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 >

第289章

隋末-第289章

小说: 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段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陈克复给自己起兵造反找了个借口。
    他不直说自己要造反,反而说如今的大隋被几个jiān佞把持,以致使得皇帝都是非不分、黑白不明。
    他说,听说圣明的君主面临危局制定策略来平定变乱,忠心的臣子面临灾难寻求对策来确立自己的地位,所以先有了不凡的人,然后有不凡的事:有不凡的事,然后能立不凡的功勋。这个不凡,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从前强大的秦国的国君却很软弱,赵高执政,专权控制政局,自己作威作福,最终导致灭族之祸,至今背负骂名,到了吕后时期,吕禄、吕产专政,擅自处理政事,以及宫内事务,下级欺凌上级,全国的人都感到寒心,于是绛侯周勃、朱虚侯刘章,愤怒起兵,诛讨叛乱,尊立刘氏皇帝,所以能国家兴隆,他们也光照史册,这就是大臣立功的典范。
    先找了不少的例子,然后话锋一转,说他当初和辽东军如何辛苦的平定了辽东。而现在,皇帝因受宇文述、裴蕴、李渊三个大jiān臣的éng蔽,不但不记得这些。反而因这几个jiān臣的古huo而要杀害忠良,残害无辜。而且他们之前已经杀了不少忠臣,荼毒了许多百姓,现在终于轮到了他陈克复和辽东的军民百姓了。说到后面,陈克复干脆扯了个谎,说是隋文帝杨坚曾经有遗旨,只要朝中没有了忠正的大臣,皇帝身边都剩下了jiān佞小人的时候,各地的忠君之臣,必须率兵讨伐,帮助皇帝清除身边的jiān佞。
    扯了这么一面大旗,反正这种事情真真假假百姓又如何得知。很多时候,百姓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至于那到底是不是真的,却不一定就真的有人会在意。
    看到无数的人议论纷纷,陈克复心神jidàng,终于又迈出这关健的一步了。
    呛啷一声,陈克复再次拨刀在手,当着几十万人的面,一刀割在自己的左手掌心,鲜血直流。陈克复右手举刀,左手亮着流血的伤口,斩钉截铁的吼道“今日我陈克复在此起辽东马步军三十万、水师十万、契丹罗盟军十万,共襄义兵。清君侧、除jiān佞!复我大隋,还我朗朗乾坤!”
    “清君侧、除jiān佞!复我大隋!还我朗朗乾坤!”一声又一声的附和声响起,渐渐的汇聚成一整道整齐而又嘹亮的数十万人大合声,声若雷霆,震动百里!!。
第372章 全民皆兵
    在检阅三军,高调回归辽东后,陈东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验辽东军的军队名册。
    辽东军在去岁朝廷组建辽东七郡以后以后,辽东军的人马改碥成了府兵、郡兵、镇兵三部,总人数保持着十三万人左右。而实际上,'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辽东军的数量却并不止如表面上看到的那些。
    除了八万府兵、两万余郡兵、近三万镇兵,实际上陈克复还保持着最精锐的一支三万人左右的嫡系精锐王牌部队。整个辽东军有人数超过了十六万,而就这十六万人数,实际上却也大多是战兵和少量的工兵。而不是如大隋的其它军队一样,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后勤辅兵部队。
    对于后勤辅兵,军队要求并不严格,甚至只要接受过少量训练即可。而且如果是战时,甚至没有经过训练的青壮也能拉来充数。如果现在辽东军也马上配齐辅兵部队,那辽东军立马能达到二十五万左右。而且加入这些辅兵之后,却并不会对辽东军的战斗力量造成多少下降。
    而且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休整,辽东军的预备军队数量也十分可观。
    现在辽东有足足三万受过一年多严格训练,且装备有精良装备的乡兵,及五万多同样接受过完整训练,只是没有配备装备的民团。而且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辽东军通过讲武党士官学院、军中的教导部队,培训、
    轮训出了一大批的合格底层军官。
    现在的辽东军,已经有了十三万常备军队,而且还有着八万随时能上战场的预备部队。不但如此,辽东军也能在给这二十一万军队犯备十万人的辅军。整个辽东军随时都能拉起最少三十一万的部队,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可以说如今辽东十五郡所实行的制度其实有些像是秦朝的制度,全民皆兵制。只要须要辽东随时能拉起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而且如果需要,辽东还能马上开始展开新一轮更大范围的征召,这些征召来的青壮最多只须要三到五个月的训练,就能补充到各支部队中充任补充兵源。
