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琅琊榜 >

第41章

琅琊榜-第41章

小说: 琅琊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庆国公此番在劫难逃,几乎立即成为朝中共识。 
  不仅亲朋故旧无一敢施以援手,甚至连公认他最大的靠山——誉王萧景桓也表现出奇怪的态度。 
  刑部是誉王的地盘,靖王审案的主要地点就在这里,本来大家都以为他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制肘,没想到誉王却配合得令人惊异,要人要物,都是一句话的事儿,从不打半点麻烦,若有人无意中怠慢了一丝半缕,还会受到严厉的训斥。 
  本已岌岌可危的庆国公弃子之势至此已定,唯一的悬念只剩下他最终会否被皇帝恩赦饶了性命,一品军侯的荣华富贵肯定是没有了。 
  侵地案开审近十天后,还尚未结案,各地已陆续听闻了风声。 
  相似性质的案件呈卷从四面八方飞向京城,有过兼并行为的豪门也开始悄悄向耕农退地补偿,时不时也会发生一些胁迫封口的事件。 
  靖王在处理这些继发事件时展示了他不为人知的行事风格,沉稳中有果决,坚守中有灵活,与协审众官员的配合也两相愉快。 
  一桩原本可能引发乱局的大案因为皇帝支持,誉王配合,帮手能干,被靖王办得甚是干净,赢得众人交口称赞。 
  不到一个月,案件已基本审结,庆国公及其亲朋主犯共十七人,被判绞侯监,家产悉数被抄没,男丁发配,女眷没官。 
  立押封卷后,靖王带着同审官员,一起入宫见驾,回复旨意。 
  梁帝很快将他们召进了咸安殿。 
  迈入殿门后,靖王才发现誉王已在驾前,而且好象并不是才进来的。 
  “琰儿,你的差使办完了。”梁帝漫声问了一句。 
  “儿臣遵从父皇旨意,已审结庆国公涉嫌伙同亲族侵产耕家田产,并杀人害命一案。 
  案卷在此,请父皇查阅。” 
  梁王接过太监转呈上来的卷宗,从头到尾翻看了一遍,神色淡淡地“嗯”了一声,随手便将案卷递给了一旁的誉王,扫视了一下阶前诸人,问道:“案文是由何人执笔?” 
  靖王回道:“刑部主司蔡荟。”说着便示意蔡荟上前拜见。 
  “写得好。 
  条理清楚,言之有据。”梁帝看了蔡荟一眼,目光又移回到靖王身上,沉默了一会儿,方道,“你做得也不错,还要处理好后面的事情,继续稳住局面。” 
  “儿臣遵旨。” 
  誉王插言笑道:“这案子的确办得漂亮,父皇真是选对人了。 
  这么大一桩案子,亏得是景琰,要是换了旁人,只怕现在还团团转呢。” 
  梁帝温和地看着他,脸上露出笑容:“你这次也很懂事,让朕省了不少的心。 
  朕的皇子中,也就你最是稳重识大体。 
  听说你还主动帮景琰处理一些事情,是吗?” 
  “孩儿是怕景琰很少来刑部,有不顺手的地方,所以帮他打打杂。”誉王一面笑着,一面摆手。 
  “你这是有心胸,朕很喜欢。 
  来人……”梁帝微微抬了抬手,召来近身内侍,“取金珠皇缎四表,赏给誉王。” 
  “儿臣谢父皇隆恩。” 
  靖王辛苦查案,差使办得又快又漂亮,也不过得了两句不咸不淡的赞语,誉王不过零零碎碎没添麻烦而已,却蒙如此重的恩赏。 
  陪同靖王来复旨的一众三司官员看在眼里,嘴上虽没说,心中都极是不忿。 
  面对父皇的偏爱、誉王的得意与同僚的同情,靖王自己倒没有什么异样。 
  不公与委屈这些年早就习惯了,梁帝的盲目与偏宠现在已不能给他带来丝毫的沮丧,反而激起了他熊熊的斗志。 
  从咸安殿告退后,靖王与三司官员刚刚分手,誉王就从里面赶了出来,老远就喊着:“景琰,你等一下。” 
  若按以前的性子,一定是当没听到就走了,可对于现在的萧景琰来说,自己的喜恶已经不算什么了,所以他停住了脚步,平静地转过身来。 
  誉王赶至近前,满脸都是友爱的笑容,握了靖王的手解释道,“你别委屈,父皇对你办的这个差使十分满意,他是打算等你把整个事情都结束后再一起封赏……我是无功受禄,沾了你的光,那些金珠皇缎,如果你不嫌弃,我这就让人送到你府上去……” 
  “皇兄客气了。 
  我只专武事,用不着这些。” 
  “哪里是给你用的?弟妹们才正好适用……” 
  靖王皱了皱眉,淡淡道:“皇兄不知我府中只有侧妃么?论规格用不起这些东西,多谢皇兄的好意了。” 
  誉王怔了怔,明明是最长袖善舞的人,这一刻竟有些说不出话来。 
  若论礼制,靖王是郡王而非亲王,他的侧妃位次更低,不能佩金珠服皇缎。 
  可是这条规矩其实也并没有执行的那么严格,不要说各府侧妃,甚至有些侯夫人都曾佩过仿金珠以示时尚,皇帝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把这当成一回事。 
