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 >

第228章

隋末-第228章

小说: 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人,但那些都是盗匪,农民。而这个鱼俱罗可是一直在边关打仗的,威名镇的突厥人都不敢在他的防区附近放牧,由此可知他的厉害。这次剿匪失败,其实也不能怪他,他失败并不是打输了,只是数次打败盗匪,却没有剿灭干净。让早就因他和杨素关系好而猜忌他的杨广,找到了个削夺他手中兵权的机会而已。
    “久仰前辈威名,以后有鱼柱国驻守辽东,定能威慑四方群小。”
    对这样的一个猛人,陈克复确实是很敬佩。不过敬佩之后,他的心里更加沉重了。刚介绍了两个,就全是重量级人物,剩下的两个,还不知道杨广给他派来的又是什么人。这样的老臣,虽然没带兵来,但是他们在军中的威望太高了。
    鱼俱罗笑了笑,拍了拍陈克复的肩膀道“我也来给你介绍一位。”说着指着他旁边的一位老将道“这是我上次去江淮剿匪时的搭档,毂城郡公、左光禄大夫吐万绪吐万将军。吐万将军和你可不是两家人,老大人出身关陇世家将门。吐万大人原为辽河对面的怀远镇留守、左屯卫大将军,上次陛下调他与我入江淮,结果打了一辈子仗,却栽在了几个泥tui子手中。这次也被陛下发来辽东,算是有个伴了。”
    鱼俱罗对于贬到辽东,倒不是很在意,那大嗓门很随意的笑个不停。
    陈克复现在是左屯卫大将军,而这位已经六十五岁的吐万绪却正是陈克复的前任左屯卫大将军,说来确实是一家人了。吐万绪不是汉人,而是鲜卑人,但却也是关陇军事贵族世家出身。他自己、他父亲、他祖父,都是柱国,全是统兵大将。吐万绪最初曾经是杨广为晋王时的心腹,但是后来又跟着杨素打过数次仗。吐万绪不但善于打仗,也善于治理地方,是个能文能武型的将领。
    杨玄感叛乱后,杨广对他也产生了猜忌,于是将他从怀远镇调到江淮剿匪。最后和鱼俱罗一个结果,虽然大破叛军,却因为杨广的猜忌,找了个借口,夺了兵权,赶到辽东来了。这次入辽,他的官职是扶余郡太守。
    陈克复笑着上前打招呼,脸上面sè不改,可心里却已经快翻了天。
    一个个的全是老字辈的开国级大臣,三个人,一文两武。剩下的这一个,不用猜,也肯定是哪路大神。看到这些老头子,陈克复甚至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造反的事情已经有人向杨广告密了。要不然,杨广怎么可能一下子派了这么多帝国文武重臣过来。
    先是一个张须陀和苏威,这张须陀刚死。马上又一次来五个,一个亲王,外加四个威名赫赫的老臣。这让陈克复心情无比沉重,这些人可没有一个好相与的。
    最后一个杨晾亲自介绍,果然没出他的预料,又是一位重量级人物。
    董纯,左骁卫大将军、顺政郡公。同样是关陇贵族世家将门出身,最初曾经是杨广身边禁卫军的左备身府将军。后也同样跟着杨素打了几次仗,以功封柱国。先后担任汶山太守、榆林太守、彭城留守,而且近几年和张须陀一样,连续和农民军交手,每战必胜。有一次直接斩首一万多级,首级直接垒起一座万级京观。去年又彻底的剿灭了东海贼彭孝才,将其车裂。不过他有着和鱼俱罗等一样的资历,那就是跟着杨玄这个名帅打过仗,而且打了很多次。
    杨广在东都尽诛李氏,并且廾始进行了对隋朝关陇豪门世族的大清洗。杨广依靠着朝中的新贵族,开始全力打击那些自西魏、北周再到隋朝,一直都掌握着朝中巨大权利的关陇军事贵族。先是尽诛李氏,然后和李氏有关联的,基本上被不留情的打压了。接下来,杨广旧事重提,翻出了杨玄感叛乱案,只要是和杨素曾经有关联的关陇贵族,特别是那些手握军权的将领,基本上都是被清洗的对象。
    鱼俱罗、吐万绪、董纯,三人都曾经是杨素的部下,又都是手握重兵的大将,更兼还是关陇贵族出身。杨广当然不会对他们客气了,都是找了个莫须有的借口,将三人贬谪辽东。
    不过董纯的家族势力很大,属于杨广要重点打击的对象,本来已经对他定了死罪。不过董纯还有一个少数人才知道的身份,那就是原齐王现在的辽王杨睐的铁杆支持者。
    最后虞世基等杨睐心腹一齐出手,董纯家族又拿出了大量的财宝送给宇文述,最后才终于记杨广改了决定,发配到了辽东。此次委纯入辽,为平壤郡太守。
    不过最后真正让陈克复惊讶的是,宇文化及这次居然也是调任辽东。陈克复原本以为,他只是担任护卫一娄的职责,哪曾想最后宇文化及居然笑着对自己道,他是新任的国内郡太守,而且还兼任着左屯卫将军一职。辽东有八万兵马是左屯卫府兵,而左屯卫将军,是仅次于陈克复这个左屯卫大将军的佐素官。
