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权宋天下 >

第50章

权宋天下-第50章

小说: 权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寨外一个单独的空地上,还摆着十八具弩砲,有两个士卒立在边上守着。

    李毅中眼睛一亮,对着丁武说:“丁队,过去看看?”

    赵权知道李毅中对这些器具兵器特别感兴趣,他便与李毅中一起,跟着丁武和吴一虎走上前。

    丁武跟看守的士卒打了个招呼,士卒只交待了一句:“看看就好,千万别动!”

    弩砲其实就两种,准备来说,大的才叫弩砲,有十三具,小的是弩机,有八具。

    吴一虎指着几具弩机说:“这就是击伤史青的那种弩。”

    赵权与李毅中凑过去认真看着。这个弩机长约一臂,应该是单兵使用的弓弩。比较奇特的是,在弩身上方有一个木匣子。

    赵权问道:“这匣子是干嘛的?”

    “装箭矢的,装的就是风羽箭,一匣可装六矢,而且可以连发,最适合在夜间发射,让人防不胜防。”

    连发?这时代竟然还有可以连发的弩箭?赵权的兴趣被勾起来了。

    “这个,叫什么弩?”

    吴一虎拿手蹭了蹭脸,有些不确定的说:“好像,是叫什么筒弩来着。”

    “?筒木弩!”一个有些阴沉的声音传来。

    赵权回过头一看,是秦子绪。

    好些天没见到这厮了,听说他一直在负责后勤军需的调度,看来这边清理收缴物品的活也归他管了。

    虽然每次见到秦子绪,赵权心里都有些别扭,但还是乖乖地跟他行了个叉手礼,并问候道:“秦队好!”

    “怎么?对这玩意感兴趣?”

    赵权努出一点笑容,说:“还请秦队多多指教!”

    秦子绪倒也没给他什么脸色,略清了喉咙,说道:“?筒木弩,?,从匚赣声。指的就是这个木匣子,里面可装六矢,矢无羽以风为推动,故称风羽矢。矢长八寸,射程八十步,五十步内可贯甲。”

    “这什么筒木弩,真的可以连发吗?”赵权接着问道。

    秦子绪给了他一个大白眼,说:“此弩一匣六矢,用活动木臂上弦,速度比正常弩箭上弦快了许多,勉强也可以称得上连发了。但是六箭射完,再装就很麻烦。”

    “这么厉害的弩具,宋军为什么只装备了这么几具?”李毅中在边上问道。

    秦子绪摇了摇头,说:“应该是不止的,可以用的只找到了这几具。不过……”

    看着赵权仰着脖子等他往下说,秦子绪却两眼朝天,突然显出一副沉思状。

    “行了,老秦!”丁武笑着撞了撞他的肩膀,“你别吊这俩娃的胃口了,改天让那小子给你进贡点好酒。”

    赵权只好点了点头,“那个当然,回长临村后,一定,一定!”

    秦子绪歪了歪头,嘀咕道:“稀罕吗?”

    不过,他还是接着说道:“别看这玩意厉害,真正用起来很麻烦。一是完成组装时不能有任何偏差;二是弩箭在匣中总会轻微滑动,所以这弩既不能仰射也不能俯射,只能平射。而且一旦天气潮湿,这弩就没法用了。

    最关键的是,这弩虽小,造价却是极贵,每一个机关物价,都必须精准,尺寸不能有任何偏差。因此在制造时,十具中能有一两具合格,就算不错了。”

    赵权听得乍了乍舌。

    可以连发的弩机他还是第一次听说,他此时对此弩的兴趣完全超过了李毅中。

    赵权认认真真地看着这具木弩,尽可能的把构件记在心里,秦子绪说的这些问题一定存在,但他相信肯定会找到解决的方法。

    “你们看边上的这几具床弩,造价都比?筒木弩还低些。”

    “这又是什么弩?”赵权指着边上的一个弩砲问道。

    “这是合蝉弩,属于双弓床弩。在宋军制造的弩砲中,其威力仅次于三弓床弩。

    此弩分前弓与后弓,双弓状如两蝉相合,故称合蝉。正常需要七人张发,一人瞄准,一人以槌击发。射程一百四十步,箭为大凿头箭。”

    对于宋军的弩箭,如此了如指掌,赵权心下倒是有些佩服秦子绪了。

    “这里有神臂弓吗?”赵权又问道。

    秦子绪斜了他一眼,“你还知道神臂弓?”

