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明 >

第6章

权倾大明-第6章

小说: 权倾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管家并没有按照王千军的话去做,而是慢慢挥起鞭子,慢慢地驾着马车离开。当马车消失在巷口时,王丛云摇了摇头,搂着燕梓的肩膀进了屋。刘雪沁先将王家的大门关上,接着小步快走,跟着前面两人的脚步,保持着两步距离一直跟着。
    道衍府上,道衍的确是等了王千军很久。管家带着王千军进屋,刚想说上几句,道衍就让他离开了,还不允许家里的其他人靠近。袁珙今天并不在这里,在道衍的身边是一个高大的胖和尚,一个肚子大大的胖和尚。王千军第一眼就对这个胖和尚很感兴趣,不仅是因为他那巨大的肚子,那一身可怕的肌肉,还有脸上那憨厚的笑容。一脸横肉的他,笑起来感觉油就要从脸上流下来。
    “他是贫僧佛家的弟子,法号了空。”道衍并没有因为王千军的晚来而生气,首先介绍了他身边和尚的身份,一个笑起来一脸憨厚,可却孔武有力的强壮胖和尚。
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
    “王公子你好。”了空很和气地跟王千军打了声招呼,可没想到王千军却几步跑到他的身边,先是捏了捏他腰上的肉,接着又摆弄起了空和尚那粗大的胳膊。
    了空腰上的肉很硬,那可不是肥肉,全是硬的捏不动的肌肉。王千军摆弄着了空的右臂,让他将手臂抬起,了空明白王千军的意思,很乐意地抬起右臂,小手臂向上弯曲,显现出手臂上的强壮肌肉。王千军如同猴子般直接吊在了了空的手臂上,双脚直接离地。
    “好了,别闹了!”看到王千军如此的玩闹,原本内心严肃的道衍一阵的无力感,眼前的这个人,还是个孩子。可自己此时,却有杀他的心。道衍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了,既害怕王千军,又渴求着这个孩子能成为他的弟子。
    道衍发话了,王千军也就从了空的手臂上下来。了空此时也不明白,为什么他的师父要他在关键时刻,杀了这么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
    可让道衍和了空两人没想到的是,王千军走回到道衍身边时,开口却是一句:“大和尚,了空和尚是你佛心的寄托吗?!”
    就这一句话,让两人的心在瞬间绷紧,因为王千军说得一点都没错,了空和尚正是道衍和尚佛心的寄托,也是他佛法的继承者。眼前的这个孩子,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
    道衍点了点头回答道:“没错,小子猜得很对。既然你问了贫僧,那贫僧也想问你一句,你怎么看忠这个字?”
    道衍的语气很轻松,也只有在轻松的心情下,王千军才能说出真心话。只是在道衍轻松的语气下,内心却压抑着巨大的杀意。三岁看大,十岁看老。有些事并不需要时间来证明对错,都是注定的。
    被道衍这么问,王千军突然笑了,因为这个问题真的是太好笑了。道衍这个鼓动燕王造反的野心家,他竟然在问王千军什么是忠?!这当然很好笑。只是,当王千军开心大笑的时候,王千军也感受到另外两个大人身上的杀意,所以他很快就不笑了。
    “大和尚,你老了,也变善良了。只是,病虎始终是老虎,还是会吃人的。好啦,我不笑了,只是还是有点忍不住,但我也理解你对大明朝的忠诚,对皇上的忠心。不过你问我的忠,是只会愚忠的谗臣还是真正的忠臣?!”
    愚忠的谗臣与真正的忠臣,道衍有点不明白王千军的意思。什么是愚忠道衍懂,可什么是真正的忠臣,他不明白。也不明白什么是愚忠的谗臣。
    “你笑得很对,因为我的确是一个造反的阴谋家。无论史书被如何修改,天下百姓也只会记得我道衍是如何煽动皇上夺取建文帝江山的,这是改不了的。可你能告诉我,什么叫愚忠的谗臣,什么叫真正的忠臣吗?!”
    道衍这是在向王千军求教,连了空和尚都发现,他们两个大人反而被王千军这个十岁的小孩牵着鼻子走。而这个孩子,刚才还如同好奇的孩童一般,对自己这一身的肌肉很好奇,将自己当成一个好玩的玩具,这落差实在太大了。
    王千军吐了吐舌头,故意转了一下身,脸上原本嬉笑的神情消失了,换成了另外一副无比严肃的表情。王千军说道:“昏君也有忠臣,暴君纣王也有忠臣比干,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也有他的忠臣,但即便是比干也只是一个愚忠的臣子而已!在我看来,只说不做就是馋臣,将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君王的身上,没有任何作为,只会表达所谓的忠心,甚至以谏言皇帝而被处死为光荣的人,都是馋臣!真忠臣,把权压奸臣!倘若岳飞可以坚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个道理,南宋就不是史书上的南宋,倘若盛庸、铁铉、还有驸马梅殷可以压制不懂兵的李景隆、齐泰、黄子澄,将军权抓在手上全力与燕军作战的话,靖难之役的胜负就难料了!所以在我看来,真忠臣把权压奸臣!一个真正忠臣,不仅要忠于皇帝,更要忠于国家,忠于天下万民!”
