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1901铁血中华 >

第104章

1901铁血中华-第104章

小说: 1901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退位,袁世凯任临时执政,正在召集筹备政府,刚成立的国防军总司令林重,令所有部队回驻地驻扎,未经命令,不得调动。

    这种情况下,荫昌无意作战,他必须得弄清楚情况啊。

    他给袁世凯去电报询问,袁世凯只说太后病重,皇帝出来执政,在北洋军与忠义军对峙期间,陛下突然决定退位。

    话语有些含糊,荫昌与两广总督谭钟麟聊起,这位总督大人是个糊涂虫,没主意的,荫昌又与湖广总督赵尔巽、四川总督赵尔丰、两江总督端方等人互通电报。

    最后大家也没什么主意,到底陛下和太后是被逼迫的?还是主动自愿的?然后他们看见了报纸,上面清清晰晰印着圣旨的照片。

    要么陛下和老佛爷是主动的,那没什么说的,自己听命就是了。

    要么是逼宫,但现在圣旨的照片也看到了,陛下和老佛爷都在京城,自己即使联络几个满族大员起兵清君侧,来道圣旨怎么办?

    还有,北洋军和忠义军是中国最强的两支军队,他们合到一起,谁打得过他们啊?荫昌反复衡量后,决定回去看看。

    于是,安顿好部队,荫昌便北上回京了。

    几天后,一位来投兴中会的革命志士,拿着清帝退位的报纸,兴冲冲来到了广西梧州,孙中山等人得知清帝退位,欣喜若狂。

    经过商议后,孙中山决定去北京参加政府筹备会议,虽然没人邀请他,但他认为应该为新中华尽一份力。

    于是,孙中山携胡汉民、廖仲恺、宋教仁等十多人北上,大家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准备为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留下陈其美、黄兴等人,管理根据地的军政事务。

    1905年11月5日,一艘从日本驶来的船只在天津靠岸,32岁的梁启超轻便地跃上码头,戊戌变法失败,逃亡日本七年后,他终于回到了中国。

    梁启超身体虽然轻便,头脑可有点迷惑。

    1898年12月,他在横滨创办《清议报》,鼓吹“斥后保皇”,为改良活动摇旗呐喊,竭力宣扬“光绪圣德”。

    1902年2月,梁启超又在横滨创办《新民丛报》,继续宣传改良主张,与以前不同的是,迫于形势,他已放弃“保皇”口号,而代之以“新民”之说。

    到今年,梁启超的思想又有变化,坚持“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

    但他的皇帝却下了退位诏书,中国要施行共和了,在日本看到报纸的梁启超,匆匆乘船赶回中国。

    而在前一天,保皇党干将康有为已经抵达京师。

    此时,曾经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斥责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的章太炎,也到了京师。

    1905年11月上旬,持各种思想的中国先锋人物、士绅名流,以及各地督抚大员纷纷到京。京师变的纷繁热闹起来。

    忠义军入城的时候,对大英帝国的挑衅无礼行为,彻底激怒了英国公使萨道义。

    萨道义在忠义军部队离开东郊民巷后,立即召集各国公使开会,准备联合抗议和谴责忠义军的举动,并讨论制裁措施。

    如果忠义军将炮口对准各国使馆,各国可以联合行动,但忠义军明显是针对英国而来,相比之下,对己国也算不上什么冒犯,所以,萨道义的联合制裁提议,没有得到其他国家的相应。

    鉴于只有英国遭到的挑衅最为严重,大家乐得看看日不落帝国自己处理。

    见其他列强公使并不支援自己,这让萨道义更为愤慨。

    更气闷的是,他居然不知道该向谁抗议,向清廷?抗议不着啊,他们是忠义军要推翻的对象。

    向袁世凯的北洋抗议?也不靠谱,袁世凯此时的名义,是清廷的军机大臣。

    向忠义军抗议?只会让那些土匪笑话。

    郁闷的英国公使只好召开新闻发布会,再次放出狠话,威胁这威胁那,可是,上次的威胁好像没什么效果。

    萨道义知道国内不可能因此派部队过来,所以也没有向国内汇报,那显得他这个公使失去了对中国局势的控制,显得非常无能。

    清廷退位诏书发布,任命袁世凯为临时执政、组织政府,这回萨道义找到抗议的对象了,他当即派人给袁世凯送去了大英帝国最强烈的抗议,以及各种制裁威胁。

    按照以前萨道义和袁世凯的关系,私底下定会约见面谈一谈的。

    但上次萨道义公开通电威胁时候,一是没有知会老袁,二是老袁派唐绍仪来,萨道义避而不见,彼此关系有些紧张。

    以萨道义的判断,大英帝国的制裁威胁递过去之后,袁世凯应该亲自来拜会的,那样他可以和对方一起,商议对付忠义军的办法。

    但袁世凯接到抗议和威胁制裁的文书后,并没有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第231章 国防军第一次整编

