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权宋天下 >

第183章

权宋天下-第183章

小说: 权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户所旧址,要修建一座县城,按三万人口的标准。城外,再建三座土楼,作为辅城……”

    “尽量招收辽南的汉民过来,尤其是文人,鼓励他们到南京府小学就读……”

    “对高丽山民,以抚为主,部分在此屯田耕作,大部分可以选迁去抚松县……”

    跟高正源谈事,是一个很愉快的过程。赵权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混乱。

    高正源就如一台自带整理功能的录音机,再混乱的事情经过他脑子的处理之后,都会变成条理清楚的可执行文件。

    “回回炮还需要改进,一是增加炮弹的重量与装药量,这个相对容易些。另外一个,得想办法弄一个可以放置于船上的弩炮……”

    “船上?”这一次,高正源忍不住地问了一声。

    “是的,这个回回炮太重,船上肯定用不了。让那些犹太人去找找看有没这方面的资料,似乎是叫扭力炮什么的,利用绳索的扭力来发射,应该是这种道理……”

    “丹东县,必须再建一座码头,这里,以后应该是一个以商业为主的良港……”

    “想办法,找一个已经没落的高丽王族,找到后送去海东学院,让他先从小学开始学起。实在找不着的话,咱们就生产一个出来……”

    “要小心高丽水军的袭拢,咱们现在水军力量不足,在海上可能会打不过他们……”

    “棉花,可以先放在丹东县种植,以后再挪去高丽……”

    “以和林的名义,向江华岛催要已经欠了蒙古三年的贡赋,告诉他们,别以为窝阔台汗一去世,就没人记得这件事……”

    “那两只海东青,你觉得如何?”赵权突然又把话题拐了一个弯。

    高正源一怔,随即说道:“一路过来,有专门的驯鹰人在伺候,表现还不错。从这里到南京府,试飞了几次,都没有出现过差错。

    那个驯鹰人还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思路,我想可能可以加快海东青的大面积使用。”

    “噢?”赵权来了兴趣,高效的信息传递,是他一直想解决的问题,但始终找不到有效的办法。

    “现在训练海东青的思路,是希望能够提供长途的信息传递,动辄千里,这难度相当大,成功率也极低。

    而且现在培养出来的二代海东青,毕竟不是纯种海东青。指望它们都能像大公子的那只海东青那样长距离飞行送信,我觉得几乎不可能。

    南京府从去年开始,加大了往外修建道路的速度,同时还在沿途设置驿站。我觉得,完全可以利用这些驿站,让每一对海东青只负责二百里之内的信件传递。”

    对啊!

    权宋天下

 第五百八十三章 海东青与驿站

    简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每个时代的王朝都会修建驿道,作为急件或密件的传递。窝阔台登位后,也开始很努力地修建从和林通往西域、中原与东北的驿道。

    这便是蒙古国的“站赤”。由各地千户投入人马,充任站赤役使。和林到燕京的近三千里的驿道,总共设了三十七个驿站,每个驿站都备有马夫二十人,马百匹。

    一般的信件传递,到驿站之后换人换马后往下一站传递。快的话,一日一夜也能跑到五百里了。

    按这个思路,二百里一个驿站,完全行得通!甚至三百里都应该没问题。

    把要求降低,大批量使用海东青的话,其成本绝对远低于骑兵的传递,而且速度还更快。

    高正源接着说道:“比如抚松到婆娑——嗯,丹东,中间隔着五老山城,咱们只要在南北各设一个驿站,就可以无视五老山城的阻挡,而实现无障碍信息传递。”

    人才啊!

    赵权衷心地夸了自己一句,毕竟是自己把高正源从高丽那个破地方活生生地给挖出来的。

    “这事,交给你全权负责,要钱给钱,要人找人,要鸟让水达达部派人去搞!告诉兀需,哪怕整个海参崴县一年到头一匹马都没养活,也必须把海东青速速养出来!

    今年的目标就是,南京府向外,路修到哪,驿站必须跟到哪,尽可能迅速地给驿站配备训练完好的海东青。

    另外,你再跟他们商量下,我需要可以在海上飞行的海东青。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一个海岛一个海岛的进行信息传递。

    可以先从罗津县到合兰县的沿途海域进行试飞。

    不过,还是得再往南些,也不知海东青能否适合南方的气候……”

    “往南?需要南到哪里?”高正源犹豫着问道。

    “比你想的南还要南的那里……”赵权突然挥了挥手,“这事目前还不是急的,日后再说吧。”

    “还有,婆娑路对面的那个柴薪岛,有让人去了解过吗?”赵权话题又转弯了。

    高正源又是一怔,但很迅速地跟上他的思路。

    “前两年,高丽水军放弃柴薪岛后,成为一些渔民临时停靠之地。听说有山东的商船会在那里停留。”

    “山东商船?他们来这干嘛?”

