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权宋天下 >

第333章

权宋天下-第333章

小说: 权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管理如此之大的土地,要管理如此之多的人群。

    但即使这么忙,他依然每天都会陪着自己,看山、看水、看海。

    看正在夏收的农人,看正在撒网的渔民,看正在辛苦劳作的伐木工,看正在筑路建屋的匠人。

    有时路过一家农户,会停下来歇息一二,顺便了解他们家的人口以及收成。

    有时会带她去听满山的涛浪,看醉人的山花。

    在丹东,遥望着曾经的高丽。

    在石沟,细听当年的苦战。

    在五老山城,游览当年高句丽留下的“金字塔”。

    在扶松,入住让她极为讶异的土楼。

    权宋天下

 第九百一十章 放不下

    一路往北,赵子矜完全放开了自己的心怀。她不再去纠结自己的出身,也不去继续猜想赵权的身份与地位。

    他愿意陪伴自己,也愿意让自己陪着他,足矣!

    一路走走停停,到了南京府城时,已是桔红铺山漫野。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哪怕赵子矜自认为不是一个矫情的女子,此刻也完全沉醉于眼前的这些美景之中,依在车窗之外,痴痴呆呆。

    “官……老公,你们家,好美啊!”

    “哈哈,这算什么!如果你想看,还有更美的!万里冰封的湖面、成群自由飘浮的天鹅、风吹草低的牛羊,还有万里大漠的孤烟……”

    赵权紧紧地拽着子矜的手,缓缓走在南京府城的街道之上。

    人流依然如织,但是安静了许多。

    尤其是那座副万户府,虽然已经变成了海东各个学院高级老师的宅院,但依然显得空空落落。

    须发全白的大乌泰,坐在院前的椅子上,笑呵呵地看着他们两人。

    子矜跟在赵权身后,恭恭敬敬地跪拜而下。

    随着赵权,口中称道:“子矜,拜见义父!”

    大乌泰摆着手,说道:“别行此虚礼,走了这么远的路,累着你媳妇,我老头子可得内疚半天!”

    赵权不语,依然完整地行完一礼。

    杨氏姐妹过来,一左一右打量着子矜,口中啧啧赞个不停。

    赵权走到大乌泰跟前,蹲下身子,轻轻挽起他的裤脚,面带忧色地看着他的双腿。

    小腿发黑,肌肉萎缩,瘦若枯柴。

    “行啦,别摸了,我死不了!”

    大乌泰想抬起腿踹他一脚,大腿动了一动,小腿却毫无动静。

    将未来的国都设在旅顺,而不是南京府城,这是必须之举。但是大多数人搬离之后,大乌泰却不肯离去。

    倒并不是他对南京府城有多么留恋,而是因为他的双腿出现了严重的萎缩症状。

    好在所有的学院都依然留在南京府城,包括新建不久的医学院。

    若论医疗条件,这里甚至超过了还未完善的旅顺。

    大岩桓夫妇与辛邦杰妻子,都留在在这里陪着大乌泰。

    但终究相隔太远,赵权往来看视一趟都属不易。

    看这病情反反复复,似乎已经越来越严重了。

    “我父亲,时日无多了!”大岩桓面带忧色说道。

    赵权吓了一跳,“不可能吧,顶多不方便走路,不会影响到生命的!”

    大岩桓轻轻地摇了摇头。

    “父亲一生,大半时间都在战场上厮杀,无数隐疾缠身。加上早些年,南京府缺医少药,伤势虽然暂时压住,但却始终没法根治。多年积压,其实身体已经支撑不住了。”

    “这么严重吗?”赵权心里泛出无数辛酸。

    大乌泰,在赵权的心里,其实已经远不是一个伯父这么简单了。

    自小没见过父亲的赵权,早已把他当作自己的父亲来看待。

    可以说,没有大乌泰的全心支持,没有他毫无条件的信任,赵权或是南京府,都不可能发展成为今日模样。

    人力有穷尽,南京府的医疗资源虽然还谈不上当世最强,但是中外之间的医疗合作研究却已极其深入。如果在这里还想不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去任何地方也都没有用。

    夜色洒在宁静的操练场上,赵权与大岩桓并肩漫行,一时心头沉重。

    “人生七十古来稀,你其实也不用太为他担心。我父亲一直在说,他这辈子,值了!

    曾经有一个最好的、可以生死与共的兄弟,也有一个当世最有能耐的义子。

    孙子非常可爱,只有儿子差了一点。”

    大岩桓苦笑地摇了摇头。

    赵权听着却是莞儿一笑。

    大伯伯已经七十了!在这个年代确实算是高寿,的确也可以算是没什么可遗憾的。

    可是,自己的父亲,今年多大了?

