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娘子送我上青云 >

第141章

娘子送我上青云-第141章

小说: 娘子送我上青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乡下盖房子,其实还是很简单,也很快的。

    毕竟简单嘛,主要就是突出一个实用。

    而且,青砖、石板甚至是石灰等等,都是由官府出钱来备好了,这工程的进度自然也就快多了。

    百姓们帮着建房子,除了能有一天两顿的饱饭之外,还给自己家里头省了粮食,这多划算!

    有的汉子们掰着手指头开始算帐,自己在这里干了二十天,吃了二十天的饱饭,全是干的,比自己家里吃的都好,而且还能省下这么多的口粮,那今年过年的时候,家里头是不是就富裕一些,可以割上二斤肉了?

    还有的汉子则是更直接,琢磨着这房子盖完了,是不是也把那块儿的商铺一块盖起来算了?

    北安州一进入十一月,就彻底什么活都不能干了。

    太冷了。

    而且土也会变得很硬。

    柳承恩为了能让这房子赶上进度交工,而且还不能出豆腐渣工程,后来一连半个月,都是待在了平县的。

    主要还是不放心呐。

    因为管饭,而且还是管饱这一项,所以前来应招做工的人,那可太多了。

    好在,因为之前做了限制,年纪超过多少岁的人就不能来了,否则,怕是能把柳承恩给吃穷了。

    有的人家里头养着三个半大小子,一听说官府还有这等好事,那能让闲着?

    家里头的妇人直接把几个男人都打发出去,一下子少了四口子,这得省多少口粮?

    干活的高兴,因为能在工地上吃干的,不是粗面馒头加窝头,就是粗米饭,而且三不五时地还能捞顿肉吃,这绝对是好差事!

    留在家里头的妇人更高兴,天天盘算着今天省了多少口粮,这么多天下来,几个大男人都能省出一石粮食来了。

    总之,就是都高兴。

    房子在十月底的时候,已经全部完工,并且也都顺利地试过,一切都没有问题。

    这会儿,北安州的夜里已经开始冷了。

    至于这些房屋里所需要的一些秸秆,柳承恩则是拿了木炭来跟百姓们换。

    那在老百姓眼里,大人就是个傻子。

    那木炭多贵呀!

    就这秸秆根本不值钱,除了能喂牛,还能干啥?

    莫说是拿一车秸秆换一斤炭了,就是两车秸秆他们也换。

    那炭多顶用呀!

    屋子里放个炭盆,可暖和着呢。

    那秸秆不能在人住的屋子里烧,又脏而且还有烟。

    就算是当做饭的柴禾烧,也实在是太不耐烧了,得一个劲儿地加柴呢。

    柳承恩就是用这个法子,把七十二家的屋子底下给添满了。

    因为考虑到这里的冬天比京城要冷得多,所以这里房建的时候是直接把东偏房和正屋的东间连起来了。

    这样一来,有些事情就没必要再出屋去干,实在是太冷了。

    还有,北安州的规矩,房子都是坐北朝南的,而北面和东两两侧的墙,柳承恩特意让人盯着,是采用了双层中空的法子建起来,这样既能保暖,又能隔音。

    柳承恩这里一切就绪之后,就开始安排人入住了。

    首先被安排进来的,是从边关退役下来的一些伤残老兵,人数不多,柳承恩只是给出了二十户的名额。

    别小看这二十户,这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毕竟,谁都知道平县穷,说是大兴朝最穷的地方,也不为过。

    这些伤残老兵基本上都是拖家带口的。

    挑选的时候,柳承恩设置了几个参考条件。

    一是在边关立过战功的优先,二是身有残疾,家境贫寒且拖家带口的优先。

    这两个条件一出,就刷下去了一大半的人。

    还有五十二户,则是又拿出来十二座宅子给当地贫寒的读书人所用。

    一则要求年龄不能超过二十岁,且家境贫寒,可以携全家搬入新宅。

    二则要求是童生,否则,也不可能得到这个机会。

    第三则是要求一定要到当地府衙来备案面试,通过者,可得房契。

    这下子,那些贫寒的读书人们沸腾了,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呀!

    无论如何,都得去争取。

    七十二户,如今就只剩下四十座院子了。

    这四十座院子,则是又按一定的比例给了今年开荒中排名前五的,都能分得一套新宅院。

    这前五,指的是普通的老百姓。

    除此之外,还有在平县各地征集到的有特殊技艺的手艺人,比如说有人专于木雕,有人精于石刻,但凡是这手艺能过得了柳承恩这一关的,都可以分得一套宅院。

    正屋三间,东西配房都有,而且院子也不小,种点儿菜养养鸡,小日子绝对是很惬意的。

    如此,七十二套新式且统一的宅院被瓜分一空。

    当然,这些宅院,并非全都是免费着送给这些百姓的。

    柳承恩还没蠢到这个地步。

    这得花多少银子呀!

