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医匡九合 >

第251章

医匡九合-第251章

小说: 医匡九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力很清楚,眼下时移世易,手握重兵之人乃是“稀缺资源”,老丈人英国公最是势利眼,又岂有不明白的道理?
  虽说对英国公如此这般行事,张力心里很不喜欢,但是……他是若晨的父亲,就凭这一点,就必须给他几分薄面。
  有些事情,徐徐改变就是了,英国公是个聪明人,而聪明人则是向来最会见风使舵的。
  也许现在英国公还存着依仗自己的心思,但是当自己的实力愈发强大,强大到他只能仰望的时候,他一定会有所改变。
  抱定了这个想法,张力细细一想,其实自己也有用上英国公的时候……譬如,充当朝廷与团山军的润滑剂,自己的这个老丈人是再合适没有的了。
  这。也就是先前自己初见英国公,两人“相谈甚欢”的原因。
  张之极越看张力越顺眼,现在皇上为了让团山军出阵营救蓟辽军,已经到了茶饭不思的程度。宣大军目前已经往宣府机动。甚至收复了几个被鞑子洗劫过的城池,高起潜美其名曰“断鞑子后路”……不管怎么说,宣大军动了,可是团山军却一动不动。
  最重要的是,刚才张之极的老对头成国公朱纯臣。吃了一个大大的闭门羹,而他自己却在众目睽睽之下,由中门进入了通州守御官厅!啧啧,亲疏有别么!
  此刻,张之极将崇祯皇帝的嘱托早就忘到了爪哇国去,心里想的乃是成国公一个人在驿站生闷气的模样……哈哈,爽,太爽了!
  张力等了半天,见老丈人一直不说话,实在等不下去了。便开口道:“岳父大人此来,是为皇上带话的吧?”
  英国公张之极一愣,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脱口而出道:“啊……?”
  若晨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张力,眉头蹙了起来。她有些明白了,为何父亲对张力态度发生了改变,恐怕就是男人们追求的所谓“功名利禄”了吧?
  现在张力手握重兵,而且与鞑子作战屡屡获胜,朝野上下都很关注。谁都想将他拉到自己这一边来……
  可是父亲英国公是什么样的人,自己清楚,张力也清楚,他能应付得了吗?这实在是个两难的处境。一方面父亲毕竟是父亲,另一方面父亲又很势利……
  若晨有些担忧地看向张力,一颗小心脏扑通扑通直跳!
  张力微微一笑,点了点头,示意若晨不必紧张,自己自然有应对的方法。张力看了英国公张之极一眼。不卑不亢地道:“晚辈向来公私分明,公事公办,还望国公大人宽恕一二。”
  张之极纵横官场几十年,又岂会听不出张力的话外之音?张力的意思是,他认自己这个老丈人,可是公事方面却不会任由自己摆布。
  这些天张之极也看明白了一件事情,自己这个姑爷,恐非池中之物……贵不可言呐!先祖张玉便是以军功封了世袭罔替的英国公,现在国事糜烂,朝廷非常仰仗武臣,之前崇祯就开出“公爵,世袭罔替”的赏格,张力来日未必不能获得这个爵位。
  若是如此,那么自己一家可就是两个世袭罔替的公爵了,简直是要逆天啊……须知道,从汉高祖斩白马盟誓以来,封异姓王基本就是凤毛麟角之事。本朝太祖朱元璋开国以来,更是绝无可能给异姓封王,铁帽子公爵就已经到头了!
  一定要与张力交好才是!外有姑爷张力作为强援,自己在朝中说话也硬气几分不是?那死对头成国公朱纯臣,还不立刻被自己比下去,乖乖地俯首听命?
  一想到此,张之极脸上马上挂上了笑容,整了整嗓子,正色道:“贤婿,皇上确实是让老夫前来催促团山军出阵……不过,老夫也深以为团山军不可轻举妄动,还得观望,观望啊!”
  张力一愣,没想到老丈人竟然这么快就转变了角色,竟然帮自己打算起来了。也只短短一瞬间,张力就想明白了。姜果然还是老的辣,团山军救不救顺义的洪承畴,跟英国公半个永乐通宝的关系都没有,但若是团山军被鞑子灭了,对英国公是百害而无一利……显然英国公与自己已经利益捆绑在一起了……
  这样也好,毕竟英国公是若晨的父亲,胳膊肘总不能往外扭吧?
  张力微微一笑,回头看了若晨一眼,只见若晨也是一脸疑惑之色,显然对父亲如此为张力打算,也有些纳闷。
  张力很清楚,说白了,都是利益使然,想必若晨很快也会想通这个道理。
  张之极见张力不说话,微微皱眉道:“贤婿,若是一直在通州城中按兵不动,也不太好向朝廷交待。老夫来的时候已经想好了一策,可以两全其美。”
  张力点了点头,朗声道:“国公大人请讲!”
  张之极心神一凛,明白张力对自己的称呼也是有深意的……若是私事,他称呼自己为“岳父大人”,若是公事,他称呼自己为“英国公”……这女婿,可真还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啊!(未完待续。)


第414章 知我者,九台先生也!

