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魂断大明 >

第345章

魂断大明-第345章

小说: 魂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琴一惊,道:“还有更厉害的?”

    纪纲点了点头,正想答话,忽听得郑和压低着声音道:“如今燕王奉天靖难,朝廷矛头对准燕王,一旦失败,朝廷势必会追究其谋逆之罪,而宁王这个时候亦可以将其责任推给燕王,只需对朝廷言明自己当初受燕王蛊『惑』,才有叛逆之举,到那个时候,朝廷认定了燕王才是谋逆的主谋,对于宁王或多或少不会追究,若是宁王再来一个”幡然悔悟“朝廷也不敢太过放肆,毕竟燕王一个藩王造反就如此大的动静,宁王自太祖以来,就有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这八万精兵包括元朝归顺过来的蒙古兀良哈部泰宁、福余、朵颜三卫的骑兵,这些骑兵英勇善战,其实力比之燕王如今的五万精兵更加厉害!朝廷可不想再弄出一个藩王造反来!这样一来,朝廷势必不敢对宁王果然罪责,说不定到头来依旧是大明的宁王也说不定呢?“郑和一口气说完,只把萧琴听得心惊胆战,心道:”这宁王‘善谋’的美名果然不是盖的,光是这一箭双雕的计划,就非常人所能想!“

    “哼,仅仅这样么?依我看还不只吧?“纪纲笑了笑道。

    “还有?“这一下萧琴算是见识了古人的智慧了,比起现在人,古人对于尔虞我诈颇有心得,难怪有什么《三十六计》。

    “若是见势头不妙,以宁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的实力,到时候来个临阵倒戈,摇身一变变成了朝廷平『乱』的忠诚!“纪纲似笑非笑的道。

    纪纲说的极为平淡,似乎这般想乃天经地义一般,萧琴听来却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心道:“爷爷的,这也太厉害了,一箭三雕还不知,什么后路都想透了,难怪朱棣对这个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弟弟这么看得起!看来这盛名不是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来了,各位莫要错过哦,下面还有三章,会在今天一一送上!

第20卷 870章:想方设法

    三人一时沉默,另一边朱权等得有些不耐烦,可如今这一箭三雕之计谋,须得萧琴三人来完成,故而心中大怒,脸上却看不出波澜,洞悉了朱权的算盘之后,萧琴原本对朱权的一点好感『荡』然无存,这会儿也不看他,盯着郑和纪纲道:“现在怎么办?”

    郑和为人比较老练,阅历非同一般,自进了宁王后院见了黄巢剑后,就开始盘算眼下的局势,想了半响,也有些眉目,听萧琴这般问话,也不敢太拖延,道:“燕王如今背腹受敌,唯一破解的希望在于宁王,我等既然封王爷之命而来,自然要将大宁兵马纳入靖难大业之中,度过眼下的困境,不然的话,北平势微,用不了多久自当黑云压城城欲摧了!“

    “不错!“纪纲截断郑和的话头道:”如今的局势,由不得我们,宁王正是看中了眼下局势的奥妙,方才愿意追随王爷靖难,不过从眼前大宁的局面来,大宁兵马虽在宁王手中,不过比起太祖年间对兵马的掌控,却大不如前?这也是宁王急着投奔王爷的缘由!“

    萧琴点了点头,道:“不错,如今的局势由不得我,可眼下宁王手中仅有朵颜三卫兵马,就算让其投入王爷,也远远解不了北平之危,大宁自古乃是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军事“巨镇”。朱元璋令宁王朱权掌握强兵猛将,镇守北边军事要塞,昔年其兵马是” 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这次王爷要的并非区区一个宁王,宁王固然厉害,但比起八万兵马,宁王不过是一个附带品而已!“萧琴这会儿也顾不得宁王是天之骄子,开口便不客气了。

    纪纲点了点头,道:“萧大哥言之有理,自太祖二十四年,宁王受封大宁一来,大宁兵马一直都有宁王统帅,虽说靖难之初,朝廷对宁王‘统九十余城’‘ 带甲八万、革车六千’大干不放心,下旨要求宁王进京述职,后来由于宁王谋士们都认为此时进京无异于羊入虎口,凶多吉少。宁王便抗拒圣旨没有进京,结果受到被朝延削去统帅蒙古兀良哈部三卫的处分,不过建文帝并没有将蒙古兀良哈部三卫调离宁王。此番我等若是贸然征用大宁兵马,尤其是朵颜三卫,乃是宁王的心腹兵马,若宁王不一起会北平,以朵颜三卫的个『性』,势必会不服,到时候来个一个兵变,可就得不偿失了。“

    “嗯!“郑和点了点头,道:”不管宁王作何打算,眼下的局势由不得我,说服宁王赶往北平才是最为紧要的!“

    “从眼下的局面看,宁王在大宁的军队之中威望还是颇高,最起码在刘真手中的朵颜三卫就未必肯舍弃宁王,只要能讲宁王说服到北平,朵颜三卫势必追随,一旦朵颜三卫追随,有宁王在,回到了北平,让他们为解北平的燃眉之急浴血奋战也不错!“

    “纪兄弟说了极是,眼下我等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说服宁王离开大宁,至于他有何大志,小志的且走一步看一步!“萧琴之所以说着这么坚定,是因为他自历史书上早已知晓朱权的下场,未来的天下属于朱棣,任何人想和朱棣作对,下场好不到那里去!