    当初陈克复在辽东所实行的…系列制度,终于在如今显现出了让人惊讶的满意结果。
    李靖看过了辽东的整个军队系统后,笑着对陈克复道“如果辽东愿意,甚至能在一个月以内,将军队数量提升到一百万人。”
    这并不是玩笑话,辽东虽然只有两百来万人但是如果再加上辽西和室韦的八个郡,那么人数已经超过了三百万。而且这三百万人当中,其中辽东、室韦两处的原住民老弱fu孺都曾经被残酷的淘汰卖给了奴隶贩子。整个辽东、辽西、室韦的三百万人口中,十八岁到五十岁的男子就有足足近一百万以上。只要陈克复真的下令全民皆兵,那么一百万并不是一个玩笑。
    不过只要知道些战争常识的人就不可能真的全民皆兵。特别是眼下的形势辽东拥有地利,稳守无忧。而如果进攻,却不可能需要这么大的一支军队。如果抽调了所有成年男子上战场,那么如今繁荣的辽东,用不了两年就会重新变成一片荒芜。
    而且对于陈克复来说,辽东如今本来也就比契丹等族强大不了太多。他绝不愿意让自己的实力消耗在战争中反而让那些外族趁机坐大。
    所以陈克复在审阅了辽东的军队么册后,马上就叫来了李奔雷、毛喜、李靖、王仁恭等坐镇辽阳城的将领。
    “诸位,对于之前元帅府下的征兵令,我这里有一些改动意见!”陈克复扫视了一眼众人道。
    王仁恭自意外中上了辽东的贼船后,到也把自己当做了辽东军的一员。他本来就是大隋名将,原先的职位也高,如今入辽之后,陈克复自然不可能亏待他,已经任命他为新成立的参谋本部幕僚次长。此时他有些犹豫的道“大帅,之前军中下以的征召令我也看过了,在如今的十六万大军基础上,再征召三万乡兵、五万民团,和十万青壮。
    这个数量差不多已经是如今辽东的极限了,如果再多征召士兵,那们辽东的生产也会陷入停顿。这对于长久来说,是不利的。”
    “不,我不是要再多征召士兵,相反,我觉得我们如今征召的士兵有些多了。就现阶段来说,我们还处于和朝廷兵马对峙的阶段。有大海和临渝关这再道天然屏障,短时间内,我们不可能突破的了,朝廷的大军也不可能进入辽东。所以现阶段如果大量征召士兵,只会不断消耗我们的战争储备,这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陈克复笑了笑,继续道“而且,我向来不觉得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动用老本的。和杨广的中原近五千万人口比起来,我们辽东十五郡才三百万人口,这是一个巨大的劣势。战争中每失去一个,那都将是一个成年男子,得用最少十几年的时间才能补加来。而相反,我们周边的各族人口加起来,可丝毫不少于我们。如今大战在即,正是用到他们的时候。”
    李靖目光一凝“大帅想用蛮人兵马?”
    “只要能为我所用,又有何不可?”陈克复点点笑道,用外族兵马,不但在面对中原军队时不用担心一些军心士气的问题,而且同时还能削弱周边外族的实力,这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不为。
    毛喜沉吟道“这个策略虽好,只怕却不好实行。
    胡人也不是傻子,只怕他们不一定肯为我们卖命令的。”
    “既然要想让他们卖命,这个自然是需要我们来想办法的。比如许给好处,甚至是给点甜头先,这些胡人都是些趋利之徒,只要好处足够动心,他们会同意的。”
    毛喜想了想道“这一年多我们和契丹、鞋鞠、新罗的关系都还不错,特别是之间的贸易做的很是愉快。而且大帅可是娶了契丹和鞋鞠的两位郡主,相信还是能打动他们的。上次我们打高句丽时,可是有着很好的合作的,相信这次一样会很成功的。”
    “好,此事就这栏说,我们的两万郡兵、三万镇兵继续镇守各郡和各大关口。八万府兵多们暂时抽调一半四万人,再加上我们原先元帅府的三万机动兵马,一共七万人组建西征兵马行营,接替鲁世深原先的部队,驻守辽西临渝关外。另外我们再从乡兵和民团中抽调三万人,增派到各大边关要塞之中。”
    陈克复这么一翻变动之后,等于原先最精锐的十六万军队,只出动十二万人,并且有五万人马是继续留在各地不动。如此一来,等于辽东军随时保持着九万精锐的部队,不用担心所有的精锐部队都压到前线去。而且就算是二线预备部队,而只抽调三分之一的三万人,保留足够的预备兵马。在陈克复看来,这战争绝对是一声持久战争。而一来就把所有的一切都压上去,明显是不实际的。杨广兵多将广,人口基数庞大,哪怕当初三次征辽,死了几十万快上百万兵马在辽东,也只是伤了点元气。但是陈克复却不能这样赌,他得有兵马一边和杨广交战,一边留有足够的兵马守着老巢震慑周边各族。
    “如果和三族聪盟成功,那么我们得想办法从他们那里至少弄来五万兵马,到时,加上这些,我们就拥有一支超过十二万人的西征部队,如果再加上辅军,我们就拥有一支二十万人的西征大军。二十万,中原天下之大,也任可由我们去得!”
