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魂断大明 >

第220章

魂断大明-第220章

小说: 魂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高燧手腕一紧,“咔“的一声,单刀寒光一闪劈断了手边的一棵小树,目光凌厉的四下扫去,晨雾之中,人影若隐若现。

    “嗯,真是不错……可惜了……死了……要不然……?“晨雾深处,语音越来越大。

    朱高燧心中一紧,突然几个身影自晨雾走了过来,朱高燧大喝一声:“还我妹妹命来……?“刀法凌厉之极。

    “当……?“晨雾之中,一个身影快如闪电一般闪出,刀光一闪,接了朱高燧这一刀。

    “三郡主!”

    “朱将军……?”朱高燧后退了三步,忽然满脸惊讶的望着来人,很快脸上『露』出了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还有两章,各位手中的推荐票,收藏票都投上吧,顺便支持一下首订哦!

第14卷 597章:燕府长史

    金殿上,朱允炆踌躇满志,信心十足,如今万事俱备,只待查出燕藩的谋反证据,就好名正言顺地拿人,除掉了这个眼中钉,料来其他藩王也老实了,到时候朕一道圣旨,一股脑的全都削职为民,我大明江山岂非更加稳固。想到这些朱允炆稚嫩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舒心的笑意。

    齐泰瞧皇帝『露』出了笑意,朝一旁的黄子澄使了个眼『色』,黄子澄和他同进同退,此刻瞧他打眼『色』,已知其意,微微抬头瞧了一眼建文帝,方才走上前来,躬身道:“陛下采访使人选皆以准备妥当,随时准备出发,还望陛下颁布一道圣谕,好让几位巡察使有一道屏障!”

    黄子澄声音不大,但建文帝却听得清清楚楚,原来三日前方孝孺、黄子澄、齐泰同样在金銮殿上,君臣四人商议,为了搜寻燕藩的罪证,决意启用采访使,代天子巡查燕王府,起目的的就是从中找寻燕王谋反的罪证,好名正言顺的擒拿燕藩,岂料三日已过,建文帝迟迟尚未拿出圣旨,没了圣旨,刘璟、夏元吉、暴昭等人也不是傻子,不敢行动,齐泰、黄子澄乃是这次事件的主谋,见皇帝迟迟未拿出圣旨,二人也急了,经过一阵密谋,这才决定在今日早朝的时候提出来,刚才瞧皇帝脸『色』不错,齐泰急忙朝黄子澄打眼『色』,黄子澄乃是皇帝的老师,却口才了得,有他询问最合适不过。

    “哦,朕到了忘了这茬子事!“建文帝面带笑意的冲着群臣柔声。

    黄子澄、齐泰二人相视望了一眼,心中均道:“这个皇帝也太儿戏了,削藩如此大事岂可儿戏,况且这燕藩乃是诸王之首,力量不可小识,如今好不容易迫着他缴了兵权,北平也牢牢的在朝廷的掌握之中,若不加紧寻找罪证只怕夜长梦多啊!”二人心虽不满,但建文帝毕竟是皇帝,二人也不好说什么。

    建文帝颇有些歉意,稚嫩的脸上微微『露』出了一丝红晕,好一会儿方才恢复了常态,目光斜移,落在了方孝孺的脸上:“方先生,烦劳你替朕凝旨!“

    “是,陛下!“方孝孺躬着身子,毕恭毕敬的答道,正欲转身准备笔墨,忽然大学士刘三吾上前说道,“陛下,燕府长史葛诚派人送来书信,送信之人还在殿外等候……?“

    “葛诚?“建文帝身子一震,脑海里葛诚那个佝偻的身躯来,那还是四年前事情。

    建文元年,朱允炆作为刚刚登上帝位的新君,这一年自是过的异常的忙碌,新年的第一天,建文临朝,为祭奠先帝,不举乐。随即,祀天地于南郊,率皇亲国戚、文武百官赴太庙祭拜。

    随后,返回朝堂,在金銮殿下颁布建文元年第一道圣旨:尊皇考、先皇太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妣常氏为孝康皇后。尊母妃吕氏为皇太后,册封皇太孙妃马氏为皇后。封自己的兄弟允熥为吴王,允熞为衡王,允熙为徐王。立皇长文奎为皇太。诏告天下,赐民高年米嵶絮帛,鳏寡孤独废疾者官为牧养,振罹灾贫民,大赦天下。等做好了这一切就等着诸王派遣的长史入朝,因为按照大明惯例,新君即位,循例,藩王应遣使入朝,恭贺元旦。葛诚乃燕府长史,作为燕王朱棣的贺使便这时来到了京城。这不是他第一次来京城,洪武年间他也曾代燕王进京,恭贺新年。建文帝见他是燕王的长史便留意了一番,让他陪同方孝孺等人一通参加了新年朝会。但这次的朝会让葛诚感到无比的震撼,葛诚一个无比传统人,在他的眼里,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他是燕王的长史,虽官位不小,却是藩国属官、比起天朝的那些官员,自是小的可怜,一堂朝会下来,自然没有什么人来巴结他,而他在京中也无特别熟稔的官员,在大殿上待了半响,便独自步行。正过了端门,一个小太监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一把拉着葛诚的衣袖,对他低声说道:”葛长史请留步,皇上要召见你!”