    二人均点了点头,纪纲还想说点什么,忽然朵颜卫头领脱儿火察,走过来,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喝道:“『奶』『奶』的,有……完没完啊……?“脱儿火察平日就『性』子火爆,加上又是朵颜三卫之中朵颜卫的头领,朵颜卫在三位之中威信最高,平日里就算宁王对他说话也是客客气气,不敢有丝毫的得罪之处,这会儿眼看萧琴等人不过是燕王府里的三个使者,居然背着宁王私自里嘀嘀咕咕的说个不停,这让他好生恼火。这才出言喝骂起来。

    萧琴三人这会儿正想着怎样说服宁王离开大宁赶往北平,三人均是全神贯注,对于脱儿火察这一声喝骂,三人均没听到,这一下犹如桶上了马蜂窝一般,见三人自己的呼喝全部放在眼里,脱儿火察大怒,竟然不顾宁王在场,“当“的一声巨响,腰间弯刀离鞘而出,蓦地杀气大盛,往萧琴袭来。

    萧琴正思考如何说服宁王,让他携带大宁朵颜三卫兵马跟随自己回北平,全然不知领脱儿火察挥刀朝自己砍来。但他毕竟武功高强,尤其是习练了《逍遥游》的内功心法后,随着每日的内功增强,一旦身体受到了外界的袭击,体内的逍遥游内功便会自行运转,萧琴在体内逍遥游内功转动时,就已经惊觉,忽听的“当“的一声,一股杀气袭来之时,萧琴吃了一惊,急忙回头望去,只见领脱儿火察!满脸杀气,挥舞着一把圆月刀,犹如从屠宰场里杀出来的一般,萧琴想不到一个蒙古人刀法如此精妙,急忙推开郑和和纪纲,”铮”的一声,飞鸿剑划破长空脱鞘而出,一招“横竖撇捺”化笔法为剑意,一剑劈出。

    ““锵!”的一声清响刀剑相交。

    脱儿火察连退数十步方在站稳,右手的圆月刀几乎拿捏不住,而萧琴浑然不动,犹如泰山一般双脚牢牢的站在地上,起威势不可言喻。

    纪纲和郑和瞧萧琴没事,纪纲忍不住“好“一声叫了出来,这一声叫顿时将脱儿火察叫的怒火中烧,大喝一声,圆月刀划出一道长虹,宛若一轮上弦月”嗦“的一声朝萧琴袭去。

    萧琴不敢大意,蒙古鞑子武功虽比不上自己,瞧刚才的气势和刀法灵活,少说也在刀法上浸『淫』数十年,威力不可小视。

    飞鸿剑剑影大盛,横竖撇捺四式展开,一式套一式,笔法之中带着剑意,剑法之中合着笔意的连绵不断。

    脱儿火察那里见过这种剑法,急忙挥刀来挡,可萧琴剑法极快,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看得脱儿火察一阵眼花缭『乱』,那里还低档得了啊!

    萧琴吐了了口气,正欲收剑。

    “ 住手!”

    一声冷喝响自门处,小蝶在两个丫鬟的陪同下,冲了进来。纪纲、郑和急忙抢到萧琴身旁,迫得脱儿火察退到朱权身边,形成两方势力对峙之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还有两章,各位莫要错过,小景的更新很卖力的,各位难道不给点力么?各位端午节过了,要雄起,朝国庆节挺进啊!

第20卷 871章:宁王妃的气场

    脱儿火察来到宁王跟前,目『露』凶光,恨不得将萧琴一口吞了,萧琴丝毫不惧,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目光且游离在走过来小蝶的身上,只见她比起昨日又漂亮了几分,双眉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灵活转动的眼眸慧黠地转动,带着几分怒『色』,让人心动,更让人惊艳的是,一袭大红丝裙领口开的很低,『露』出丰满的胸部,面似芙蓉,眉如柳,比桃花还要媚的眼睛十分勾人心弦,肌肤如雪,一头黑发挽成高高的美人髻,满头的珠在阳光下耀出刺眼的光芒,鲜红的嘴唇微微上扬,好一个绝美的女子!蒙古女子比起中原女子要开放的多,有点唐人风范,小蝶乃是宁王的王妃,平日这般穿着打扮,宁王也习惯,倒不觉得如何惊艳,倒是萧琴看得有些目瞪口呆,心道:“爷爷的,谁说古代女子都是小家碧玉的,这不是一个满园春『色』关不住么?“

