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权宋天下 >

第131章

权宋天下-第131章

小说: 权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别说是北琴海区域,这些年来,就是南京府,也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贸易往来。

    盐,赵权相信,这个夏天就应该会有的,而且会有很多。

    这里,完全可以建成一个贸易基地,并以此为中心,向北覆盖,直到库页岛。

    赵权很清楚,想要统治这些边疆之地,光靠武力肯定不行。靠所谓的教化,更是可笑。数千年来,无论是中原王朝也好,东北的势力也罢,从来都没有对这块地方有过真正的统治。无非是一个族群偶然间兴起,通过不断的劫掠来扩张自己势力,再向南侵蚀。南方有农耕族群,有成熟的土地,有城池,便易于统治与管理。

    所以,在这里成长起来的族群,无论是契丹还是女真,或是蒙古,从来也不曾把这些地方当作自己的国土来看待。

    但是,这里丰富的天然资源,在赵权眼里,可全是宝贝。而在山林中挣扎着成长起来的这些穷苦山民,只要能让他们服从于管教,便是一群天生的战士。

    权宋天下

 第四百七十二章 信笺

    赵权与众人告别,先行离去,丁武突然起身,追到他身后,从怀中掏出一个信封,递给赵权。

    信封上没有任何字迹,赵权有些疑问地看着丁武,丁武却只是对他努了努嘴。

    赵权打开信封,里面是一方柔滑而洁白的丝帛,泛着淡淡的幽香。赵权将丝帛摊开在手,丝帛上画着一把滴血的长剑,剑尖挑着一颗血淋淋的心。除此之外,再无任何留字。

    赵权脑中一阵眩晕,不用丁武说,他便知道,除了郭筠,没人会用这种丝帛给他传信。

    “这……这是从何说起啊!我真的比窦娥还冤!”

    窦娥是谁,丁武当然不知道,他只能强忍着心中的笑意,有些同情地看着赵权。

    “她,有说什么吗?”

    “我离开前,去跟郭小娘子告别过,虽然我没说要过来找你,可是我也不知道她就为什么会一口咬定,我一定会前来辽东,并且让我把这封信带给你。其他的,倒也没有多说。”

    赵权地抓着手中的信笺,怔怔地发着呆。

    对于郭筠,赵权实在是没任何感觉。虽然知道这个小姑娘有一天一定会长成一个祸国殃民级的美人,但那也是未来的事,现在的郭筠,引不起他丝毫的兴趣。而且一想起她的蛮横,赵权便如芒在背。跟这样的女子在一起,会让他没有任何的安全感。

    当然,对于这种饱含怒意与威胁的信笺,赵权自是可以一笑置之。可是,陈耀怎么办?

    赵权心里,生出一股浓浓的无力感。

    突然,他把这方丝帛一团,直接塞入丁武怀里,说道:“当我没见过……”

    而后扭头而去。

    看着赵权仓惶的背影,丁武终于没能止住自己呵呵的笑声。一转头,却看见了满脸疑问的梁申。丁武两手一摊,随后拍着梁申的肩膀,说道:

    “这个……那个……你知道的……嗯?”

    梁申给了丁武一个白眼,不过也没再多问。

    封扬领着几个护卫在前,几个夫子居中,丁武与梁申并骑随后,一行人出城往北而去。

    路过北城之外的军寨,一个浓眉大眼的将领,孤立于营门。梁申对着他遥遥抱拳示意,他却只是冷冷地看着这一批人,一动不动。

    “谁啊,这是?”丁武问道。

    梁申压低着声音说:“此人夹谷勒,是原东真军千夫长,负责城防事宜。南京府内乱时被张靖利用,差点酿成大祸。现已被降为百夫长,移至城外驻守。”

    “这,安全吗?”丁武也低声问道。

    “还好,其原来的部属已经被打乱,现在随他一起驻防的十夫长,都是可以信任之人。”

    丁武点了点头,默默地记住了夹谷勒的相貌。

    前行不久,丁武又挨到梁申身边,问道:“小耀说搞了个‘特别行动组’,到底干嘛的?”

    “周时有‘士师’,春秋时为‘候正’,到了汉代名为‘绣衣使者’。这些机构,你知道不?”

    “谍报?”

    梁申点了点头,说:“是的,当然,咱们现在不能够把这种机构搞得太明白,‘特别行动组’只是个掩人耳目的称呼。南京府内乱,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咱们根本没有信息谍报系统,许多事情都被蒙在鼓里,因此这个部门必须得先建起来。小权把这位置空了几个月了,说一定要等你来弄。”

    “我?小耀不行吗?”

