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醒狮 >

第220章

醒狮-第220章

小说: 醒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教授他们得到了“冷眼”主/被动雷达研制组的支持,“冷眼”的“回波全息存储器”能把所有单元同一瞬间接收到的回波信息分别存储起来,计算机顺序读取后,就有可能解算出目标信息。当然这一解算程序的编制是最见功力的事。很多人以为编制程序是计算机人员的事,那是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是科研人员给出了如何根据几千个单元接收到的回波的强度、相位、频移的数值来推算出目标的信息的公式,编程人员才能编制程序。在解算的公式中,同样涉及到接收单元的个数,单元越多,解算的精度就越高。自然运算量就要增加。但是计算量与接收单元排列的形式关系就更大了。如果单元是部署在曲面上的话计算量也要增加几千倍呢!当然必须对计算公式进行必要的简化。
    到今年3月份经过无数不眠之夜的煎熬,长期困惑机载雷达研制人员的难题终于被这群共和国的精英们破解了。世界上第一台“曲面相控阵雷达”QXL——09型的样品出来了,它的天线阵样子很奇特,下半截是圆锥面的,上半截是半球面。如果采用圆锥面,能得到最大的面积,但是对正前方的目标探测效果比较差,所以上半截采用了半球面。方博士他们接受了挑战,拿出了简化的方程式,而且能得到所需精度的结果。针对解算公式中最繁杂的计算部分还设计了了一块专门的加速芯片。QXL——09型还是按照LPI模式运作的。这台火控雷达的控制电脑是国产的“飞翔II”机载电脑。
    这台样机是为苏——33研制的,我军的航母是轻型航母,载机量很少,让它们拥有更高的性能自然成了装备部面临的最紧迫任务。俄国提供的苏——33舰载机并没有安装俄军最好的N011M雷达,而是装的N001P,迎头探测距离是100公里,尾追探测距离40公里,只能同时跟踪10个目标,同时攻击2个目标。我军的电子专家历时4年终于破译了它的火控程序。在第二次中印边境战争中缴获的印军的苏——30MKI上的雷达倒是N011M多模双波段相控阵雷达,它的探测距离是160公里,能同时跟踪20个目标,同时攻击6个。直到此时俄国才同意转让该型雷达和制造技术,得此助力,我国的电子专家又有了前面的经验,5个月就破译了它的控制程序。这一成果也为陈教授他们用上了。
    与N011M相比,QXL——09型移相器数量是它的2。5倍,探测距离增加到1。5倍达到240公里;在LPI模式运作时,跟踪/锁定的距离是200公里;能同时跟踪20个目标、攻击其中的6个目标;前者的扫描角为60度的园锥角,而QXL——09由于天线的特殊布设,扫描角扩大为整个前半球。任何人都可以想见到,它将在多大的程度上增强了苏——33舰载机的性能。QXL——09的性能直追F——22的APG77机载雷达。至少是超过了俄国人,其后在中俄空军对抗演练中,令俄国的老师们大跌眼镜,详见下文。
    这一成果当然可以应用到所有的战机上,大幅度提高它们的性能的作战效能,所以专家组和总装备部要求将它列为空军的“1号”工程。要组织这款雷达的定型批产,必须全面改组机载雷达的生产体系,要涉及元器件在复杂曲面上的定位安装、火控电脑程序的进一步优化、回波全息存储器的生产、新的冷却装置…。任务是十分紧迫的。
    与会者和王刚高度评价了陈教授项目组的功绩,指出我军不但要引进和研制高性能的战机以及机载导弹,更应该重视高性能机载探测和信息系统的研制。这才能做到先敌发现、先敌攻击,打赢现代化的空战,夺取海上和陆地上的制空权。一致同意把这一项目列为1号工程。
    在中央各部门的督促支持下,常鸿厂在5月初就生产了一批QXL——09型机载雷达装备了歼——11H。
    总装备部汇报的另一项重要的空军装备是“天眼通II”型雷达告警接收机。
    “天眼通II”
    它是雷达告警系统研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雷达要探测目标,而作为被探测方当然希望知道这一点,以便作出反应,这就是雷达告警接收机的任务。而且最好能根据雷达发射的波束能反过来知道雷达,以及雷达载体的信息,这就是EMS电子支援系统的任务。在这一对抗中,似乎雷达方要吃亏些,因为雷达必须从非常微弱的目标反射波中,解算出目标的信息。而被探测方却可以根据强度大得多的雷达发射波来解算辐射源的信息。以F——22的APG77来说,它能搜索到160公里外的目标,那么目标至少在320公里外就能根据它的波束来反算出F——22的信息,因为二者接收到的电磁波的强度至少差了几千倍。但是EMS的困难在于,从太空中几乎无穷尽的电磁波中找出APG77发出的那几个脉冲。为此研制组得到了我国强大的侦察系统、情报系统、电子战专家的支持,他们收集了世界上各型战机的雷达的运行参数,存入了“天眼通”的控制电脑之中。这样一来,“天眼通II”接收到APG77或其他型号雷达发出的电磁波,才会将各接收单元同时收到的电磁波的强度、相位、频移的数值,取出来推算出雷达载体的信息。
