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 >

第146章

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第146章

小说: 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您和您的儿子!”

    “这才是完颜撒改他们拉我下水的真正原因,他们就是看中了朱家的门第和我的女儿!”

 第311章 三个要求

    朱伯材的一席话委实刷新了赵桓的认识。

    他是真的没想到会有人想替赵佶这样的皇帝洗白!

    都黑成炭了,洗得白吗?

    当然,如果说赵佶大肆任用奸臣,就是为了抱负大宋不听话的士大夫阶层,赵桓还是相信的,毕竟北宋末年的君臣对立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那是大宋灭国的最根本原因。

    但若是说赵佶是明君,那打死赵桓他都不会承认。

    压制士大夫的确应该,但在压制士大夫的时候还附带着把最底层的升斗小民逼得活不下去,那么即便最终皇权能够胜出,也绝对保不住大宋江山。

    后世有句名言:“拉拢一批,打击一批,分化一批。”

    赵佶倒是打击了一批,打击的目标也很正确;也分化了一批,让蔡京、童贯、蔡攸等人相互制衡,免的有人尾大不掉颠覆了皇权。

    可惜拉拢的那一批目标错了!拉拢梁师成、童贯、杨戬这样的货色,相当于自己先跳进了无尽黑渊,注定要死无葬身之地。

    罢了!

    朱伯材这话听听也就算了,不管怎样,赵佶能有这心思,也算给了他这个当儿子的一丝慰藉。

    而且事实证明,赵佶的昏招也的确歪打正着,给自己铺平了路。

    只不过这一招也太险了些,万一赵桓跟历史上的宋钦宗一样白痴,那就是相当于赵佶亲手铺平了一条让大宋通往灭亡的道路。

    总之,赵佶还是个昏君,只不过或许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恶而已。

    而士大夫们口中恶毒攻击的“奸臣”们,倒也真的未必十恶不赦。比如杨戬,可谓是“奸臣”中的典范,一生爱财贪权;但整体来看,他一无反心、二没有为杨家谋什么便利,说他“奸恶”颇有证据不足之感——无非就是掌权时侵害了士大夫、富商大贾、东京权贵们的利益罢了,狗咬狗一嘴毛,是非对错什么的也难以评判。

    想明白了这些,赵桓又拉回了心思。

    现在说的是朱伯材的问题,而不是赵佶和他的心腹们的问题。

    赵桓抬起头继续盯着朱伯材,那意思就是:朱伯材,你可以继续表演,但请赶紧进入正题,朕没那么好糊弄,不会被你三两句话脑子就变成一团浆糊。

    朱伯材默默苦笑了一下,只好继续说道:

    “明白了他们想做什么,我心里的确是害怕了。帮助老官家打压士大夫并不能使我害怕,但相助金人颠覆大宋政权,我朱伯材良心里的确过不去。”

    “我后悔了!后来官家来朱家看望老臣,我突然发现官家竟然深藏不露,就像蛋壳里的一条龙,一旦破壳而出必将风云大变、叱咤天下,我便以为这是我的机会。”

    “于是,我背叛了他们,投靠官家反过来对付他们,甚至把完颜宗弼逼得走投无路,屡次向我求救我都置之不理,还把他的消息故意泄露给军统司!”

    “转眼大半年过去了,本以为此事就这样结束了,可谁知两个月前,完颜撒改又派人找到了我,让我按照他们的指令去做,否则的话,便会昭告天下,说我送女儿入宫心怀叵测,阴谋颠覆赵家江山!”

    “我害怕呀!因为当初的确是出于这个原因把朱家的两个女儿送进了宫,他们手里有人证有物证,想要天下人相信并不难。”

    “我当时大脑一片空白,什么江山社稷也都不再想了,心里只想着怎么保住我朱家满门,怎么保住琏儿和璇儿——她们可都是无辜的呀!”

    “所以……我答应了!”

    说到这里,朱伯材的老泪又坠落下来,膝盖上的衣服湿了一大片。

    “我发动了所有关系,甚至让我的两个儿子亲自出马,诱导太学生反对宋江……”

    “我想过了,毕竟完颜撒改说过只要我照做了便会把我当初写给梁师成他们的书信还给我,只要我过了眼前这一关,哪怕回头再向官家请罪也不迟——毕竟只是让宋江离开官学,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然而刚才官家的一席话把我骂醒了!完颜撒改哪里只是针对宋江,他背后真正的含义是想让官家的变法失败,让我大宋重回一年前!”

    “老臣罪该万死!祈求官家将我千刀万剐……只是……琏儿她们……还请官家给她们一条活路……”

    赵桓依旧冷冷地看着他,仿佛神庙里的天君泥塑般没有表情,也并未回答他,反而问道:“完颜撒改给你的书信呢?拿来!”