    赵权突然有些迷茫,似乎,算不清?

    “他其实,心头还有几件事,一直放不下,否则可能早走了!”

    赵权微微皱眉。

    放不下,因此努力地撑着,希望可以在这世上多停留一会,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一是立国,前几年算是他的心结。但这些年,也淡了。”

    “需要的话,我可以立即安排……”

    大岩桓摆了摆手,“今夜与你说这些,并不是我父亲的意思。只是这两年来,时时陪在他身边,他虽然很烦我,但我也大体理解了一些,之前我看不懂他的许多东西。”

    “他对我不满,是真的不满,这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但是他对我的爱护,也是真的爱护。不掺杂一丝一毫的功利。

    他要立国,仅仅只是为了大氏的传承能得到延续。如今他的这个目标,已经没有问题,那么立国就早已不是他的心结。”

    “那,还有什么?”

    “一是他想看到你成亲、生子,使南京府或者说未来咱们的国祚有太子可以承继……”

    太子?

    赵权一阵发晕,是否立国都还没整清楚,这老爷子已经想到了太子这个问题了!

    “另一个,是他希望,还能再见老友一面。”

    赵权沉默无语。

    自己的父亲啊,也许真得想办法把他给弄回来了!

    “小权,我今天跟你说这些,并没有要求你做什么的意思。只是这些事情,憋在我心里,我有些难受,所以我必须得跟你说说。”

    好吧,我就是那个垃圾桶。

    赵权有些郁闷地看着大岩桓。

    大岩桓露齿一笑,很坦然。

    “你真要立了国,有了儿子,你父亲又回来。你信不信,我父亲第二天便会辞世归西。”

    是这个问题。

    不解决老爷子的心事,他走了也会有些遗憾。可是一旦心愿了结,他走了,自己这些人又难免心伤。

    也罢,赵权便与子矜在南京府城住了下来,算是多陪着老爷子一些时日。

    相比起正在建设中的旅顺,子矜更加喜欢这座如今安静恬淡的南京府城。

    尤其是图书馆中海量的藏书,更让子矜留连难返。

    有时还能去文学院听听课,去医学院学一些急救的小技巧;还会去抚幼局照顾一些收罗而来的幼童,或是去小学给小孩子上会课。

    回到院中,便会跟着杨氏姐妹学女红、学厨艺、学习家务的操持。

    这终究不过是一个十九岁的少女,在后世,正是最灿烂的年纪。

    充实而快乐!

    权宋天下

 第九百一十一章 新航线

    有海东青的往返传递,哪怕相隔遥远,公务的处理对于赵权来说也不成问题。

    正好利用在南京府城的这段时间里,赵权重新梳理了法务部与监察部的架构。

    大乌泰的大法官任职,已经到了第二个五年时期。

    这两年,身体的原因,许多事务都是大岩桓帮他在处理。

    尤其是《华夏法典》的修订。

    这部法典,消耗了南京府近百人的精力,花费了近十年的时间,整理了中外历史上无数的法令条文与资料,终于基本成稿。

    这个法典,包括一部民法、一部刑法、一部讼诉法还有一部商法。试行了两年之后,又进行修缮,算是基本完备了。

    现在需要完善的,还是法官的制度。

    在赵权的劝说之下,大岩桓父子终于同意,让大岩桓放弃军职,准备接任大法官。

    对于这个职位,赵权的理解是,不需要有多么专业的能力,但是必须要公平、公正,而且知人善用。

    不仅要教会所有的法官以抵挡住各种利益的诱惑,还得知道,如何去保护这些大小法官,让他们可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如何维护律法的尊严之上,而心无旁骛。

