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海战 >

第67章

大海战-第67章

小说: 大海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洋舰队潜艇部队。当时,亚洲舰队的潜艇部队辖有S级潜艇6艘、大型潜艇23艘、潜艇供应舰3艘及救生船1艘。S级潜艇比较陈旧,吨位小,生活条件差,作战半径也不大。这种潜艇没有艇名,只有番号。一旦有新艇编入战斗序列,这种潜艇就退出第一线,编入训练部队。以鱼类或其它海洋动物名称命名的大型潜艇具有良好的战斗性能。1941年建造的“小鲨鱼”号潜艇就是这种类型的,水上排水量1500吨,长95米,作战半径1200海里,艇艏鱼雷发射管6个,艇尾鱼雷发射管4个,可携带鱼雷24条,甲板上装有80毫米火炮1门和机枪4挺。艇上有8名军官和80名士兵。这就是美军用来同日军作战的基本类型的潜艇。
  一开战就投入战斗的美国潜艇的任务是支援菲律宾的抗登陆作战。这些潜艇奉命一边侦察日军的防潜警戒和反潜手段,一边把防线谨慎地向前推进。在吕宋岛周围建立起一道防线,配置若干潜艇,以监视和截击敌人。在此期间,正在甲米地修理的“海狮”号潜艇,在日军的首次空袭中就被击毁。这是美国战时损失的52艘潜艇中的第一艘。当时,在亚洲海区,日军战斗舰艇的数量占压倒的优势。因此,对盟军舰队来说,每艘战斗舰艇都是非常宝贵的。在“威尔土亲王”号和“反击”号被击沉后,远东盟军水面舰艇部队中最大的军舰就剩下一艘重巡洋舰了。
  盟军的潜艇部队虽然进行了抗击,但是战果甚微。12月,美军有28艘潜艇对日军驶往菲律宾的登陆输送队先后进行31次袭击,发射66条鱼雷,仅仅击沉日本舰只2艘。美潜艇部队的袭击活动很不顺利。美潜艇虽然占领了有利的鱼雷发射阵位,但是发射的鱼雷不是未命中目标,就是过早爆炸。这说明美国海军的鱼雷在设计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因而没有击毁日本的运输船只,未达到迟滞日军行动的目的。
  12月21日,日军登陆部队为攻占马尼拉而在仁牙因湾登陆。当时,美潜艇因备品不足,没有一艘能够参加保卫仁牙因湾的战斗。日登陆部队在严密的警戒下,于仁牙因湾内巧妙地利用浅滩水域和暗礁等天然条件,阻止美潜艇对它进行袭扰。只有S…38号潜艇大胆地突破其警戒线,击沉1艘即将进入锚地的运输船。“海豹”号潜艇对一艘开往登陆地域的小型货船进行了鱼雷攻击。
  由于日军对马尼拉附近基地的威胁日益增大,盟国海军部队主动撤离。约翰·威尔克斯海军上校指挥的亚洲舰队潜艇部队,首先撤至达尔文港,后来又转移到弗里曼特尔在澳大利亚西南海岸。。只把“卡诺珀斯”号潜艇供应舰留在马尼拉湾,以保障潜艇继续作战。
  这支潜艇部队除继续进行巡逻外,还须担任撤退任务和补给任务。这就是说,潜艇必须协助有关单位把平民百姓和重要军事人员转移到其他地方,从被围困的巴丹半岛和哥黎希律岛撤出某些财物,以及为逐渐减少的守备部队运送粮食、医药和弹药等补给品。
  最先执行这项任务的是“海狼”号潜艇,它先送37吨弹药,后送25名陆海军飞行员、“卡诺珀斯”号潜艇供应舰上的一部分重要潜艇备品和16条鱼雷。“鳟鱼”号潜艇卸下运来的25吨补给品,而装上2吨金块、18吨银块和5吨邮件及有价证卷等物返航。该艇在返航途中还对敌货船和猎潜艇实施了鱼雷攻击。