  英国公张之极捋须沉吟片刻,开口道:“贤婿,现在皇上对你麾下的团山军一直按兵不动很不满,不过也不敢逼迫过甚。依老夫看来,莫不如团山军作出解救顺义之围的架势,多派斥候打探,游而不击。这样既可以堵住皇上之口,又可以用兵凶战危来搪塞,实则也没有什么损失呢!”
  顿了一顿,张之极有些期盼地看着张力,接着道:“若贤婿一直不出兵,恐怕……”
  张力微微一笑,看了英国公一眼,淡淡地道:“武装游行?”
  英国公一听张力这话,猛地一拍大腿,站了起来:“对!对!就是这个意思!”
  张力倒也不托大,毕竟英国公乃是长辈,故而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张力对着英国公一拱手,道:“英国公无需多虑,晚辈自有主张……团山军很快就会有所行动!”
  英国公一听张力这么说,以为他多半是听了自己的建议,于是捋须微笑,点头道:“正该如此,正该如此呀!”
  ……
  成国公朱纯臣和英国公张之极当天就回了京师,向崇祯皇帝禀报,团山军“兵变”已经平息,不日就将发兵解救被围在顺义的洪承畴。
  崇祯皇帝听了回报自然是十分高兴,他也知道张力和英国公的关系,破天荒的第一次在朝会上猛夸了一阵英国公贤明……
  到了第三日,崇祯皇帝终于收到消息,团山军已经出阵了!
  而就在此时,宁远总兵祖泽溥入关的消息也传到了京师。祖泽溥只留了数千人守城,心急火燎地带着宁远和广宁剩余的军队,也入关赶来救他的老爹左都督,辽东总兵祖大寿!
  此刻,在御书房中,一共有四人在议事。
  坐在龙椅上的自然是崇祯皇帝,而左边下首第一位之人。并不是经常站在此处的内阁首辅温体仁,而是张力的岳父,英国公张之极。
  公爵在明代乃是超品,一品二品与之相比简直弱爆了。不过,这也只是等级,若说实权,国公爷甚至都比不上五六品的京官。
  明代文官活着的时候,最高级别基本就是正二品了。譬如内阁首辅温体仁,他的职衔全称是东阁大学士,以礼部尚书入阁参预政务。所以,文官一把手也只是礼部尚书正二品的品阶而已。
  而那正一品和从一品的文官在明代向来都是给死人准备的,追赠所用,活人基本没有封一品的例子。
  所以御书房皇帝之下,左手第一个位置乃是英国公张之极,而温体仁则是右边第一个,次辅周延儒只能站在左手第二位。
  崇祯皇帝扫视了众人一眼,最后目光落在了英国公张之极身上:“英国公。辽东督师张爱卿的大军现在到了何处?”
  张之极心神一凛,立刻朗声应道:“启禀皇上,张力的大军从东北密云方向往顺义赶去了。”
  崇祯皇帝皱了皱眉头,冷声道:“最新的进军路线呢?”
  在场的张之极、温体仁和周延儒都一脸茫然,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上问这么详细,要不这个儿出城去问问?
  然则明面上肯定没人会这么说,张之极沉吟片刻,应道:“启禀皇上,张力大军应该是在密云附近等待辽东援军和宣大军一起进击鞑子……”
  这应该是目前最有可能的情况。毕竟张力只有两万多人,单挑鞑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温体仁对于崇祯最近议事将英国公张之极叫上,内心是求之不得的。温大人捞钱是把好手,运筹帷幄之中么。那就只能“呵呵”了……其实以温大人的头脑,要“知兵”也不是件难事,可是温大人压根儿也不想碰这档子破事……
  大殿中分成两派,温体仁想要明哲保身,而英国公张之极和次辅周延儒都一厢情愿地将张力视为自己人。
  周延儒此刻也开口了:“臣启陛下,辽东督师张力与鞑子碰面三次。三战皆捷……张大人定然不会让万岁爷失望!”
  张之极也附和了一句,然而首辅温大人终于轻飘飘地说了一句:“天子圣明!全靠陛下有识人之明,慧眼识英才呀!”
  “唔……”这话崇祯皇帝爱听,御书房中的话题很快便转移到了当今天子堪比“尧舜禹汤,秦皇汉武”上面来了。
  ……
  古北口,乃是万里长城在密云附近的一处要隘,团山军两万多人,尽数出古北口,往东北方向行军。
  没错,就是往东北,而不是西南的顺义方向。东北边,那自然是朵颜卫的地盘……
  先前古北口已经被鞑子攻破,守军非死即降,周边百姓也被掳掠一空……所以,张力的大军行军,并没有什么人知道。
  团山军车队的中间,有两辆马车一前一后,前面是张力所乘的四马马车,而后面那一辆,乃是若晨所乘的八马马车。
  即使若晨再三推辞,可是张力依然让她乘坐八马马车,而且紧随在自己马车的后面,故而张力一掀开车帘,就能看见后面若晨的马车。
  有些东西,失去过,才会真正懂得去珍惜……
  张力再一次掀开车帘看了一眼若晨的马车之后,轻轻拉上了车帘,回头看向同车而行的卢象升。
  毕竟张力乃是医术高手,甚至还给他服用了三副五百年人参汤,卢象升最近身体恢复很好,已经与常人无异了。
  此刻,卢象升发现张力在看自己,微微一笑,道:“张大人,若是我猜的不错,您一直在通州按兵不动,等的正是宁远总兵祖泽溥吧?”
  张力哈哈一笑,赞许道:“知我者,九台先生也!”
  顿了一顿,张力接着道:“顺义是个坑,我不会一头撞上去的。洪承畴向来以知兵而闻名,军中多带有粮秣,一时半会鞑子也拿他没有办法。”
  说到此处,张力眼睛深邃了起来,沉默片刻之后,才淡淡地道:“祖大寿被围,祖泽溥又岂有不来相救的道理?他年轻气盛,必然倾全辽之兵入关。”(未完待续。)


