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魂断大明 >

第310章

魂断大明-第310章

小说: 魂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翰,通晓经义,所写诗歌雄浑可观。当初,朱元璋平定应天,因军队兴盛,粮饷不足,而增加百姓田租,李文忠为此请求,百姓得以减低税额。他解除兵权,闲居家中后,为人恭敬谨慎,宛如一位儒者,朱元璋十分偏爱看重他。家中因此宾客很多,李文忠曾以宾客之言,劝说朱元璋少杀戮,又劝谏太祖征伐日本,甚至说宦官过多,并非天子不近刑人之义。因此屡屡触犯圣旨,不免遭受谴责。十六年冬,李文忠得病。朱元璋亲临探视,并命淮安侯华中负责医治。第二年三月,李文忠去世,终年四十六岁。朱元璋怀疑华中下毒,便降低华中的爵位,将其家属逐至建昌卫,其他医生及妻子儿女都被斩首。朱元璋亲自写文致祭,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均位列第三。李文忠之父李贞已先死,追赠为陇西王,谥号恭献。

    李文忠有三子,长子李景隆,次子李增枝,三子李芳英,均是太祖赐名。李增枝开始授为勋卫,后提升为前军左都督。李芳英官至中都正留守。

    今日小景来,并非欣赏这里如花的景『色』,实乃为瞻仰一下这位古人, 关于这位古人,《明史》史书口碑极好。称其好学问、通韬略、交儒士、严治军、临阵奋勇,战功卓著。明史说:“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还说其“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最为突出的是,李文忠可能是朱元璋手下大将中唯一读过书的人。“颇好学问,常师事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说他文武双全,恐不为过。李文忠还是一位忠厚儒雅之人。也许,他是朱元璋外甥兼养子,身份特殊,因此是敢于向皇帝老爸直言的。史书说,他曾劝过朱元璋几件事。比如,朱元璋功占应天之后,曾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李文忠曾“请之”,最后“得减额”。这样的一个人,却英年早逝,不得不让人感叹,今日站在他的墓下,回想起六百年前的一个少年,横枪立马于敌军之中,无人能敌,让人不由得一叹。

第18卷 783章:头顶的光环

    李景隆心头一动,他万万料不到这个平日看似游手好闲的亲弟弟,居然会有这样的一番见识,让他有些惊讶之余又有些兴奋。李增枝似乎看出了他矛盾的心理,嘻嘻一笑,跟着猛的咬了一口手中的大苹果,吧唧吧唧的半响,吞下了口中的果仁,方才嬉皮笑脸的继续说道:“若招败绩,那自然是他耿炳文领兵无能,与大哥无关?这次,朝廷派遣三十万大军伐燕,上至三公九卿,下至黎民百姓都认为平燕轻而易举,大哥只不过是让耿炳文早日出兵,就算耿炳文真的败了,陛下又岂会把耿炳文战败的罪过归入大哥的身上呢?”说道这儿,李增枝望了望李景隆,咬了一口手中的大红苹果,幽幽的道:“大哥自小便以父王为榜样,难不成就此放弃不成?”

    “混账,我什么时候放弃过?”李景隆狠狠的瞪了一眼李增枝,嘟着对喝骂道。

    对于李景隆的喝马声,李增枝丝毫不在意,嘻嘻一笑道:“大哥不是一直梦想着挥军北上伐燕,学昔日的冠英侯霍去病,一战扬名么?眼前这个就是大哥扬名立万的大好时机。那燕王乃是太祖的四子,自小就藩北平,论军事实力,不比昔日的徐达、常遇春等人差多少,以我看,耿炳文并非燕王的敌手,若是耿炳文果真败了,正好是大哥扬名立万的机会,大哥自幼熟读兵书,且常年出兵塞外,就连昔日太祖也对大哥刮目相看,若是耿炳文战败,当今陛下,定会平息朝廷的怨言而要求换主帅,大哥定会首当其冲,这正好让大哥借此机会请战。“说道这儿,李增枝满脸的得意,翘着二郎腿,望着李景隆满脸的笑意。

    “你怎么就这么肯定耿炳文会败呢?这个老家伙昔日追随太祖南征北战,从广德攻长兴州,就连一代枭雄张士诚守将赵打虎以三千精兵迎战失利,逃往湖州。耿炳文攻陷长兴,获战船三百多艘。正是这个老家伙作战勇猛,太祖才改长兴为长安州,在县署内设立永兴翼元帅府,炳文任总兵都元帅。炳文纳儒士温祥卿于幕下,协助策划防守。这个老家伙长期固守长兴十年,前后历数十战,多次打败张士诚。太祖向张士诚全面进攻时,炳文带兵攻克湖州,围平江。太祖建立明朝后,这个老家伙才在洪武三年,被封为长兴侯,食禄千五百石。这些可都不是盖的,那燕王虽能打仗,但我看也只不过是一个莽夫而已,这次若不是谢贵、张禺、杨松、潘忠等人大意,又岂会被这个狗贼所败,耿炳文手中有十三万大军,却都是精锐之师,若是粮草充足,燕贼区区四万兵马又岂能是对手!“李景隆抱之一鼻。

    对于这个哥哥的轻蔑,李增枝似乎早已习惯为常,浑然不在意,嘻嘻一笑,又说道:“就算大哥所言极是,耿炳文那个老头若是真的拖到了燕王无法之时,到时候,燕王大败,耿炳文风风光光的得胜还朝,好好的一次扬名立万的机会,岂不是拱手让人?”

