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莲谋 >

第143章

莲谋-第143章

小说: 莲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堂中一张高案,须发半白的一人正伏案疾书,抄录病例用药,许是觉察出有人入店。他却也不抬头不停笔,埋首闷声道:“散市钲响不曾听见么?有疾若等得,便明日再来,若等不得,趁早去寻旁的医家去。”
    隔了良久,不闻入店者离去的响动,却有一把轻柔的嗓音迎头而来:“数年不见。赵医士别来无恙否?”
    赵苍浑身一震。手中的笔凝滞在纸的上方,循声抬头望去。穆清见他皱眉发怔的神情,屈膝欠身一礼。“赵医士不愿见七娘么?”
    赵苍忙丢了笔,自高案后头绕过,“七娘而今身份不同,作这样大的礼。教某如何堪当。”他一面走一面躬身作揖,直至见穆清重又站直了身子。方才放下心来的模样,“说甚么愿不愿见的话,不过是某一心只求隐身于市,精研医术。不敢去扰了七娘罢了。”
    两人一同想到了当年英华自请嫁入弘义宫毁了与赵苍婚约的事来,便齐齐陷入了沉默。隔了片刻,只听得赵苍一声沉闷的叹息。颇为艰难地开口道:“英华的事,我亦有些耳闻。回长安打听了许久,却不曾探知她落葬何处,只听说是七娘带出了宫。如今赵苍有个不情之请,愿往她坟前一行祭扫,还求七娘成全。”
    穆清不禁吃惊,听他那意思,回长安来竟是为了祭奠英华,却又不往永兴坊来问她,情深意重至此,倒令她心内五味杂陈,愧意萦绕。当下她闭目点了点头,“赵先生莫怪,英华不曾落葬,先生若要见,请随七娘回府。”
    回至永兴坊的府宅,穆清引着赵苍绕过亭台楼阁数重院落,现今的杜府因杜氏族人来投,也蓄养了些许门客部曲,较之从前已大出一倍去,走了足有两盏茶的功夫,终是进了一处隐蔽的院落。院落极小,长宽不过十来步,院内仅有一间屋子,院墙倒是厚实,将一切嘈杂隔绝在外,显得院子幽静安谧。
    穆清打开屋门上的铜锁,轻轻推开门,迎面就见一张几乎占了屋子一半去的大供桌,长明油灯,各色供果水米齐备,供桌正中立着的牌位上,正是英华的名讳。穆清清楚地感受到身边赵苍不由自主地一哆嗦,脚下仿佛不稳。
    她看了他一眼,探手向供桌上一只显眼的秘色瓷坛幽然道:“圣上虽因英华临终遗愿,许了我带她出宫,可到底,圣意难违,我只怕忽有一日,圣上执意要追封英华,迁葬皇陵。她活着时便厌恨深锁于宫中,那是我对不住她,难不成连她魂魄的自由,都要教我这个做阿姊的护不住么……”
    穆清喉口梗塞,停下话,用力往下咽了数次,才又黯哑着嗓音道:“故我欺了君,圣上数次追问英华葬处,我皆只答火燎扬灰了。实则,虽火燎了,却并未扬灰。”
