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权宋天下 >

第129章

权宋天下-第129章

小说: 权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武听着,讶然而笑,看来这批人到南京府来,倒是小马哥第一个捞到了最实在的好处。

    小马哥有些不耐烦地不停用脑袋不停地蹭着丁武,丁武有些不解地问道:“他,这是要带我去哪?”

    大岩桓嗤的一声轻笑,说道:“他这是想带你去显摆了。这厮,我都不让骑!”

    丁武一手轻拍小马哥肚子,在他背上轻轻一摁,人便飞上马去。对着大岩桓笑着说道:“我跟他去看看!”

    小马哥昂着首左右晃了晃,伴着一声低低嘶鸣,双蹄一踏,便冲入大操场内开始狂奔。它根本不管正在操练的士卒,直贯而过。一路上撞翻好几个人,惹来一堆怒骂。从北往南,直奔至马厩前才停下。

    丁武翻身下马,随着昂首挺胸的小马哥步入马厩。

    马厩收拾的极为干净,里面有近十匹马正安安静静地呆着嚼食。好几匹马果然已经有了明显的身孕。小马哥围着这些马东瞅瞅,西嗅嗅,果然一身的得意。

    “丁队!”

    丁武回过头一看,马厩的门口,正站着梁申。

    “申哥!”丁武不再理睬有些不满的小马哥,转身往梁申那走去。

    “刚要去找你,便看到你过来了。”梁申挥手一拍,小马哥只好缩回凑过来的脑袋,怏怏离开。

    “需要俺做啥不?”

    “小权找你,让你一起出城走走。”

    丁武跟在瘸着步的梁申身后,忍不住问道:“小权在哪,我们要走过去吗?”

    梁申苦笑着说道:“其他的马都被小马哥赶出府外呆着了。”

    “你们,就这么宠着小马哥啊?”丁武有些惊讶地问道。

    “小马哥是纯种河曲马,最擅冲锋陷阵。而南京府这里的率宾马,耐负重、擅长途奔袭,越岭翻山如履平地,但冲劲不足。我当时就想,能否利用小马可与本地的率宾马一起,培育出一个新的品种出来。结果没想到,新品种还没搞出来,这座府院却被小马哥给彻底占领了。

    我在府院外,还特地给小马哥建了座马厩,它还死活不乐意去。小耀后来说,渐丁队的人马必须住在一起,结果小权也被说服了,如今只能是让小马哥继续作威作福了。”

    真是胡闹啊……丁武不由觉得有些好笑,但心里却涌出了丝丝的温馨感。

    府院南门之外,果然另有一个马厩,丁武随着梁申各骑一马,沿着城中大道,往城北缓缓而行。

    离开喧闹的副万府,骑在马上的丁武,感觉似乎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权宋天下

 第四百七十章 海东书院

    城内行人往来不绝,却秩序井然。横亘城南城北的大道之上,车辆来左去右,各行其道。中间,则是留给偶尔经过的巡城卫士。

    道路两路,看不到一个富丽堂皇或雕梁画柱的院子,但每一座房、每一间店铺都干净整洁,不见一点污秽。

    在府城东北角,有一座建筑突兀而立,建筑物周围,密布木架。虽然还未完工,但已经是丁武看到的城内最高建筑了。

    “那一座,是列维他们建的犹太教堂。”梁申看到了丁武眼神中的疑问,向他解释道。

    “这个列维倒是有些能耐,南京府这么偏僻的地方,他都能召来不少同乡,或捐钱或捐物,半年时间竟然就把教堂盖成如此规模。”

    “那些正在干活的,是蒙古人?”丁武诧异地指着正在呼喊着号子,奋力抬着一些条石的汉子问道。

    “是的。”梁申答道:“只不干战死之后,小权让老侍跟撒吉思谈了个暂时停兵的协议。但是他儿子塔察儿怀恨在心,半年前自己带兵过来,与南京府内贼里应外合,差点就夺了南京府。

    还好,也算我们运气不错,躲过这一劫。塔察儿兵败被围,他的异母长兄帖木迭儿出面,赎走了近半兵力,但竟然有近四百人不想要,扔给了我们。这些蒙古人,如果在战场上被杀了怪不得我们,但是受俘被杀就有些说不过去。”

    “这帖木迭儿,心眼也有些坏啊!”