    他们引进了意大利公司的“单脉冲探测”仪及其技术,经过艰苦的探索和剖析,破译了其中的秘密,成功地改进了“天眼通”雷达告警接收机。它能够根据接收到的F——22的APG77雷达的几个脉冲,就解算出载机的距离、方位、速度、飞行方向等信息。当然对所有已知的雷达,它都可以起作用。而且它还有一种工作模式,可以对指定空域的点状辐射源进行监视,只要发现就能确定它的位置。并且把未知的雷达型号的运行参数记录下来。
    可以想见这一仪器的威力,只要F——22打开机载雷达,在它的搜索范围之外,“天眼通II”就能发现它了,甚至可以据此向导弹发出制导命令。
    会议决策立即组织力量作最后的攻关,尽早让这款具有EMS功能的雷达告警接收机定型组织批产,装备各型战机。
    歼——17A
    如果说空军的1号工程是上述电子装备,那么在前阶段大显神威、屡建奇功的歼——17、Z——17一对小隐形战机的改进绝对是“2号”工程。美国、俄国、日本都将它们视作眼中钉,极为关注对它们的探测手段。当今世界上对隐形战机的雷达探测,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首先一款是我国的一位博士提出概念的,后来通过艰辛的努力实用化了。概念并不复杂:当大功率的雷达波投射到B——2、F——117隐形战机上,被它们蒙皮上的吸波涂料吸收了,涂料把电磁波的能量转化为热量,高空的背景气温约为——50度,蒙皮的瞬间升温可以被高灵敏度的红外探测仪从背景中检测出来。我军运用此类雷达成功地检测到接近,甚至越过我国领空的“曙光女神”超高空隐形侦察机,而且美军强大的干扰装置丝毫作用也不起,因为雷达回波不起作用,雷达波只是起“加热”蒙皮的作用。不过暂时还没有手段把“曙光女神”干掉。可是此类装置对歼——17不起作用,因为雷达波加热的是歼——17的骨架上的涂料,合成材料的蒙皮挡住了的红外辐射。
    对歼——17的威胁是美俄研制的另外二款雷达:一是NVHF雷达,这是甚高频雷达VHF的改进型,VHF雷达发射的是几米到几十米波长的电磁波,它们被目标吸收后,目标又辐射出电磁波为雷达所探测到,在机理上与厘米波、毫米波被目标反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上迄今还没有一种涂料能吸收甚高频电磁波。如前所述VHF雷达不能准确地标定目标的方位和距离,因此不能制导导弹对探测到的目标进行攻击。美俄科技人员作了极大的努力克服了这个缺点,NVHF雷达能对接收到的回波的相位、强度的连续变化进行分析,解算出目标的相当精确的位置,可以引导导弹进行攻击。但是1座雷达只能锁定1个目标,而且雷达天线的体积相当大。
    二是“牛眼冲激”雷达,它的原理也不复杂:目前最有效的吸波材料是受到电磁波的照射,才转换成吸波状态,这一转换只需要极短时间。但是如果一个电磁脉冲比这个转换时间还要短,那么吸波材料就不起作用了。问题是如此短的脉冲只能包含极低的能量,反射回去的发射波的能量就更低了,接收系统根本无法从背景噪声中检测出来。冲激雷达是雷达技术的重大突破,它能发射出功率巨大而又极其短促的电磁脉冲,接收装置还极其灵敏,能把自身的噪声降到极低,以便检测出极其微弱的目标反射波。当然这套装置也相当的笨重,但是能通过相控阵天线跟踪2——4个目标。
    情报显示,美俄军方为了检验这二款新颖雷达的性能,把十几座昂贵的雷达租借给台湾、印度、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军方,以测试对付我军的隐形小飞机的效果。这对歼——17、Z——17是很大的威胁。
    我国的科研人员迎击这一挑战。首先找到的是压制“冲激雷达”的方法,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在蒙皮的内表面也刷上一层吸波涂料。当极为短促的雷达脉冲照射到蒙皮内表面的涂料,轻易地透射而过,因为它的极性尚未来得及完成转换,同样脉冲波也穿透了骨架上的涂料层,并且反射波也轻易地回过来透过了这层涂料,可是当反射波到达蒙皮内表面涂料层时,这层涂料的粒子极性已经完成了转换,把微弱的回波吸收得一干二净。当然实施时还得解决一些问题,蒙皮的内涂层与骨架的距离是经过计算和测试的,有的地方只好在蒙皮内加一层材料涂涂料。飞机当然要增加成本,并且增加约100公斤的重量。