    赵苍脚下虚浮,跌跌撞撞地进了屋,极尽爱护地轻抚了那只瓷坛,一语未出,泪流纵横。穆清返身轻轻阖上了屋门,默默立在他身后,一束斜阳透过门上的糊的纱照进来,正铺在赵苍的身上,他那头斑白的头发,尤其的扎眼。穆清记得上一回他佛袖离去时,尚且满头乌发,不过五六年间,竟已白了一半,着实令人心酸。此刻再见他伏案痛哭的背影,不由也跟着留下几道眼泪来。
    过了一阵,他拉起衣袖,几下抹干面上的眼泪,红着眼眶向穆清懊悔道:“倘若她受重创当日,我未离京远走,由我亲手治上一治,或能保住她性命也未可知。都怨我当初一时负气,到底是误了她……”
    穆清刚要开口相劝,他却兀自摆了摆手,“七娘不必宽慰于我,当年是某无用,不能替她解忧,后又在她命悬一线之时,不能施以拯救,终此一生,我也不能谅解自己,只待日后黄泉之下,亲去向她赔罪。”
    “你莫要这般说。”穆清稳了稳心绪,“我亦是悔恨万分,逝者如斯,再悔也是无用。眼下赵先生既已知道实情,还望守口如瓶。七娘已然犯下欺君之罪,罪发我却不怕,只怕保不住英华魂魄自在,实不能再对不住她一次。”
    赵苍抱了抱手,定定道:“七娘不必多虑,我自省得。”
    两人在案前燃过三支香,再拜之后,推门出去,慢慢向正院方向走着。一路又说起英华遗下的那个孩子,如今还在宫中,因已赐封了公主的名号,想将她抱出宫养育,难比登天。
    步入正院,却见杜齐自大门口匆匆跑进来,见她在。顿住了脚躬身道:“娘子。阿郎归家了。”
    穆清望望天色,已是暮色低垂,虽未及闭坊时分。却也是夜饭的时辰了。“赵医士且不忙出去,现下天也晚了,不若在府中用了晚膳,留宿一夜如何?七娘正有事要劳烦。还望赵医士不要推却才好。”
    赵苍原想着推辞,抬头却见紫衣金带的杜如晦迎面走来。天色虽暗,他面上亦含带着笑容,仍是能从他脸色上瞧出他身子不甚康健,料想大约穆清所求的。正是此事,便顺势应下了。
    一番寒暄过后,杜如晦将他让进正院的屋内。穆清亲去厨下,敦促晚膳。
    当晚。赵苍果然替杜如晦诊了脉,开方时穆清在一侧细询,赵苍倒觉奇怪,“杜尚书实属劳思过度伤了肝血,这却不难,怎的七娘诊不出么?”
    穆清苦笑笑,“关心则乱,怎么也不能确信自己诊出的脉,非得要劳烦赵医士确认了方才能安心。况且用药上,谁人能有赵医士这般精妙的造诣。”
    赵苍拿起方子审视一遍,方递交予穆清,又殷殷嘱咐道:“杜尚书虽还在盛年,毕竟也年逾四十了,瞧目下情形,使他撂开朝中那些繁杂公务,只怕是不能,便只有在日常饮食上多下些功夫,慢慢调养,总是无大碍。”
    此后穆清便将这些话牢记心头,府中但凡杜如晦的一饮一啄,皆经由她之手调制,丝毫不苟。年节中正逢了杜淹离世,穆清作了主,一概杂务皆由族人操持,并不敢劳他半分。如是小心补养,至年后初春时节,杜如晦的面色已显见好转,久不见的神彩日益回复,朝务繁忙,精神倒尚济。
    穆清全副的心思皆放在杜如晦每日的药膳上,以至于贞观三年的阳春悄然临下了许久,她都不曾觉察。直至她偶望见后院一树雪白的梨花纷纷扬扬飘洒了铺满了大半个院子,方才惊觉问阿柳,“如今甚么节气了?”