    赵权只好嗯嗯了两声。

    “神臂弓为宋军单兵对敌最大利器,管控极严,非作战时严禁携带。即便战死也必须将弓毁损,否则死了还得被追究责任。因此……”秦子绪犹豫了下,还是说道:“我也没见过。”

 一百零九章 防务调整

    寿春衙门佥厅内,赵胜在一屋子文武官员的注视下,依然不停的在厅堂里踱着圈子。忽缓忽急,晃得让所有人都觉着头晕。

    自敌袭寿春至今,几天下来,赵胜的脸已削了一圈,胡子邋遢,眼里满是血丝。一袭官袍依然整洁,但穿在他身上,犹如挂在衣架之上,空空荡荡。

    “樊辛有没有消息?”赵胜一边勉力地压制住内心的烦躁一边问道。

    “樊统领没有任何消息,其部溃散后,大多都被阻大香河所阻,往南而去,估计或是逃往安丰县,或是直接逃往庐州。”这个是他的亲兵队长徐丁升。

    “敌军还是没有动静?”赵胜又问。

    “敌军应该正在赶制攻城器械,今日估计不会再攻城了。大香河上的浮桥已经快架设完毕,敌军可能准备分兵攻打南门或是东门。”

    佥厅里安静了会,这两个问题赵胜几乎每转一圈都会问亲兵一次。

    “大人,卑职以为今日敌军应该不会发动攻城,你看是否让士卒继续加固城墙?”问话的是赵胜的幕僚许文用。

    “万一敌军突然发动攻城怎么办?”厅堂里响起反对的声音。

    “我觉得可以,他们造攻城器械,我们更应当抓紧城墙的修复。”

    “来不及啊,那城墙没有两天时间,根本修不好,而且还得动用全部士卒才行。”

    “那也不能坐以待毙!”

    这些天,围绕着是否该赶工修复城墙,或是出城援助忠义军的问题,总是有诸多不同的意见。只是对于派兵出城,现在已经没人敢在赵胜面前再提了。

    士卒要轮休、要防止敌军攻城,势必就没办法全力修复城墙。而城墙修复无法完成,谁都没把握能挡得住敌军的攻城。这个矛盾已经折磨了赵胜许多天了,但他依然没有什么好办法。或者说,他在此之前,根本就不觉得这是个矛盾。

    让赵胜始料未及的是,城外的忠义军在敌军发动攻击时,竟然连半天都没撑住。

    他甩甩头,赶出刚在脑中滋生的一丝懊悔,又在厅堂里踱了两圈,才举手止住众人的争吵。

    “派出去的信使有没有回音?”赵胜问道。

    “安丰县与六安那边已经过不去了,蒙古主帅察罕的前锋游骑已经控制了六安周边区域,甚至开始出现在六安往庐州的路上,估计其主力不日将抵六安。往庐州的信使昨日已派出,还未回来。往濠州的道路倒是比较畅通,但是听说蒙古东路军主帅塔思与张柔正准备驱兵渡淮。因此……”

    “没有援兵的指望了吗?”赵胜冷笑地问道。

    “是……”徐丁升犹豫着答道:“庐州那边说派不出援兵……”

    “哼,指望杜杲,还不如不指望!”虽然明知蒙古此次出兵,主要目标是庐州,杜杲那边轻易是不敢分兵出来,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得到庐州的回音,赵胜对杜杲的怨气又加深了一重。

    “不过,”被打断话的徐丁升,还是继续说道:“杜帅已经派出都统王福,沿路收纳溃兵,估计再有两天,可以抵达寿春。”

    “算了!溃兵如何能用!”赵胜烦躁地摆了摆手。

    如今的两淮前线,像他这样文人出身的知军已经越来越少。尤其从淮南东路的县城兴化,直接调任淮南西路的安丰军,在这边自己没有任何根基,也非杜杲嫡系,此时想求得救兵,那是千难万难了。即便是有,要让自己低下身子去求杜杲,他也不屑为之。

    想及于此,他不由又有些愤恨。去年同样是蒙古军围寿春,当时有池州都统吕文德、淮东参议余玠等路军马,纷纷率兵来援。而今天同样被围的寿春,竟然一支援兵都没有!

    不知觉中,赵胜一张苍白的脸渐渐狰狞,众人怔怔地看着他,一时间没人言语。

    许文用见势有不对,起身走到赵胜身边,低声说道:“大人,现在最急切的事务,是要安排防务。”

    赵胜一激灵,恍过神来,扫视了一下厅堂里的官员。说:“城墙的修复先停了吧,在城墙之后,挖出一道壕沟作为第二防线。多少时间可以完成?”

    一个虬髯大汉站起身答道:“现在动工的话,日暮之前可以完工。”这位是寿春城内义士军都统制薛博。他原本只是统制,手下有一军三营不到1500人的乡勇,赵胜来了之后,多番努力,将寿春乡勇扩充至五军十营五千人马。

    改为“义士军”的乡勇正式成为厢军编制,分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与中军。薛博也从统制升为都统制,论职位已经远在忠义军统制樊辛之上。因此,他对于赵胜心怀莫大感恩之情。这些日子也是尽心尽力,协助赵胜调动城内兵力、安排防务,只是至今未得与敌一战。

    但是,对于自己亲手建立起来这支义士军的战斗力,他实际上比赵胜还心虚。虽然整支军队基本满员,兵饷也给得足。但绝大多数都是刚入伍不到三个月的新兵,之前别说上战场,连兵器弓箭都没怎么摸过。