    朱伯材闻言,以为赵桓是想用书信当做证据治他的罪,这样他朱家再无生存的余地。

    但,他已经决定任由赵桓处置,便无心再做隐瞒,当即将赵桓旁边的一口小箱子打开,露出了一箱子的书信。

    赵桓从其中抽出几封大致扫视一眼,果然是他私通梁师成、蔡京和完颜撒改、完颜宗弼等人的内容,冷哼一声,把这些书信全都倒进一个小鼎里,举起旁边的蜡烛点燃。

    朱伯材大吃一惊,下意识地指着小鼎叫道:“官家!这是西周的青铜鼎……”

    赵桓眉眼一挑,向着朱伯材喝道:“难道比你朱家满门的性命还要珍贵?”

    朱伯材连连摆手,下一刻突然一惊:“官家是说……”

    “别想差了!你的罪责朕不会免去……但朕也不想让琏儿和璇儿为难!她们是我明媒正娶的女人,就永远都是我的女人,我绝不允许她们受到任何伤害!”

    “朕可以当此事你没做过,太学那边朕自会去摆平,你朱家就当不知道这事!”

    “当然,朱家也必须答应朕的要求!”

    “第一,三天之内,你辞去一切官爵,再将朱家的所有财富全部献给琏儿,朱家只准留这座宅子!”

    “第二,今后,朱家人三代不准为官,但可以进太学!朱家无论男女老少,三代之内的人全部加入皇家商号,供琏儿驱使,挣取财富赎罪!”

    “第三,无论朱家挣取多少财富,包括你们今后获得的赏赐在内,三代以内都不准享用——你朱伯材,今后只准着布衣、吃粗粮!朕要让你牢牢记住:里通外敌坏我大宋根基必须要付出代价!”

    “臣……朱家,必当为官家效死力!”朱伯材激动地大哭。

 第312章 用人以贤

    ,

    赵桓来朱家,来得快走得也快,朱家以外的人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

    但朱家人却知道,今后的朱家与以往完全不同了,在东京城嚣张了那么多代人,接下来也该沉淀沉淀了……

    赵桓不再想朱家的事。

    此事上他已经尽力,若是朱家再闹出什么幺蛾子,他不会容忍第二次。

    他没有进皇宫,而是带着完颜撒改的人头直接去了太学,按照那本联名上书上的名单把几百太学生聚齐。

    同时派人去叫来宋江和闻焕章,以及赵鼎、张孝纯等一干大臣。

    这件事,从哪里起,就从哪里结束。

    这是一件事,也是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完颜撒改借助太学生的手破坏大宋的官学,破坏大宋的吏治,进而破坏大宋江山。

    这已经触及到了赵桓的底线,他无论如何也不会让金人得逞。

    第二件事,就是大宋的官员和储备官员们(太学生),对赵桓用亲不用“贤”的抗诉。

    赵桓的用人标准关乎到他们所有人的利益,他们必须要抗争,他们自己认为这无可厚非。

    看看现在赵桓最重用的都是什么人吧,除了李纲有官吏背景,其他人从闻焕章开始,包括李助、陈箍桶、宋江、吴用、柴进、李应等人通通在内,没有一个人有功名在身。

    他们认为,赵桓把他们这些“美玉”置于宋江等“瓦砾”之下,实在是乾坤颠倒,本末倒置。

    所以,这些新一代的士大夫们,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让他们的官家认识到这一点,进而纠正用人偏见。

    当然,他们现在没胆子直接与赵桓争论,只能用“委婉”的方式。

    他们的最高追求,仍然受恢复“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状态;即便这代官家很强硬,他们无法一蹴而就,但至少他们要努力,要见到成效,要为下一代士大夫铺平一段道路。

    这两件事,赵桓在一开始的时候便已看明白,他之所以拖着不解决,非得等到从江南回来再处理,一是因为江南的事更紧急,二也是因为他没法再向这一代士大夫大开杀戒。

    再处理下去,大宋江山真就没人治理了,他也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会让步。

    太学大广场,看着下面的上千太学生和官员,赵桓没有流露出任何情绪。

    不甘,不服,期盼,哀怨……每一道投向他的眼神都很复杂。

    而归根结底,这些情绪的根本就是两个字:迷茫。

    这些人,可以说是大宋最聪慧的一批人,如果不从根本上消解他们的迷茫,就无法让他们坚定信念追随自己,驱动着大宋进步的车轮向前。

    不能投机,不能取巧,必须真真正正正面解决。

    赵桓取出他们的联名书,打开,横在面前的书案上。

    “你们的请愿书,我已经看了,资质发自肺腑,看得出的确是为我大宋江山的长远考虑。”

    赵桓的语气并不重,但声音很洪亮,也很清晰,只要不是坐的太远都能听得真真切切。

    “只不过,里面所指出的朕的用人准则问题,只是论述了‘用人以贤’的重要性,并不全面。”

    “朕要问你们,‘谁贤能就用谁’就一定对吗?如果是这样的话,谁能告诉朕,王安石和欧阳修的争端伤害了那么多人,是两人不够贤能吗?”