    李景隆被说的心中一动,他自小便向往战场,尤其他是太祖外甥李文忠的儿子,就更想以战功来树立自己的威信,眼下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他岂能错过,其实这次燕王以八百勇士奉天靖难挥兵南下,李景隆得知消息,心中大喜,一颗心早已跃跃欲试。虽然他贵为曹国公,但这个公爵却是靠父辈的努力而得来的。李景隆自小便是个心高气傲之人,对头上这定世袭曹国公的这个光环一直耿耿于怀。他迫切希望像他父亲李文忠一样,驰战沙场,如同昔日的冠英侯一般,以弱冠之姿,出兵匈奴,一战扬名,让世人对自己刮目相看。而朱棣以八百勇士奉天靖难,这无疑是上天给他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朱棣是天下藩王之首,骁勇善战闻名天下,其军师才能不亚于昔日徐达、常遇春之下,若能将他击败,自己必将威名远扬,其功绩必定比父亲李文忠还要大,到时候还有谁敢小视他,一旦燕王兵败,他便是新一代的大明战神。到时候当真可以退了头上的这顶曹国公的帽子!因此,当得知燕王挥兵南下的消息传来,李景隆心中便大喜,尤其是建文帝挥兵北上的消息方一透出,李景隆便预感自己的机会来了,朝廷之中,除了他李景隆还能有谁,就在他兴致满满,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内廷却传来风声,皇上采纳了齐泰的推荐,将平燕的重任交给了耿炳文。

第18卷 784章:如愿以偿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惊得李景隆好长一段时间郁郁寡欢,这也难怪,在这李景隆看在,燕王虽英勇善战,尤其洪武年间的两次出塞,大败北元的残元势力,其功绩不必昔日的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差多少,尤其是燕王乃是诸王之长,名头最响,话虽如此,但收了兵权的燕王就好比一只猛虎除了爪牙一般,名头虽响亮,势力却弱小如猫一般,此次北伐,既可以借此北伐灭燕之名,来扬名立万,且不会有失败的风险,实在千载难逢的一次扬名立万的机会,本以为凭借自己前些时日擒获周王等诸王的功劳,在建文帝面前能留下一个好的影响,能换的这次北伐的位置,岂料兵部尚书齐泰横『插』了一杆,推荐老将耿炳文,对于齐泰为何推荐耿炳文,李景隆多少有些知晓,四年前的那档子事情,李景隆虽不知晓,但李增枝回来一番诉说,李景隆便知这梁子便接下了,本以为齐泰回从大局出发,虽不会推荐自己,但万万也不会断了自己的后路。岂料结果出乎意料之外,建文帝当真同意了齐泰的提议任命耿炳文被北伐破燕的大元帅。这个结果让李景隆好生失望,但却无可奈何,他虽痛恨齐泰,无奈耿炳文是开国元勋,昔日追随太祖南征北战多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况且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大肆杀戮功臣,唯独留下了此人,这也让李景隆无可奈何,论资历、威望耿炳文都在他这个曹国公的头顶之上。故而他虽然失望,却也无法可想。

    但眼下李增枝的这番话,却让他即将破灭的心,又再次燃起了希望,若是如当真如增加枝所言,怂恿耿炳文早日出兵如燕王一战,以燕王的谋略定能打败耿炳文,若是若耿炳文失败,那按着顺序排下来,下一任的北伐主帅就会在自己和武定侯郭英二人产生,徐辉祖、徐增寿兄弟二人虽是能征善战的好手,无奈他的姐姐谁都不嫁偏偏嫁给了朱棣,这就注定了他兄弟二人不能参战,这点李景隆还是能看得出来,那么能作为主帅的就是郭英和自己了,这武定侯郭英,虽有昔日跟随朱元璋克滁、和、采石、太平,战鄱阳湖,征武昌,克淮安、安丰,皆有功,遂进指挥佥事。又有从大将军徐达定中原,常遇春定山西,取关中,克定西,晋河南都指挥使。洪武十三年,升前军都督府佥事,又以从傅友德征云南有功,洪武十七年封武定侯。身历大小百余战,伤痕遍体,未尝以疾辞。又因宁妃是他的同胞姐妹,因而备受太祖恩宠,诸功臣莫敢望,但李景隆相信耿炳文大败之后,建文帝绝不会让郭英出战的!如此一来,论起资历、威望、战绩就只剩下自己了,想到这些,李景隆心中直痒痒。思忖一番,他方才谨慎的扭过头望着李增枝道:“二弟话虽不错,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若是天公不作美,让耿炳文胜了呢?那我岂不空欢喜一场?”

