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权宋天下 >

第224章

权宋天下-第224章

小说: 权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张氏大族,其子弟与旁支依然分散于锦州各处,乃至东北其他州城。

    数年前挑动南京府内乱的张靖,便是张氏族人。

    而如今,还能公开代表张氏族人的,就是张靖的族弟张赫。当时跟随张靖一起在南京府发动内乱,被捕后投入劳役营。

    只是,外人不知道的是,张赫如今已是南京府派驻合兰县的代理县长。再有两年,若是没有失误,一个正县长职位是跑不掉的。

    与张赫一同被投入劳役营的,还有一个张氏的旁支张一丁。此人原是张靖的管家,从劳役营出来后,在海东学院任教至今,算是勤勤恳恳的教书育人了数年时间。

    此次出面揽下这个工程的,就是这位张一丁。他的副手,则是在南京府商业开拓上屡建功勋的丁慕。

    张一丁与丁慕,代表的当然不是南京府,而是锦州张家。

    他们为了拿下这个驿道修建工程,准备了一套极为详尽而且诱人的承揽方案。

    这个方案彻底打动了燕京行省的中书令刘敏。

    张家承诺,会在半年内修通海阳至锦州四百里的驿道。

    驿道修筑的所有人工、材料费用由张家自行筹措。在修建驿道的同时,还会参照和林至燕京的修建标准,每五十里建一驿站。

    张家的要求,或者需要燕京行省付出的,其实并不多。

    一是,允许张家征召锦州百姓三千人,进行驿道的修建。

    第二,允许张家在驿站边上修建客栈与车马行,为来往行人提供有偿服务。

    第三,张家今后有权参与中原所有驿道的修建。在同等条件下,燕京行省应当将承揽权交由锦州张家。

    锦州张家,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商行“张氏车马行”。

    客栈与车马行,就是陈耀将南京府缉侦体系,从石忽酒楼剥离之后,开始重新经营的一个谍报体系。

    驿道修到哪里,车马行就跟随设到哪里,缉侦局的网络将会以一种更隐秘的方式,重新布置到中原的每一个角落。

    行省中书令刘敏,年四十六岁,出身于成吉思汗的“怯薛军”,算是蒙古国汉人官员中,跟脚最强的少数人之一。

    此人在成吉思汗时,就曾出任燕京路征收税课、漕运、盐场、僧道、司天等事。窝阔台汗时,主持了和林城的修建,又被任为燕京行尚书省中书令,与牙剌瓦赤共同治理汉地。

    牙剌瓦刺被罢逃离燕京后,刘敏便成为整个燕京行省甚至是整个中原的最高行政长官。

    刘敏对于张氏车马行的这个修路方案极为重视,如果这个方案可行,不仅可以为蒙古国的驿道修建减轻了巨大的财政压力,还能极大的提高驿道的修建速度。

    “站赤”制度,是成吉思汗定下来的必须在境内实施的一项制度。

    如今,蒙古国的扩张速度,已经远远超出驿道与驿站的建设速度。

    有人愿意主动修建驿道,对于行高官官来说,不蒂于雪中送碳。

    为此,刘敏特地将自己的副手——燕京行省郎中杨闵,任为临时总管,全权负责与张氏车马行的对接。

    这个杨闵,出生于锦州。年不过二十,做事认真负责,细节尤其到位,而且从不参与权利的争夺。

    除了有些贪渎的小毛病之外,一切都让刘敏非常的满意。

    年轻人,谁能没有一点小毛病呢?对此,刘敏反而更加放心地使用。

    两年时间,刘敏便将他直接提拔到行省郎中的高位。这也是当年姚枢在燕京行省时所担任的职位。

    只是,刘敏不知道的是,这个杨闵,却是海东学院第一批毕业生的最优秀者。为此,他还被赵权赠予表字:“辰东”。

    权宋天下

 第六百七十二章 驿道修建

    杨闵领了任务,便与张一丁与丁慕一起,顺榆关往锦州而去。

    一路上,众人一边考察线路,一边探讨驿道的修建方案。

    为了尽快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杨闵同意,这条长达四百里的驿道,可以分成四段同时施工。