    这算是杨广对辽东军打入的第一个钉子吗?陈克复心中冷笑了一下。这几位高级官员,原先特勤司的情报之中都没有。这突然的到来,让陈克复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不过仔细的分析了下后,他觉得杨广应当不是直接冲着自己来的。这些人从辽王杨睐到鱼俱罗等老将,基本上都是被发配贬谪的。特别是几个老将,全是被夺了兵权之后来的。
    反倒是这个宇文化及的到来,很有些微妙。在收到几个宇文化及的眼神之后,陈克复也算有了点底。杨广一下子贬谪了这么多旧阀贵族到来,却又将宇文化及之个新阀的嫡子调入辽东。那这很有可能是杨广想借自己这个新贵,来帮他看住这些旧阀大臣,宇文化及的到来,明显是来加强自己的力量的。
    一想到有可能是这样的一个结果,陈克复心里真有些哭笑不得。
    什么时候,这辽东居然成了流放之地了?!。
第285章 辽阳兵变
    高句丽有民三百万,经讨数年大战,亡国后又被陈克夏残酷清洗。做为原先主导地位的高句丽族被清洗,剩余的也被贬为奴隶,大部份被卖掉。清洗过后,三百万高句丽人人口不过一百五十万左右,陈克复的辽东军民有三十三万。又从中原招来家眷亲属近五十万,而且可以预计,一年内还将会有近百万汉人入辽。
    如果就算不加上契丹附入辽东的大贺氏,和一些自愿入辽东的中原百姓,整个辽东目前就已经有人近五十万户、人口近两百万。整个辽东划为七郡,四十九县,平均一郡有民尽三十万,每县有民四万余。'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这点人口,相比中原很多繁华的大郡相差很大。不过杨广直接裁定,辽东七郡四十九县全为上郡上县的等级标定。
    大隋改汉时中央朝廷只任命各地主官,其余属吏一律由各郡太守自辟幕僚的做法。规定所有正九品以上的流内官员,必须由朝廷吏部进行任命。每任三年,不得连任,且县佐级官员必须回避本县任职。
    州郡牧守自辟僚佐,是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属吏和举主之间,由于形成了牢固的封建依附关系,往往唯主之命是从,而置封建国家的利益于不顾。自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世家大族垄断了品第人物:荐举官吏的权力,州郡僚佐的辟署,实际上又为世家大族所左右。这种情况,不利于中央集权。隋文帝把州郡僚佐的任命权,完全收归吏部,全国九品以上地方官均由中央任命,吏部考核。
    同时规定县佐必须回避本郡,任期三年,不得连任,这样就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杨广暂时能留陈克复在辽东,就是因为辽东改郡县,兵收府兵。
    所有的官员都是从中央朝廷任命,这就是为了防止陈克复坐大。
    朝廷将辽东七郡定为上郡,各置太守,上郡从三品。置通守为次官、郡丞为第三。其余诸县根据其政务之繁简及地域之主次以定县令之等级。各县均置丞及主簿如故。此时除了辽东全国有郡190个,县1
    ,255个。诸郡每年年终太守或佐赢都要进京述职,称为朝集使。
    杨广解散辽东行营,将军队一分为三。除了陈克复外的大将军保留外,其它的将领最高也不过是正四品。而现在辽东七郡,七个太守却全是从三品,刚好比那些将领们高上一点。整个辽东的基调,杨产要的就是偃武修文,休养生息。如果辽东真的按照朝廷设想的那样,那用不了十年,整个辽东就能成为一个和河北一样的中原汉家之地。
    七郡太守从三品,通守从四品、郡丞从五品,郡尉从六品,另外每郡有佐官属吏共146人。
    四十九县的县令是从六品上,县丞从八品、县尉从九品,属官凹人。
    此次入辽七郡地方官吏就足足有六千人,而身为左屯卫将军的宇文化及又带来了五千左屯卫府兵兵马,这五千人全部都是拖家带口,举家迁入辽东落户屯口。再加了杨睐的五千shi卫同样是举家迁入辽东,再加上辽王府的一些幕僚,整个这次入辽人数居然达到十万人。不过目前来的是第一批,那大部份的家眷都还是第二批,第三批。
    听着宇文化及等人笑着介绍,陈克复心情很沉重,十分沉重。他简直有种自己的老巢就要被人占领了的感觉,这样下去,这辽东用不了两三年,绝对是这群刚刚从武将转成文官的太守们说了算。想到这里,陈克复心里冷笑了一下,杨广肯定想不到他的天下接下来会是怎么的一种江河日下。
