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科技洪流 >

第11章

重生之科技洪流-第11章

小说: 重生之科技洪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1章 打包半导体

    等赵一闲下来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八月份了。前面几个公司都安排了管理人员管理,不需要赵一时时盯着,现在就剩下软件公司、半导体公司、精密仪器公司和贸易公司没有相关人员,目前还是空壳公司。

    软件公司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研发个人操作系统,希望在个人电脑刚刚起步的时候,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暂时不想通过操作系统来赚钱,而第二个任务就是在此操作系统上面研发办公管理软件,这个才是赚钱的大头。

    虽然目前我国软件人才比较困乏,但是这反而不是赵一最担心的,因为有宙灵的存在,这种纯人力的活,有技术路线反而是最容易实现的。

    说道半导体,等赵一找来资料,发现我国目前的半导体实力还是很强的,比韩国和湾湾要先进得多,就在今年,我国就成功仿制了8080芯片,更说明我国已经存在一条完整的半导体工业基础,包括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测试等工艺。

    至于为什么后面反而不太行呢?赵一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家战略方向的转移,研究资金缺乏,因为不是市场化,不能够很好地转化效益。另一方面是因为中美关系缓和,一些芯片不再禁售,买芯片比造芯片更划算。

    也不能说是自废武功,因为当时国家并不富裕,有限的资金肯定更愿意投资效益比较明显的行业,再加上对中美关系的乐观,所以才造成这种局面。

    精密仪器公司则是赵一打算研发生产各种高精密设备,半导体设备制造主要是这个公司承担,还有就是各种传感器的研发制造。

    赵一打算将农牧公司的养殖方法弄成全自动工厂,从畜牧养殖到屠宰都自动化,这就需要用到很多传感器。

    再一个就是贸易公司,这个公司目前只能从事赵一自己产业里面的进出口贸易。因为赵一的产业暂时没什么产品需要销售,所以贸易公司暂时不急着开张。

    捋顺了这些,赵一就打算先找第四机械工业部,看能不能将国内半导体相关产业打包收购。

    现在赵一在上层也是一个名人了,去各大部委不像之前那样可能连门都进不了。当赵一来到第四机械工业部的时候,是部长亲自接待。

    当秘书给赵一送上茶水后,部长说道:“不知赵先生有什么事找我?”

    赵一对部长的直接不感到意外,这时候的领导还没有打太极的习惯,都是有事说事,所以赵一也是开门见山。

    “我这次来是想将我的半导体公司和机密仪器公司运作起来,特意来找部长帮忙的。”

    “我能给你帮上什么忙,说说看。”部长饶有兴趣地说道。

    “呃,就是我想打包收购国内半导体设备制造技术和人才以及芯片设计人才。”赵一放下茶杯,咳嗽了一下,说道。

    “你这个倒是让我很意外,你为什么觉得国家会将这些产业卖给你?”部长听到赵一的话开始有点惊讶,然后笑着问道。

    “我查看了一下我国的半导体情况,说实话和美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这是着急呀,在我看来20世纪末以后的工业发展都离不开半导体的支持。而国内的情况您应该比我清楚,每年的研发投入差距,会让这个行业离世界先进水平越来越远。”赵一痛心疾首地说道。

    “你说的情况确实存在一些,但你凭什么觉得你能够担此大任?”部长看着赵一说道。

    “说心里话,国内目前的半导体技术我有点看不上,我更看重的是人才。不信?我给你看看我带来的一些资料。”

    “这么狂妄?那我倒是想要见识见识了。”

    赵一听见这话,就从桌子上的公文包里面拿出一沓资料,递给了部长:“这些只是一部分,由于技术比较先进,泄露了我可得到你这里闹了。”

    部长接过资料,看了起来,作为半个行内人,资料的真假还是能够看出来的,这里面的资料涉及半导体设备制造、芯片设计以及芯片制造。

    由于资料很多,即使粗略的翻阅,也花去了三个小时的时间。等翻阅完后,部长摘下老花镜,看着赵一说道:“你这些资料上的设计确实比目前国内的先进,而且对于这个产业也很有想法。这样吧,这个资料我先留在这里,保密性你别担心,然后我们开会讨论下你的这个收购,你看怎么样?”