    “论机智与独挡一面,小耀倒是马马虎虎够了,但他情绪波动实在太大,小权跟我都有些担心,毕竟这样的机构,不允许有过多的个人情感掺杂其中。而且就身手来看,如果是单的独斗,现在南京府内所有人恐怕都不是你的对手。”

    丁武听得颇为心动。他对自己手脚功夫自然是相当的自信,但这种功夫到了战场之上,根本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尤其是像自己这样不善领兵之人,总是习惯于凭自己的力量对敌,这其实是件极为危险之事。

    “那需要我么做?”丁武问道。

    “两个事,一是信息二是人员。信息的收集依赖于石忽酒楼,小权的意思是准备把石忽酒楼开成连锁的经营模式,就是未来每一座重要的城镇都将会有一个咱们参股的酒楼,这个酒楼在赢利的同时,还要肩负信息的收集任务,也是每一个地方的秘密联络站。

    酒楼的开设,会让小耀与列维去负责公开的运营。这事已经开始在进行了,辽阳那座石忽酒楼就是试验品,看来可行。

    人员方面比较麻烦,需要你自己去挑选。小权说,无论是否南京府的人,只要你看中的,都可以让你优先录用。只是你得先定个条呈,包括培训的内容、管理细则与流程。当然,需要的话,我们也会跟你一起参考。”

    “可是,我对南京府的人都不认识啊!”

    “就是需要你不认识才好,你可以凭着自己的感觉选人。这事虽然谈不很急,但必须开始着手去做。现在第一重点目标的是开元府的斡赤斤,第二重点是忽必烈。”

    “忽必烈?”

    “是的,不过对于此人,目前几乎没有掌握什么有用的资料,我也不清楚为什么小权会这么重视他,可能小权会专门跟你再做沟通。”

    丁武点了点头,陷入沉思。

    “另外,可以给你推荐一个人,就是咱们今天在书院里见到的那个瞎子……”

    梁申突然闭口不语,丁武抬头一看,才发现原来在前方与王鹗等人并行的王栖梧,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拖至两人的马前。

    “梁相公、丁将军,两位……”王栖梧语未说话,就被脸色一垮的丁武打断:“我说过,我不是将军!”

    梁申则饶有趣味地看着他,说道:“这个帽子,可不能随便乱盖啊!”

    王栖梧脸现尴尬之色,说道:“可是,鄙人委实不知两们官职,我也不敢跟两位称兄道弟啊!”

    梁申心里微微一动,刚见此人时,自己也被他家世所震惊,一时便起了结交之心。然而才见不久,王栖梧的表现就让他觉得有些失望。在此人身上,梁申感觉不到一丝一毫书香门第的气度,言谈举止中却总是透着一股浓重的谄媚之意。

    他对谁都很客气都想努力去交好,而且总是在找机会表现自己,一举一动便让人油然而生出一种厌烦。

    难怪与元好问等人走在一起,总是格格不入,那几个人一路上聊得高兴,他却被有意无意地撇在一旁。

    不过,人应该不是一个蠢人,起码对一些问题的见解还是有独到之处。比如他刚才便隐晦地点到了一个问题,南京府现在对于各个人官职一直无法确定下来,一方面上下级的关系未能厘清,势必会引发混乱。另一方面,在称呼上的确也让外人无法适从。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辽东文人,有这样的表现,也许已经算是难得了。

    这让梁申不由地对王栖梧产生了一些兴趣。

    “王先生贵庚?”

    “鄙人虚度三十有四。”

    “噢?”梁申有些诧异地说道:“倒是与我同龄啊!”

    “啊,那可是鄙人之幸!”王栖梧一声惊叹,“如此,可容鄙人尊一声梁兄?”

    权宋天下

 第四百七十三章 火罗之稻

    未等梁申答应,王栖梧又探过头问丁武,“不知……”

    “我比你们小两岁。”丁武不置可否地答道。

    “丁兄弟,年轻有为啊!”王栖梧说着,已经把马挤入两个之侧,与他们并肩而行。

    一路交谈中,但凡梁申所问,王栖梧倒是知无不尽。

    王栖梧世居辽东辰州,祖父王庭筠以文词渊雅、字画精美而闻名于世。其父王曼庆则善墨竹、树石,颇有乃祖之风。然而,自金国失去辽东之后,辽东战乱不止,王氏一族家道便渐渐衰弱。

    到了王栖梧,虽然自幼便在书法上显示出绝佳天份,但值此乱世,想靠着书画与文采,别说重振家道,连安身立命都会一种奢望。

    因此,成年之后,王栖梧便四处游历,希望能寻找出仕的机会。然而辽东军阀此起彼伏,所有人看重的都是兵力是否雄壮、武器是否尖锐、铠甲是否坚硬,哪会有人会对这些文人心生兴趣。