  偏偏靖王这一板一眼的脾气,非要守这个规矩不可,自己还不能说他错了,只好讪讪笑两声,道:“是我思虑不周了。 
  不过你这般能干,封亲王也是迟早的事,没什么大的关碍………对了,正月眼看就到了,我初五那天排年宴,景琰你一定要赏光哦,往年都请不动你……” 
  靖王心道你往年也没请过我,不过他当然明白誉王此举是为了向外界展示两人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也没为难他,缓缓点了点头道:“应该去给皇兄皇嫂请安的。” 
  誉王见他虽然仍象以前一样神情冷淡,但好歹已有了回应,可见自己最近时常回护他的人情有了效果,心中甚喜,正要多亲近几句,皇后的一名女官过来催他快去正阳宫,没办法只好丢下一句“有什么麻烦事情,尽管来找我啊”,便匆匆离去了。 
  对于誉王的示好,萧景琰处理得相当冷静,既没有热情的回应,又让人感觉到若有若无的偏向。 
  由于他平素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很冷硬的,这一丝丝偏向,就已足以引发各式各样的联想。 
  太子眼看着好容易打翻了一个庆国公,又冒出一个更不得了的靖王,极是气闷。 
  反倒是谢玉沉得住气些,被誉王在朝堂上故意甩了好几次脸子,也隐忍不发。 
  除了“侵地案”,其他两桩颇受朝野关注的案子也各自有了进展。 
  这两桩案子几乎是同一天由京兆尹府呈报上来的,但接案的刑部却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 
  枯井藏尸案以最强班底,摧枯拉朽般地迅速完成了勘察、收集证据、审讯、判案、上报核准等系列程序,楼敬之虽抵死不认,无奈罪证确凿,已被停职收监,只待皇帝朱笔,这位风光一时的户部尚书大人就会成为过去时。 
  可何文新杀人一案,明明也是案情清晰,却一再被搁置在一旁凉着,文远伯来催,齐敏就会搬出许多疑点来搪塞,每每回复都是待查待查,渐渐的竟有些向误杀方向扳了过去,气得文远伯卧床不起。 
  总之旧年年底的风水,似乎有些顺着誉王的心意在流动,使他在欣欣然之际,不免有些得意忘形起来。 
  而及时给誉王淋上一瓢冷水清醒清醒头脑的人,却是红袖才女秦般若。 
  ----------------------------… 
  我们的目标是,更新要投票,不更新也要投票!! 
  ......好吧,我承认我可能在做梦.....     
                  第五十二章 人证       
  急匆匆爬上来说一声,今天家里来客,事情太多,未写满两千字不能更新,抱歉~~~~~狂奔下~~~ 
  ——————————————————————————————这是新旧交替的分割线———————————————————— 
  螺市街鼎足而立的三大青楼,就是妙音坊、杨柳心与红袖招,相比于前两者的名声久远,新成立不过数年的红袖招是后来者,可是从近来的趋势来看,红袖招的风头似乎越来越盛,渐渐已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 
  那是因为妙音坊的乐与杨柳心的舞,总还是需要来客拥用一点点看得过去的品味,而红袖招的揽客秘器——美色,则是四面八方通杀。 
  这世上也许有不喜欢音乐和舞蹈的男人,但是绝对没有不喜欢美女的男人。 
  红袖招的姑娘们向来以美貌著称,你进门随便抓一个,就算她不会唱曲儿不会起舞不会吟诗不会作画不会巧言陪笑不会聪颖解语,但最起码,她一定很漂亮。 
  漂亮、温柔、不摆架子,这就是红袖招姑娘们的特色。 
  如果你在妙音坊吃了宫羽姑娘的闭门羹,或者在杨柳心排不上队成为心杨心柳姑娘一天只接待一位的那个幸运儿,你就可以到红袖招来寻求慰藉。 
  这里的姑娘没有古怪清高的脾气,从来就不会把客人朝门外推,前提是你付得起钱。 
  漂亮的姑娘当然很贵,越漂亮的姑娘自然就越贵。 
  不过在这金陵城里,最不缺的就是拿着大把银子不当回事儿的冤大头。 
  誉王府里神秘美艳,颇受倚重的秦般若,就是这座红袖招的老板。 
  不过她本人即非歌妓,也不未入乐籍,她就真的只是老板而已。 
  虽然同样有足以颠倒众生的美貌,但秦般若从来没有公开在红袖招中露过面,京城里知道她才是这座青楼真正拥有者的人,不会超过三个。 
  除了滚滚财源以外,红袖招给秦般若带来的另外一项丰厚的收入,就是情报。 
  人在掷金买笑时,一般都是神经最放松,嘴巴也最放松的时候,只要稍稍有点技巧,就能探听到很多有用的事情。 