    “那行,希望尽快给我答复,钱不是问题,只是时间耗不起呀。”赵一急切地说道。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有些事还是急不来的,好了,我们会尽快研究,一有结果就给你答复。”部长看见赵一急切又真挚的脸,无奈地答应道。

    “那谢谢部长了。”赵一站起来,握着部长的手连连道谢。

    赵一回去后,除了关注这次的收购,剩下的时间就是过问其他运作起来的公司的进度情况。

    还有就是让人力资源公司帮忙寻找软件人才,准备将软件公司的架子搭建起来,人员到齐后,还需要进行培训工作,之后才能够让他们投入到工作中。

    赵一准备编写的操作系统,采用标准化接口,功能模块化等技术。这样即使自己的芯片没有出来,也可以暂时用其他的芯片来测试。等自己的芯片出来,再修改接口实现就好了,不影响功能层面的改动,能够节省很多时间。

    与此同时,赵一打电话给彼德,让其购买百分之五的IBM股票,获得一个董事的席位。等操作系统和芯片出来后,赵一准备给IBM推销,毕竟作为董事还是有一些建议权的。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是这个时候的IBM就是计算机行业里的绝对巨头,没有之一。IBM使用的技术就很容易扩散开来,而赵一如果想让自己的操作系统能够进入千家万户就离不开IBM的支持,然后是芯片,IBM能够使用最好,如果不用那就自己用。

    作为后世的人都知道,当一个操作系统的生态建立起来后是多么的恐怖,有了操作系统生态,那么更换芯片,在用户层面其实是感知不到的。对于用户来说,只要芯片先进,才不管你是哪家的。

    而现在赵一做的工作就是搭建操作系统架构,设计操作系统接口,至于具体的实现则让那些即将被招来的码农来实现。

 第22章 开干了

    就在赵一忙着操作系统的事,人力资源公司那边也陆陆续续的招来了一些人,有一部分来自研究所,有一定的基础,但更多的是来自各个大学的实习生。

    说实话,这个年月找大学生比找研究所的程序员更难,一是这些大学生还没参加过工作,没有被社会毒打,有点理想主义。二是这些大学生基本上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所以并不愁工作问题,再加上学习课程比前世紧张多了,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后来还是因为听到赵一这边有很多小型机提供给他们工作,才让他们愿意来这里实习,毕竟学校大部分都是课本理论为主,上机的机会并不多。

    赵一看着眼前这二十来号人,对软件公司预订目标的完成有点打鼓。一是人数太少,二是技术普遍不过关,不能独当一面。但没办法,即使是十几年后,能够写个“hello  world”就能进公司。

    于是赵一又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培训他们。好在他们理论知识还是挺扎实的,就是动手方面差点,而这边又能提供一人一台小型机,够他们练习的。

    就这样边培训边工作,同时招聘一直没有停止。到八月底的时候,公司终于有了50来号员工。

    这时候的操作系统也叫磁盘操作系统,就是我们知道的DOS系统,功能相对简单,没有可视化界面,这么点人还能应付得过来。至于赵一想写的办公软件以及后面的工业软件暂时别想了。

    每天半天培训,半天检查他们的代码和帮他们解决问题。说实话,这目前是赵一最上心的一家公司了。

    忙忙碌碌间,时间来到了九月二十日,赵一也终于得到了第四机械工业部的回复,答应了赵一的这次收购。

    于是赵一留下了软件设计资料,让已经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来培训那些生瓜蛋子。同时安排了各个功能模块的负责人及底层接口方面的负责人。

    按照赵一的想法,自己也不可能一直待在软件公司,必须挑选一个负责人来管理公司,那么就从这些负责人中挑选了,等自己忙完半导体公司的事情后,看看他们的表现再作决定。

    安排妥当后,赵一就在机械工业部的人员陪同下,对那些需要收购的研究所项目团队和工厂进行接收。

    有的研究所其实过得还可以,还没有到揭不开锅的时候,对于赵一这个私人公司的收购有抵触情绪,甚至是强烈反对,对工业部的人员拍桌子的情况时有发生。

    没办法,赵一只能祭出金元攻势,一是按照来自己公司的员工人数给予原单位现金补偿,这还不是收购费用;二是来自己公司的人员的工资提高到原单位的十倍;三是给来自己公司的人员购买社会保险,让其没有后顾之忧;四是如果异地工作,则公司负责提供住处及工作补贴,如果举家迁徙,则提供搬家费并提供户籍和住房。

    虽然二三条现在已经是赵一的公司的标配,但是这些单位和人员并不清楚,而最后一条则是和沪上市政府沟通后获得的支持,没错,这个公司赵一决定放到沪上来,因为沪上这方面的积累最厚,而且沪上的户籍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当然该支付的资金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如员工住房就是赵一自己掏钱。