    更何况,这些执掌兵权之人,自己都是今日不知明日事。即使有长远目光之人,现实也不容许他们去沉下心来琢磨地方的建设与治理,费了许多心思,最大的可能就是给别人作嫁衣。

    总算辽东初定,但是统治这片土地的蒙古王公贵族,依然没有人重视文人。家世越显赫,却越是他们掠夺的对象。数年功夫,王氏家族便被彻底抢空了。

    这些年,王栖梧四处寻求机会,足迹几乎遍布两辽之地。他曾经在锦州任过主簿,也曾在沈州当过参军,甚至还去洪福源手下呆了一阵。

    但至今为止没有遇见一个既能信任他,又可以令他折服之人。直到前一阵听说赵权等人,击溃开元府军、率东真军安全北撤、重整南京府,并且有开始招贤纳人之举,颇为心动。只是苦于没有门路,不好贸然前往。直到在辽阳,与王鹗等人偶遇。

    看着充满激情的王栖梧,一会儿涕泪交加,一会儿情深至切。梁申自然不会完全相信,不过对于王栖梧的经历,梁申还是有些心动。毕竟南京府现在还没有一个人,能像王栖梧这样,对辽西辽东的各个势力,能有如此深入的了解。

    梁申与丁武就这样听凭王栖梧的一路絮叨,到了墩台。封扬与墩台上的守卒打了个招呼,安排众人略事歇息。而后开始一路快马,在夜色来临之前,赶到了火罗村。

    ……

    清晨的火罗村,隐在一片朦胧的轻烟之中。阳光洒在山林,或绿或黄或红的树尖,泛出屡屡的金光。

    屋前不远,隔着一道长长的拦河大坝,便是蜿蜒而下的合兰河。

    一些埋在水中、高低不平的石块,断断续续地横在水平面,流水从石块之间柔柔地穿梭而过。

    河的对岸,是一片如刀削出的山峰,傲然伫立。山峰之上,是一个半圆形的墩台,隐约之间,可以看到正在巡视的兵卒。

    “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

    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

    站在屋前的元好问,不由诗兴大发。

    “好一句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元好问回头一看,原来是王鹗。

    元好问虽然面色平静,但眉梢之间还是隐隐有得意之色。写诗重悟,如果没有眼前应景之色,也很难让他得到如此佳句。

    屋外的一棵松树上,传来数声吱吱的叫声。元好问抬头一看,见到两只毛茸茸的松鼠,正在奋力地抢夺一颗松籽,较大的一只突然浑身灰毛一竖,对着另一只猛一张嘴,露出几颗尖锐牙齿。那一只似乎被吓得一怔,两爪一松,松籽便被抢去了。

    那只大松鼠抱紧松籽,扭头便窜入树洞之中。

    “暑往寒来,秋收冬藏。此处倒是一个适合避世养老所在。”元好问眼神之中,带着一些迷醉。

    “昨夜来时天色已晕,今晨不过匆匆一瞥,裕之兄竟然就会如此喜欢这个地方?这是为何?”

    元好问抬手往下一指,说道:“你看看,可知那一片稻田,为何会种在河滩之上。”

    王鹗顺着元好问手指的方向,往合兰河下游看去。河滩之上,正丛立着一片金黄色的稻子,在此地种稻确实让人看着有些奇怪,虽然沿河修有一道石坝,但这道石坝显然根本挡不住稍大一些的洪水。

    更奇怪的是,稻田并非连成一片,而是一块一块的,似乎正随着水流,各自起伏荡漾。

    “这是葑田!”说话的是赵复。

    元好问点了点头,说:“原来只是在书中读过,却没想到会在此见到葑田。”

    见到梁申与丁武都过来了,元好问对梁申躬身一礼,问道:“不知南京府中是哪位高人,能想到在此河滩上做此创举?”

    “权总管,年幼时在淮水边上曾经试建过葑田,不过当时不算成功。这一次准备得比较充分,想来效果应当可以。”梁申引着众人,顺河滩而下,来到葑田边上。

    河滩之上,两条长坝之间,一排排稻田相并而立,绵绵延延,顺着河道,陷入山后。

    稻田底座全部由木板拼成,上覆一尺多厚的泥土。有绳子将一块块的葑田拴住,固定在两侧坝上。葑田之上,便是郁郁葱葱、垂首群立的稻子。

    众人不由的发出一声声赞叹。

    “请问梁兄,为何这些稻子的长势会良萎不齐。”王栖梧凑过头来问道。

    听到王栖梧称梁申为“梁兄”,元好问等人都露出惊异之色,赵复眼中却已满是鄙夷。

    梁申却毫不在意地说道:“今年时间有些紧,因此只修建了千亩的葑田,纯粹只是做个试验。每一块葑田里,播的种子都不太一样,有中原的稻种、有沈州的、也有北高丽的,还有一些是从卢城寻来的野稻。种植时间也不尽相同,我们希望可以通过一至两年的时间,寻找出最适合此处种植的水稻。而后培养出‘火罗之稻’。”

    “火罗之稻?”

    “是的,既然渤海国原来有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