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医匡九合 >

第268章

医匡九合-第268章

小说: 医匡九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朝鲜使者敲“登闻鼓”,那就是再一次表明朝鲜是与大明的藩属关系,甚至以“大明子民”自居!
  崇祯皇帝没有办法,偏偏在朝会上也不可能议出什么结果来。最后只能召集内阁首辅温体仁单独觐见。
  进入崇祯八年以后,崇祯皇帝愈发瘦削了,而首辅温体仁也尽显老态,原本半白的胡须已经变成全白。整个人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温体仁的背也驼了,走起路来颤颤巍巍,放佛一阵风就要吹倒一般。然则,在他那看似老眼浑浊的眸子里,却隐藏着一缕精光……
  此刻。紫禁城的御书房中显得冷冷清清,由于涉及藩属国之事,乃是机密,故而太监侍卫都在房外候着,只有老奴王承恩一人侍立在崇祯皇帝身边。
  御书房中气氛有些沉闷,温大人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想着自己的事儿。先前洪承畴悄悄派人来联络自己,那些个条件一说自然是一拍即合。
  大明朝现在已经摇摇欲坠,流贼张献忠、罗汝才被团山军撵到河南以后,不到两个月便又聚集了大量人马。他们不敢入山东,而是南下湖广,奔着江南而去。
  闯王高迎祥和闯将李自成则是在山西、陕西、河南流窜,攻下了不少城池,一时间声势震天。
  好在京师离山东并不远,而那山东的团山军简直就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流贼们压根也不敢往这边流窜。
  然则,大明的腹地中原,却已经一片糜烂……这也不奇怪,原本剿贼最流弊的卢象升和洪承畴都不在了。中原的军队也被满清血洗,一大半人摇身一变成了汉军旗,跑路去沈阳,跟着黄台吉吃猪吃羊了……
  山东、辽东已经形同割据。中原一片糜烂,大明朝立国二百余年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恶劣的形势。
  是时候,找退路了……温体仁心中微微叹了口气,抬头看了一眼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已经歇斯底里,用老百姓的话说。叫鬼迷心窍!他急火攻心之下,只得召集四川、广西土司的兵力前往中原。
  虽说四川石柱土司秦良玉以往战绩不俗,不过终究是一女流之辈,又能管得了多大的用?
  “还好,退路是找好了的……”温大人心中再一次地重复这句话,似乎只要不断的提醒自己,才能踏实一些。
  洪承畴说要撤出澳门的大明官府,这算个鸟事?自然是木有半点问题,想那什么澳门,不过南蛮之地罢了……所以,在温大人的运作下,澳门尽数归了葡萄牙人,这事儿朝野上下那是一点风浪也没起,毕竟人人都在想自保之策,谁还有闲功夫管那些?
  现在,朝鲜国使者跑来求援,这又要如何应对?大明朝现在已经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又怎么可能管得了藩属国?
  只是,这朝鲜国一向对大明朝很谦恭,这次使者又敲了“登闻鼓”,弄得世人皆知,朝廷面子上过不去呀!
  面子,向来是最为皇上看重的了,那么朝鲜国就一定要救,至少,明面上一定要救!
  崇祯皇帝见温体仁一直不说话,终于有些按捺不住,有气无力地开口问道:“温爱卿,眼下朝鲜国向我大明求援,依爱卿之见,该当如何处置?”
  自从朝鲜使者来到京师以后,温体仁便想好了对策,只是这种事儿没什么好处,能不出风头就不必出了。现在皇帝必须让自己拿主意,说不得,也只好将对策和盘托出。
  温体仁上前两步,朗声道:“臣启陛下,朝鲜国自从太祖高皇帝以来,一直是我大明的藩属国,眼下被建奴攻打,有亡国之忧,我大明必须援救呀!”
  崇祯皇帝脸色寒了起来,露出了不满的神色:温体仁这等于说的是屁话了,关键是怎么救呀!
  温体仁却丝毫不以为意,而是继续道:“皇上勿忧,救援朝鲜国不需废我大明一兵一卒,甚至一两银子也不用出!”
  “啊?……”崇祯皇帝一声惊呼,整个人嗖地一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脱口而出道:“爱卿快快道来!”
  温体仁微微一笑,捋须道:“让张力去救!”
  这话一落地,崇祯皇帝顿时面如死灰,旋即又重重地瘫坐了下去!
  张力的团山军,俨然已经是国中之国,杀千刀的武将割据呀!(未完待续。)