    在修路之前,可以顺着这条驿道,沿海修建了四座码头与四个客栈及车马行。

    码头,是为了可以更快捷地从各地调运物资与人手,以分段同时施工。客栈及车马行,则是为了因为修路影响交通时,给来往的客商提供尽可能的便利。

    三个人一到锦州,便先去了杨宅。

    杨淑真姐妹嫁去南京府后,杨家父母终于全部移居南京府养老去了。留下了杨宅,正好给陈耀所用。

    而这杨宅,对于杨闵来说,自然也是熟门熟路。虽然他出身杨氏旁支,但小时候也没少来这里,正因如此,他才会被推荐成为海东学院的第一批学子。

    陈耀坐于厅堂之上,身边摆着数十箱白花花的银子。

    “这里,总共有十万两银,是咱们这项工程的启动资金。”陈耀非常豪气地指着那些银子说道。

    十万两银,不过十万石粮的价值。对于南京府来说,算不上什么大钱,但是摆在面前,白花花的一片,却是晃眼得很。

    杨闵眼中,不由的闪出一些精光。

    陈耀不由的冷哼一声,说道:“杨闵,你是海子学院的骄傲,让你学着贪污点钱财,你别真把自己给栽进去了!”

    杨闵身材秀颀,显得有些瘦弱,但无论坐立,都是腰板挺直。只有一双不停闪动的眼睛,偶尔间会让人产生疑虑:这到底是个老实的学子,还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狡诈之徒?

    杨闵没理陈耀,眼中继续冒了会精光,才说道:“你以为我愿意啊!为了能让刘敏抓住我的一些弱点,我不得不以此自污。燕京行省一年上下,都出入不了几两银,就是真的贪污了,也没啥意思!

    话说,我现在到底归谁管啊?”

    陈耀有些头疼地看着他,哼了一声说道:“不想让我管,就直说,要不我们都归你管?”

    对于杨闵,陈耀确实没什么招。

    杨闵身份特殊,即使他真做了什么对不起南京府的事,陈耀也只有监督的权利,而没有直接处置权。

    “哪能啊,耀哥!”杨闵收回嘻皮笑脸,正色说道:“还请陈局长吩咐,给这个驿道的修建工程,定个章程出来。”

    陈耀看了看眼前的三个人。

    杨闵是他管不了的人,当然其实也不用他多管。能从海东学院顺利毕业的人,可不仅仅是学业上的考核,最重要的还是必须通过忠诚度的考核。

    张一丁,他的出生就注定了这只能是一个边缘性的人物,虽然这些年没有再犯什么错,却很难再委以重任。

    真正能让陈耀放心的,只有丁慕。

    三四年前,在南京府利用“人头马”酒打击斜堆的吉利吉思部落时,丁慕以优异的表现同时受到高正源与陈耀的关注。

    这些年,又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南京府的对外商贸与经营。

    唯一的缺点,快三十的人,竟然还只是勉勉强强通过海东学院四年级的测试,竟然始终拿不到学院的毕业证书,以至于无法得到正式的授职。

    也许,确实是因为琐事太多了。

    陈耀缓缓说道:“这项工程,有一点诸位必须清楚,我们不是在修路,而是给南京府修一条四百里的防守通道!

    所以,最重要的是……”

    “码头!”杨闵与丁慕不约而同喊道。

    矮矮胖胖的张一丁,抖着颌下白须,茫然地看着他们。

    陈耀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是四个码头!有了码头,未来咱们凭着水军,可以在四百里长的通道上,随意投放兵力。这样,就可以将主动权牢牢地控制在我们的手上。

    当然,要做到趁敌不备进行兵力投放,四个码头还是不够的。除了公开的码头之外,还得修一些隐蔽性较强的小码头,或者说可供登陆作战的简易码头。

    码头一旦建成,不管驿道修成什么样,南京府的防线就将一直推进到榆关!到时,哪怕有数万十数万敌军来袭,也成不了大患。”

    杨闵对着陈耀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第二重要的,是客栈与车马行。十万两银,只是首期的启动资金,后续如果没必要,最好不要再向南京府申请资金。

    咱们必须尽快做到资金的良性循环,也就是说,必须以路养路!”

    “可是,路都还没修,客栈与车马行短期之内哪里能产出利润?”丁慕有些疑惑地问道。

    杨闵的脑子也在飞快地转动,但一时半会他也想不出如何才能尽快地赚出第二笔钱来。他在海东学院学习时,就以政务成绩最佳,军事方面也算出众。但要论到商业运营,的确不如眼前这位胖小伙子。

    “不,不,客栈与车马行,只是为一些过往行人提供最基本且必须的服务。有些人因为道路受阻,被迫留滞于路上十天半个月,要是没有我们服务,这些人万一饿死病死,闹出了事,就会让杨郎中比较难做人。