    这些人与平县县衙签了契约,每家每户只需要每年付三两银子,连续付三年,这宅院便是他们自己的了。

    当然,如果手头上充足的,也可以直接付九两银子得一处新宅院。

    若是没有银钱的,则是给平县县衙这里签订契约,以劳作偿还。

    如此一来,那些真正穷苦的百姓家,连每年的三两银子都不用还了。

    最主要的是,他们能住上新房子了。

    而且,今年不必再受冻了!

    不仅如此,柳承恩还直接对外公布,明年待这天气回暖了,商铺也要动工了。

    看百姓们都想着也住上这样的好宅院,柳承恩干脆就又放出了大招。

    “这样的宅院,咱们平县明年还会再接着建,到时候还是老规矩,只管饭,不给工钱,而且明年咱们要建的宅院可比这要多得多了!所以,老乡们不要着急,好日子在后头呢!皇上体恤百姓们贫苦,特意给北安州拨了银两,这些银子,本官保证,必然都要用在我北州百姓的身上的!”

    “好!”

    “柳大人是个好官呐!”

    这新宅院可都是砖瓦房,若是自己家建一座这样的房子,没有十五两,那是想都不要想的!

    可现在他们只需要支付九两,就能住进来,而且还可以分三年还清,甚至还能以劳作相抵,这简直就是大善人呐!

 第314章 会算计的柳承恩

    柳承恩多精明一个人呀,这等好事,可以惠及百姓,可是功劳却不能都算在自己头上,否则,容易招黑。

    所以,柳承恩不仅当着众百姓的面儿说了,还特意张贴出了告示,说皇上特意从国库里拨了银两过来,而且一再叮嘱,但凡是为我大兴朝尽力之人,我们大兴的皇帝陛下是绝对不会忘了他的!

    如此一来,就把百姓们的感激,转嫁了一大部分到皇上身上。

    这也等于是变相地把功劳让出去了。

    北安州没有皇上的探子吗?

    怎么可能!

    都不需要柳承恩再上折子,皇上都已经知道了平县发生的事。

    “七十二座新宅院,柳卿还真是大手笔呀!”

    德宝没敢说话,这回柳大人办的这事儿,他也看不明白了。

    等到柳承恩的折子送上来,皇上的脸色才格外地凝重了。

    沉默许久,直到茶都凉了,德宝差人将茶端下,又沏了新茶上来,皇上似乎是才回过神来。

    “这个柳承恩,倒真是一个为百姓所想的好官!这酒坊迄今赚了大笔的银子,而柳承恩则是直接用这笔银子建成了宅院,然后再以低价卖给这些普通的百姓。朕原本以为柳承恩这次亏大了,可是没想到,这帐薄送来人,到是朕错了。”

    德宝听得心里直咯噔,这皇上认错,可不是什么好事呀。

    “德宝,你也看看吧。”

    “是,皇上。”

    德宝看完之后,也是十分不解。

    “皇上,这,这怎么成本会这么低呢?”

    皇上轻笑,“柳卿聪明呀。直接找到了当地的采石场,送他们送上好的石板过去,因为量大,这价格自然也就压下去了,这青砖和瓦片也都是一样,量越大,这商家越是高兴,价格也便谈地低。而柳卿又根据平县的实际情况,所以不给铜板,只是一句饭管饱,就省了大笔的工钱。”

    德宝愣了愣,“可这粮食也是钱呐!”

    “哈哈,这你就不懂了。粗粮细粮混着用,能让人吃饱就成。而且他在折子上也写明了,靠山吃山,那肉都是从山上来的,不要钱,弄几口大锅,用一些山货野菜直接煮汤,再配上一些干粮便齐了。在乡下,粗粮不值钱。”

    德宝呆了呆,他也是头一回听说,还能这样操作的。

    “这位柳大人,也真是神了!”

    “更神的还在后头呢,他均算下来,这些宅院他卖出九两银子一套,还能净赚二两。就算是有些人给不了现银,可这欠条或者是契约也都是银子。他都写明白了,等明年天暖了,再让衙门里支出一部分开销,然后在平县修路。你说,这个柳承恩的算盘是不是打地响?”

    德宝跟在皇上身边多年,也听出来了,皇上这是高兴,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位柳大人。

    “皇上,这不管怎么说,也是给朝廷减轻了负担,老奴也不知道理解地对不对,总之,就是比直接伸手管皇上要银子的大人要有本事。”

    皇上闻言大笑,“好!德宝说的好!”