    “心眼自然是不好的,这也是他排除异已的一个手段。小权便设了个劳役营,把这些蒙古俘虏,与南京府涉及作乱的一些汉民,全部纳入管理,暂时定了五年至十五年的劳役期,并答应他们,只要在劳役营中赚足了自己的赎金,就可放他们自由。”

    “这主意不错!看来以后南京府可以有很多免费劳动力了。”

    “是啊,小权说,只要非万恶不赦之徒,杀了都是浪费劳动力,不如让他们发挥点作用,南京府现在最缺的就是劳动力了。”

    两个下马,走到教堂边上的一排屋前。

    这排一层木屋,有七八个房间,窗明户净,前立一牌子,上书“海东书院”。

    屋内传出一阵阵的诵读声。

    两人自右首而过,第一间屋子里,坐着二三十个六七岁的幼童,有男有女,每人面前一张小方桌,桌上整齐地摆着纸笔。一个矮胖老头,举着一本书,正有气无力地领着他们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此人,是挑动南京府内乱的首恶张靖府上的总管,张一丁。”梁申指着那老头说道。

    “这样的人,让他过来教书?”

    “南京府没人啊!这里会说汉话的倒是不少,但能识汉字的了了无几。让此人教导这些蒙学儿童,也算是给他赎罪的机会。而且只是让他教小孩子们认认字,问题应该不大。这些孩子算是一年级学生,等他们认识了两百个字,升到二年级之后,就会换其他老师来教。”

    两百个字?丁武在心里默默地算着,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认多少个字?

    “还要学什么吗?”丁武忍不住问道。

    “术数,一年级的要求学会一百以内的加减法。”

    第二间屋子里,只有十来个人端坐着。有七八岁的孩童,也有十来岁的少年,丁武甚至看到两个伤残的汉子,也安安静静地坐在最后一排。

    “那两个,是东真军的伤兵,算是比较笨的,已经学了三个月了,二年级都还没毕业。”

    “他们学这干嘛?”丁武好奇地问道。

    “军中暂行规定,退伍的可以申请转为文职,前提是必须要拥有小学五年级的文化水平。否则便只能从事一些粗浅的事务。当然,如果他们愿意,光靠抚恤金,起码还是能保证生活无忧的。”

    这间屋子比较安静,丁武探头一看,却见屋子前方,有一个少年郎正站在一块黑色的板子前,写着什么。

    这少年郎感觉到丁武的目光,转过头,对着丁武咧嘴一笑。

    “权承仁?”丁武感觉到自己的下巴快要掉下来了。他原来以为承仁到书院,是过来上学的,没想到却是过个教书!

    “是的!”梁申呵呵一笑,说道:“这小子,倒是聪慧得很,小小年纪便已经通过了五年级的测试。他现在给二年级的学生充当术数老师。”

    第三间屋子里,正在讲课的是一个瞎子。丁武已经彻底无语了。

    一排房子快走到头时,丁武看到了更奇怪的一幕。这间屋子有两位中年老师,头发短而曲卷,鼻高眼深。他们面前的学生却只有一个,年约七八岁,看着有点脸熟。

    “那个是权承礼。”梁申看到丁武疑惑的神色,说道。

    “那两个老师是列维的同乡,小权说承礼有语言天赋,便让他们俩同时给他上拉丁文与波斯文。”

    “拉丁?波斯?”丁武突然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文盲。

    梁申不再解释,领着丁武跟站在屋外的几个侍卫打了个招呼,走进最后一间屋子。屋子门口上,贴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图书馆”。

    这屋子很大,里面摆满了层层的书架,但大多数都是空着。丁武跟着梁申从书架之间穿行而过,随意地往两边的书架上瞄着。

    每个书架侧边,都贴着一个小木牌。有“历史”、“地理”、“诗歌”、“四书”、“术数”、“农牧”、“营造”,还有“欧洲”、“埃及”、“两河”等字样。

    丁武感觉到一阵阵的头晕。

    书架尽头,一群人正围坐在一张长长的方桌之前。

    “丁大哥,你来啦!”见到两人,赵权满心欢喜地起身,拉着丁武对在座几个人说道:“这位,便是我原来渐丁队的队长丁武。”

    丁武有些赦然地拱了拱手。在座诸人,丁武倒都认识,便是他一路护送过来的王鹗、元好问、赵复、姚枢与王栖梧。另外一人,则是作陪的李治。

    王鹗与元好问对着丁武点了点头,赵复漠然而视,姚枢抱拳回礼。

    站起身来的是王栖梧。

    “丁将军一路护送我们到南京府,着实辛苦,某等还未表示谢意,丁将军若有需要,旦请吩咐!”王栖梧声音清脆,脸上露出很真诚的笑容。

    王鹗与元好问闻言相对苦笑,赵复紧紧地皱了下眉头。

    丁武却是一阵讶然,自己什么时候被封上“将军”的称号?

    赵权扯着丁武在自己身边坐下,说道:“昨日繁忙,来不及跟丁大哥叙旧,怠慢了!”

    丁武苦笑着答道:“那批孙子,真够狠的,直接把我放倒了!”

