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巅峰 >

第24章

穿越巅峰-第24章

小说: 穿越巅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是艰难越向前,这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品质。    
    随着青藏铁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吃苦奉献、立功高原、遵循科学、争创一流”为主要内涵的“青藏铁路精神”逐渐形成和发扬光大,为参建员工确立起坚强的精神支柱,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动人事迹。    
    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殷切希望广大建设者要大力发扬敢打硬仗、奋战高原、吃苦奉献的“开路先锋”精神,建设青藏铁路,造福各族人民。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各单位努力培养和塑造各具特点的团队精神。如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的“尖兵精神”,中铁一局的“铺架精神”,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的“风火山精神”,中铁十七局的“唐古拉精神”等。    
    “白天劳累,扯片白云擦把汗——爽;黑夜孤独,摘颗亮星点盏灯——酷”,这是悬挂在青藏铁路工地的一幅对联,它正体现了青藏铁路建设者以苦为乐,甘愿奉献的高原般博大情怀的写照。    
    这是一组青藏铁路建设者2003年的体检数据,出现血常规改变的占28。3%。其中,在海拔4800米至5000米施工的中铁十七局、十八局的比例分别达到67。8%和50。5%;中铁十七局出现心电图改变的占总人数的16。7%,主要表现为心率不齐、心电轴偏转和ST段下降,提示心肌缺血等。严酷的高原环境对建设者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危害。    
    但这里还有一组数据,2003年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作问卷调查,98%的参建人员要求留在高原工作继续工作。    
    最高层次的追求,应该是对生命价值的一次次超越。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宣传部长童国强,2001年第一次上高原时,不幸得了肺水肿,被送到医院抢救,短短几个小时人就瘦得像骷髅。他说:“当医生在我的耳边告诉安慰我说:‘没事,没事,不要紧张’时,我第一次感到了死亡的恐惧。”经过医生全力抢救,他终于从死亡线上挣脱出来。医生让他回内地休养,但几个月后,他又坚决要求来到了青藏线。童国强说:“高原的险峻不是高山,而是险在心里,这是考验人的精神。我已经领教了高原病的威力,但我还要来,我就是要追求人生的价值。”    
    也许,日益膨胀的物质生活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有些麻木,也许,日益丰富的社会阅历使我们对许多事情熟视无睹。但是,我们始终相信,总有一种情愫令我们难以释怀,总有一种力量令我们泪流满面。    
    程红彬深有感触地说:“有人将在青藏线工作比喻为'透支生命',但我认为透支得值!我们就是要创造世界奇迹,看到火车驶进拉萨的那一天。”    
    中国建筑总公司青藏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鹏江鸿说:“我现在身体已经十多项指标不合格,但我为什么要在这里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们就是要创造世界上的又一奇迹!”    
    的确,当火车穿越世界屋脊的那一天,必将是全世界目光聚焦的庄严时刻,也必将是青藏铁路建设者喜极而泣,“泪飞顿作倾盆雨”的一刻。为了那一刻,英雄的建设者甘愿舍弃自己的一切。    
    不爱红妆爱高原    
    有人把青藏铁路建设比喻为艰苦的上甘岭之战,有人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但在青藏铁路工地,可以说是巾帼不让须眉。    
    在海拔五千多米的唐古拉山无人区,中铁建十七局集团有个项目指挥部。这里是全线海拔最高的工点,邵尧霞是这里唯一的女性。小邵二十九岁,人长得秀气,又爱哭鼻子,被大家戏称为“小女孩”。    
    2002年3月,中铁十七局中标青藏铁路,喜讯传来,群情激奋,邵尧霞和丈夫黄立泽争着报了名。到底谁上青藏线?开始,丈夫对她上青藏持反对意见,黄立泽说:“青藏高原气候恶劣,你们女人很难适应;再说,刚断奶的女儿离不开你;母亲双目失明,父亲脑血栓卧病在床需要照顾。”他说的都是实情,但邵尧霞认为,能够参加这项前无古人、惊天动地的工程建设,是一名知识青年的荣幸。于是,她说服了丈夫,把女儿交给姐姐,把患病的老人托付给当医生的邻居,和丈夫一起踏上了奔赴青藏铁路的征途。    
    在青海格尔木度过了一个星期的适应期后,施工队伍开始向唐古拉山进发。几位细心的职工带上了几只鸡、狗和猪,开始鸡鸣狗叫猪哼哼,可是随着海拔的升高它们都变得无精打采了,上到唐古拉山后的第一天鸡死,第三天狗亡,第五天猪毙命。开膛破肚,这些动物的内脏都因严重缺氧变成了紫黑色。看到这些动物一个个死去,这些第一次来到唐古拉山的职工们,心里都不是滋味。    
    第一次上工地踏勘现场,一连串的高原反应接踵而至,邵尧霞感到胸闷气短,四肢发软,恶心呕吐,连胆汁都吐了出来,几个工友见状急忙把她扶上了车。面对这种从未有过的经历,是冒着风险前进,还是妥协退却?但她暗下决心: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不仅要在唐古拉山呆下去,而且要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来。    