    这话问了没两天,门上突然收了高密长公主的帖子。阿柳接着帖子倒觉奇了,“原只当长公主为了净慈尼寺那六名宫婢的事,再不肯出来的。”
    “她与皇后积怨那么些年,若只为一两桩便闭门不出,便早随她夫君炼丹修道去了,怎会还在长安城中出入。”穆清轻笑道,扬了扬手中的帖子,“春日已至,牡丹宴一开,她自然是要出来的。”
    还未至帖子上约明的那日,高密长公主已风风火火地往永兴坊来了。杜府的门房忙不迭地通报接驾,好一通忙乱,连迎出门的穆清都忍不住道:“长公主有何赐教,大可差人来唤七娘前去拜见,又何必……”
    “你倒稳得住。”高密长公主含着薄薄的火气,拽过她的臂膀,“快去换身衣裳,随我去西市上转转。”
    穆清无奈,依言换了身衣裙,坐入长公主府的马车,随着她往西市去。
    她平素只在东市走动,倒是甚少到西市中转,一来东市的店肆铺面到底体面些,大商贾们更愿在东市做大门户中的生意,二来西市混杂,甚么样的人物都有,她在崇化坊有处小宅子,每去时也总有意绕开西市。也不知这位长公主是缘何要硬拖拽着她往西市中去。
    长公主府的马车在市中某一处停下,高密长公主带着穆清下车,径直往一间酒肆内去。酒肆与东市康三郎的那间无法比拟,肆内群集的也多是市井小民,亦有贸易的商客。堂内一张大桌案,层层围叠了好些人。
    穆清跟着高密长公主拾步上楼,凭栏才看清原是众人围着一名游商模样的中年人,兴致颇高地催他讲着甚么。
    高密长公主忿忿地向下瞪了一眼,侧头向穆清低声道:“你细听听他们讲的那些个。”
    穆清凝神细听去,不觉大惊,一手用力抓住身前的雕花木栏,指节微微颤抖。
    “去岁涝灾,今岁又遇蝗灾,饶是如此,那朝中的兵部尚书仍执意要向突厥用兵。好容易这两年安顿下了,却又要起战事!倘若是我国土受侵,我辈男儿自当上阵御敌,可现下那可汗分明已向圣上求娶公主,又百般示好,哪里有半分敌意。如此尚要用兵,不知兵部用意何在。”中间那游商说得义愤填膺,周围略通些政事国事的,皆不住和声一片。
    “如此熟悉朝政的,必定不是寻常商客。”穆清沉下胸口的一团怒气,低声向高密长公主道,“可有查过此人甚么来历?”
    “查出又如何,而今市中四处都是这样的话,也不能个个都查去。”高密长公主冷哼道:“这些人也不知怎么就这样大胆起来,敢在市井间非议朝堂上的事,竟都不像是寻常百姓。”
    “有粮草去打仗,却不救饥民!这与前朝废帝有何不同?圣人必定是受了甚么人谗言蛊惑。”有声音如是说。
    “如今饥馑,指不定兵部正是借着征讨突厥,大肆收粮,也不知打的甚么主意。”突然又有人直剌剌地冒出这样一句。
    穆清听得心惊肉跳,一颗心在胸膛间扑扑直蹿,下面热议的那些话,人群中振振有词的那些人,显然是有人有心安排过的,字字句句皆将矛头直指杜如晦,再说下去,还不知要说出些甚么不堪的来。至于是谁人的手笔,也不必去查了,她心中大略明了,无非是因杜如晦的右迁频受打压的长孙一派。
    “却是越说越不像话了!”高密长公主愤然在围栏上拍了一掌,唤了人来就要去驱散下面的围聚的那些人。
    穆清慌忙拦住:“长公主且慢!万万驱逐不得。”
    她见领命而去的人站住了脚,这才扶着围栏,喘了两口气,“这一来,众人不知是遭何人驱散,自然就将帐都算到了杜府头上,闹起来,反不能收场,又显得杜府心虚慌怕。二来,打头的那几个显然不是寻常百姓,惊动了市丞,带了武侯来拿人,问将起来,这些个话还不得层层上报了?且由得他们去罢,大约也不是这一两日的事了。”
    高密长公主喝止住了要去行事的家人,疑惑丛生,“七娘竟从不曾听见过这些话?亦不知杜尚书近日在朝堂上的境况?”