    赵权哈哈一笑,说道:“好,晚上咱俩一起,给丁大哥报仇!”说着,扯着丁武在自己的边上坐下。

    权宋天下

 第四百七十一章 名医

    “郭将军可好?老蒋呢?”赵权对着丁武问道。

    “郭将军带着稿城军,年前随史元帅南征宋国。”丁武答道。

    边上,赵复重重地哼了一声。

    “窝阔台汗去世时,出征的蒙古军已经全部回撤了,真定军还没回来吗?”王鹗问道。

    “是啊,听说他们要回来了,所以我赶紧溜出来。”丁武哂然一笑。

    “可知此次战事如何?”赵复犹豫了下问道。

    “去岁蒙军攻川西,连破二十余城,塔海陷成都,宋将田显已经降蒙,四川制置使陈隆之被俘杀。此次蒙古西线战事可谓势如破竹。”

    王鹗看着赵复又已经开始赤红的双眼,继续慢慢说道:“不过中线战事宋国算是守得不错,乔行简去世后,成为独相的史嵩之,将全部的防守重心都放置于两淮一带。去年秋,因宋国扣押蒙古使者思麻里,察罕再次攻入两淮,在安丰寿县与淮东提刑余玠、知安丰军王福一场激战,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后又受阻于真州,现在估计已经撤军了。”

    赵复听着脸色舒展了许多。

    “余玠获得安丰之战的胜利之后,被调入蜀主持四川政务。此人倒是一个必须重点关注的人物。”王鹗看着赵权说道。

    赵权心里却有些恍惚,淮南、安丰、寿县,似乎是一些好遥远的名字。

    众人见着赵权发呆,不由的都安静了下来。

    赵权突然醒悟,轻轻地摇了摇头,说道:“噢,余玠,这个名字……丁武,你先记下这个人!”

    丁武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点了点头。

    赵权转过头对着赵复说道:“赵先生,我想跟你打听两个人。”

    赵复疑惑地看着赵权,微微颔首。

    “一个是秦九韶,另一个是贾似道。”

    赵复皱着眉头问道:“不知权总管了解这两人,所为何事?”

    李治却插口回答道:“秦九韶,字道古,绍定四年进士。此人聪慧绝伦,精研星象、音律、术数、诗词、营造,也知兵事。其术数水平如今无论北地还是宋国,都无人能出其右,更是远胜于我。权总管有机会,倒是可以跟他多探讨一二。”

    赵复却哼了一声,说道:“此人贪财枉法,利欲心重,专研旁门之术,不足称道!”

    脸上刚露出一些兴奋之意的赵权,在心里长长地叹了口气,虽然他深知秦九韶的在数学方面的成就,但此时在北地竟然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还是让他有些意外。可是这样的一个人才,在宋国竟然如此的不被待见。

    此时的宋国,正是理学横行的时候。赵复被这批文人重视,应该也是源于其理学传人的身份。文人想要上位,想要超过武将获得朝堂的把控权,没有儒家学说的支持,那是不可能的。对他们来说,理学也许只是工具,却是非常适用而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

    然而,过于注重理学,就意味着所有的基础科学都会被打压,这样对一个国家或是经济体的发展,是极具危害的事情。

    借用赵复,引进理学,对于现在或是未来的南京府,真的合适吗?

    “贾似道,字师宪,贾妃之弟,原淮东制置使贾涉之子。此子凭借贾妃关系,贪淫顽劣,持宠不检,权总管为何对这种人会有兴趣?”

    “此人似乎也是进士出身,为何会有如此恶评?”元好问在边上问道。

    “谁知道他的进士是怎么来的……”赵复虽然脸现不屑之色,但声音渐低。其实他自己也清楚,在宋国即使是凭着皇亲国戚身份,想升官有可能,想捞一个进士出身,没有真才实学,绝难办到。

    可怜自己一身才学,此生却再无登榜希望了。想及于此,赵复眼中露出浓浓的不甘。

    “宋端平元年,年方二十一岁的贾似道,便已编成八十卷《全唐诗话》,文辞洁雅,足见此人绝非无才之人。可惜此书未传至北地,老夫一直无缘拜读。”元好问继续说道,带着一丝遗憾的口气。

    赵复低眉垂目,不再言语。

    赵权突然想起一事,问道:“来辽东路上,派人跟踪你们的那个忽必烈,不知你们是否知晓他的底细?”

    姚枢回答道:“拖雷正妻育有四子,拖雷死后,长子蒙哥携弟阿里不哥,陪着其母唆鲁和帖尼移居拖雷的封地稿城。次子忽必烈与三子旭烈兀一直居于和林。前些时候,在下好友窦默曾邀请我与赵复同去和林,当时问他去见何人,他并未明说。因赵复无意和林,加上王鹗与元好问相邀,我等便来了辽东。想来应是窦默向忽必烈透露了我等行踪。”

    “窦默'x1'?这人又是谁?”赵权问道。

    “窦默原名窦杰,字汉卿,针炙名家,师从蔡州儒医李浩,得承铜人针法衣钵。后避祸德安,与赵复一起研习理学,结成至交。德安失陷后,窦默与赵复一起,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