    2003年6月25日下午,唐古拉山布曲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横跨布曲河上的施工便桥受到严重威胁,一旦被冲跨,不仅项目要蒙受巨大损失,整个唐古拉山最高海拔段的工程建设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为了确保便桥万无一失,作为工程部长,她组织了有20多名青年团员参加的临时抢险突击队,立即奔赴现场,带领大家奋勇抢险。便桥抢修最危险的是加固河沿基础,突击队就在河沿边,组织抛填片石、堆码沙袋。到26日中午,她带领突击队员已经连续奋战了16个小时,却没有人顾得上吃一口饭。炊事员有些于心不忍,便将饭送到她跟前说:‘邵部长,你就带头吃点吧,不然会顶不住的。’可她心急如焚,一口也吃不下,继续投入到了抢险之中。突然间,一个巨浪打来,差点将她击倒。在这紧要关头,一位突击队员惊叫着冲上来一把将她拽住,才免被洪水洪峰卷走。经过大家的英勇奋战,便桥终于保住了。突击队员们簇拥着她,一个个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在唐古拉山,不仅工作要经受严峻考验,而且思想感情也要经受磨砺。她和丈夫到达唐古拉山的第一天,推开宿舍门一看,屋子里分开摆着两张单人床,她感到莫名其妙,就问项目经理:“这是怎么回事?”经理笑笑:‘去问你那口子吧。’丈夫郑重地对他说:“这个地方可不是伊甸园,氧气非常稀薄,夫妻同居就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正因为如此,项目部立了一条规定:不准夫妻同居,即使夫妻同室也不能同床。在青藏线有句顺口溜:夫妻同房不同床,同床不同被,同被背靠背。结婚5年来,他和丈夫虽同在一个单位,但不在一个项目部,一直天各一方。如今好不容易聚到一起,但近在咫尺,却不能耳鬓厮磨地享受温馨甜蜜的夫妻生活。    
    由于她是这里惟一的女性,工地上也常常遇到一些尴尬的事情。开始一段时间,工地上没有女厕所,这样,她就无处‘方便’。工地周围无遮无拦,避不开人眼,走远点吧,又怕遭野兽袭击。无奈之下,她坚持上工地前不吃稀饭、不喝开水,常常因缺水引起嘴唇开裂和便秘,最终导致了恐尿症,进厕所时解不出,离开厕所时又憋得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在唐古拉,你想美也美不起来。那里一天有四季,穿衣要几换。    
    时而骄阳似火,时而狂风暴雨,时而雪粒飞溅,时而冰雹肆虐。在那里,就连洗头洗澡这些平常小事都变成了大难题。因为洗头洗澡容易引起感冒,一感冒就容易引发有生命危险的肺水肿和脑水肿。她只好半个月洗一次头,一个月洗一次澡,由于脏兮兮的,总不好意思往人群里站。因为项目部都是清一色的男子汉,所以在购买防寒服时没有买小号的,大号的防寒服套在她瘦小的身上就像一个‘大油桶’,工友们开玩笑地叫她‘小藏胞’。    
    唐古拉山无人区,也是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狼群频繁出没。项目部离工地较远,上工地时,为防万一,她总少不了带上一截钢筋壮胆。有天晚上,她独自一人赶往现场值班,在离施工现场不远处,突然发现几个黑影在晃动,几道冷飕飕的绿光直射过来。是狼?这个念头刚刚闪过,几声恐怖的嚎叫声扑面而来。真的是狼来了!幸亏前面不远处停了一辆工具车,她飞一般地奔过去,一把拽开车门钻进驾驶室,吓得浑身发抖,心都快要跳出来了。这时,只见几个黑影在工具车前左晃右晃,一道道绿光在黑夜里对着驾驶室扫来扫去,不时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嚎叫声。她试着按了几下车喇叭,试图把狼赶走,可是,听惯了工地炮声和机械轰鸣声的狼群,根本不怕这一招,反而冲到工具车前,‘吱吱嘎嘎’地撕咬工具车的保险杠,还跃上工具车厢,狼爪把驾驶室顶棚抓得‘哧哧’作响。不知过了多久,狼群的进攻才停了下来,静静地守候在工具车的周围,似乎在等待时机。狼的等待是因为饥饿,她的等待是为了自我保护。就这样,她与狼展开了久久的对峙。随着给工地拉运材料的几辆大卡车的驶来,狼群才箭一般消失在夜色之中。邵尧霞算是捡回了一条命,吓得第二天病倒在床上。工友们调侃地说她是‘与狼共舞’。    
    2003年7月,邵尧霞第一次回太原探亲,见到女儿时,一下子把她搂在怀里,恨不得将所有的母爱都倾泻到女儿身上,以弥补一年来没有见到女儿的愧疚之情。没料到女儿根本不理她,哭闹着从她怀里挣脱,喊着“妈妈”扑向邵尧霞姐姐的怀里。面对此情此景,邵尧霞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    
    为了赢得女儿的感情,邵尧霞用各种好吃好玩的哄她,经过苦心诱导,女儿终于接受了她。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女儿总要和她蹭蹭脸后才满足地睡去。半个月的假期转眼就到了,邵尧霞不得不得不与女儿再度分别。临行前的一两天,女儿似乎觉察到了什么,与她形影不离,就是晚上睡觉也搂住她的脖子不放。临行那天,女儿紧紧扯住她的衣襟,哭得像个泪人。听着女儿撕心裂肺的呼喊,邵尧霞的心都碎了。    
    “一次,女儿自己溜出家门,沿着我出发时走过的路找‘妈妈’,一直向前走。那天下着鹅毛大雪,孩子迷了路,家里人不见了孩子,十分惊慌。全家人和邻居在附近村子找了个遍,却不见踪影。直到晚上才在公路边发现了她。”谈起女儿,邵尧霞的眼睛湿润了。    
    自从上了唐古拉,邵尧霞的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不到3个月,体重就由110斤减少到84斤,好像高原的一阵风也能吹倒似的,经常头晕脑胀。一次,她加了一夜的班,凌晨走出办公室,脚步稍快了一点就一头栽倒在地。大家急忙把她送到工地医院,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救才苏醒过来。    
    有多少女中豪杰,她们脱下红妆,来到这冰天雪地的高原。强烈的紫外线剥落了她们原本娇嫩的容颜,肆虐的风沙吹散了她们原本光亮的秀发。但与那些生活在大都市里浓妆淡抹的女孩相比,她们却更多了一份坚强,更多了一份生命的感悟,更多了一生都挥之不去的荣耀。    
    她们也有脆弱的时候,甚至会躲在被窝里偷偷哭泣。她们也希望想一个做好妻子、好母亲和好女儿,享受天伦之乐。但她们最终战胜了自我,把亲情和爱情深藏心底,把她们博大的情怀献给了伟大而壮丽的事业。    
    铁路工地有5位年轻的母亲,她们中孩子最小的2岁、最大的7岁,    
    为了能听到千里之外孩子的声音,每人买了一部手机,有了电话,却又怕打电话。    
    因为一拿起电话,每逢听到孩子叫妈妈的盼望声,就会忍不住流泪。她们把思念之情默默压在心底。    
    女工王树梅负责财务工作,临上高原时家里人极力劝阻她,因为丈夫是家中唯一男孩,公公婆婆想早日抱孙子。执著的她说服了家人来到了高原。2002年8月,她突然感到腹部一阵一阵地疼痛,这才来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原来自己怀孕3个月,由于一心忙于工作,却毫无觉察,把怀孕的征兆,误认为是高原反应,而此时,严重的高原缺氧窒息了那个尚未来到人间的小生命。残酷的现实令她五雷轰顶,她的头一下就蒙了,心里一阵酸楚,一只手捂着肚子,跌坐在椅子上。那一夜,她把枕头都哭湿了。但身体刚一恢复,她又义无返顾地回到了工地。    
    