    前一天晚上,袁世凯已经同意了部队整编方案,他要看看忠义军的行动,如果林重表现的没有一点诚意,他再去英国使馆不迟。

    结果当天的整编会议,林重不仅邀请己方人员参加,还在会议开始前,解开了对第四镇第五镇的包围。

    而且,林重邀请冯国璋、曹锟、段祺瑞、王世珍和段芝贵参加整编会议,一起商议整编计划。

    这就表现的非常有诚意了,所以,袁世凯暂时没有回复萨道义的抗议文书。

    各国公使一直密切关注京城的局势发展,在清帝退位诏书发布的第二天,美国公使康格、德国公使穆默,联袂来拜访林重。

    彼此进行了非常友好的沟通,林重还开玩笑地对两位公使道,“看到我们一起生产的战车,两位先生有没有惊喜?”

    大家一起笑,德国公使穆默笑道,“据说萨道义的心脏不好,也不知道当时吓的犯没犯病?哈哈哈。”

    德国在青岛胶州湾的基地,处在英日海军的严重威胁之下。而在欧洲,德国与英国也是天然的敌人,他们当然乐见中国与英国交恶。

    至于更危险的敌人沙俄,如果德国与之交战,德方更期望中国在远东出兵牵制,既然沙俄占据了中国那么多领土,林重又是那么强横的一个人,中俄之间的战争迟早必然爆发。

    德国内部甚至都在讨论,眼看中国崛起的势头似乎出现了,是不是和中国也签订一个类似英日同盟的盟约?

    因为袁世凯和英国走得近,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德国极愿意巩固与林重的友谊。

    美国仅仅在东北,就有巨额投资,而且,未来的中国,据林重说,依然采取开放的经济政策,美国政府非常欢迎。

    美德之间没有矛盾,又与忠义军有非常不错的往来,因此,他们之间好像也近了几分。

    两国公使在忠义军营地吃了简餐,三人又一起去拜访袁世凯,康格和穆默都表示,两国政府会第一时间承认华民国,承认袁世凯的地位,这让袁世凯非常高兴。

    之后的几天,袁世凯一方面让人研究政府内阁组成名单,一边继续联络各地督抚来京。

    而林重则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部队整编上。

    林重现在要的就是政权平稳过渡过来,如果华民国成立,政府各部、各省的架子搭起来,再有人敢吱声炸毛,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去讨伐。

    那样不会演变成全面内战,大不了局部有战斗而已,波及不会大。

    未来几年的政局策略,他已经有了腹稿,他只需要一点点时间,就可以让中华民族避免曾经的二十来年的军阀混战。

    就是那二十年的内乱,国家元气大伤,让日本趁虚而入,发动了侵华战争,导致中国陷入更深重的苦难。

    所以,在部队整编问题上,他尽量照顾到北洋的利益,让事情顺畅地推进。

    11月5日,将忠义军和北洋军捏合到一起,中国国防军第一次整编完毕,林重任总司令,刘老疤、段祺瑞任副总司令。

    蔡锷任总参谋长,王世珍、蒋百里任副总参谋长。

    一师长郝大炮,二师长马二,三师长王四。

    四师长李东,五师长姜虎子,六师长李大壮。

    七师长宋铁柱,八师长吕晨,九师长钱恒。

    十师长瘸虎,十一师长小五,十二师长张作霖。

    十三师长张凤来,十四师长冯国璋,十五师长曹锟。

    十六师长段芝贵,十七师长吴凤岭,十八师长张永成,十九师长冯德麟。

    京城卫戍司令贺刚,司令部警卫团团长徐大国。

    忠义军方面十二万多人,北洋军方面六万人,忠义军原来的旅长变师长,北洋军的三个统制、两个协统亦任师长。

    十九个师,北洋方面有五个师长。

    正常编制是一个师两个旅,东北方面征召民兵即可。其他的师,暂编一个旅,另一个旅的军官都有了,但需要到驻地,改编当地军队,填充完成。

    北洋方面的协统、标统和管带,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袁世凯比较满意。

    各个师都是打散混编,都建立了参谋部,配属一名副师长,一名参谋长。

    林重接过蔡锷的装甲部队司令,将亲自主持装甲部队的训练和作战。令蔡锷专心统筹、理顺全国部队的驻防和训练。

    蒋百里兼任即将成立的中国陆军大学校长,沈阳的忠义军军事学院保留,校长林重,副教育长李衡接任蒋百里的教育长。

    王文及任部队政宣部长,朱执信任军法部长。

    部队整编这几天,林重与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等人聊了几次,渐渐打开心结,他们也都看到了林重的大狙,并亲自试枪,当即感受到了威力。

