢:“劳殿下挂记!殿下刚刚监国,我等也未出力,心里也有遗憾,实在抱歉,请殿下体谅。”

    实则是说:我们现在无权无职,只挂个名字,不知道殿下监国后,能不能改变这种现状,给个真正的官做做。

    这是在要官了。

    赵桓轻轻一笑,他当然听懂了,但这两人如此存不住气,可见心里有多关心勋旧子孙们的前程。

    “我正想找机会跟曹大人说这件事,按朝廷官吏改革的新法,官职一体,精简冗员,把官员数量控制到极限,以减轻百姓压力,所以曹大人这光禄卿也要忙起来了。”

    “不仅如此,曹晟他们都可以通过太学或者科举入仕,也可以从军建功立业,不会再遭受任何人的任何打压。当然,其他勋贵、皇家子弟也同样如此,他们若是有才干,能为国效力,本太子只有高兴,不会猜忌;他们若是庸庸碌碌,本太子也可以给他们指一条路,富足一生不成问题。”

    曹调、曹诗两人闻言,相视一眼,内心惊喜交聚。

    赵桓这是说得很明白了,今后要取消荫官,一视同仁。

    这对他们这些勋旧来说也好也不好。

    好的一点是,不受压制了。

    要知道无论是曹调的光禄卿还是曹晟的左卫将军,因为只是个名头,没有丁点的实权,所以基本没什么俸禄,也没人在乎他们,可以说这种虚职鸡肋得很。

    但现在,赵桓答应了:只要你本事好,能做多大官就给你多大机会。

    当然也有坏的一面。

    荫官再怎么不受人尊重,再怎么俸禄低少,但毕竟是个铁饭碗不是?

    子孙有个荫官,做父母的死了也安心了。

    若是子孙什么保障都没有,死了也闭不上眼啊!

    所以两人的心情跟早朝上一样,不知该喜还是该悲。

    赵桓看在眼里,呷了一口茶水。

    “两位可是担心子孙后代没了荫官?其实大可不必!”

    “从古至今,为人子女的,道路越是被父母安排得妥妥当当,就越没有进取之心,三代以后很难有能撑起一家门面的人物出现。不然两位请看汉唐以来,哪个家族是靠荫官维持的?即便是皇子封王,三代以后不也是泯然众人?”

    “子孙自有子孙福,只有代代都有人才出现,一个家族才能繁盛!朝廷给所有人、所有家族出头的机会,这是公平的,也是对每家子弟都利好的。况且,富贵人家的子弟教育和人脉关系本就远超寒门,若是这样子孙都不能出头,那这个家族距离彻底落败也没多远了,有了官名反而容易招灾惹祸。”

    曹调、曹诗一齐点了点头,同时老脸一红。

    不得不承认,赵桓说得太对了。他们兄弟就是大宋名将曹彬“三代以后”的第四代传人,前途一片稀烂,一点都不灿。

    就算有荫官,再过两代曹家也什么都不是了。

    赵桓看着他们又道:“本太子看曹家正是将门虎子,曹晟虽然年轻,但心智明达,是个可造之材,日后成就未必会下于折家的折可存、折可适、折彦质、折彦野、折颜文,高家的高宠,杨家的杨存中等人,倒也不必太过担心。”

    “嗯?”

    曹调、曹诗听完一喜:

    赵桓这是暗地里答应栽培曹晟了么?

 第141章 巨财

    “另外,大宋的财富在于经商,在于日后的海运!茫茫大海之外,有无数奇境,到处都是无尽的财富,而现在还无人涉足。本太子估算,最开始去海外寻求财富的这一代人,获得的财富支撑个代人的富足生活没有一点问题。”

    海外?

    曹调、曹诗面面相觑。

    大宋的确有商人把海外的香料、名木、珠宝运回大宋售卖,听说一个个生意做的还不小,十分有利可图的样子。

    但具体的他们并没有接触过,并不知道利润究竟有多高。

    而现在赵桓竟然说,一代人积累了财富足够代人花销,这的确吓到了他们。

    但也有些将信将疑:利润真的有这么高?不是忽悠吧?