    “西征大军由谁来统领?”毛翊问出了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这样的一支大部队,无疑是每个大将都想亲自统领导的。
    陈克复笑了笑“等一会,十五郡大部份的官员都会到达,我将在军议大厅宣布辽东的所有文武的新任命!”虽然名义上他现在还没有反,但是在内部,他却得有足够的表示。而且如今辽东也有不少的变化,辽东军不但只是一支军队,他们是一个割据政权,军中地方这是一整个系统,都得安排人马接管。
    而且他一回辽东,就失封文武,无疑也会让底下的人士气在涨。
    以他的构想,辽东十五郡在短期内都将以江北道行军大元帅为最高行政机构,然后下辖十五个郡,以及所有的辽东兵马。这就既需要元帅府这样的中央机构的一大帮官员,也需要十五个郡的太守县令等地方一整套官吏,而且是也需要军队系统的所有军将任免。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分割利益的时候,现在分下去了,那么很长时间都不会再变动。这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有些让他头痛的事情,既要各尽其用,又得平衡部下的利益,维持他们的资格等等。这涉及到一连串的资历、才能、忠心,派系等等。从这一天起,他终于是一个完全掌握所有属下命运的上位者。
    :今天这章有点晚,后面还有!!。
第382章 李靖挂帅
    辽东,辽阳城。
    这里一直都是一座战争要塞,也是一座各族交易的贸易之城。而自陈克复平定辽东之后,这里就成了辽东的军政中心。而现在,这里更是起兵割据一方的辽东军的大本营所在地。
    辽阳城军议大厅,这里一直是陈克复与辽东军各将军议之所在,可以说是辽东军牟脏之所在。只是后来辽东军表面上解散,陈克复也带着几万人背上扶余金狮棱堡,从那以后,中间相隔了一年多,辽东军上下都不曾再进过这里。''
    而今天,封闭许久的军议大厅的大门再次被打开,所不同的只是大厅的大门上换了一块新牌匾“漠北道行军大元帅府”这就是如今辽东军割据政权的官方称呼,不是什么王府,也不是什么新朝代,依然只是隋朝的官衙。只是谁也不会去提起,当初授予陈克复这个职位的大隋天子,早已经录夺了这一切,但这并不妨碍辽东军上下继续打着这旗号。
    一个又一个的军官鱼贯进入军议大厅,今日来的,基本都是辽东军的将领。但也有一些不是的,比如陈家庄来的那些老头们,还有陈克复从中原收笼来的文武人才,如房玄龄、李靖,王仁恭,还有王君廓、
    魏征等人。
    辽东军出身的人相互间大多认识,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各自打着招呼聊着天。对于这些陈克复老部下来说,大帅反了,他们反而是高兴兴奋居多的。他们都是伍夫,过去跟着陈克复虽然打了许多大仗、胜仗,但是在大隋的军队中,他们的资历限制住了他们的升迁。
    而现在大帅反了,那将来肯定是要当皇帝的,等等大帅当了皇帝,那他们自然也是要升官发财成为开国功臣。
    反倒是在厅中显得有些拘束的是那些身着儒袍的文人,辽东的根基是辽东军,如今又是起兵反隋之时,所以军队在辽东的地位相当高。
    在加上辽东军自建立以来那屡战屡胜,从无败绩的气势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散发着一种咄咄逼人的锋芒。在中原,文人比武夫的地位高但是辽东,文人却比这些武夫的地位低多了。
    “大帅驾到!”
    陈雷一身银甲,先一步走入军议大厅之中高呼道。
    满满一厅之人都早已经按照早已安排好的各自位置入座此时全都长身而起,向着大门略微弯身,齐呼“恭迎大帅!”
    陈克复走过长长的大厅一直走到最上面白虎屏风下的帅座入座。
    “诸位不必拘礼,请入座!“谢大帅!”众人没有丝毫马虎,都恭的行礼之后才入座。如今的大帅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大帅,而是一方诸侯,早晚要为王为帝诸人也自觉现在开始就拘礼起来。
    看着这满殿的文武,陈克复心中说不出的高兴“诸位,月前,本帅还被杨广追的无路可逃,差点身死。如今,本帅终于回来了。”
    毛喜拱手道“大帅吉人自有天相,更何况王者不死,大帅乃王者,逢凶化吉必有后福!”
    陈克复笑了笑“今朝纲不正,jiān佞当道,本帅已经举起义旗,起兵誓师,不日即将起兵靖难中原。为使三军听命,将士用心,后方稳固,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