    正是夜视镜的存在,成了压倒老袁的最后一根稻草。夜幕下的大狙,优势更大,北洋将领们都试了,这杆大枪甚至比战车的威胁都大,所以,也没什么不服气的了。

    在部队整编完毕的当天,林重讲话,“当前各师主要任务,是赶到全国驻地、整编部队,接管防区,如果有清室余孽作乱,必须坚决歼灭。

    第一个任务完成后,各个师要通过训练和剿匪,将几个方面的兄弟部队,捏合到一起,形成战斗力。

    快的话明年,慢的话后年,日本必然与我国开战,战场预计主要在东北。天津、山东和上海等地也可能爆发战斗,所以,装甲部队和火炮,也将优先部署在这几处。”

    整编第二天,十一师开赴江苏,兼理安徽军事。十二师开赴湖南,兼理江西军事。

    十三师开赴广东,兼理广西军事。十四师开赴浙江,兼理福建军事。

    十五师开赴四川,兼理贵州和云南军事。

    十六师开赴陕西,兼理山西和内蒙军事,十七师开赴山东。

    十八师开赴河南,兼理湖北军事,十九师开赴上海。

    至于遥远的甘肃、青海、新疆、宁夏、西藏,以及外蒙等地,暂时真的顾不上了,由袁世凯派人去进行斡旋,暂时安抚。

    林重又下令,一师长郝大炮率军入关,布防到天津附近。黑龙江军事由八师长吕晨接管。

    东北其他部队依然驻扎东北,由副司令刘老疤率领,主要防御朝鲜的日军。

 第232章 杨度

    林重在给刘老疤的信中,明确告诉他,东北各地的民兵训练绝不能放松,必须确保每年有两个月的集中训练时间。

    每年至少搞一次民兵大比武,必须确保民兵拉出来就能战。

    关于部队训练,总参谋部会将忠义军与北洋军的训练方案,汇合整理统一,然后下发到各部队执行。

    林重又令军法部长朱执信,整理忠义军与北洋军的法纪条例,汇合统一,发各个师执行。

    瘸狼的情报部改编为第一情报部,属员扩至两千人,在林重的部署下,他们将在全国各地建立情报网络。

    林重还抽调部分人员,建立了第二情报部。

    情报部门直属于他。

    在整编后的当晚,林重召集政宣部长王文及,以及上百名政宣部骨干人员开会。

    会议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最后,林重说,“我马上就抽调东北各个师的政宣骨干人员,过去支援你们,要保证每个连有一名政宣人员,你们务必做好新编部队的政治宣传工作。”

    这几天,林重与袁璇祯也一直在和北洋进行政体模式的沟通,不管是袁世凯还是林重,都同意选择总统共和制。

    双方需要在各地督抚等官员回来前,把大框定下,不可能这种事也民主讨论的,那样的话,都会有人提出君主立宪制的。

    总统共和制政体,施行立法、行政与司法的分离,初步的打算是成立过渡政府,制定宪法草案,1907年初举行第一次大选。

    过渡时期的议员,资格有相当的限制。一是在前清的时候,有着秀才以上的功名或者担任过公职的汉人,且必须有清廉的名声。

    二是拥有一定资产的商界人士。

    三是拥有新制中学以上学历,以及留洋经历的年轻读书人,在林重要求下,这个比例至少在三成。

    就是第一次大选,也做不到全国普选,时机根本不成熟,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林重非常想在全国施行东北的经济和土地政策,但短时间都实现不了,因为阻力太大了,大到会爆发战争的程度。

    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啊。

    与袁世凯沟通的时候,林重坚持财政部长、司法部长和法院,必须留给忠义军一系,而且,人选已经定下了。

    财政部长袁璇祯,司法部长陶成章,最高法院院长梁宇达。

    林重已经写信,让陶成章和梁宇达交割吉林省长和辽宁省长的政务,吉林省长一职,由副省长董浩接任,辽宁省长一职由徐锡麟接任,徐锡麟依然兼任整个东北的工商矿业部长。

    在总统共和制下,老袁的大总统相当有职权,内阁不对议会负责,而向总统负责,内阁总理和各部部长由他任命。

    既然林重自己不登基,还打碎了龙椅,在军力优势情况下还选择与北洋合作,而且整编时候兼顾公平,老袁想了想,就同意了林重的意见。

    将司法部长,与法院院长这两个职务交给忠义军,这个决定后来让老袁无比恼火且愤恨,这是后话了。

    8日这天傍晚,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