第454章 岂有必胜之仗

  “天佑大明,天佑皇上呀!那张力虽然跋扈,形同割据,可是陛下您想想,他占据的都是些什么地方?!他占着辽东与建奴死磕,朝廷正可以积聚实力,专心剿贼呢!而且此次朝鲜国求援,也正可以下令让张力去填坑!”
  温体仁一席话说得崇祯皇帝连连点头,他思索片刻之后,有些不自信地问道:“那张力,会救援朝鲜国吗?恐怕……”
  温体仁捋须微笑,淡淡地道:“皇上下圣旨明告天下……至于他救不救朝鲜,那就是他的事了……”
  “唔……爱卿言之有理!”崇祯皇帝反应了过来,是呀!这尼玛反正朝廷是让你张力去救援朝鲜,你离得最近,不是你又能是谁?若是张力不去救,那就不是朝廷的“锅”,“背锅侠”就是张力了!
  哈哈,还是温爱卿老成谋国,成功将“锅”甩掉呀!
  “朕意已决,着内阁拟旨,宣示天下,令张力发兵救援朝鲜国!”
  “皇上圣明,臣遵旨!”
  ……
  大明崇祯八年的夏天一如往常,在小冰河期里,辽东的夏季不温不火,完全没有酷暑难耐的感觉。虽然天气并不炎热,但是锦州城却显得十分忙碌,一股大战即将到来的气氛笼罩着整座城池,甚至笼罩着整个辽东。
  后金国,呃,不,现在应该叫满清,已经十万大军兵发朝鲜,这,对于团山军来说一定是个机会。
  张力在知道满清征讨朝鲜的第一时间,便下达了一级战备令,大量战兵开始从辽东各个城池往辽东集结,甚至远在山东的卢象升也派来了两万战兵。
  与清国的决战,便要开始了吗?
  所有人都热切的期待着,虽然张力还没有正式下令出征,只是集结兵力和战备物资而已,可是所有人一点也不怀疑。或许数日之后,张大人就要下令攻打辽阳,乃至沈阳……
  事实上,张力也确实是如此打算的。满清重兵在外,兵力分散,乃是最好的机会。虽说辽阳、沈阳并不好打,毕竟满清也购买了大量的火炮,但是张力并不在乎这些。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难不成团山军的榴弹炮是吃素的?
  可是,就在团山军积极准备出征辽阳的最后时刻,朝鲜国的使者赶到了锦州,泣血求援……
  锦州都督府,团山军正在召开一场军议。
  团山军在辽东的高级将领尽数出席,卢象升由于镇守山东,故而并没有他的生硬。张力依然高坐在帅位之上,左手边坐着高元良。右边第一个位置空着,然后是潘霸天、木头、朝鲁、陈正操等人。
  会议已经进行了小半个时辰,所有人的意见都很统一,那就是重演当初“围魏救赵”的一幕,狠狠地干辽阳、沈阳,若是能攻下满清的都城的话,他们占领朝鲜又有个卵用?
  大家的意见发表完以后,张力却不置可否,一个人静静地想着心事……
  “静静”是谁大家都不清楚,不过众人都是面露焦急之色。一齐将目光投向了高元良……“老高”在团山军中是仅此于张力的存在,现在官衔也是辽东都督了,手下管着潘霸天、木头、朝鲁这些总兵官呢!
  高元良将众人急切的眼光收入眼底,抬头看了张力一眼。却见张大人竟然也在看他!
  高元良立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开口道:“大人,大家的意见很统一,您看……”
  高元良开了口,其他人也都将目光投向了张力,等着他一锤定音。以张力的性格。眼下这种敌人后方空虚是他最最喜欢的,应该会抓住机会一举端了建奴的老巢吧?
  张力却并不下决断,而是开口问高元良:“元良,你知道鞑子从西洋买来的火炮,数量有多少?”
  这一点并不是什么秘密,眼下辽阳、沈阳城中,自然也是有团山军情报部的眼线,敌人要将重炮安放在城墙上,动静也小不了,不可能瞒得住城中之人。
  高元良略一沉吟,朗声应道:“郑家船队一共运输了三次,每次火炮都不下百门。”
  张力点了点头,扫视了余者众人一眼,沉声道:“鞑子现在的火炮乃是从西洋购买,火力并不差。眼下我团山军的新式火炮也只有三四百门,并不见得完全碾压敌军。”
  自家事自家知,先前团山军的新式榴弹炮也是经过试射了的,火力还算强大,可也没有强到碾压一切的地步。这种新式榴弹炮最大的优势,便是机动力了。譬如鞑子这次购买的西洋火炮,口径很大,也很笨重,并不适宜野战。
  然则现在鞑子是用火炮守城,压根也不需要什么机动力,此消彼长之间,团山军的榴弹炮并没有太大优势。
  虽说团山军还有犀利的线膛枪,但是攻打坚城要塞,火炮对于攻守双方的重要性是远超一切。如果团山军在火炮方面没有什么优势,也不说就一定打不下辽阳、沈阳,但是这仗恐怕并不会出现什么一边倒的情况。
  然则,孙子有言,兵凶战危,任何时候在战场之上,又岂有必胜之仗?
  说不得,只要将士用命,攻下敌人的城池,也是可能的。众将默然不语,一直镇守宁远中右所的潘霸天却站了出来,上前两步,对张力道:“这攻城战打的是消耗,我团山军生产炮弹的速度远超鞑子,大人无需多虑!”
  潘霸天所言并非没有道理,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纸面上的实力分析来看,火炮对攻的话,团山军至少不会落于下风。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战争旷日持久的打下去,鞑子终有弹尽粮绝的一日,而团山军却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所以团山军若是现在攻打辽沈的话,胜率并不小。
  可是,张力迟迟不下决断,让众人又觉得心里没底,到底张大人是怎么个意思?
  坐在帅位上的张力神色很平静,所有的计算都已经在他脑海中过了一遍……好半晌过后,张力站了起来,神色自若地道:“仗,是要打的,但不是攻城。”(未完待续。)