    德宝连忙低头笑道,“哟,老奴今儿也是沾了柳大人的光,能得皇上一通夸奖呢。”

    “你说的不错呀,这个柳卿的确是比那些只知道管朕要银子的人强多了!那些个人,总以为自己空有抱负却施展不开,也不想想,根本就是他们自己没动脑子,没本事!”

    “是,皇上说的是。”

    最让皇上高兴的,当然不仅仅是柳承恩解决了这么大的麻烦。

    而是柳承恩不管是在跟下属官员交谈时,还是跟百姓们对话时,都会提及了皇恩浩荡,甚至还专门出了告示,提醒当地的官民们,一定要感激皇上,叩谢皇恩!

    什么叫会办事?

    这才叫会办事呀!

    皇上叹了口气,可惜了,满朝武,能这么通透的,也就只有一个柳承恩。

    既能解了百姓之苦,又能让他这个皇上仁慈的贤名传遍整个北安州。

    这柳承恩去了北安州才多久?

    现在北安州的百姓们还有几个记得这里曾经是肃王的封地?

    人人都只知道感念皇恩了。

    当然,目前的这些效果,显然还不够。

    毕竟,才刚刚起步,而且,柳承恩想要帮助整个北安州的百姓们过上安稳日子,还得再努力。

    不过,现在收效明显,至少,今年冬,北安州不会再有大批冻死的百姓了。

    “皇上,老奴不明白,按这上面所写,这里头有三十二套宅院可是只收三两银子的,这柳大人还能赚着钱?”

    “哈哈,这也正是柳承恩精明之处呀。这三十二套宅院要么是给了在边关立过功,打过仗的老兵,要么是给了一些家贫仍然不忘读书的寒门。他这是在给朕收服民心的。”

    德宝愣了一下,随后才明白过来,这三十二套宅院的确是只收了这些人三两银子,可是柳承恩入帐却是九两,因为其余的六两都是由府衙补贴出来的。

    因为是打着皇恩浩荡的幌子,所以,皇上定然不会因为这区区几百两银子降罪柳承恩的。

    至此,德宝才真正明白了,柳承恩到底是如何做到了,既让百姓们欢欣鼓舞,又能让龙颜大悦的!

    这的确是个人材呀!

    德宝再次感叹,自己这次可是押对了宝。

    想要让百姓们安稳过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柳承恩也只能替平县解决七十二套暖和的宅院,可还有更多的人,是住在了茅草屋的。

    所以,这就需要他想法子来改善这些人的居住条件。

    先前那些原本有宅院的人家,在搬入新宅子后,那旧宅子便由县衙收归公有,之后,再由县令派出人手,整合屋舍,将一些只能住在茅草屋的贫民们迁移到木屋或者是砖房里。

    当然,因为条件有限,所以往往会造成一家旧宅里,可能挤着三四家的住户。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总比住茅草屋被冻死,被大雪压死要好吧?

    即便如此,这房屋也是远远不够的。

    柳承恩带人亲自看过平县的几个村子之后,陷入了沉默。

    还是太穷了!

 第315章 娘子真是我的小福星

    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柳承恩的嘴上都急得起了火泡。

    苏锦绣不放心他,家中有杨氏和柳小莲照顾,也便跟着一起来了。

    一则是知道柳承恩要在平县住一些时日,她不放心,便随行过来照顾他。

    二来,也是因为平县的这些产业,她总得过来看看。

    身为黄豆酱作坊的正经主子,还是头一次来呢。

    而酒坊那边,苏锦绣也露了个面儿,确定冬天他们也可以正常酿酒之后,便不再多留了。

    在北安州盛产一种山梨。

    这种果子一般都是野生的,大山里随处可见。

    只是这种山梨与普通的利子不同,很酸,而且还很硬。

    哪怕是到了十月已经该收了,可还是又硬又酸。

    所以,这种山梨在当地是根本不受欢迎。

    只有一些老百姓家里会收集上几筐,然后在家里放着,上面再盖上一层褥子,一般放上半个多月,也就会有些软了,吃起来口感也没有那么酸了。

    只是仍然比不得常山府那边出的梨子好吃。

    这种梨子不好吃,可是酿酒却是口感极好。

    最关键的是,这种山梨的量很大,北安州镜内的山上基本上都有,而且又易储存,大冬天地直接放在没有火墙的屋子里头,也不会坏了。

    苏锦绣小心地给柳承恩的嘴角上抹了药,一脸无奈道:“你也真是的,多大的事也得先顾着自己的身体呀。你看看,这大冬天的,你还能上这么大的火,你若是真病倒了,这么多的事情谁来做?你平时不总说要分清楚轻重嘛,怎么到了自己身上,竟是半点儿不长进?”

    柳承恩也知道自己理亏,没敢驳她。

    况且,他也知道苏锦绣的性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