    十营编制中还有一营马军,五百人队伍却只有三百匹不到的马,而且还全是淮马。

    虽然对自己军队战斗力存疑,但薛博还是觉得,这五千人守城是没什么问题的。城内粮草充足,器械也算精良,只要不过分损耗士兵的体力,扛个十天半个月应该可以。

    “大人,”薛博又对赵胜躬身说道:“卑职觉得,可以在新挖出的壕沟内侧,设置串楼,应当……可以,有效阻杀敌兵。”

    “什么串楼?”赵胜有些疑惑。

    “这个串楼,高近一丈,上蒙牛皮以防敌箭,五尺见方,可容士卒三至五人。多修一些的话,可以略微弥补城墙破损的不足。”许文用在边上解释道。

    “对!”见有人赞同自己的提议,薛博咧了咧嘴,有些得意地说:“去年卑职就是负责串楼制作的,一个晚上就做了二十多座串楼出来。杜庶杜将军想出的这种串楼,真的很不错!”

    “杜庶?”赵胜皱了皱眉头。

 第一百一十章 城破(1)

    许文用瞟了薛博一眼,他实在有些不明白,赵大人怎么会看上一个这么没太多心眼的人,难得仅仅是因为他粗爽耿直而好用吗?

    许文用又不禁的想起赵胜当时关于选将的一番论述:“古人选将必具五材,勇智仁信忠,现薛博已具勇、仁、信、忠,缺一智吾补之,可为将。”

    许文用摇了摇头,凑到赵胜身边,低声说:“是杜杲之子,自小聪慧,包括那个鹅梨砲都是他制作出来的。”

    “哼!我看没必要!”不提杜杲也罢了,一提起赵胜觉得火气又往上冒。

    “壕沟挖深些,边上筑土围,再架木栅,我看就比那什么串楼好用!”见薛博还想说话,他挥了挥手说:“就这么定了,让人抓紧去做!”

    “城内粮草、器械如何?”赵胜接着问道。

    坐在通判韩翁边上的录事参军蔡禹,起身答道:“回大人,城内粮草足够两个月需用,军械充足。”

    作为分管后勤粮草的曹官,蔡禹对赵胜的民政能力还是相当佩服的。自端平以来,安丰军连年遇战,民生凋敝,商旅断绝。尤其是去年战后,整个安丰军境内百姓逃亡众多,许多田地抛荒。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形之下,赵知军竟然可以把安丰军的所有潜力挖掘出来,不仅养活了二千多的忠义军,还能拉扯出五千足额的义士军。

    “只是……”蔡禹接着说道:“现城中劳力缺口巨大,除五千义士军外,其余两万多皆为老弱妇孺,不堪劳役。”

    寿春城总人口为三万八千多,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丁全部被征入义士军,剩下的便是忠义军与义士军的眷属。这些天,稍微能动的人全被赶去协助筑城,再无可挖掘的劳动力了。

    赵胜又皱了皱眉头,说:“从其他三个城门再调些守军至西门。”

    韩翁站起身,急急说道:“大人三思,现东、南、北三个城,每个城墙只有守军不到五百人,再调走怕……”

    “不用担心!”赵胜挥了挥手,脸上又开始有些焦躁之色,“敌军看我西城墙破损不堪,主攻方向定是在西城,你重点防守南城,东、北两城墙派些老弱上城,虚张声势,足以应付了。”

    韩翁苦着脸,张了张嘴,终于没再说什么,只是在心里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

    风一会自西,一会自北,飘忽着方向,不停刮向寿春城。

    城墙上,军旗猎猎。

    天气愈加寒冷,嘴里一呵出气,即成白雾。

    天未亮,裹着裘袍,腰悬长剑的赵胜便已站立在西城门楼之上,一动不动地望着真定军的营寨。

    “让天气再冷些吧!”赵胜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

    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他突然间就希望战场上空,此时能有路过的神仙听到他的祷告。他很清楚,快速行军以求突袭的敌军,后勤粮草不济,士卒的衣服必定不够。如果天气能再冷些,甚至下起雪,那么敌兵的战斗力定会被削弱到极致。

    这样的话,不仅可以不战而胜,甚至可能在随后的追击战中歼杀大部敌军。

    天光终于大亮,却没有一丝的阳光落下。漫天的云,层层地压着,似乎触手可及。

    赵胜仰望着乌云,突然觉得在天与地之间,似乎只剩下了自己一个人。甚至古往今来,历经数千年历史的寿春城,也只有自己一个人,正孤独地站在这,迎接即将到来的这场激战。

    “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一刻,赵胜的双眼莫明地湿润,眼泪盈盈欲落。

    隐约中,真定军寨门大开,一队游骑冲出,开始布向战场的各个角落。而后是十几面巨鼓鱼贯抬出,一直抬到距城门三里地,才一字摆开。

    随后,震天鼓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