    狂言、妖言、也是野心家的借口!如果王千军这些话被其他人听到,那王千军就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人头落地。了空和尚听完王千军的话后,整个人马上变了,他在等待道衍的命令,如此乱臣贼子的言论,了空觉得道衍一定会杀了王千军。
    可是,让了空想不到的是,道衍笑了,而且笑得很大声!他没有让了空动手,而是把手放在了王千军的头上,了空以为道衍要亲自动手,可道衍却只是摸了摸王千军的头,如同一个长辈正在疼爱他的后备一样,甚至有一种父子的感觉。
    道衍没有杀王千军,因为他是道衍,离经叛道的道衍,昔日煽动燕王造反的野心家,阴谋者。所以他更加理解王千军话中的意思,熟读史书的他也明了历代忠臣的可悲、可笑。将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无能的昏君之上,用自己悲壮的死亡来为腐朽溃败的王朝陪葬,将一切的错都归咎在奸臣的身上。这些人不是没有想过,把权压倒奸臣!将昏君的权力抓在自己的手上,匡扶社稷于危难之中。只是他们不敢!因为他们这样做,在后世人的眼中,他们就不再是忠臣,而是权臣,甚至成了新的奸臣。只顾身前身后名的忠臣们,又有谁去关心那些在战乱中受苦的百姓,关心被外族奴役的汉族,关心被新的统治者斩尽杀绝的前朝皇室!
    只是,道衍也很清楚,王千军的这些话往往都是历代权臣、奸臣的借口。所以他还要问,还想知道更多王千军的想法。而此时的王千军,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也想把自己内心的所有想法说给道衍听。因为在这个时代,王千军是一个孤独者,很多事情,很多感受,都不能说给其他人听。
    “可是,孩子,你知道吗?你的言论,往往是权臣、奸臣的言论。而且无论你做了什么,后世都会骂你是权臣,是奸臣。更重要的是,当今皇上并不是昏君,大皇子与皇长孙也是可造之材!”
    道衍已经决定支持大皇子成为太子,正是王千军在三天前的建议坚定了他的决心,袁珙也是一样。只是,这就说到了一个关键,当今皇上的确不是昏君,大皇子也是仁爱之人,皇长孙的资质也是永乐帝看重和认可的。既然当朝不会有昏君出现,那王千军的真忠臣一说,也就成了权臣与奸臣的借口。
    如果王千军是这个世界的人,并不是从现在穿越而来,他也说不出这样的道理,也看不到大明朝一直隐藏的暗疾。可正是因为他来自现代,所以王千军才看得那么清楚!王千军想要改变很多失望与无奈,尽他的全力去改变。可是,这条路可以走多远,王千军不知道。小鹰还没有真正展翅翱翔天际,也许一场大风刮来,小鹰就会折翅。即便是林中的稚虎,也有可能丧命在其他成年野兽的利爪之下。
    “知道啊,当今皇上即便不是千古一帝,也是五百年难得一出的圣君。大皇子仁爱,皇长孙聪慧,都不是昏君。只是大和尚你忘了,忘了我写给你的信上,最后提到的吗?人无近忧;必有远虑!”王千军还没有改变对道衍的称呼,因为还不是时候,他最想对道衍的称呼是老师,大和尚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尊称了。
    “谁知大明百年后?是这句吗?你指的是什么?”道衍之前对这句其实并不在意,一个皇朝的兴衰,似乎都是天注定的。而且道衍也不觉得大明现在的制度有什么不对。只是,王千军的出现,他那离经叛道的思想让道衍猛然之间有所顿悟,却又无比的模糊。
    “我想说,可是我说了那么多,口很渴,想坐下休息一下,可以吗?”王千军始终是个十岁的孩子,身体和精神上都不算成熟,即便灵魂是个成年人,可身体和精神也会疲惫。
    只是,王千军刚才所言,所阐述的,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孩子,让两个和尚都忘了他只是一个孩子。现在,王千军喊累了,这才让两个和尚想到,他还只是一个孩子。
    道衍笑了,笑得很轻松,他说道:“好的,好的,休息一下,喝点酸梅汤,了空亲自煮的酸梅汤。孩子你可要知道,了空不仅继承了我的佛家修为,也有着一手好厨艺。唯一令贫僧不满的就是,他总是守不住酒戒,还经常开荤戒!”