    “自唐朝开始,婆娑路其实就是山东到辽东的一个重要通商港口。海商将货运至婆娑路后,或是往南至高丽,或是往北至辽西辽东。

    金亡之后,婆娑路的港口也基本废弃。山东海商大多直接前往江华岛与高丽王室交易,只有偶尔一些船只会来婆娑路。但大多只是在柴薪岛上停留。”

    辽东看似广阔,其实腾挪空间相当有限,而且周边大多为蛮荒之地。固守自然轻松,想要走出去却也困难。

    山东与辽东相隔一个渤海,历来是中原前往辽东最方便的海上通道。当年唐朝数次征伐高丽,走的都是这条海路。

    打通这条海上通道,是赵权前几年就有的想法。当然,对于如今的南京府来说,海上实力远远弱于高丽水军。要想通过海路联结山东,难度不小。

    赵权此行的另外一个目的,便是想走一趟这条海路,看看能否找到一些机会。

    只是高丽水军如今几乎控制了整条渤海道,想在他们眼皮底下寻找机会,难度不小。

    当初,把造船场设于罗津,一方面是因为罗津县就在合兰河出海口,离南京府城不过两百里。另一个考虑就是远离高丽的水军活动范围,不至于在刚发展的时候就遭其打击。

    但是,罗津县船场即使发展起来之后,其经济价值也是有限,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大力开展面向日本的贸易。

    从罗津县绕过高丽半岛,把船驶到丹东,有四千余里路程。这距离基本上与丹东直到台湾相当,成本太高了!

    以后,不管如何,还是得在丹东另外建造一个造船场。南京府水军的未来,一定是在丹东,而不是罗津!

    高正源静静地看着沉思中的赵权,脑子却飞快地消化着赵权传达给他的各种信息。与权总管谈事,让高正源觉得,比指挥一场战争难度还大些。

    “我要去趟登州!”赵权突然说道。

    高正源一惊,这事他之前可不知道。

    高正源脑子微微一转,说道:“我明日就派人上柴薪岛,看是否有登州过来的商船。需要交易的货物,我会想办法安排下。您计划带几个人去?”

    “十个吧?”

    高正源委婉说道:“人多了,危险。人少了,可能会更危险!”

    赵权点了点头,“先找到客商,看有没机会再说。有可能的话,还是要争取,能走尽量得走一遭!

    对了,想办法,用最快的速度,让王铠带五十个水军过来。”

    ……

    柴薪岛位于丹东东南面的海上,距海岸不过三十里,其东北方向则是高丽的龙州。

    岛上原来长满了低矮的灌木丛,又有一口淡水井,因此一直以来,是周边渔民休憩的地方。还有一些渔民甚至直接把家安在了岛上。

    高丽水军一度将此岛作为水军营寨,但两年时间便砍光了岛上的灌木丛,导致冬天无法取暖,夏天无处遮荫,终于放弃了这个岛屿。

    天空无云,海上无浪。

    岛边一个简易码头边上,停着一只海船,阔两丈有余。帆已尽落,留着四根高低不一的桅杆。

    码头不远处,有一座歪了半边的凉亭,里面坐着两个男子。

    其中一个,硕大而光滑的脑袋上,长满横肉,年近四十,眼神中隐隐透露一丝的疲惫。其上身不着寸缕,手中挥着一团破衣,不停在给自己扇着风。

    此人姓赖,是码头边上那艘船的船长,整艘船的人都称他为“赖大”。

    坐在他边上的男子,年纪略小,一身仆役打扮,眼神中却是一片清明,似乎没有受到这炎热天气的任何影响。

    “我说,俺的伍大爷,明年咱们能不能不来这鬼地方了!来一趟亏一趟,俺就不知道你到底要来这做什么?”赖大脸色不善,却始终没敢对这位仆役打扮的人发火。

    权宋天下

 第五百八十四章 登州老乡

    这是因为没有眼前这个大金主的帮助,他以及这艘船上的四五十个伙计,早就已经撑不下去了。

    只是合作了多年,他只知道此人名为伍及,到底是哪国人,有什么身份背景却一无所知。

    而且奇怪的是,他合作的条件是每年这个时候,必须来辽东一趟。

    走一趟的结果,就是将他一年赚的钱在此亏掉一半。

    通过渤海道往辽东婆娑路,这在十多年前是利润极高的一条商道。但如今几乎无人问津,因为渤海道已经几乎被高丽水军控制。所有的商船过来,首先得跟他们交易,价格自然是由他们说了算。能赚取的利润,只是比被抢劫稍微好了些。

    关键是,高丽水军不允许他们靠近辽东任何一个港口,这样就收不到回程的货源。空船而回,只有傻子才会干这种事!