    对付NVHF雷达,则采取了主动抑波技术。英国人曾经发明了一套主动抑波的抑制噪声的装置,在距离噪声源一定距离的地方设置一套发声装置发出与噪声频率相同但是相位相反的声波,两者叠加后在这个方向上就没有噪声了。对歼——17来说,接收VHF电磁波后再辐射出相应的回波,这一过程是严格遵循物理定律的。研究人员在骨架前的一定距离设置了一根很细的天线,它首先接收到了雷达波,接收仪确定了波长和相位后,完全可以确定骨架辐射回波的波长,以及到达这根天线时的相位,于是发射机通过天线发射一个频率相同,但相位相反的电磁波,如此一来在面向雷达方向,两个波就叠加消失了。
    科研人员以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消解了这二个危机,歼——17和Z——17继续是名副其实的隐形小飞机。当然机体本身也作了改进设计,提高了升阻比,优化了翼形,螺旋桨也改进了设计,以适应高空飞行,翼展加宽了半米。改进后的歼——17A,隐形性能进一步提高,关键是升限提高到了14000米,最大航程提高到4200公里。它的武器舱也作了改进,既可以放2枚双导引头的霹雳——15B近程空空导弹,也可以放1枚专门为它研制的C702H轻型反舰导弹,最大有效射程15千米。导弹直径为220毫米,弹长2。5米,翼展450毫米。发射质量150千克,战斗部为高爆型,重量100千克。这完全是配合海军参谋部为它研制的攻顶战术,歼——17A隐蔽地飞到敌舰的上空14000米处,俯冲而下,C702H的红外成象导引头锁定敌舰后,垂直地飞射而下,所以只需要很少的燃料,简直像制导炸弹。100公斤的高爆炸药当然还不能对大型战舰造成严重伤害,但是可以把上层建筑的大批雷达天线摧毁,如此一来这艘战舰还有什么战斗力呢?天线可没法用装甲板保护起来。歼——17A也是舰载型的。
    Z——17也采用了这些技术提高隐形性能。Z——17H按照Z——2H的方式作了舰载型的改造,并改进了电动机,加大了转速变化的范围,升限提高到7000米,在白天也有很好的目视隐形性能。后来全部替换了Z——2H,成了一款隐形“海燕”。导弹护卫艇和反潜护卫艇都可以搭载这款隐形“海燕”。Z——17的另一款改进型Z——17A也加大了机体,可以搭载6名突击队员了,不过在白天难以目视隐形,而且不能为护卫艇搭载。
    隐形战机项目组最大的进展是研制成功了Y——17H隐形运输机,它是歼——17T的改进型,略微扩大了骨架,它可以运载2。5吨的负载,或搭载22名全副武装的战士。最大航程为4500公里。只需200米的跑道就可以起降,因此可以在航母支持舰上起降。但是由于形体较大,在白昼是难以隐形的。在夜间即使是明月夜,目视隐形效果也是非常有效的。这是我军突击队的又一款利器。
    海航装备的另一项重大的进展就是中国的“海鹞”——JH——8。
    JH——8
    它的外形与AV——8C差不多,但是内涵却有了很大的差异。“海鹞”飞机是攻击机中的一个特别分支,也是航空技术一项伟大的应用成果。垂直或短距起落使作战飞机更有利于隐蔽出击,达到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目的,可达到距前沿仅几十千米处突然发起攻击的快速反应目的,并使攻击机在一般大型商船上进行搭载提供了条件。但也有航程短、载弹少、后勤补给跟不上、造价偏高,操纵不易等不足之处。我军得到AV——8C后与英国公司合作改造了它的供电电气系统,已经获得了270公斤的减重效果。AV——8的起落架是比较奇特的自行车式的前后轮主起落架,在机翼下还有一对辅助起落架,重达860公斤,这是抗击垂直降落时的冲击所必须的,对最大垂直起飞重量9050公斤来说比例是很高的,镁钠合金的强度完全满足需要,一下子减重460公斤;机体的骨架和蒙皮都可以使用镁钠合金制造,又减重了300多公斤;另外作为对地攻击机,它有一定的装甲防护,换用镁钠合金为基材钨网装甲板后不但加强了防护效能,而且减重60公斤。如此一来,在以最大重量垂直起飞时,可以多装1090公斤燃油,大大延长了作战半径。
    而且成飞的工程师与黎阳发动机厂的联合研制组成功地对著名的“飞马104”型发动机动了大手术,以钨基高温合金制作了燃烧室和尾喷管,加入了微波阻燃、等离子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