    今后,南京府所辖之地,刑狱将从政府管理中彻底剥离。所有司法相关人员,归大法官直接管理与任命。

    各地政府官员,对于所有的案件审理,有权旁听也有权提出异议,但不得进行任何的干涉。

    大法官辖下,分立民事法庭与军事法庭,互不隶属、互不干涉。

    为了可以更多的培养出所需要的法务官员,海东高等学院与军事学院中,各自增设了一门法学系。

    赵权希望,在十年之后,所有的法官,无论民事与军事的就职官员,都必须拥有法学系的正式毕业学历。

    缉侦局,被一拆为二。

    南京府管辖地之外,所有情报监察交由陈耀的缉侦局负责。

    管辖地之内,则设立监察部,由高正源统领。

    当然,这些机构的调整,一切都还是在规划之中。

    赵权希望可以在正式立国之前,把这些机构尽可能的做到完善。

    他有预感,也许南京府立国的时间,不会等太久了。这个契机,应该就是在这场蒙宋之战结束的那一刻。

    对于蒙哥准备发动的这场大战,宋国显然也有所感觉,开始四处调兵遣将。

    只是,出乎赵权意料的是,先动的却是沿海制置司。

    从右相位上被贬的吴潜,就任沿海制置使、判庆元府。

    吴潜除了接管原有的定海水军,又在长江口部署许浦水军、在临安外围部署金山水军与澉浦水军。

    澉浦、金山都统司水军,设立于孝宗时期,最多时拥有水军五千人。之后日渐萎缩。

    绍定年间,吴潜曾在嘉兴知府任上重建两支水军。如今又回到了吴潜的麾下。

    半年多的时间,吴潜单单在浙江沿海,便布置了四支水军,共有战船千艘、将士三万人!

    这兵力,甚至远远超过了南京府拥有的所有水陆军队。

    在赵权看来,这是一支足以横扫天下海域的水师。可惜,宋国人只会把这样的一支兵力,布置在浙江沿海。

    那么,宋国人在防什么?

    这让赵权很难以理解。

    蒙古人现在即使有水军,也是在内河晃荡,根本不具备出海的能力。

    益都李璮吗?也不可能有从海上攻击宋国的实力。

    难道说,在防备自己的水师?

    似乎也不像。无论是渤海海军、黄海海盗军或是李勇诚如今的“大条陈”水匪,都从来没有流露出对宋国一丝一毫的敌对情绪。

    而且,宋国也根本搞不清楚,这几支海军的真正实力。

    如果要防备的话,可能第一时间就会先把浯州屿给端了。

    那么,剩下唯一可以解释得通的原因,就是这几支水军的目的,是为了在事不可为时,帮助皇室从海上逃离临安。

    一如当年的赵构。

    陆地上打不过,可能逃不了,逃到海上就肯定是安全的。

    这大概是宋国能为他们水军安排出的最佳战斗方式。

    对这种判断,赵权很无语。

    但又能怎么样,难道说,他去给宋国皇帝写个海军使用的说明书?

    只要不是针对自己辖下的海军,赵权本来也无所畏他们到底如何布置。但是这一番动作的结果,却是把北线航路重新彻底封死。

    这一封,可就麻烦了。南北货物再一次断绝,刚刚发展中的耽罗岛贸易中心交易量,将会少掉一半。

    而且,需求量继续膨胀的砖茶,一旦断货,会给南京府带来巨量的损失。

    没办法了,必须另辟蹊径。

    赵权将目光锁定了琉球,这次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好在,石见的战争已经基本告了一个段落,渤海军在石见如今以防为主,所有对外的攻伐,全部交由那些僧兵自己去执行。

    这些狂热的僧兵,为此而感动不已。

    他们现在完全相信,南京府不会无故去抢夺他们的国土,侵占他们的势力。他们此后,是为了日本皇帝而战,是为了自己而战!

    这种感觉,真的很神圣。

    腾出人手的渤海海军,向黄海海军补足兵员与战船,汇同取得澎湖之战胜利后的李勇诚部,凑出八艘大船、一千水军,向琉球展开攻击。

    还好,这一场战争,除了海路远了些,没有其他的麻烦。

    统治琉球岛的国王,是舜天王朝的义本王。但是实际掌权的却是英祖。

    三万多人的一个小国,却经历了十多年的内战,英祖成为义本王的摄政,不过一年多时间。

    整个琉球能组织起的抵抗力量,甚至比澎湖还弱。

    一战而下。

    数百兵上岛,直接斩杀了义本王与摄政的英祖。而历经内乱的岛民,根本没有任何的反抗之心,反而有许多人为此而欢呼。

    这让李勇诚很不爽,早知道应该先打琉球了。

    从泉州过台湾岛北端,再经琉球群岛一路北上至耽罗,总的海程多了数百里,但是利用外海的一条洋流,北上的行程反而快了两三天时间。

    而且沿途可以提供补给与避风的岛屿更多了。

    权宋天下

 第九百一十二章 海州之战(1)

    这边航线的事情刚刚搞定,蒙宋之间的战争也终于正式爆发了。

    完全出乎赵权意料,这第一战,竟然会是先从淮东打响!

    早在宋国收到蒙哥准备亲征的情报时,贾似道就开始在淮东着手大力整顿防务。

    当时,赵权还曾暗自嘲笑过贾似道,觉得他看不清蒙古军的主攻方向,防守上有些南辕北辙。

    但是,赵权心下也有些疑虑,在他看来,贾似道在淮东一定是与李璮达成了某种默契,双方不可能进行真刀真枪的实战。

    他还以为,贾似道的防务只是做做样子。

    正月伊始,贾似道先是征集民船渔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