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醒狮 >

第70章

醒狮-第70章

小说: 醒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混乱之际发起攻击,意味着减少伤亡。
    “报告营长,有一股印军正从东边向B据点群进犯,团部命令我营予以歼灭。”通讯员的报告打断了二位前锋干将的交谈。
    “预祝你们尽快拿下第七师。”
    “也祝你们再次歼灭印军。”
    王克成少校率部再次投入紧张的战斗。
    东线初响惊雷
    与我军的“传统”陆军相比,中央突击师是由全新的概念组建的陆军部队。很多军事爱好者并不重视“概念”这类抽象的东西,他们喜欢比较飞机的速度、机动性,军舰的吨位,火炮的口径等。可是专家们却以实例来证明“概念”的重要性。对现代机械化战争理论贡献最大的军人是德国的古德里安和苏联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在建立现代化机械化部队开始阶段,苏联取得的成果要大得多,图哈切夫斯基身为执掌大权的苏联元帅不仅在193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机械化军,还为苏军建立了以“大纵深”作战理论为主体的战略思想。
    二十世纪30年代中期情况发生了改变,古德里安关于装甲战的思想被希特勒接受,“概念”变成了可怕的的打击力量-现代化的装甲部队在德国诞生了。而苏军却重走老路,机械化军被解散。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坦克在发明它的国家-英国却在遭受冷遇。没有了“概念”绝对不会有行动。
    二战初期,德国以装甲部队为主体的“闪击战”,使得世界震惊!将德国的成功和苏联军队在芬兰的拙劣表现相比较,使苏军受到很大震动。在建立机械化部队的过程中,德国人是幸运的,机械化部队首先遇到的任务是进军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这使得德国人能够不流血地纠正错误并取得经验。在大战爆发后,德军最先遇到的是实力远不能和他们相比的波兰人,在作战中即使犯了错误,也不至于付出太大的代价。当经历了法国战役后,德国装甲部队已经成了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劲旅,在这样的对手面前,任何的错误都是致命的。
    不幸的是丢掉了机械化军“概念”的苏军碰上了这支劲旅,于是发生了前苏联红军的65万大军在南方被德军合围而被吃掉的大败仗,其惨败场面之宏大,连希特勒似乎都吃了一惊。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瞧不起斯大林的战略指挥艺术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冷平治、郝志刚这些中国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的先锋,执着地构建陆航集团军时,直升机已经出现了半个多世纪。美军和前苏联的红军都大量使用这款陆军的新宠儿。发明直升机的美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工业在二十世纪末就为每万名陆军配备了140架直升机,军事专家们也在强调低空火力和垂直突击,还组建了101空中骑兵师,但组建陆航集团军独立完成战役任务始终停留在纸面上。直升机尽管已经出现了半个多世纪,但仍然存在严重的问题:作为低空火力平台,它不如A-10攻击机,装甲既薄,载弹量也少得多;作为运输工具,则不如C-130J,既不能载运重装备,航程还近,效率又低,C-130一类的运输机只要一块很小的场地就能起降了。最要命的是直升机结构复杂,实在娇贵,“在常规武器中,直升机是最难伺候的动物,风险性最大。”大规模集中运用十分困难。本来直升机最适合在山区运用,可是那里恰恰是难以提供有力的后勤支持。
    美军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出动了著名的AH…64D“长弓阿帕奇”多任务战斗直升机,为了把原本驻扎在德国军事基地的24架“阿帕奇”部署到阿尔巴尼亚早已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接着刚刚到达阿尔巴尼亚的这些“阿帕奇”,在4月26日一次夜间例行训练中,其中一架突然坠毁,只是两名飞行员死里逃生。5月4日,又一架“阿帕奇”在训练中空中爆炸,机毁人亡。
