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权宋天下 >

第182章

权宋天下-第182章

小说: 权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权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这场战,交给高正源,你我明天负责看戏。”

    “高正源?你让一个瞎了眼的家伙指挥打仗?你确定?是不是……因为他比我帅?”

    天未大亮,东真军营寨之前,已经摆出了十五架抛石机,正对着一里地之外的婆娑千户所营寨。

    只是,这些抛石机跟李勇诚以前见到的抛石机不太一样。

    一般抛石机的炮架上方,都会横置一根可以转动的轴,在轴之上又会固定一长杆,此杆称为“炮梢”。炮硝一端拴有皮套,另一端系有许多绳索,发射时以人力同时拉拽,将皮套中的石弹弹射出去。

    炮梢有单梢、双梢,乃至七梢。最多的需要二百五十人同时拽放绳索。

    但是,眼前的抛石机却没有拉拽炮梢的绳索,而是在梢端绑着一块巨石。炮架之上以铁钩钩住炮杆。

    “这就是你说的回回炮?”李勇诚围着一架抛石机转了几圈,疑惑地问道。

    赵权点了点头。

    从列维召来的那些犹太人所带来乱七八糟资料中,赵权发现了一个攻城器具图纸,名为“配重式抛石机”。

    赵权想了半天,才隐约搜索出上世的一些记忆。似乎忽必烈灭宋时,依靠的就是这种抛石机。因为源于西域回回人,所以忽必烈将其称为“回回炮”。

    相比现在战场上使用的抛石机,这种回回炮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想想一架七梢炮就需要两百多人,真要发动大型攻城之战时,摆出一百多架,就得两万多人去拉炮,太浪费人力了。

    依靠巨石形成的杠杆之力,回回炮只需要两三个人,就能射出与七梢炮相同重量的石弹。

    而且,相比纯靠人力拉拽的抛石机,这种炮还有一个绝佳的优点,就是其各种数据都可以进行精确的测量。

    配重石的重量、杠杆的力度与角度、炮弹的重量、飞行的角度与速度,解决这些问题,就能解决命中率。

    精确与有效打击,才是这个时代战场上远程武器使用的王道!

    十五架回回炮,彼此之间相隔十米,一字排开。

    每架炮边上,都有四个人正在忙着最后的安装与调式。另外还各自有一个充当观察手的海东学院学生,正拿着一些大圆规与尺子,在进行详细的测量。

    “就靠这个打吗?高正源行不行啊?”李勇诚满腹疑问。

    “行了,你别瞎琢磨,安心看着就好!今天目的,不是为了攻下这个千户所,而是为了试炮!”赵权轻声喝斥道。

    端坐在将台之上的高正源,面色平静,无神的双眼微斜向上,似乎直视着苍穹。

    “风向?”

    “西南风,二级。”

    “距离?”

    “离敌方营寨420米。”

    “角度?”

    “上仰15。”

    “试炮!”高正源轻声吩咐道。

    “七号位,试炮!”站在高正源身边的承义大声吼道。

    “嘣!”的一声响,系在炮杠上的铁钩被砸开,重石落下,扬出一颗拳头般大小的石弹,在空中划出一道悠长的弧度,落在了千户所营寨之前。

    石弹在地上轻轻跳了两下,便窝在那不再动弹。

    千户所中,有蒙古人发出哈哈大笑。在他们看来,这么简单的抛石机,绝不可能有办法把大石弹射入营寨。而且,即使射进来了,拳头大的石弹,一次又能砸死几个?

    “调整角度!”

    “换重石!”

    “计算落地时间!”

    “风向再测!”

    “七号、八号炮同时试射陶弹!”

    高正源镇定而清晰的命令,通过承义,迅速地传达给每个守在回回炮边上的观察手。

    “嘣、嘣”这次是两颗头颅般大小的陶弹,同时射进了千户所营寨。落地之后,炸成碎片,一两个躲闪不及的守军,骂骂咧咧地搜索着身上的伤口。

    “一号、十五号炮,最后一次试射,装火药陶弹!”

    两个炮手用一张网兜,从身后遮得严严实实的车里,小心翼翼地抬出一颗陶弹,置入炮梢前的皮兜之中。

    观察手最后确定了角度与方向,手中小红旗一挥。

    又是“嘣、嘣”两声。

    两根长长的火线,托着两颗头颅般大小的陶弹,随着众人的视线,一左一右,飞入千户所营寨。

    权宋天下

 第五百八十一章 收获

    “boo!”两声齐齐的巨响,在千户所营寨之内炸起。火光之后,是两团被揉实的黑烟,裹着四散乱飞的碎陶片,狠狠地击向四周毫无防备的守卒。

    营寨之内,惨叫声四处而起,随后是一声声恐惧的嚎叫。

    “这是什么?”