  红袖招的姑娘们都经过特殊的训练,教她们如何哄恩客说更多的话,聊各种各样的事情,然后再把听到的大致内容凭记忆写出来,每天上报一次。 
  秦般若的大量时间,都是花在这堆未加筛选的呈报上面,每天要阅看数以百份,然后从中剔出有用的情报,再加以有针对性的跟踪了解。 
  不过这不是秦般若获得情报的唯一手段。 
  除了还身在风尘场的人以外,秦般若还会特意培养一些聪明的姑娘,想办法将她们嫁入朝臣府第为妾,以此来获取更多鲜为人知的资料。 
  对于誉王来说,这个纤美慧敏的女子,是不亚于他府中任何一个谋士的重要存在,当然他心里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位美丽的姑娘能够不仅仅只是他的谋士而已。 
  这次秦般若发现事情不对,是从一份例行的呈报上面看出的。 
  一位客人在与姑娘调笑时,随口说道:“出来玩就是要开心,这个姑娘没空就找下个姑娘,犯不着一棵树上吊死,你看那何文新,在青楼里争强吃醋,他逞的那门子威风啊?心柳姑娘再好,也抵不上自己的命要紧,他还以为靠老子爹能逃命呢,真是的……” 
  对这段话生出警觉的秦般若立即派人调查这个客人,发现他是当朝皇叔纪王府上的一名长史,一向最是好色,案发当日,他也在杨柳心买欢,不过,却并不在现场。 
  秦般若疑心未除,特意派人对他套了一次话,结果却套出一件惊人的事情。 
  结合手头已知的一些资料,秦般若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于是立即去见了誉王。 
  “你说文远伯已有重要人证握在手里,只是在观望刑部态度才隐忍未发?”只听了几句话,誉王就皱起了眉,“他怎么这么沉得住气?” 
  “因为文远伯已经失去了对刑部的信任。”秦般若口气十分笃定,“依照目前的案情,根本不缺证人,只要刑部有半分要公平处理的意思,不需要再多加这名证人也能定案,但如果刑部安心要为何文新脱罪,他就是再多推出这个人证也没用,反而会白白让刑部有了准备。” 
  誉王慢慢点着头,“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文远伯在等刑部结案,如果判决的结果让他不满意,他就会直接把这个人证带到皇上那里去喊冤?” 
  “是。” 
  “皇上会信吗?”誉王冷笑道,“文远伯头脑发热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你怎么也跟着紧张。 
  刑部结案一定会把细节都处理好的,光靠文远伯带个人到皇上面前红口白牙地说,能顶什么用?” 
  秦般若秋水般的眸子轻漾了一下:“别人不行,这个人证可以。” 
  誉王见她说得郑重,不由怔住。 
  “请恕般若失职,当日现场混乱,人证众多,我奉命去调查案情时有所疏忽,没注意到京兆尹拘传的所有目击人证中,少了一个人……”秦般若抿了抿嘴角,颊边闪现了一个浅浅的小酒窝,使得她在一派严肃的表情中,透出了一丝妩媚,“后来纪王府有名长史在红袖招说了些让我起疑的话,所以我又重新查对了一遍,这才发现不是京兆尹高升漏传,而是这个人他根本拘传不了……” 
  “你说来说去,这个人证到底是谁?” 
  “纪王爷。” 
  誉王不由吃了一惊:“纪王叔?” 
  “是,当日在案发的那栋小楼里还有两位客人,其中一位就是纪王爷。 
  他应该是……亲眼目睹了整个案发过程……” 
  “哎呀,这就难办了!”誉王额头阴云沉沉,“纪王叔虽然不理朝事,只爱风花雪月,偎红倚翠,但他的性情却极是耿直,只要文远伯求他,他一定肯在皇上面前说出真相……” 
  “没错。 
  可能是因为觉得人证那么多,自己没必要再出面的缘故,纪王爷在案发第二天就带着妻妾们去温泉别庄小住了,所以后面审案的情况他不了解,也就没有动静,这才导致我们一直未能发现他也是人证之一。” 
  “唉……”誉王倒在椅上,用手指捻动着两眼之间的鼻梁,表情很是为难,“纪王叔不好对付,本王又不能为了一个臣属的儿子跟他放狠话。 
  如果文远伯真请动了纪王叔为他驾前喊冤,刑部绝对讨不了好。 
  看来……何文新是救不下来了……” 
  “我也是这样的看法,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不能因小失大吧。”出于对何文新这样的纨绔子弟没有好感的原因,秦般若倒不觉得这算什么多沉痛的放弃,“就算何大人再得用,那也是他自己儿子惹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