    被道衍当场揭短,了空和尚有点害羞,赶紧辩解道:“师父,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只要我心中有佛,佛在我心中就够了。呵呵,我现在就去把煮好的酸梅汤拿出来。”
第四章 稚嫩狂言(上)
    一碗煮好的酸梅汤放在了王千军的面前,喝上一小口,甜甜的,也不是很甜;入口后又是一阵酸酸的感觉,酸甜适中,喝起来很顺口,王千军一口气就喝了大半碗,这才把碗放下,问道:“真好和。还有吗?我还想再要一碗?!”
    对于王千军的要求,了空和尚很爽快地答应,又去拿了一碗酸梅汤过来。对厨艺高超的人来说,看着别人享受自己亲手做出的美食,并且赞不绝口,也是一种自豪和享受。
    只是,道衍也从这件事上看出了王千军的一点坏习惯,所以他说道:“为什么不等你碗里的喝完再要?!这样不好,很不好。人不能太贪心,也不能过于分心,先将手头上的事完成,再考虑下一件事,这样才能做到事事如意,瞻前顾后的做法不好!”
    喝完了碗里的酸梅汤,王千军接过了空和尚新送来的一碗,又喝了一小口,这才回答道:“可我一定可以喝完手里的这碗,如果喝完了再要,不就要中断这美味的享受吗?因为现在这一碗我喝不快,所以我可以慢慢喝,也不需要再叫了。”
    道衍这次坐到了椅子上,摇了摇头说道:“世事难料,也许你认为你一定可以将手上的那碗喝完,可如果你突然喝不下了,或者贫僧不允许你喝了,你该怎么办?!如此一来,你既喝不完你手上的那碗,又接不下了空送来的这碗,你该怎么办?!”
    被道衍这么问,纠缠起来很麻烦的。辩论起来的话,一天一夜都不够。王千军也只能再喝上一口,回答道:“我不知道,所以我才需要一个老师,不是吗?!”
    道衍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对。那么你现在休息够了吗?可以继续我们刚才的话题,你认为大明百年之后会发生什么?!”
    道衍有些着急了,王千军还觉得自己休息不够。可又不能直接拒绝,他只能假装考虑的样子,小声地说道:“这要从哪里说起呢?这要从哪里说起呢?怎么说呢?”
    想着想着,王千军也开始烦恼了,因为要说的很多,也很杂乱。后世对明朝的批判有很多,可以写上一本百万字的书。可是,争论也很大,王千军也记不住。感觉就像是一团缠紧的丝线放在眼前,王千军不知道该从哪里整理。
    道衍在等待,给王千军考虑的时间,他感觉这个问题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太难了。可问题却是王千军自己提的,也就要王千军自己来说。其实道衍也很明白王千军现在的感受,这种感觉他也有,明明已经看清楚了一些东西,想到了一些道理,可真要把这些都整理出来,又感觉是在云里雾里。
    考虑了很久,了空也在一边看着。不过现在的他只需要坐在那里,听着就行。王千军终于是大声开口说道:“首先是赋税。大明朝的赋税太过杂乱,而且也主要依靠人头税跟田亩赋税。本朝开国以来,一直都是以农为本,不是说以农为本不好,因为中华大地的农民很多,男耕女织是汉人的传统。可是,人口是可以不断增加的,而土地是有限的,朝廷的赋税来源太过简单,种类也太过杂乱。一旦有大规模的战事发生,急缺物资军饷的朝廷只能将所有的负担都压在普通的农民身上,而赋税太重,征收混乱的结果只会逼着广大的农户破产!也因为土地是有限的,又是以农为本,土地兼并这个老问题很快就会冒出来,到时候又是一笔烂帐,失去了土地的众多贫农,势必成为大明朝廷最头疼的问题。大和尚,我这样说没错吧?”
    道衍点了点头,王千军提一个开头,他就想到了。但他也有疑虑,所以他说道:“也对,但你的意思,不会是学宋朝,以商业为本吧?宋朝的藏富于民的确是个好办法,可宋朝的积弱你也看到了,更重要的是,你的这种说法,过不了儒家那群人这关。”
    见道衍认同自己,王千军很开心,跟道衍这样的聪明人,阴谋家谈话就是简单。如果是个尊重儒家的书呆子,那结果只有一个,书呆子挽起袖子,一边大骂王千军是妖孽,一边扑过来想掐死王千军。
    “宋朝的商业的确非常发达,可为什么一定要把事情想得那么极端。管仲强国也是将士农工商分得清清楚楚,各司其职,单独向一方面倾倒都不好,我只是不喜欢完全以农为本,压制其他可以强国的方式罢了。这也只是我想到的第一点,第二点就是大明朝的边境安危。如今的大明朝,北有蒙元残部,东、南有倭寇,西南有各众多夷族,虽然现在表面上天下太平,可威胁却无时无刻不在,特别是北方的蒙元残部,随时都可能在边境上爆发一场大战。而一旦爆发大战,以我大明朝如今的军力、国力,还有永乐帝的善战,肯定可以打败鞑靼,但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