  在爪哇海作战期间,潜艇虽未取得什么战果,但美军已着手建立潜艇巡逻区,并开始改进潜艇战术。初期,潜艇通常在潜望深度实施昼间攻击。为了不被对方发现,只伸出潜望镜作短暂的观测。采用这种攻击方法时,只使用噪音测向器材而不使用回音水声器材,以免暴露自己的位置。最初的潜望镜不能准确地测出目标距离,而声纳只能提供目标的方位。因此,潜艇艇长实施鱼雷攻击时往往忽视距离这个因素。不久,潜望镜上安装了测距装置。潜艇艇长还知道,偶然用一下声纳测定距离,还不至于暴露自己的位置。能够准确测定目标的距离后,美国潜艇就可以实施较有把握的鱼雷攻击了。这时,德国潜艇已经开始采用夜间水上攻击的战术,但是,美国海军仍把潜望镜深度的昼间攻击作为潜艇的基本战术。为使空中侦察难以发现,美国潜艇的艇壳上涂黑色迷彩,这对夜间在水面活动的潜艇起不到多少伪装作用。加之没有夜间使用的性能良好的潜望镜,天黑后,潜艇就难以在潜望深度实施攻击。后来的经验证明,艇体的两舷涂上灰色的亮漆,对夜间行动具有很好的伪装效果。有了性能良好并适于夜间使用的潜望镜,潜艇就容易在潜望深度实施夜间攻击了。可是,美国潜艇直到有了较准确的鱼雷射击自动计算器(TDC),装备了性能良好的雷达,鱼雷的质量已有很大改进之后,才成为一种机动灵活的兵器,才不分昼夜地并且是很有信心地对日本舰船进行袭击。
  日本向南侵略的范围越大,它的船只遭到美潜艇袭击的机会就越多。尽管如此,从袭击珍珠港到珊瑚海海战之前,日军舰船受到的损失并不算大。在这期间,盟军潜艇击沉的日本舰船仅有水面舰只3艘没有大于驱逐舰的舰只。、潜艇2艘和商船35艘。但是在此之后,美国潜艇掌握了日本海上航运的规律,从而取得了很大战果。
  日军把潜艇用于支援舰队作战,这在中途岛海战中表现得最为典型。在这次海战中,日军派遣潜艇单独活动,或在规定水域列成艇幕,以侦察美国舰队的行动,并对其进行截击。当时,日军在珍珠港和中途岛之间配置了两个潜艇侦察艇幕,但日潜艇占领阵位的时间过迟,因而未能发现和截击美国的航空母舰编队。在这次海战中,唯有伊…168号潜艇取得了显著的战果,击沉了“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和“哈曼”号驱逐舰。
  部署在中途岛以西近海水域的美国潜艇部队,也未取得什么战果。在双方航空母舰交战时,美“鹦鹉螺”号潜艇向“加贺”号航空母舰发射了一条鱼雷,但未爆炸,它还误认为击沉了“苍龙”号航空母舰。当天夜间,重巡洋舰“最上”号和“三隈”号为了规避“坦波尔”号潜艇而进行机动时相互碰撞。“三隈”号受伤后,航速减低,成为美航空母舰舰载机的突击目标。
  从6月的中途岛海战至8月7日开始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美潜艇的主要战斗活动是袭击日本的运输船队,在此期间共击沉商船约60000吨。而日军这时则将其潜艇主要集中用于印度洋,甚至驶至马达加斯加和非洲之间的莫桑比克海峡一带去袭击商船。此外,日军还派遣一部分潜艇在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萨摩亚一带海域作战,共击沉盟国舰船约30艘。
  1942年8月初,美国最大的2艘潜艇“鹦鹉螺”号和“舡鱼”号(水上排水量2700吨,长113米以上)奉命去完成一项特殊的任务。这2艘潜艇在珍珠港搭载五个海军陆战连(由埃文斯·卡尔森中校指挥),前去袭击吉尔伯特群岛的马金岛。当时,美军正在瓜达尔卡纳尔岛进行登陆作战,袭击马金岛是它的一种佯攻行动,企图把日军兵力从所罗门地区吸引过来。8月16日拂晓,美海军陆战队未遭到任何抵抗就登上了马金岛。上陆不久,日军的守岛部队立即徒步、骑自行车或乘坐卡车赶来进行阻击。根据上陆部队的召唤,“鹦鹉螺”号开始朝着交战的方向射击,但因没有弹着观测飞机,只能盲目射击。后来便转移火力,向礁湖一带水面射击,击沉3500吨的商船1艘和巡逻艇1艘。
