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权宋天下 >

第317章

权宋天下-第317章

小说: 权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次,我说过,他在扬州很安全。不过,我说了不算,而且我自己的确不可能孤身前往。那么,唯一的人选,只能是辛大哥。

    安全方面,起码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那边也答应,无论谁想去见他,都可以。唯一的条件,是不能让他离开扬州城。”

    “两位若是没有意见的话,我愿意辞去一切职务,前往扬州一行。”辛邦杰抱拳说道。

    侍其轴与梁申彼此相视一眼,同时叹了口气。

    赵权既然把这事定性为私事,还真的只有辛邦杰出面是最合适的。

    毕竟除了辛邦杰,能认识赵父的,只剩下一个大乌泰了。

    “辞去一切职务,这就没必要了吧……”

    “不行!”赵权大喝一声,指着辛邦杰说道:“我警告你啊,辛大哥,你要是敢去了扬州不回来,说什么要陪在他身边侍候他之类的,我就敢把你们家的辛德勒直接卖了!”

    辛邦杰一怔,从小到大,自己似乎是第一次被赵权这样当面喝斥。

    可是莫明的,心里就生出一股安心的感觉。

    小权,终于有些当权者的气度了。

    “是,我会尽快回来!”辛邦杰低头应道。

    赵权背着手,微微地皱着眉头说道:“其实,我还有一个问题,一直想不清楚。辛大哥你如果能见到他,问一声,他到底为什么不想见我?他在担心什么?不搞清楚这点,咱们可能永远都没办法,让他离开扬州。”

    “是!”

    日子,从踏上旅顺港的那一刻起,就又回到了连轴转的节奏中去。

    没有人觉得,应该给从远方归来的赵权,多几天的休憩时间。

    第二天一早,赵权便被王铠与郭守敬请到了造船场。

    造船场全被安置在辽南半岛的北岸。

    围在四个造船场边上的,还有一个木材加工厂、一个铁件厂、一个油漆厂,还有一个守卫极其森严的火炮厂。

    听说火炮厂已经正式投产,赵权抬脚便冲了过去。

    可是,第一眼看到的场面,却让赵权感觉到了有些失望。

    忙乱的工人很多,看到的火炮却很少,而且全都是小炮。

    “这么小啊……”赵权喃喃地说道。

    郭守敬似乎没有听到赵权的不满,走到一尊炮前,说道:“此炮被暂命名一号炮,全身长950毫米,身管内径75毫米,前端外径150毫米,后端外径220毫米。”

    赵权凑过去,比了比,炮身长不足一米,也就半个人多的高度。这样的炮,能打得了什么东西?

    “炮弹三斤,为半空心铁弹,有效杀伤距离,约三百米。”

    三百米,四百余步,这距离听着似乎不错。

    “可催毁城墙吗?”

    郭守敬默默地计算了一会,“如果有一百尊这种炮,同时面对一段土质城墙,每尊炮发射五十枚炮弹之后,应该可以!”

    一百尊、五十枚,意思得连续发射五千枚炮弹才行?

    还没等赵权准备客气地表示一下自己的不满,郭守敬继续说着:“但是,这种火炮,如果连续十炮之后,不进行有效降温或是冷却,唯一的结果就是,炸膛!”

    “那,你们造这种炮,干嘛用的?”赵权脱口而出。

    郭守敬奇怪地看着赵权:“不是权总管要求造这种火炮的吗?”

    我?

    赵权有些苦恼地看着郭守敬,又看向王铠。

    “这是在船上用的炮,可以取代纽炮。”王铠提醒了一句。

    噢,对!船上可以用啊!

    赵权突然醒悟了过来。

    现在海军战船上装载发射陶弹的纽炮,虽然很方便,但其实更多的是给敌兵造成视觉上的震憾,以及利用陶弹中的火油燃烧来伤敌。

    真正能直接收割敌兵性命的,还是得靠弩箭。

    三百米的射距,一颗炮弹都未必能收割到一个敌兵的性命,但是船用的火炮,重点是在于催毁敌船。

    一旦射中船上桅杆,便可令对方的风帆失去作用,船只便无法行动。击烂船舷,船只就会面临沉没的危险。

    还不错!

    起码在火炮的制作技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权宋天下

 第八百七十六章 凉州

    “那,如果要制作更大些的炮,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赵权心里,还是希望能够拥有一锤定音的那种大炮。

    “目前的这些火炮,采用的是铸造法。

    先用泥作粗坯,再用黄铜作细坯,而后以铁水浇注成型。

    在铸造上有两个问题,还无法得到完美的解决。一是炮管内壁光滑度不够,二是管外虽然强以炮箍,但依然无法防止炮管炸裂乃至炸膛的情况。

    炮管越大,这两个问题越严重。

    而且,在发炮的时候,至今还无法找到后座力的解决方法。这样就会影响到火炮发射的准确性,每发一炮都要对角度进行重新的调整。

    这种小炮还好,炮身过大,根本来不及把大炮推回原位置较准。那样的话,就基本是鸡肋了。”

    嗯,不错!