    因为这事,赖大已经成为登州船老大之间的一个笑话。

    伍及没有理会赖大的抱怨,看着遥远的海面,问道:“你不是说,会有辽东的渔民载货到这个岛上来交易吗?”

    赖大没好气地哼了一声,说道:“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那是好多年前的事!那时柴薪岛上还有柴呢,你看现在被那些高丽人弄成这么一个光秃秃的不毛之地……比我脑袋上的毛还少!”

    “那些高丽水军不是已经离开了吗?”

    “鬼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冒出来!他们的乌龟船,别的不行,速度比我们这种船快得多了,被追上,货被抢也就算了,尸体都拉不回去!”

    伍及看着赖大已经写满了怒气的脸,微微一笑说道:“好了,赖老板,咱们现在暂时也走不了,你抱怨那么多作甚?”

    赖大叹了口气,说道:“伍老板,我其实并不在意亏损多少钱,而是跑这条海道,风险实在太高了。我一条贱命扔这就算了,可是船上大大小小还是四五十个伙计啊……”

    伍及斜了他一眼,“每年让你赚的那么钱,还不够他们养家吗?”

    “不是这个意思……是……”赖大的胖脸上,憋出了一道道暗红色的肉晕。

    “而且,往南走,风险只会比这渤海道更高,怎么就从来没见你抱怨过?”

    见赖大抓耳挠腮的还想分辩,伍及摆了摆手,说道:“好了,我答应你,明年再跑一趟,就不跑了。”

    “还要再跑一趟啊……”赖大的脸顿时皱成了一团苦瓜。

    “努力了这么多年,没有任何收获,总是让我有些不甘心啊!”伍及望天叹了口气,而后又盯着赖大说道:“你要是能弄得到马,又何必让你我在此受罪?”

    一听伍及提到马,赖大顿时泄去了全部的脾气。

    山东倒是有马,可是一旦被蒙古人知道,自己偷偷往南边贩马,那可就不是死一个二个人就能解决得了的问题。

    可是,这种守株待兔的经商方式,哪里会有个盼头?

    赖大叹了口气,探出手摸了摸炙热的阳光,低声嘀咕道:“再十天,北风一起,咱们就必须走了。”

    伍及默不吭声地点了点头,眼睛依然扫视着蓝汪汪的海面。

    “看!有船!”已经昏昏欲睡的赖大被伍及一声大吼惊得立时跳了起来,脑袋四处乱晃。

    “哪里?哪里?是不是高丽人来了?我们货都卖给他们了,他们还来干嘛?”

    “不是高丽人的,是一只渔船。”伍及已经起身往码头而去。

    赖大放眼望去,终于在海上看到一艘摇橹船,不由的松了一口气,这种船的确不可能是高丽人的,只会是在近海打鱼的渔民。

    “一只小破船,至于那么激动吗?把老子吓得魂都没了!”赖大一边嘀咕着一边也跟着往码头挪去。

    小船上有三人,摇橹的是个又黑又皱的老者,船未停稳,他便一脸乞求地看着另外二人,说道:“两位爷,小人已经给你们送到了,可否,让小人先行回去?”

    “你这老哥,我跟你说了多少次,别担心,我哥俩定能保得你安全!而且,你这一跑,我们怎么回去啊,游回去?”说话的是一个年约二十的小伙子,腰直背挺,身负剑、弩。脸上棱角分明,只是神情有些萎顿,双手紧紧抓着船舷,努力地稳着自己的身子。

    在他边上的另一个小伙子,年纪略小,面色白皙,他对着渔夫拱手说道:“老丈莫慌,我们兄弟在此逗留片刻便回,定当重谢!”

    说话转过身对着赖大两人说道:“在下于松,不知哪位是此船纲首?”

    伍及眼睛一眯,能用“纲首”来称呼船老大的,显然是个读书人。

    赖大一怔,看了伍及一眼,而后说道:“这船,是,是俺滴!你几个瘾,谁啊?”

    于松微微一笑,顺着赖大的口音说道:“俺辽南滴,祖籍登州。”

    “老乡啊……”赖大立时露出欣喜之意。

    “dei!”于松露齿一笑,问道:“老乡贵姓?”

    “俺姓赖。”

    “这位是李勇诚。”

    赖大看着李勇诚身上的兵器,小心地给他作了个揖,把两人引上码头。

    脚步有些发虚的李勇诚,回过头跟那个摇橹的又是一顿交代:“老哥,你一定要等着我们啊,放心,钱少不了你的!要不然我们游回岸,可是要找你算账的!”

    那老者看着李勇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