    现在他陈克复不过是在进行整合,以彻底掌握手中的兵马,另外也是在等待着一个更好的时机出手。但是不管这个时机会是在什么时候,也绝对用不了两三年。笑吧,辽东是他打下来的,他又岂会如此的轻易送给别人。既然来了,就好好的应付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在城外一番介绍,又介绍了其它两个太守,却是两个杨广朝中的新贵,一位是虞世基的族兄,虞世钦。一位却是裴阀人物,裴安。樊子盖等人入辽,那是贬谪。但是如虞世钦、裴宽这样本来官职不高的新阙之人来说,入辽东为官三年,就能一下子升上从三品,这样的好事他们是求之不得的。
    又聊了几句之后,陈克复也就请辽王等人开始入辽东城。到了辽东西城门,这里早已经有了数万军士在列阵迎接。一看到众人到来,
    更是鼓乐喧天。一进入城门,街道两旁更是人山人海,辽集城的近三十万人都出来迎接了。
    杨睐虽然为了野心,最后来了辽东,但是他想来,这辽东肯定是边塞苦寒之地。人烟稀少,物资奇缺。但是此时走在足有一百步宽的白虎大街时,心中还是有些忍不住lu出了惊讶之sè。
    那挤满了街道两旁的百姓商人,那宽敝的大街,街道两旁招牌幌子林立的店铺,都让他有种依然处于洛阳的感觉。虽然各方面比起洛阳来都还差了不少,但是比起他东都来辽东一路上经过的那些中原城市,竟然还要繁华几分。这可就真的是从没有想过的事情了,一瞬间,他甚至有种真该早点来的感觉。
    除了樊子盖,此次入辽的大部份将领其实都来过辽东。大部份都是二次征辽、三次征辽时来的,只是每次都只能站在辽东城外注视着这座辽东第一要塞,此时头一次进城之后才发现,原本这个新命名为辽阳的城池,居然也这么的繁华、安定、富贵。樊子盖打仗不行,但是对于管理地方却是一把好手。特别是一直担任户部尚书这个职位,对于那些经济民生的事情十分的关注和在意,一路上,他不断的去仔细观察那些百姓的穿着,街道旁店铺的装饰,甚至里面卖的货物。
    一路走,一路看,越看越惊心。辽东城的百姓,不管是隋人,还是那些明显一看就是辽人的百姓。每个人都穿的很整齐,如中原那种衣不蔽体的情况居然没有加惊讶的是,一路上他一个流民乞丐也没有看到。像辽东这样的战后,居然没有看到流民乞丐,这样的发现让他不由的频频抬头去注视前面那位年青人。
    宇文化及带来的五千士兵,和杨睐的五千士兵都留在了城外扎营,入城的是那六千多官吏。六千多官吏,其实大部份都还是五品以下的官吏。进入城中五品以下的官吏安排到了城北营房休息。
    “陈大人,这位是陛下派来的通事舍人周光大人,他负责给辽东将士传达陛下的旨意。”杨睐对一名四十余岁的官员向陈克复介绍道。
    通事舍人级别不高不过传的是圣旨,代表的就是皇帝的威严。
    陈克复忙点点头,传旨地点就直接选在城北大校场。辽东行营中所有此时辽阳城的从九品以上官员都被召集过来。
    “大隋皇帝令辽东诸将士听旨!””众将士跪倒听旨等到那位通事舍人大声的唱出了这道圣旨后,已经有不少的军官议论纷缘分了。
    “臣等领旨!”这道圣旨的内容大部份是陈克复早已经提前知道了的,辽东行营解散,兵马分为三部份,由陈克复等行营将领做最后的分割调派完成之后,辽东行营即告解散。而陈克复等人也不用再回京上交兵符。陈克复手中的帅印和虎符将交由通事舍人,带回京城。
    陈克复除辽东行营元帅职,转任辽东留守兼知辽东七郡军事大权,还加封纳言。陈克复以下的所有将领都没有任命,他们的新职务,得由陈克复重新分割兵马后,再按不同的位置分任职务。
    真正让将士们ji动的是,圣旨中宣布,原先所有给将士们的升官、
    赏钱都换成辽东的田地,按官职、赏钱多少算成田地,具体的由陈克复和各郡太守一起完成转换。和当初李奔雷所担心的一样,一听到这样的结果,所有的将士们都不愿意了。
    辽东行营之中,各级的军职品级都很高,特别是杨广后来又下圣旨,给所的伙长以上军官越级加了散官。就是一个伙长也有一个从九品的散官,可是现在,一切都没了。皇帝耍赖了,除了陈克复,整个行营中,如李奔雷这样级别的将领,接下来都只能任正四品官职。
    而原先如鲁世深这样的七军总管级的,只能是从四品了。副行军总管级的只能是正五品,而各营总管,甚至只能降到从五品。至于各营总管级的,那就只能是正六品了。而校尉本来就是正六品,现在原样不变,队正正八品,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