第455章 没他们什么事!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张力一锤定音,下了决断。
  这两年多时间以来,即使最初大字不识一个的木头、朝鲁等人也都逐渐识字,并且学习了不少经典兵书,对于张力说出孙子的这句话并不陌生。
  张大人不止一次的说过,即使强如“米帝”,当了世界警察,吊打一切的国家,最最优先考虑的也是“伐谋和伐交”,并不是一味的浪战。
  “米帝”是谁张大人也不解释,估摸着是哪个西洋强国吧?为什么就没听说过呢?
  攻城战向来是填人命的绞肉机,不到万不得已,确实是需要避免的。
  现在张大人如此说,意思就是攻城乃是最后一步才考虑的事情,那么团山军难道看着朝鲜国被鞑子征伐,还是勤练“内功”而无动于衷?
  张力站起身来,走到大厅的墙壁前,看着悬挂着的大幅辽东地图,缓缓地道:“现在我团山军与鞑子对峙的前线是海州、辽阳一线,那辽阳城城防坚固,鞑子又集结了重兵和新买了大量火炮,并不好打。”
  张力转过头来对众人道:“有道是来而不往非礼也!鞑子屡屡绕开辽东坚城,从宣府入寇大明,每次都能获得巨大的收获。我之本意,若是从朝鲜国那边直接进攻建州卫……也就是鞑子的老巢赫图阿拉,定然可以一举动摇鞑子的统治根基!”
  大厅里众将顿时恍然大悟,绕开鞑子的坚城要塞辽阳城,而从朝鲜方向出兵攻击鞑子的老巢,真真是一招釜底抽薪之计!
  要知道,不管是辽阳还是沈阳,鞑子占领也不过十数年时间罢了,只有那建州卫城赫图阿拉,才是女真人几百年世代居住之地。那里并没有什么坚固的城防,攻城难度远远小于攻打辽沈。若真能一举攻占赫图阿拉,到时候再从海州卫出兵。便是东西夹击之势,刚建立的清国顷刻间就要灰飞烟灭!
  高,实在是高!
  看着众将一脸钦佩的神色,张力微微颔首。下达了命令:“陈正操!”
  “末将在!”
  “团山水师立刻做好准备,将运兵船和战船尽数集结在宁远中右所,等待运送大军赴朝作战!”
  “末将领命!”陈正操一脸肃容,朗声应诺。他所掌控的团山水师,在团山军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毕竟眼下团山军控制的辽东、山东两地都临海嘛。
  接下来,张力向高元良下达了军令,此次赴朝作战一共出兵四万,大军立刻向宁远中右所集结。
  一顿安排下来,每个团山军将领都有自己的任务,甚至连朝鲁的骑兵队也要随军出征,显然张大人在为攻击建奴老巢做准备了。
  ……
  朝鲜国的首尔在明代,甚至在以后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并不叫首尔,而是叫汉城。也不知后世的2005年。棒子是觉得这个“汉”字让他们不爽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反正硬生生地将老祖宗定的名字改成了英文读法。
  汉城的正式称呼是在明代形成,更早一些的时候,汉城叫做汉阳。其实不管是汉城也罢,亦或者汉阳,这个名称的来由都是因为一条河流……汉江。汉阳的意思是“汉水之阳”,汉城的意思大概便是“紧邻汉江的城市”。
  朝鲜国现在是所谓的李氏王朝,建立的时期大概是在明太祖朱元璋洪武末年。在他建立朝鲜王国之初,首都乃是在开城,不过短短几年之后便迁都汉城。从此这里便一直是朝鲜国的都城。
  清军大举南下鸭绿江,占领义州、平壤、开城之后,兵锋直至汉江北岸。
  不得不承认,朝鲜国的陆军战力零点一。不过水师却大不一样。在万历年间朝鲜与大明联军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时候,陆地上大明的总兵官李如松吊打日军,而水师方面则是朝鲜国的李舜臣将倭国水师打得落花流水。
  朝鲜水师名将李舜臣之后,朝鲜国原本引以为傲的水师也逐渐没落。孔有德的船队在租借了郑家的一些战船之后,在汉江入海口席毛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