    虽然眼前的小炮还不能让人完全满意。但是起码已经知道问题在哪,而且最关键的是,方向肯定是对的!

    离开火炮厂,赵权又去看了几个造船厂。

    修船厂,用的是船渠法。

    就是先在码头边上,挖了一个大渠,渠内竖立木桩,上架横梁。而后将海水引入水渠,将待修船只引进渠内木梁之上。再堵塞通道,车出渠内之水,船只便空架于梁上,即可对船底与船身各部分进行维修。

    造船厂则采用的是舟船滑道下水之法。

    在码头边上将船造好后,取新秫秸辅地,边上佐以大木。船造好之后,夏日以稀泥布地,曳船入水。冬日则可利用地上的冰霜拖曳。

    逛了一圈,就花去了整整一天的时间。

    第二天,开会……

    第三天,继续开会……

    需要讨论的东西很多,趁着大部分高层都在旅顺,赵权便与各位进行了尽可能详细的沟通。

    毕竟已经有近一年时间没有开会了。

    此次会议的重点,不再是内部的建设,也不再是外部的扩张,而是忽必烈。

    即将回到中原的忽必烈!

    哪怕这些年来,给予了忽必烈再多的重视,赵权依然觉得,根本无力扼制住忽必烈的崛起之势。

    对于中原汉儒的忽视,让赵权多少的尝到了一些苦果。

    依靠这些汉儒,忽必烈在中原得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支持。

    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名声也有了名声。

    不过,如果给赵权再一次的机会,他依然不会选择这些儒士们。

    赵权不是忽必烈,他永远不可能得到蒙古人的正式授权,代表蒙古人,得到治理中原的机会。

    赵权在心底,看不上这些汉儒。同样的,那些汉儒也未必就能相信赵权会给予他们一个尊显的未来。

    只是,对于如此轻易地奉一个异族之人为主,这让赵权更加坚定地把这些汉儒拒之于门外的念头。

    这是一个让赵权至今也无法理解的群体。

    千年来,他们一直在努力地延续着儒家的文化与传承。自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历世的儒家便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要想让儒学传承万代,就必须依靠掌权者,必须为掌权者所用,必须得到掌权者的欢心。

    所以,他们不在乎谁是统治者,不在乎这些统治者来自哪里,是汉、是蛮还是夷?只要这些人愿意接受和依靠儒学,他们就会成为儒家的侍奉对象。

    利用儒学,成为一个国家或是王朝的统治思想,以此获得管理国家的权利,再形成一个稳固的利益集团,而后就是坐享其成。与统治者分享红利,源源不断地吸取治下之民的血肉,直至这个国家流尽最后一滴的血。

    然后,再换一个人侍奉。

    所以,得到这些汉儒的支持,对于一个新生的势力来说,是个极为诱人的助力,但是一旦有一天,统治者觉得不能将儒学当作治理国家的唯一依赖时,就会给国家的统治带来巨大的隐患与困惑。

    这种矛盾一旦爆发,只有两种结果。一是统治者认怂,服从于强势的儒学,不断地拔高其位置,乃至尊其为圣。另一种则是从思想与肉体上,直接灭杀儒学。

    赵昀,采取的是第一种做法;未来的忽必烈,则是第二种。

    儒学,对于忽必烈来说,只是一个可以暂时利用的手段。

    被他所利用的,何止是儒学。

    还有此刻正窝在凉州,一心弘扬藏佛却处于茫然之中的八思巴。

    凉州,即后世的武威。古称雍州,是中原通往西域的由必之路。

    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李元昊攻占甘、凉二州,将河西纳入西夏版图。自那之后,宋国便被切断了与西域的直接联系。

    在成吉思汗去世的前一年,蒙古人攻下了凉州,交由阔端。一直到四年前去世,窝阔已经在此镇守了二十年时间。

    对于阔端的能力,哪怕是心气极高的忽必烈,也不得不在心里叹服。

    这是窝阔台诸子之中,唯一一个曾经让他觉得忌惮的王爷。

    但是,也仅仅只是忌惮而矣。

    平西域、攻吐蕃、镇西北,大功在身,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大哥蒙哥。

    但是,有重兵在手,却不敢轻易动用。虽然有想法,却没有太大的心志,也缺乏一个很好的幕僚为其辅佐,最终也无法更进一步。

    这样的人,只能是一方诸侯,其实还是相当好用的,给他再大的权力也威胁不到汗王的统治。

    可惜了,要是当年贵由能够好好地使用阔端,自己的大哥还未必能有机会夺得汗位。

    阔端已死,忽必烈也只能留下一丝的遗憾。只是不知道,如今他的这个儿子、继袭凉州的只必帖木儿,能否堪用?