    冷平治中校和郝志刚他们分析了坦克发展的历史,在早期坦克同样是故障频繁,那些汽油机功率小、机件复杂;装甲重了,动力跟不上;装甲薄了,又不顶用;火力也不强。难怪发明坦克的英国并不重视它。然而,在德国和俄国这些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把它们组成了一支可怕的突击力量。冷中校认为美军发展V-22“鹗式”直升机并非上策,它虽然加大了起飞总重,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提高了速度和航程,可是非但没有解决“复杂性”这个致命的问题,反而加重了复杂性。从直升机的飞行方式变为固定机翼飞机的飞行方式时,极易出事。1989年3月9日V-22完成首次试飞,此后,原型机一共生产了7架。但是,1991年6月11日,一架V…22在试验飞行中突然坠毁,造成两名人员受伤,首开记录,飞机最后彻底报废;1992年7月20日,又一架准备降落时坠入波多马克河,造成3名陆战队员和4名平民丧生。为此,老布什政府差一点决定取消该型飞机。最惨的是,2000年4月8日,一架MV…22在执行夜训任务时坠毁,导致19名海军陆战队员无故丧生。到2000年12月11日晚间海军的一架MV——22鱼鹰直升机又是在夜间训练时坠毁,机上四名机组人员生死不详。
    不过技术从来不是军事改革的最大障碍,坦克集群的大量运用既不在工业强大的美国产生,也不在发明坦克,而且拥有坦克最多最好的英国产生。关键是有新的概念,有一套实施的措施,有一批推进的人,如想取得成功,还得有最高统帅的大力支持。我军的直升机既少,高性能的更不足,更大的问题是缺乏大规模运用直升机的经验。冷平治和郝志刚他们是幸运的,得到了最高统帅的赏识,在王刚的支持下,统帅部作出了行动。中央突击师是我军陆航集团军的雏形,军委几乎把军内最好的直升机的三分之一武装了他们。当我军成功地研制出电动直升机时,冷中校、郝志刚和王刚更是信心大增,直升机的致命伤-“复杂”被攻克了。在此基础上,“鹗式”直升机也许能真正成为直升机的升级产品,我国的研究人员正在奋力拼搏。
    朝鲜事变让中央突击师得以大显身手,这是一次突击行动,强调的是速度,当时的战争气氛远比实战演习紧张。我军又是首次大规模运用直升机作为突击力量,当时电动型的并不多,发生了一系列的失误,一些部队送错了地方,在冰天雪地中一些部队迟迟得不到帐篷和睡袋,甚至在紧张的操作中发生了三机相撞的事故…。不过战争没有发生,失误不流血地纠正了,并取得经验。在解决崔止钟的装甲师和压制韩国军方时,他们发挥了突出的作用。统帅部的高层大受鼓舞,更加重视中央突击师的建设。
    这次他们将受到实战的考验,幸运的是,对手是昔日的手下败将-印军,而且这个对手还极为傲气。他们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印第八整编山地师7号野战机场
    其实在整个“天鹰”计划中最早出发的是1-4#前进基地上的各个突击小队。4#基地的郝志刚突击师的各由一名营长率领的2支突击小队已经准备就绪,每个小队1架武装侦察型直-15,每架运送50名突击队员加一辆BMD电动伞兵坦克。
    郝志刚亲自来送行,他的动员十分简洁:“苦练多年,就看这一下子了。好好干,打出特种兵的威风来!”
    4:45他们依次升空出发,其他3个基地的突击队基本上是同时出发的。这是最早出发的部队。他们钻山沟,越山口,直奔各自的目标。
    中印边界东线,印军在非法侵占我国的地区建有三十四个野战机场和六十多个直升机停机坪,设有飞行联队和导弹联队。天鹰计划中为它们一一编号,制订了攻击的计划。从3#、4#基地出发的4支突击小队的目标是印军的7号、12号野战机场和46号、51号直升机停机坪。它们都是比较隐蔽又比较大的,其上停有战机的,而且位于印军第七、第八整编山地师的背后要害处。
    田丰民少校率领的突击小队,5:35就隐蔽地到达位于察隅西北部的7号野战机场不远处小山坳里。这全靠电动直升机的优良性能。突击队员一下直升机就迅速地向机场接近,到达预定位置隐蔽待命。悄无声息地卸下二辆BMD伞兵战车后,直-14M又隐蔽地返航了。
    他们一听到耳机里传来的:“出击!”命令,个个如出山猛虎,看守跑道边上6架战机的二名印军卫兵一下子被微声突击步枪击倒。埋伏在小山包上的雷达站和指挥所边上的突击队员,冲进里边一看只有几个值班人员,还在迷糊中就被制服成了俘虏。不远处的防空导弹和高炮阵地根本就没有人。几名突击队员刚冲进战勤值班室,制服了值班人员,警报才响起,大概是印军上级通报已遭袭击。冲进营地的突击队员也是兵不血刃地解决了问题。把俘虏集中起来,个个都是垂头丧气,清点后,才知道警卫部队是一个排50人,还有8名飞行员和18名地勤人员。突击队员又找到了2架隐蔽在山洞里的苏-27。跑道边上的是米格-21的改进型。大家高兴坏了。