    赵桓看他们的模样,暗中摇摇头。

    经商一途,从来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但却向来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像他们俩人这么多疑,完全就不是做大生意的材料。

    不过想想也是,曹家都是将门,历代的焦点都放在从军上,不了解商业也情有可原。

    毕竟一个时代观念的改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赵桓在想,要不要把拓展海外商业的事交给李应牵头,让皇室、勋贵参与进来,组建一支庞大的海外商队,先去倭国、吕宋、真腊等比较近的地方捞一笔好处。

    等第一批海商挣了钱,下次再出海自己也就不必费心费力了,自然会有人挤破头要参与进来。

    赵桓略一考虑,觉得可行,便道:“朝廷如今在建造海船,预计半年之内会组建一支千人以上的商队出海,岁末便可返回。曹家何不与其他勋贵商议一下,各自派遣人员参与,是不是有利可图到时便知。”

    曹调、曹诗精神一振,没想到赵桓动作会这么快,如果海商真的能让勋贵世家挣到钱,那比在朝廷得个鸡肋荫官可实在多了,他们这些将门勋贵即便是跟随赵桓一条道走下去,又何妨?

    两人站起身向赵桓一礼:“多谢殿下念着我等勋旧!太子殿下放心!我曹家一定联络好此事,如果真的收益可观,我曹调完全可以保证所有勋旧将门都会为太子殿下之命是从!”

    接下赵桓又与曹家商议了些细节,话了话家常,再去后院跟赵金奴说了会儿话,就到了饭点。

    曾家盛情款待,赵桓也不好意思拒绝,带着郁保四、焦廷欣然赴宴。

    但吃了第一口之后就开始后悔。

    这曹家的饭菜,口味跟外面的酒楼差不多,太怪!

    要说也是油盐酱醋糖都有,但就是感觉不对,跟朱氏酒楼那几个自己调教出来的大厨做出来的饭菜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

    赵桓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把大宋的饮食、交通、教育、金融、医疗等彻底改个模样出来。

    勉强吃了一顿,赵桓带着郁保四、焦廷告别了曹家人,步行赶往皇宫,一路上百姓和军士们熙熙攘攘,虽然没有以前人多,但每个人脸上都有抑制不住的喜悦。

    原本以为经过昨天的血洗,东京城没几个百姓敢出来上街,谁知道一大早就听见有百姓敲锣打鼓喧闹个不停,除了庆祝他这个太子成为监国,更重要的是得知满朝奸党尽除,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赵桓很享受这样的环境。

    两天以前,东京城里人口虽多,但脸上绽放笑容的没几个,相反,多数人都带着一种情绪上的压抑。

    直到现在,赵桓才感觉东京城里的百姓们真正的在“活着”。

    远处,史进带着四五十号人正骑着马巡街,大老远看见了凸出人群郁保四,下了马来到赵桓身边。

    “史将军辛苦了!第一天做御林将军,感觉如何?”

    史进挠了挠头皮,憨笑道:“上午刚熟悉了内城的十二座城门,还是多亏了杨存中将军的部下钟靖跟我说了好些这东京城门下发生的奇闻异事,让我心里总算有了数。末将在每座城门放了了一百军士,五十人守城门,五十人上城墙巡逻,六个时辰换一次班。还有五六百人,末将让他们二十人一队,在大街上巡逻,末将也会带人四处看看。”

    “非常好!”赵桓夸道。

    他对史进这个人还是比较看好的,他的习武天份很高,这从他跟着王进习武半年就能在梁山上排行第二十三位就可见一斑。

    最关键的是史进此人性格耿直、非常仗义,把内城交给他赵桓还是比较放心的。

    唯一的缺陷就是有些鲁莽,但内城有吴用、公孙胜、燕青等人在,又怎会让他上别人的当。

    同样,另外一个守卫外城的羽林将军朱仝也让赵桓青睐有加,朱仝为人谦和、仁义、识大体,更难得的是智勇双全,是梁山上少见的好人。

    赵桓向史进允诺道:“三千人守内城、三千人守外城,虽然人数是少了些,但现在正缺人,日后再补人吧,把你这边补到八千人,朱仝那边补到两万人,东京城自保就够了,九路禁军就可以都出动扫荡天下。”

    史进一愣:“殿下是要把东京城交给朱仝和我?这……”

    “怎么?害怕了?”

    赵桓笑道,“大可不必!只要把你们手下的兵带好,别像以前的禁军那样个个酒囊饭袋,以东京城的坚固高大,两三万人守城绰绰有余,敌人就算十万大军来攻也不惧他!”

    史进也跟着笑道:“末将倒不是惧怕,只是没有做过主将,有一点点忧虑!但若是有人来攻城,保管让他来一个死一个!”

    “今后遇事切记要冷静,多学习兵法。”

    赵桓勉励了几句,与史进告别。

    刚到宣德门,就见乐和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

    “什么事这么着急?”

    赵桓老远便问道。

    乐和拿出了几张纸递给赵桓。

    “昨天东京城总共有七百二十八名官员被杀,八百七十七人被扔进了天牢待审,贪官污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