    小蝶双眉微微一皱,目光自萧琴脸上一一扫过,见萧琴一脸的『色』相,抿着嘴巴轻轻一笑,跟着白了他一眼,重新将目光在众人脸上再次扫过,最后停留在脱儿火察的脸上,秀眉一竖道:“大哥,你这是干什么?“

    萧琴一愣,道:“大哥!“

    众人愕然向他望来。

    朱权道:“想不到萧公子不知小蝶乃是脱儿火察的妹妹?“接着微微一笑,道:”小蝶乃是蒙古女子,三年前才嫁给本王做了我的侧妃,而脱儿火察正是他的大哥!“

    萧琴尴尬的点了点头,心中却恍然大悟:“难怪这朵颜三卫对宁王言听计从,实乃关键在小蝶的身上!“

    朱权解释了一番,做了一个请的姿势,众人重新回到座位,小蝶瞟了萧琴一眼,迈着盈盈小步,跟着柳腰一动,落座在朱权的左侧的位置上,萧琴和纪纲郑和三人,依次坐在了朵颜三卫的正对面,那脱儿火察正好和萧琴相对,这会儿滚圆滚圆的双眼狠狠的冲着萧琴瞪了瞪,萧琴冲着他微微一笑。

    待众人坐定,小蝶轻启朱唇,道:“如今朝廷不公,当今圣上听信谗言,擅改祖制,对诸王削藩,不过数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自焚;齐王被软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在封地大同。两个月后,削岷王,废为庶人,徙漳州。燕王身为诸王之首,遵《皇明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奉天靖难!“说到这儿,小蝶环视了一下众人,见众人听得极为认真,脸『露』得意之『色』,微微一沉『吟』,又道:”燕王凭府上八百勇士以一隅之地,挥兵南下,先后攻克了北平以北的居庸关、怀来、密云和以东的蓟州、遵化、永平(今河北卢龙)等州县,本以为朝廷会收手,然皇上受方孝孺、齐泰、黄子澄、卓敬等『奸』佞之臣蒙蔽,派遣长兴候耿炳文三十万大军于真定,妄图将燕王扼杀在北平,好在苍天有眼,就在两个月前的中秋夜乘南军不备,突破雄县,尽克南军的先头部队。继而又于滹沱河北岸大败南军的主力部队。大败耿炳文!“

    “燕王是一位了不起的巴图鲁!“朵颜卫头领脱儿火察大声嚷道,脸上洋溢着兴奋。

    巴图鲁《五体清文鉴》译为“勇”,《清文汇书》译为勇强之勇,勇冠三军之勇,勇为之勇。勇将即baturu haha。但作为赐号之巴图鲁,乃为勇将,能干之意。也可转译为“英雄”。《元史》中有很多“八都儿”、“拔都儿”、“把都儿”、“八都鲁”之记载,此乃巴图鲁之同名异译。在蒙语中大部分作为人名。偶尔也有作为赐号出现的。但巴图鲁作为一种赏赐手段,大量赐封将士,则在清朝。 “国朝崇尚武功,锡封世袭至为优渥,其临阵冲锋尚有赐巴图鲁号者。巴图鲁乃清语,犹汉文称能干,谚云好汉也。” 清代作为对作战官员的称号,称为勇员。有两种:一种只称巴图鲁;另一种在巴图鲁上尚加有字样,分为清字勇号如达桑巴图鲁;汉字勇号如劲勇巴图鲁两种。

    清初,赐巴图鲁名号并不多,而且赐号者多同时赐谥。从天命迄咸丰二百余年赐号仅三十三人,而且获赠勇号者均为满人,且均为武将,嘉道间始及汉人。咸丰时间有文臣,后来文员增至十二人。 而同治朝以后,赐巴图鲁名号已经太过于冒滥,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清廷先后赏赐巴图鲁名号不下几十人。 并且绝大多数赏赐给汉人,满人仅英翰、者贵二人。后来,获得进行赐谥的只有程学启等数人。此外,洋人毕乃尔也曾获得清朝赐予的勇号。因此,刘锦藻指出:“虽值多事之秋,宜广酬庸之典。然声名卓著者实屈指可数。” 而且还有换给勇号之说。金庸小说《鹿鼎记》中的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就是最有名的巴图鲁了。

    萧琴没料到头领脱儿火察会称赞朱棣,微微楞了一了下,还以为他和朱棣有什么交情,想了片刻后,才恍然大悟,蒙古人倾慕英雄是他们的本『性』,并非和朱棣有什么交情,不过见他如此夸奖朱棣,萧琴心中还是蛮高兴的。

    “可惜啊,燕王本以为耿炳文打败后,朝廷定会收手,岂料当今圣上不但没有收手的意思,听到耿炳文军败,根据黄子澄的推荐,任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战。李景隆收集耿炳文的溃散兵将,并调各路军马,共计五十万,进抵河涧驻扎,扬言要一举『荡』平北平。燕王有感于局势危急,特意派遣三位英雄来我大宁,恳请王爷出兵相助四王爷,并带来了四王爷的口讯:“攻下南京后,与宁王分天下而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