    “天雷吗?”

    “为什么会爆炸?”

    “快跑!”

    “站住!”

    “呲啦——啊——”一些慌乱的守军,立时被愤怒的蒙古人斩杀当场。

    东真军上下,也被这两声爆炸,惊得一呆。包括李勇诚在内,虽然他也在南京府见过火药的试制,但绝没想到,这装入火药之后的陶弹,竟然会有这么强的杀伤力。

    “一号位伤十二人,十五号位伤八人,风向略微有变。”承义看着望楼上的旗号,低声对高正源说道。

    高正源露出淡然的微笑,说道:“让各炮观察手指挥,自由发射,注意风向的影响。再强调一下,对所有数据的如实记录!”

    小红旗不断挥舞,十几个陶弹,在两军营地之间的上空上,拉出了一张巨大的黑网。

    黑网的另一头,则是一声接一声的爆炸、冲天的火光与黑烟,还有再也弹压不住的慌乱。

    “有守军开始出逃了!”承义低声说道。

    高正源点了点头,说:“派一支百人队弩手,炮前百步列阵,阻杀来敌。入水的敌军,不用再管,其他的各炮自由调整角度,统计好时间与操作的错误率。”

    坐在高正源侧后方的赵权,脸上露出极为欣喜的笑意。

    让他感到高兴的首先就是这些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的新式火炮。

    火药发明于中国,但是宋金之前,火药基本上没有在战场上出现过。

    火药真正的起源,是道家的“火法炼丹术”,也是道家为了解决长生不老的问题而发明出来的一种辅助技能。相对于战争,对于长生不老的渴望显然要高尚许多,因此这种研究不乏历朝历代帝王的巨额投资。

    曾公亮的《武经总要》问世之后,火药的配方便已无秘密可言。这本书中,记录了三种的火药配方,材料包括:硫黄、窝黄、硝、麻菇、干漆、砒黄、定粉、竹菇、黄丹、黄蜡、清油、桐油、松脂、浓油等。

    这里许多辅料,实际上只是为了炼丹过程中达到“君臣相佐”之用,对火药本身并无太大意义。而且这些材料都不是贵重之物,任何人只要能找到材料,就可以自己调配出火药。

    所差的,就是火药的威力与效果。

    唐代火药的硫、硝含量基本相同;宋初为1:2;而此时火药之中,硝所占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大,快要接近了后世的黑火药配方。

    赵权给的研究方向,就是去芜存菁,然后重点在提纯,以及按照严格的测量标准进行配比的微调。

    这个时代,糟糕的度量衡标准,才是影响各项工艺精细化发展的最大障碍。

    当年在淮南战场,赵权曾见过真定军也在试过用抛石机抛射装着火药的石弹。但是基本上发挥不出什么威力。

    人力拽索,是第一个障碍,直接影响到炮弹的飞行方向与时间。

    火药引线也是一个关键点,传统的纸质引线很容易就会在飞行过程中被风吹灭,引线的长短、粗细以及质量不一,都影响着火药爆炸的时机。

    棉纱,则成功地解决了这一大难题。

    列维等人,带来相对严谨的治学理念、对术数的重视,使南京府的工艺制造走上了一道极为迅捷的发展之路。

    当年在淮南战场中,赵权曾见过宋军使用的一种火器“突火枪”。材料用的是竹筒,里面塞进火药之后,点燃伤敌。

    赵权有理由相信,那东西就是后世火枪的雏形。但是无论是突火枪还是《武经总要》中出现的“火炮”,其基本原理都是利用火药本身点燃爆炸之后,产生的威力伤敌。

    这跟赵权印象中的火药使用有些出入。

    火药更重要的作用,应该是一种推动力或是驱动力,利用其爆炸时产生的冲击力,使某一种材料的子弹在速度的作用下伤敌。

    在这种条件下,除了火药本身的配方质量,重要的是枪管或是炮管的密封性与耐用性,竹管是绝对不能用的。

    明朝时肯定已经出现了火枪与真正的火炮,怎么做的赵权并不清楚,但他相信沿着这个思路研究下去,他一定会成为这个时代里,真正的火枪与火炮的第一批见证者之一。

    今天的这场战斗,赵权另外一个收获,就是——高正源!