第415章 兵不血刃

  卢象升沉默了下来,这段时间在通州城中,张力对他的礼遇,再加上耳濡目染团山军的种种情状,让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总是在逆境之中,才会发自内心的领悟一些东西……卢象升觉得现在每天过得都很充实,他现在明面上是个“参谋”之职,其实也无品无阶,毕竟大明朝根本没有“参谋”这个职位。
  可是,张力却将团山军相当一部分事务交给他处理,很多时候他下的决定张力直接点头通过。想想朝廷当初是如何对待他的,又想想张力如何对待他,卢象升心里早已下定了决心: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如此而已。
  现在卢象升一点也不排斥张力对朝廷虚与委蛇,因为他自己有过痛彻心扉的领悟,指望朝廷,那还不如指望母猪上树。要拯救大明的亿兆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恐怕只有张力一人而已。
  所以,卢象升沉默了一小会儿之后,小声地道:“张大人,咱们团山军是要用那围魏救赵之策么?”
  张力听见卢象升说出“咱们”二字的时候,心中也是舒坦无比,看来他已经摒弃了过往的一切,融入到自己的团山军体系中来了。卢象升的弟弟卢象晋、卢象观和卢象同也都赶到通州前来与大哥汇合,由于卢象升教导得力,他的这几个弟弟都有相当的才干,张力也尽数委任了一些军中的中级职务给他们。
  加上职位再高一些的宁远兵备道陈正操和金州兵备道顾有风,张力势力慢慢开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读书人越来越多。
  更为关键的是,这一批读书人那都是张力的死忠,都接受了张力所倡导的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理念,用起来得心应手。
  张力很快收敛起了心思,微微一笑,颔首道:“正如九台先生所言,鞑子搞出掘皇陵的幺蛾子,无非也是知道定陵乃是大明朝军队必救之地罢了。攻其必救。而后围点打援,这种战术百试不爽。”
  顿了一顿,张力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看了卢象升一眼。道:“他们打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看最后谁更着急!”
  卢象升心里一惊,张力这话的意思团山军便是要打鞑子的都城沈阳了,可是沈阳城城防虽说比不得北京城。但也很坚固,恐怕没有那么好打。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攻城远比守城难。
  张力见卢象升面露难色,心中不由得也激起了一股子豪情壮志……那建奴屡屡入寇大明,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大明腹地简直就像他们的后花园一般!
  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世上,又岂有如此这般的好事?!
  眼下鞑子主力尽数都在昌平和顺义。沈阳城的守军肯定不会太多,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卢象升并不笨,这么浅显的道理他当然知道……只是,他有一件事想不通。若说攻打沈阳,那么团山军在收复金州卫,完成整军扩编之后,就可以去打了,为什么还要入关勤王?
  难道张力真的是要保崇祯皇帝吗?可是他对顺义之围却一点也不关心,似乎有些前后矛盾呢!张力到底心中所想的是什么?
  卢象升一直自诩为战略高手,却也搞不懂张力为何要大老远的跑来入关勤王。卢象升沉吟片刻之后。终于开口相问:“张大人,团山军当初为何入关而不直捣黄龙?若说勤王,为何现在又不管顺义之围了?”
  张力苦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