    赵桓的目光扫过人群,许多人都不自觉地垂下了头,但仍然有不少人还有着倔强。

    赵桓神情庄重地鼓励道:“不必有所顾忌,今天可能是你们最大的机会,错过了就没有了!而且朕答应你们,今天不会有人因言而获罪,无论你们说出了什么样的话都不会影响你们今后的认命!”

    “小生愿意抛砖引玉!”

    赵桓话音刚落,便有一人当即站起,众人一看,原来是欧阳澈,不禁精神一震。

    这是太学生中最敢说话的两个人之一,而且人品和见识很端正,的确可以代表他们。

    只听欧阳澈道:“无论是王相公还是欧阳相公,其实都是我辈楷模!”

    “两人无论是哪一个,他们的治国之策都能拯救我大宋江山,他们的内心也的的确确是为了我大宋江山着想,绝对可以称之为贤者中的贤者!”

    “而两人相争之所以牵连了无数人,关键就在于一个‘争’字——因为两人坚持的有所不同,所以他们的贤能反而有了相互牵制的地方,使得同时任用两人的成效还不如只用其中一人。”

    “但毫无疑问,即便是两位相公同时在朝,大宋江山也远比蔡京为相时清明得多,毕竟争论有时候最能发现至理!”

    欧阳澈说完,对着赵桓一礼坐了下来。

    赵桓再次扫视众人:“还有人要补充吗?”

    无息之后,无人应声,赵桓点了点头,开始说道:

    “没有人补充,看来欧阳澈所说完全能代表你们所有人,这也证明了他本人的才能在你们中出类拔萃。”

    “朕就说说朕的看法!诸位若有疑问,可随时打断朕。”

    “刚才朕拿王安石和欧阳修来举证,是因为他们二人的事例非常典型,但却不能说他们造成的后果史上最严重。”

    “对于大宋多数官员和大宋百姓来说,两人的相争完全是神仙打架,误伤了无数人,但被误伤的那些人只有承受伤害的资格,却没有得到补偿的公平,这合乎天理吗?你们有人想过为什么吗?”

    “说实话,朕就想过这个问题!”

    “朕认为,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天底下根本就没有、也不会有十全十美的贤者!”

    “所有的人,即便是孔孟在世,也都有着各种缺陷,这种缺陷导致他们在处理事务的时候总会出现许多纰漏。”

    “或许你们会说出现纰漏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不是的!你们觉得出现纰漏很正常,只是你们习以为常了,而并非代表这些纰漏就应该存在。”

    “所以你们看,就像王安石和欧阳修这样的人,也只是一半贤能,而另一半则显得十分普通、甚至很多地方还不如一个普通人!”

    “他们还真的是不够贤能!”

    “所以,如果朕要像你们所说的‘用人以贤’,无论你们有多么贤能,只要你们不能一直在任不变,都会把大宋江山弄得面目全非!”

 第313章 烧了

    听了赵桓的话,众人不禁陷入沉思。

    这一场辩论,赵桓已经是好定好了基调,那就是——什么都可以说,但必须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也就是说,赵桓用道理驳斥了他们的主张,他们要向驳斥回去同样也要讲道理。

    对赵桓用撒泼打滚那一套滚刀肉的方式,是无效的。

    所以,赵桓说他们“会把大宋江山弄得面目全非”,他们一时之间竟然无法驳斥。

    因为这是事实啊!亘古不变的事实!

    任何一个官员到任,尤其是有才能的官员到任,所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推翻前任留下的那一摊子事。

    我要行使自己的意志,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自己的辖地,基本没有人会愿意做前任的影子。

    为什么“萧归曹随”会成为千古美谈?

    就因为绝大多数人做不到啊!

    如果都能做到萧规曹随,曹参又怎么会被后人推崇?

    所以世间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赵桓所说的“把江山弄得面目全非”!

    这是事实,自然无法反驳。

    况且,好像官家还没有把话说完,他们也没必要急着反驳。

    只听赵桓继续说道:

    “刚才所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所有的官员都是贤能之士。”

    “但可能吗?天下官员称的上贤能的,十个里面能有一两个,就算得上是尧舜之治了!有多少人私心作祟、假公济私、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