    给他一双眼睛,哪怕是别人的,他就可以拥有一片天下。

    还好是个瞎子!赵权似乎每一次见到高正源,都要在心里这么感叹一下。

    相对而言,眼前完全陷入鬼哭狼嚎之中的千户所,以及四处奔窜的溃兵,根本就没放在赵权的心上。

    战斗很轻松地结束了,身上一尘不染的高正源,脸上依然带着温和的笑容。他抬起双手,对着马德铠一拱,说道:“马将军,奉参谋部之令,在下代表缉侦局,将此批回回炮,以及一万颗陶弹,与你交接,请查点清楚。”

    马德铠自然是早就知道,缉侦局联合李毅中手下的“军器局”,花了两年多时间,才完成这批回回炮的制作。他倒是没想到,自己会成为第一个拥有这批火器的领军者。

    “哈哈,马某谢过小高!谢过权总管!我一定会照顾好这些宝贝的!”

    “这些回回炮,并不值钱!”高正源微笑着说道:“我希望马将军能重点保护那些观察手,他们才是最重要的宝贝!

    这些人会在此实习两个月时间,然后海东学院那里会再来派一批学生,轮流实习。

    另外,如果战场情况紧急,马将军不用太心疼那些回回炮,观察手会将其中最重要的钩件拆走,没了那些钩件,回回炮哪怕落入敌军之手,也是一堆废料了。”

    马德铠喜滋滋地打扫战场去了。

    高正源对着赵权说道:“权总管,这次回回炮试用效果不错,我也算完成任务,我得回南京府去了。”

    “此次,辛苦你们了!,不过,你还是先留在婆娑路一段时间……”

    权宋天下

 第五百八十二章 丹东攻略

    高正源脸现愕然之色,随之又掠过一丝兴奋,“正源正想跟权总管多呆一段时间,可以再学些东西。”

    赵权心里暗暗地叹了口气:我已经快被你这厮掏空了!

    随后又说道:“我也不会在这里呆多长时间,先不说这个,有几个事需要跟你交待的。”

    “权总管请吩咐。”

    “马将军为人豪爽,在战场上从不惧敌。但所谓刚不可久,我希望你能在这里,为他做些拾遗补漏。”

    看到高正源面现犹疑之色,赵权接着说道:“你不用担心你没有能力来处置这些事,我只希望,有一天,当你有权利决定千万人生死时,不会因为眼中的黑暗而失去本心……”

    高正源闻言,心里一震。

    有权决定千万人生死?会有这么一天吗?

    “列维他们老家有一句话:上帝关上了一扇窗户,就会为你打开一个门。这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现在赠送于你,希望你能牢记一点:黑暗并不是这世界的唯一,光明才是永恒。”

    高正源束手而起,对着赵权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弟子之礼,说道:“正源谨记总管赠言!”

    看着高正源俊朗的脸上,镶着的一双无神眼睛,赵权喃喃吟道:“黑夜给了你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希望你能用他,来寻找光明……”

    语气低微,连高正源都没听清赵权到底念的是什么。

    见高正源侧着耳朵露出疑问之色,回过神来的赵权,赶紧把自己打住。清咳两声,接着说道:

    “婆娑路,自今日起,改称丹东县……”

    高正源眉头微微一皱,有时他发现的确很难理解权总管的一些想法,比如把恤品路改称“海参崴”、把岗后改为“抚松县”,这个“丹东”又是什么意思?

    不过高正源只是静静听着,并未开口询问。

    “你先留在这里,担任第一任的代理县长。等老侍那找到人选,再来接替你。”

    高正源点了点头。

    “只是……南京府那边,机要室的事务,你……?”

    “我这次过来,带了一对海东青,可以专门跑南京府到这里的这条线。”

    赵权一拍额头,随即露齿一笑,“如此甚好!这样,你可以在这里多留一阵子了。”

    这些年,经过大岩桓与水达达部兀需的努力,已经成功地培育了近百只二代混种的海东青,绝大多数在训练送信的过程中一去不返,只有两只可用。

    据大岩桓说,接下去的速度与成功率应该会提高很快,让一度已经放弃这个计划的赵权,重新燃起了些许的希望。

    南京府距丹东,直线距离约一千五百里,按海东青的飞行速度,最多两天便可飞至。这样的话,对高正源同时处理机要室的事情,就不会有太多影响了。

    看来,还是经继续加大对海东青的驯练速度。自己总是在东奔西跑,身边竟然连一只装酷的都还没有……

    “咸州那边已经立县,我准备让辛大哥南下,统管高丽的所有军务。

    丹东这里,要做的是守,守好高丽的出口。

    不过,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沈福源——给你半年时间,最少要把五老山城以和平的手段拿下来。

    另外一个就是辽阳的也速不花,虽然他未必会与我们发生直接的冲突,但是如果他联合洪福源与高丽的势力,那就必须要进行防备……”

    赵权的思路突然活了起来,语速渐快,高正源只是静静地听着。

    “千户所旧址,要修建一座县城,按三万人口的标准。城外,再建三座土楼,作为辅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