    当然,既然提供了服务,那收费贵一些也是合情合理的。

    不过,这些都是小钱,赚得再多也应付不了修路的庞大开支。

    你们想想啊,道路一修,中间遇到事,比如暴雨洪水,或是工人逃跑,人手不足,各种天灾人祸,意外之事,都会使工期被合法的延误。

    而且,这么长的时间里,一些南来北往的货物运输,一定会受到影响,甚至被完全阻隔。

    为了保障最基本的民生,张氏车马行,只能临时做一些海上运输的活,租用商船开辟海上商道。

    可以从塘沽寨入海直到锦州,也可以从登州入海直到辽南。

    这种海上生意,风险可大可小,利润可高可低。

    不过,既然榆关、海阳到锦州的商路完全断绝了,我觉得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也许还能跟燕京行省的申请一些补贴过来……”

    陈耀眯着小眼睛,一副悲天悯人神态。

    权宋天下

 第六百七十三章 张氏大族

    “奸商!”

    这次,连张一丁都明白了陈耀到底在打什么心思了。

    以修路为由,完全阻断陆上的商路交通,同时利用海上商路运输商货,直接垄断关外与关内的所有贸易!

    这得多大胃口啊!

    虽然说这种垄断最多只能一年时间,但是一年过后,天知道还有几个贸易商能够坚持得下来的?

    而且即使是坚持下来了,市场与客户也必然丢得一干二净。

    南京府的对外发展策略,杨闵自然清楚。

    辽东如今完全被南京府直接控制,开元府算是南京府的附翼,辽阳的经济民生也已经全在南京府手中。

    如果此次能够通过贸易方式,彻底打垮锦州现有的势力,那东北的确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

    南京府对外的策略,一个核心点,就是以战争手段为辅,以经济手段为主的侵蚀。

    战争,终究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当然,战争也是一个必须随时准备动用的手段。

    不费一兵一卒而攻城掠地,赵权对外扩张的这种战略思想,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入到了南京府的整体战略之中。

    杨闵看着陈耀的神色,不由地又庄重了三分。

    “码头与驿站,必须在一个月内修建完成,而后再开始修建驿道。

    驿道本身的修建并非难事,只要钱到位人到位,我相信很快就可以完工。

    但是,在修建的过程中,对于驿道的每一个细节,我希望你们都能做好最详尽的记录。

    包括可能发生灾害的地段、可以藏兵的角落、可以设伏的地方,以及可以迂回攻击的地形。

    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驿道建成之后,咱们首先要控制的是,监视往来的行人。一些试图进入南京府的奸细,最好能在这条驿道上就被发现。

    第二当然就是要使用一些相关的手段,有序地控制往来的商旅,使东北的正常贸易不受影响与冲击。

    至于锦州与辽南,剩下的,就交给辰东兄吧……“

    这个“辰东”叫得陈耀有些吃味,他一直在犹豫,是不是该让小舅也给自己起个辰啥的表字。可是一想这样把自己跟辰仁他们混在一起,却又浑身难受。

    杨闵点了点头,说道:“在此之前,锦州与辽南,都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无主之地。也速不花只在分别在两地各设一个千户所,但是常驻兵力不过数百,且多为老弱,连马匹都是不足。

    因此,蒙古人的势力不足为惧。需要咱们重视的,是当地的世居豪族。

    锦州世家,以张、杨为首。张家如今完全没落,杨家已经准备放弃锦州。因此,现在由南京府掌控锦州,正是最好时机。

    我的想法是,对外以张氏大族名义经营锦州,在内则遵循南京府所有的法度来实行管理。

    所有的职位,全部由南京府派人担任。

    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只要将张氏大族,直接改为锦州县,族长改为县长,一切制度与管理便能顺利承继。”

    以家族的名义,实施地方政府的规范管理,这主意有些出乎陈耀的意料。

    但细细一想,这应当是目前最好的一种策略了。

    同样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各个势力都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就可以完完全全地控制住锦州。

    这次,轮到陈耀给杨闵竖了根大拇指。

    “辽南的情况,与锦州大致相同。辽南地域更广,但人口稀少。由于其交通一向不便,又不适合饲养牛马,蒙古人一向不重视,几乎是放任不管,也使辽南如今愈加萧条。

    还一些汉人家族如今依然坚守在辽南,但大多已经破败。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王家。

    我觉得,一样可以扶持一个家族,以他们的名义开始扩大在辽南的影响,并进行实质性的治理。”

    “确实,辽南千里之地,最适合汉人耕种,现在缺少的就是人力,如果有办法迁移汉民进入的话……”张一丁终于有机会发表下自己的意见。

    人力?南京府现在啥都不缺,最缺的就是人力了。而且还不单单是简单的劳动力,而是包括所有的妇孺儿女。

    南京府控制的区域内,汉人比例还是太少了。

    “有什么办法吗?”陈耀对着杨闵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