  昼间,日军飞机曾迫使这两艘潜艇下潜数次。后来,这两艘潜艇在两个夜晚,把海军陆战队撤回。美军以为凡未牺牲者已全部撤离,但实际上有9名陆战队员没有撤走,被日军俘获后送到夸贾林岛杀害。
  这支登陆部队全歼了布塔里塔里岛上的日军,摧毁了岛上的设施,获得了有用的情报资料。这次战斗行动提高了盟军的士气,但从战略上来看却是一个失误。因为日军非但没有被从瓜达尔卡纳尔岛诱开,反而开始在吉尔伯特群岛,尤其是在塔拉瓦岛严密进行设防。因此,一年后美军在塔拉瓦岛登陆时遭到很大伤亡。
  参加所罗门群岛争夺战
  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后便进入积极防御阶段。以布里斯班为基地的美S级潜艇部队,由西南太平洋潜艇部队司令洛克伍德海军少将指挥,在俾斯麦群岛和新几内亚附近建立一个潜艇巡逻区以袭击日本船只。这支潜艇部队负责封锁腊包尔、卡维恩、布因、莱城和萨拉英阿等地的日军基地,尽量阻止日军向南所罗门群岛增援。同时,以珍珠港为基地的美潜艇部队,对号称“太平洋直布罗陀”的特鲁克岛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美潜艇除击沉轻巡洋舰(“天龙”号)、老式驱逐舰和大型潜艇各1艘外,还击沉商船79艘,共26万吨。美潜艇逐还巧妙地击沉一艘日军重巡洋舰。这就是刚参加萨沃岛海战,正随编队一同胜利返航的“加古”号。萨沃岛海战的次日晨,当“加古”号即将回到腊包尔时,埋伏在港湾入口附近的S…44号潜艇对其实施鱼雷攻击,击中4条鱼雷。这次成功的袭击多少弥补了美军在萨沃岛海战中的惨重损失。然而更重要的是,这竟使日军在尔后使用水面舰只运行“东京快车”输送任务时,行动更加谨慎了。
  日本也常使用潜艇支援所罗门群岛的作战,但是,潜艇的任务不是竭力破坏美军的海上补给线,而是集中全力去袭击美军的战斗舰艇。既然在这一海域出现了日本潜艇,美国就不得不把准备派到其他海域的兵力集中用在这里,以便大力加强对潜防御。例如,1942年9月14日,盟军一支护航运输队从圣埃斯皮里图岛驶往瓜达尔卡纳尔岛,在航渡中遇上日本的潜艇群。这支护航运输队除有严密的警戒外,还有“黄蜂”号、“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和“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等对其进行掩护。
  把日军的这种潜艇战术称为狼群战术或许是不适当的,因为它们既不进行协同攻击,也不在一个战术指挥官的统一指挥下行动。“黄蜂”号、“北卡罗来纳”号和护卫舰“奥布赖恩”号,先后遭到鱼雷攻击,鱼雷攻击的时间间隔约10分钟。结果,战列舰受到重创,航空母舰起火燃烧,人员弃舰后沉没;护卫舰破损严重,在尚未进入浮船坞前就沉没。这次日潜艇袭击有一个重要特点值得注意:日军丝毫没有去触动护航运输队。因为日指挥官深信,只有军舰能够代表海上的战斗力,唯有军舰是值得袭击的目标。两周前,“萨拉托加”号受重创,接着又损失了“黄蜂”号,这样美国在太平洋战区的航空母舰就只剩下“大黄蜂”号和“企业”号了。此后,在所罗门群岛争夺战中,属潜艇部队只击沉2艘战斗舰只:一艘是在圣克鲁斯群岛海战中被击沉的“波特”号驱逐舰,另一艘是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中被击沉的“朱诺”号轻巡洋舰。