    一占领印军基地,田丰民少校马上在指挥所用数字式无线电话报告了师部。这时桌上的电话铃响了起来。一名印地语和英语讲得好的队员在少校的示意下拿起了电话,耳机里响起了急迫的英语,命令他们立即投入战斗行动。田丰民也听到了,就向他点了一下头,那名队员用英语大声地回答道:“是,长官!”恰好此时耳机里传来爆炸的轰鸣声,那位“长官”,大概也没有心思去辨别这位队员的语音了,急忙挂断了电话。
    15分钟后,直升机运来了一批部队接管了这个基地,布置了警戒。为了防止印军第八师发现情况后向这里开炮把飞机打坏,随部队一起来的6名飞行员把外面的6架米格机飞回了基地。田丰民少校率领25名队员,跳上了一架改装的突击火力直升机TZ-14M,与2架武直-10M组成了一支营救小分队,一起升空执行新的任务去了。
    经审讯才知道,这个小基地储存了不少燃油、弹药等物资。而且在它的东面2公里处,还有一个军牧场,养了300多匹马和骡子,以及几百头奶羊。我军的4#基地又派了12名军垦人员,在突击队员的帮助下接管了这个牧场。那几个非战斗单位的印军老兵自然是束手就擒了。
    董启星少校是特种兵团2营营长,1米76的身材,十分壮实,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驾驶起直升机、轻型飞机、坦克和装甲车得心应手,这一年多来又迷上了电脑,经常到电子战团与那些博士们“切磋武艺”。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爱护有加。在战术研究上颇有心得,在多次实战演练中屡建奇功。很受郝志刚的赏识,说他用脑的时间比用手脚的时间长,是智能型的特种兵指挥。他率领的另一支突击队也顺利地攻占了第八整编山地师侧后的12号直升机前进基地,这个基地面积虽小,但收获更丰富。在这险峻的山区,印军也十分重视垂直输运和低空打击力量,在前沿修建了不少直升机的出击基地和前进基地。由于印军接到命令,这段时间尽量减少去前沿的侦察飞行,以避免中国人借口挑起冲突,所以直升机都停在基地里。他们缴获了4架米-24D、6架ALH和4架卡-60武装侦察型,立即由技师装上了我军的敌我识别器和通话装置,然后尽量装备火箭弹和炮弹,米-24和卡-60就可以投入了战斗,那些特种兵太熟悉这二款武装直升机了,它们的战斗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印军几乎不可能攻击它们,因为它们也有印军的敌我识别器。那些印制的ALH只能先回基地了,这是我军首次得到这款大名鼎鼎的“先进轻型武装直升机”,还得等那些印军俘虏教练后,才能用来作战。不过后来都成了“兰军”的装备。
    另外2个小基地的情况也差不多。基本上是完好地接管了下来。中央突击师在地面战中立了第一功。
    歼灭第八整编山地师
    印军的第八整编山地师是东线的一支主力部队。印军的山地步兵师突出强调了在高原山区对敌方步兵的杀伤火力,由于山地步兵师内有骡马一千多匹,从而保证了军队在简易公路乃至没有公路的条件下,仍能顺利实施战斗行动。每师兵力有一万四千人。印军在1987年初举行的“棋盘”演习中发现山地师表现出了缺乏机动力、防护和生存能力弱以及火力不够的弱点,印军随即决定将山地师逐步改编为“整编陆军山地步兵师”,增加直升机数量以提高机动和后勤保障能力。在防护力方面,开始大量换装“凯夫拉”便携式掩体,该装备具有防寒保暖、使用方便、伪装性好的优点。为弥补火力不足,增加了40毫米榴弹发射器,印产克莱莫定向杀伤地雷以及主要用于摧毁敌掩体的SS11-B1和“法弋特”导弹等。他们又在察隅北部驻地构筑了强固的前沿工事。还在停火线前梯次地构筑了24个据点,派出了3700人驻守,时时向我军挑衅。这样的四个整编山地师难道是为了“防御”吗?
    这一带海拔普遍在3000米以上,山峰的比高大都在1300-1400米以上,地形崎岖,森林密布。第八整编山地师的基地位于瓦弄的西北方,是印军投入巨资修建的,位于4条山区公路的交汇点的山谷中的三片台地上。完全不同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经过几十年的惨淡经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印军工程兵大量修建山区公路,前沿据点与基地都有相当不错的公路连接。在一些险峻的高地据点,也修筑了山道,至少可以供骡马通行,大型装备则由直升机吊运。在公路旁的谷地和台地上还招募移民来开发了不少的小型农牧场,也有一些用来饲养山地师的骡马。印军参谋部的意图很清楚,这些都是今后进攻西藏的出击基地。不少据点和前沿基地甚至越过了所谓的“麦克马洪线”,直逼我边防哨所。
    林芝军分区的2个守备团常年驻守在大峡谷地区,每位指战员都轮流到前沿哨所值过勤,看到那些耀武扬威的印军实在是生气。一接到备战的命令欣喜万分,他们的任务极为艰巨,得到了8架电动“黑鹰”、4架Z-1L的支持。于是扎扎实实地制订了拔除据点的方案。接到“出击!”的命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