    这么一讲,各方都得利,气氛又变得和谐起来,交接的过程也变得顺利许多。

    跟着工业部的人员大江南北地走了一趟后,赵一终于在沪上将半导体公司和精密仪器公司搭建起来了。

    然后赵一给精密仪器公司安排了各个半导体设备的研制,涉及的设备包括光刻机、蚀刻机、离子注入机、单晶炉、晶圆划片机、晶圆减薄机、气相外延炉、氧化炉、低压化学气相淀积系统、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象淀积系统、磁控溅射台、化学机械研磨机、引线键合机、探针测试台等。

    这些设备中,有些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有些基本上等于空白。所以赵一将这些设备设计图纸和制备工艺都一一详细的复制了出来,然后交给公司总经理赵德尚,让其根据人员专业分组进行研究。

    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还给不同的设备设立了奖金,由于制备难度不同,所以奖金也不同,但是都给了一个最后期限,每提前10天项目团队奖励1万元。

    在赵一的眼里,给技术给资金给奖励,如果在1980年6月之前完不成就是不合格的。

    忙完了精密仪器的事情,赵一又找到了半导体公司,将芯片设计方案交给了他们,让他们先进行芯片设计,至于制造,由于设备还没出来,暂时就别想了,不过厂房已经安排人员在建设。

    通过对半导体公司人员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的考察,在宙灵的建议下,让一个叫林爱国的40岁中年男人来当半导体公司的经理。

    与此同时,赵一让律师事务所办理普思化学公司的相关手续,这家公司目前主要的任务就是研发生产半导体制造中需要的化学产品,涉及常用酸,常用碱,常用溶剂,通用气体、特殊气体以及光刻胶和其配套试剂等。

    然后让人力资源公司帮忙寻找人才,最后赵一定了一个来自京都大学的段建宏教授。至于为什么好好的大学不待要来赵一刚成立的企业工作,赵一表示也不知道,教授自己说是私人原因不想谈这个方面的问题,而宙灵又推荐赵一留下他,那么赵一就留下他了。对宙灵的能力,赵一还是信任的。

    忙着化学公司的事情,赵一也关注了下国内和自己公司使用的工业软件的情况。

    有感国内工业设计软件和芯片设计软件的落后,赵一忙完了这些事情就需要解决这些问题,而就赵一自己的软件公司小猫三两只,不说实力如何,但就磁盘操作系统的事情已经分不出人手了。

    没办法的赵一又找上了机械工业部,将自己目前遇到的困难说出来,并且表示希望能够借调一些既懂工业又懂程序的人员,可以给这些单位提供资金补偿,还有这些人员工资也自己支付。

    机械工业部也知道我国工业软件行业的情况,再加上赵一的补偿承诺,就答应帮赵一问问。这个年代虽然科研人员匮乏,但是资金匮乏更严重。权衡利弊之后,他们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就这样,在赵一的再一次显示钞能力后,一只200多人的队伍拉了出来,也是安排在软件公司那边。一队人主攻EDA软件,一队人主攻CAD软件,一队主攻MATLAB软件。

    赵一又是将三种软件的设计思路,一些算法和伪代码整理出来交给了三个团队,并且自己也参与其中。对别人来说写软件是一个绞尽脑汁的事情,但是对赵一来说就和被老师罚抄的学生没什么区别,除了工作量,没有任何难度。

    这里面赵一还动了一个小手段,给予这些借调员工比他们原来工资高5倍的工资,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透露自己公司的福利和正式员工的工资待遇等,还有展示自己超人般的技术实力。

    希望这些借调的员工不管是因为钱的问题还是技术的问题都对他的公司产生向往,就是不知道忙完这些项目能够留下多少人。

    不管这其中的困难和曲折,磕磕碰碰总算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软件公司、半导体公司和精密仪器公司终于起航了。

 第23章 壮观场面

    就在赵一忙着软件公司的事情时,环境治理公司总经理魏东来就来了电话,说是所有平地机已经就位,问赵一要不要去指导工作。

    本来赵一是不想去的,手头上的事情还有一大堆没有完成,回绝的话刚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因为他发现因为这几个月来都有事情忙,竟然没有去过那边。

    作为自己第一个成立的公司,如果不去看看实在是说不过去,而且自己如果不去实际了解情况,万一闹出了笑话就不好了。

    将手头上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