第六章   世界屋脊上的“精神高原”三 激情,在高原燃烧(2)

    无悔的抉择    
    正像青藏铁路从一开始就承载了太多其他任何一条铁路所不可能承载的光    
    荣与梦想一样,青藏铁路建设者也背负着其他任何铁路建设者所不可能背负的使    
    命。他们也有儿女情长,但却天各一方;他们也知道享受快乐,但要忍受高原的寂寞;他们也知道选择平安,但却要挑战生命极限。正是这种奉献精神,奠定了青藏铁路坚实的基石。    
    张鹏,昆仑山隧道的一名基层建设者,他向我讲述了亲历青藏线的故事:    
    “能够参加青藏铁路这项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建设,我感到十分荣幸。说实话,我现在和青藏铁路真有割不断的感情。2001年6月,在内昆铁路建设进入铺架阶段,我回家休假。我是木工技师,空闲时就帮助家乡的一个老板搞装修,由于装修技术不错,老板就要我到他手下干,并许诺每月给2000元的工资,这是一份非常不错的差事。就在这时候,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了,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连夜写了一份要求参加青藏铁路建设的申请书寄给了工程队党支部。    
    “那个老板一听说我要去青藏铁路,十分惊讶地说:‘你行吗?青藏高原那么艰苦,何况收入又不算多高。还是在我这干吧,我每月给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