    见这个大哥终于心动了,李增枝方才收敛了嬉皮笑脸的容颜,一本正经的道:“大哥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就算那天公不作美,让那耿炳文打了一个胜仗,那定是陛下英明决断,燕王不堪一击,于大哥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呢?说不定到时候陛下见了大哥的上书,陛下还以为大哥有先见之明,皇上自然会更赏识您不是?往后若有战事还会少得了大哥,眼下虽燕王兴兵作难,但北方残元势力虎视眈眈,以小弟看,汉蒙一战势必在行,陛下收拾了燕王定会调转头来,收拾残元势力,到时候大哥挥兵北上指日可待!岂不是更好?“

    李景隆登时恍然大悟,此计谋当真是一箭双雕之计谋,伐燕虽是美差,但并非是人人可以得到了,若是耿炳文败,朝廷换帅势必必行,到时候他接任主帅,正好圆了他的梦想,若是天公不作美,让耿炳文侥幸得胜朱棣,他先前的上书一封,显得有先见之明,以他擒获周王和诸王的功劳,自是讨建文欢心。到时候挥军北上之日,说不定还会有自己的一份美羹,如此美差,何乐而不为呢?“想到这里,李景隆终于下定决心……?“

    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他准备写奏折的时候,耿炳文率兵北上讨伐,佩征北大将军印,号称三十万万人。耿炳文率领十三万大军在八月到达真定,徐凯率兵驻河间,潘忠、杨松率兵驻啵荩韵确婢徘司菔匦巯亍Q嗑弥星镏雇幌巯兀只靼芰嗽酥摇⒀钏杀恢矗嗑ハ萼|州。炳文在移动部队渡过滹沱河时被燕军攻击,部将李坚、甯忠、顾成被执,斩首三万余级。炳文与残军十万人退入真定城),坚守不出。耿炳文拙于攻略,长于守城,故能固守长兴达十年之久。朱棣攻城三日,一直没有攻下,于是对诸将说:“攻城下策,徒旷时日,钝我士气。”遂解围而去。得知这个消息,李景隆当真是喜从天降,当天他就明锐的感觉到,这次他的机会来了。

    一切果然不出增枝所料,耿炳文兵败的消息传至京城后,建文帝大怒,立马和黄子澄、方孝孺、齐泰等人商议换主帅,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建文帝接受黄子澄的建议,撤换耿炳文,而他自己,也得偿所愿,成为新一任的伐燕主帅,这个他梦寐以求的职位。

    如今的这一切都已经成为定局,李景隆才收拾心神,查看耿炳文战败的谍报,从谍报的情况来看,耿炳文是中了燕王的埋伏,才一至于大败真定,这点倒是让李景隆感到有些意外,他虽隐隐约约的希望耿炳文大败,但没想到耿炳文会败的这么惨!在他的事先设想中,耿炳文固然有可能失败,但以十三万的绝对优势,就算要败,也不过小败个一两场而已。实在没理由败得如此之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晚在乌衣巷里码完了这些文字,心中不知为何有些激动,昔日的历史画面犹如电影一般在自己的脑海里放映着,直到最后回到了明孝陵,小景才回过神来,码上这一章文字,希望各位书友们喜欢,多多支持,有金牌的各位书友们,别忘了都砸下来,订阅也要支持首订哦,小景期待各位的首订哦!

第18卷 785章:计较一番

    耿炳文十三万大军被朱棣打得落花流水,最后不得不躲入真定府闭门不出,这让李景隆吃惊不小,原本他的计划是耿炳文虽不及,但至少能将燕王的四万大军拖至僵局,如此一来,待战事进入了僵局,那朱棣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无可奈何,想不到耿炳文南征北战多年,居然中了朱棣的埋伏,被打得措手不及,十万大军被朱棣谈笑间灰飞烟灭,就连真定,若非有城池只怕也保不住,当这个消息传至京城,李景隆自五军都督府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既是兴奋又有些吃惊,如今朝廷已经派遣黄子澄、方孝孺来告知自己,临时撤换主帅,而这个主帅就是自己,李景隆虽然兴奋,但心中也隐隐也有些担忧,这燕王如此英勇善战,看来并非是虚传的,他平日里虽自大,但最和父辈一起跟随太祖朱元璋一同打天下的将领,他还是心怀敬佩之情的,尤其是徐达、常遇春、朱文正、李文忠、冯胜、蓝玉这些将领他都极为佩服,耿炳文虽比不上上面几位,但说到底也跟随太祖南征北战多年,且能在战『乱』之中活下来,还得了一个长兴候的爵位,这本身就值得让人敬佩,想不到这样的一个人,率领十三万朝廷精锐之师,居然被一个只有四万,且年轻不过刚过四十将领打败,这让李景隆多少感到有些恐惧,他心里隐隐约约的感到这个有可能是一个烫山芋也说不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