    骑在马上的忽必烈,静静地看着五里外的这座凉州城,他不由地想到了西夏故地、西边的畏兀儿故地、南边的吐蕃诸部,以及北边的和林……

    这一大片远远超过中原的疆域,最关键的核心,就在眼前这座不大的城池。

    想要西北,必得先取凉州!

    “王爷——”刘秉忠的声音在忽必烈耳边轻轻响起。

    忽必烈并未回首,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王爷亲身至此会见八思巴,是否有过轻率了?”

    忽必烈依然未开口回答,刘秉忠看着他拉后颈,心情有些复杂。

    权宋天下

 第八百七十七章 京兆府

    这位王爷,自从南征大理之后,整个人就似乎变了个模样。

    是因为南征路途的艰难导致手下死伤惨重?还是因为第一次领兵作战亲身见识到战场的鲜血与残酷?或是因为至今为止依然没有收到蒙哥王爷的嘉奖?

    刘秉忠第一次发现,自己一直以为很了解的这位王爷,如今竟然有些看不透了。

    冷漠、淡然,喜怒不形于色,心若迷渊、深不可测。

    隐隐的,刘秉忠心里还有一个想法:也许这才是这位王爷本来的面目,一个将天地全部纳入于心的棋手。所有人,都被他视若棋盘上的棋子,或是敌人的,或是自己的。

    而且,这付模样,竟然已经让自己的心里,开始产生出了一丝的畏惧。

    刘秉忠晃了晃头,把心里刚生出的这丝异念迅速赶出脑海。依然低声说道:“王爷,只必帖木儿如今态度不明,而且凉州中可能还有南京府的细作。属下觉得,哪怕王爷重视八思巴,也可令他前往京兆府封地,接受王爷的觐见。”

    忽必烈淡然说道:“南京府,手再长,伸到这里也早已无力,不用管他们。既然要见八思巴,还是显出一些我的诚意。”

    “可是,那个八思巴,不就一个和尚吗?”

    忽必烈终于回过头,看着既黑又瘦的刘秉忠,脸上现出一丝和煦的微笑。

    “秉忠啊,这一路,你们真是辛苦了,还是得想办法,抓紧时间休养,可千万别落下病根。”

    刘秉忠心里莫明地松了口气,抱拳说道:“属下再辛苦,也不如王爷的殚精竭虑!”

    忽必烈呵呵一笑,又回过头望向凉州。

    “你们,可能都不明白凉州的意义,也不明白八思巴的意义。这不仅仅只是一个凉州城啊!”

    刘秉忠默然地等着,却未等来忽必烈继续的解释。

    第二日一早,不顾诸位幕僚的反对,忽必烈只带着五个护卫,进入了凉州城。

    忽必烈在凉州一呆,就是两天两夜。

    这期间,没几个人知道他跟八思巴到底谈了些什么。也没几个人知道,他竟然私下里,去见了一次凉州的镇守,只必帖木儿。

    离开凉州之后,忽必烈依然没跟刘秉忠等人多做解释,率着从大理随他归来的五百人马,直接往京兆府而去。

    南征大理,忽必烈其实是不愿意去的。

    当然,蒙哥也知道他不愿意去。为此,在行前,将京兆及周边三万三千户封给了忽必烈。并且允许他建立京兆宣抚司。

    这是实封之地了,为了自己获得的第一个封地,忽必烈终于还是率军南征。

    然而,这一路的艰难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

    十万兵,三十万马,到了大理城下时,却只剩下了两万多人、不足三万匹的马。

    其他人,永久地留在了南征的路上。

    这是忽必烈第一次领兵作战,灭了大理国,兵力损失却接近八成。

    这算是成功了,还是失败?连忽必烈都无法给自己一个准确的评价。

    这一战,给忽必烈的唯一收获,就是让他觉得,自己的大哥,这位蒙古国的汗王,是个蠢货!

    排除异己,忽必烈可以帮他想出几百种方法,蒙哥却用了一种最低劣的手段。

    斡腹之策?通过攻占大理,再从大理出兵直击宋国内腹。这种策略在忽必烈看来,一样蠢得令人发指。

    大理兵弱,就算灭了国也收不到多少能用之兵。即使有,难道会比南征的十万蒙古兵还善战吗?

    而且,宋国既然知道大理已经被灭,怎么可能不会移兵加强对西南的防备?

    更何况,到时想南北呼应击溃宋国的江淮防线,又如何进行彼此的消息传递?

    或者说,自己的大哥以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