    穆清摇摇头,“后宫置喙朝政尚且犯大忌讳,又何况我这府宅中的妇人。他不欲我知晓,我自是不能多问。”
    “我曾听闻,圣人尚在潜邸时,与杜尚书等人议事,七娘每常在侧,亦时常会听问你的思虑,现如今怎么,想起避讳来了?”高密长公主低低地问道。
    穆清愣了一息,原不想说,却还是忍不住回道:“彼时圣人是二郎,而今他是天子,今时不同往日,我自然不能失了分寸。”
    这话说了仿若没说,高密长公主并未全然明白,事关天子却也不好再多议,闭口不谈,与穆清一道下楼回府去。L

☆、第二百二十八章 茫茫大梦(十二)

这一日回至府中,酒肆中的那些言论,在穆清脑海中反复轮替着,越想越是心惊,这些诛心的话,今日是教她听着了,指不定哪一日就教旁人听着了,传到了朝堂之上,想是不会太久了。
    穆清不论如何地避离朝事,也再忍耐不住,拿定了主意待杜如晦回府后定要细细问上一问。本以为他会如惯常那般将近闭坊时分方回,不料这日倒回得极早。穆清回府不过一个多时辰,便听得杜齐高亮的那声“阿郎归家了”。
    穆清快步迎出去,见他面色沉郁,心头就先一凛,怕是他已听闻了坊市间的那些闲话。见穆清走来,杜如晦的面色多少缓了些许,撑出一个寡淡的笑容来。
    两人一路往内院正房去,杜如晦忽然问起四郎的课业来。穆清起疑,分明前日才刚唤了四郎来考问过,那时还颇为满意,怎的又问起来了。再一咋味,倒似乎觉着他有些扯开话头的意思了。
    穆清蓦地驻下脚,回头仰面直直凝视着杜如晦,话到口边又结在了舌头上。
    “怎么了?”杜如晦亦停下脚,面上挂着淡淡的笑,抬手想要拂去她发丝间的一瓣梨花。
    穆清怔了片时,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忽然又变了脸嫣然一笑,摇头道:“没怎么,瞧瞧你今日气色如何。”
    显然杜如晦并未信这话,执起她的手脚下加快了两步,“进屋罢,有些话还是要让你知晓。”
    进了屋,穆清再忍不住,将今日与高密长公主在酒肆中所听闻的话一一将与他听。待她将到最后听见的那几句时。不由一把抓住了杜如晦的手,手中的冷汗涔涔,捏得他亦是一手的湿滑。
    “我知道外头那些话是有人刻意布排下的,有那些话原不足为奇,可如今竟传至街头巷尾,酒肆食铺中,可见布排之人用心之恶了。倘若上达了圣听。可如何是好。”穆清忧道。
    杜如晦探手摘下腰间的鱼符金袋,在手中转看了两眼,凉凉一笑:“你听说了那些。可曾听说今日殿上,圣上又使我右迁了?”
    穆清冷不防吃了一惊,张了张口,说不上话来。半日才问出一句,“这回是如何迁法?”
    “尚书右仆射。”
    轻描淡写的一句。直把穆清惊得从座中腾地立起,竟然封了右相了。这便到了极致了,朝堂之上除却殿上帝座上的那位,再无人能出其右了。穆清竟不觉一丝一毫的欢欣。却是慢慢倒吸了一口凉气。
    “可……可是,对突厥用兵的事正闹得沸沸扬扬,圣上怎会在这个时候擢升你?这分明就是要将你往风口浪尖上推……”穆清忽然醒悟过来。“征战突厥根本就是圣上的意思,是也不是?众臣反对。长孙一派的臣工反对,圣人便借了你的口在朝堂上力排众议,我说得可对?”
    杜如晦点点头,“你猜得不错,却只对了一半。征讨突厥是圣上的意思不假,借我力压众议也不假,只是,这亦是我的想法。如今突厥内乱势弱,若不打压,日后待他们强健,边患必定再起,这一乱非百年不能平。边患不平,国势难兴。”
    “涝灾与蝗灾呢?炀帝穷兵黩武的终局还在眼前未远。”虽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