  美潜艇部队在所罗门群岛争夺战中担任战略支援任务,即在特鲁克、帛琉和腊包尔等基地附近设伏,以袭击出入这些地区的日本水面舰只。此外,它还负责监视俾斯麦群岛及其附近的海峡,并对沿巴布亚半岛向前推进的麦克阿瑟部队进行支援。这样部署可使美国潜艇根本不进入作战海域,从而大大减少潜艇遭受己方水面舰艇误伤的危险。这是一项重要措施。飞机和水面舰艇一发现潜艇,就实施攻击,往往是打完再说。由于识别信号方面的失误,美军至少已有28艘潜艇遭到己方飞机的扫射和轰炸,另有5艘潜艇受到己方水面舰艇的炮击。“鲯鳅”号和“海狼”号两艘潜艇已为友军击沉,全体艇员也一同丧生。另有9艘潜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美军在使用潜艇方面曾经有过一次例外,即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进行到1942年10月情况相当危急时,曾派“琥珀鱼”号潜艇把航空汽油运到图拉吉港。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国唯一一次把潜艇作为油船使用。
  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期间,美“黑鲈”号潜艇曾于1943年2月在俾斯麦群岛附近水域创造了一桩非常动人的事迹。7日1时10分,该艇发现一艘日舰,使开始上浮。正在接敌时,那艘2500吨的日本炮舰也发现了这艘潜艇,便转向朝“黑鲈”号冲来。艇内的雷达兵立即标出日舰转向后的新航向,但舰桥上的艇长霍华德·吉尔摩海军中校和其他6名值更人员在夜暗中没有发现日舰的转向情况,待发现后下令“左满舵”时已来不及规避。结果与航速17节的日军炮舰相撞,艇员们在剧激的撞击下纷纷跌倒。严重倾斜的潜艇刚一恢复正常,日炮舰使用机枪扫射潜艇舰桥。年青的值更官和一名了望哨当场死亡;吉尔摩艇长虽身负重伤,但仍倚着舰桥竭尽全力地喊道:“准备潜航!”舰桥上的4个人立即进入艇内,唯独艇长吉尔摩海军中校仍然留在舰桥上,凛然下达最后一道命令:“潜航!”为了表彰吉尔摩海军中校的“英勇行为和牺牲精神”,死后追授荣誉勋章。
  1943年1月,美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司令罗伯特·英格利希海军少将因飞机失事身亡。洛克伍德将军随即被任命为英格利希的继任人。与此同时,拉尔夫·克里斯蒂海军少将接替洛克伍德的职务,指挥西南太平洋的潜艇部队。洛克伍德立即着手建立新的潜艇基地,使之比珍珠港更加接近潜艇的巡逻海域。这时,他把中途岛作为美潜艇的前进基地,这里既有潜艇供应舰,又有潜艇所需要的最起码的岸上设施。从该基地出发进入巡逻海区,每次可以少航行2400海里。主要的不足之处是艇员不怎么喜欢这个地方。艇员们发牢骚说,这个鬼地方除了“沙子和信天翁”之外,几乎什么都没有。为了保持士气,洛克伍德安排了一个日程表,使潜艇定期轮流返回珍珠港进行休整。
  潜艇完成巡逻任务返航后,必须使艇员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必要的文娱生活。因此,无论军官或士兵,在交班后都要去疗养院或专用旅馆进行疗养。这样,从海上执勤回来的艇员,在潜艇为执行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