    葛诚一愣,好半响才愣着表情道:“公公是说,皇帝要朝见我?“

    那小太监点了点头,脸上一脸的羡慕,好久才道:“可不是,皇上特意让小人再次后者大人,一旦大人出来,就让大人去乾清宫,皇上在那里等候大人你!“

    葛诚楞了好半响,仍旧一脸的不信,按照惯例,藩国属官进京朝贺,皇帝要对藩王国的一些事情询问一番本也是情理之中,但一般不会在元旦召见。而且通常召见,也是诸多藩王国长史一起见驾,自太祖洪武确立分封制度以来,尚未单独召见藩王国的属国官员,如今朝廷正在削藩,北平城内已是风声鹤唳,建文这时候单独召见自己,联想到朝廷对燕府的态度,葛诚不由得一阵紧张。心中萌生了退意,但皇帝乃是天子是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乃是葛诚的至理名言,如今皇帝只是召见,作为臣子的岂可推辞,葛诚当着小太监的面,将衣衫整理了一番,方才扭过脸对那小太监道:“劳烦公公带路!“

    那小太监点了点头,迎着葛诚往乾清宫的方向走了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还有一章,为加更章节,小景会在今晚奉送,还望各位看在小景努力码字的份上,手中的推荐票、收藏票,不要忘记投上来了,更别忘了支持首订啊,首订才是王道!各位支持王道哦!

第14卷 597章;王者之气

    乾清宫位于内廷,乃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它是后三宫之首,位于乾清门内。“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象征国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为象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没有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

    一进乾清门,葛诚便显得有些紧张,天子单独召见自己,到底所为何事呢?“葛诚在心里默默的自问。眼看葛诚进了乾清宫,那小太监嘘动的眼神竟不敢进去,朱元璋对太监极为严厉,但好歹也不会『乱』打『乱』骂,当今的皇帝虽素有仁慈之命,但对太监却极为痛恨,时常大骂,前些时日一个小太监在跟前服侍期间,不小心说错了一句话便一干文臣抓出了把柄,说什么唐宋便是太监干政才导致祸『乱』,一番言语下来,这个年轻的皇帝当场就让刑部将那小太监活活的打死了!所以在建文帝身边的太监,十分小心生怕一不小心那里得罪了这个年轻的皇帝送了姓名。

    见小太监不进来,葛诚更显得紧张,他佝偻着身子四处望了望,皇帝不在外廷,葛诚回头望了望外面的小太监,那太监瞧他神情似乎不知道皇帝在哪儿,奴了奴嘴巴,葛诚红着脸顺着小太监努嘴的方向望去,登时明白了过来, 皇上不在外廷,自然是在寝宫了!葛诚红着脸沿着,长廊左弯右拐,直到一扇红『色』筑起小门前才停步。他轻轻的在脑子里思索着:“皇帝找我究竟所为何事呢?莫非皇帝以决心找燕王的晦气,要是那样的话,找燕王便是了,何以单独召见我呢?想起周王、湘王的惨案,葛诚心都一紧,暗道:“难道是皇帝想先对我动手!”他怀中紧张的心,轻轻推开房门,一个小太监恭敬恭敬的站在门内,瞧葛诚进来,便笑着对他笑道:”皇上有旨,命葛长史在此见驾。你请进。”葛诚听那太监如此说,心中一紧,犹豫了半响方才回过神来,忙道了个谢,提脚跨了进去。

    “皇上,燕王府长史葛诚到了……?“里面的太监尖着嗓音冲着里面的一个暖阁喊道。

    许久,里面方才有了响动, 跟着里面传出一个冷冰冰的声音:“让他进来”,葛诚心头一紧,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葛大人,皇上召见呢。”里面的太监惊异的冲着葛诚喊了声。

    葛诚“啊“了一声,慌忙整整衣冠,小心的迈着官步朝暖阁走了去,连头都不敢抬。低着头沿那红毡快步向前走了几步。

    “哐“的一声,一扇门被打开。

    葛诚吓了一大跳,下意识的“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跪道:“臣葛诚,拜见陛下!”一声道闭,暖阁里却没听见有人答话。一时房间内静寂无声。葛诚吓得大气也不敢出一口,身子伏在地上不敢起来。

    过了良久,仍旧无人说话,葛诚到有些跪不住了,暖阁虽有些暖气,但葛诚跪在地板上,丝丝的凉气早已通过双腿入了胸口,双腿更是早已麻木了,他抬头望了望暖阁,想看看暖阁里是否有人。岂料这一看不要紧,暖阁虽关着门,但透过窗户望去,里面却无人影,葛诚顿时吃了一惊,心中也犯了嘀咕:”皇帝既然召我前来,怎么会没人呢?难道是皇帝在安排人手对我动手?“想到这些葛诚心中一凉。

    瞧了半天没人,葛诚径自站了起来,以往他虽来过皇宫,但没仔细瞧过,这次好不容易进了皇宫,皇帝不在还不趁机看个够。他仔细的观察了房里的四周:房间虽不大,但房间内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菱花隔扇门窗。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 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看好了大殿,方才扭过头打量了那暖阁。

    那暖阁不大,只朝南的方向开了一扇小窗,屋内龙椅背后北面的柜厨上放着不少文碟,想必是太监为建文帝所备,墙壁上挂了几幅字画,其中一幅画,葛诚瞧的分明,却是一个和尚攻击的面对一个军人,那军人气势非凡,一看就知凡人!葛诚心中颇有些好奇,凑了过去,望了望,但见将军的身边赋了一首古诗,一时心动忍不住念了出来: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葛诚虽作为燕王长史,但这首诗歌的来历,他常听燕王提起,说是当年太祖于陈友谅相战于龙湾,最终太祖技高一筹大胜陈友谅,在湾之战胜利后的第二天,太祖独自一人去了紫金山上的禅寺。由于当时正值天下大『乱』之际,群豪逐鹿中原之际,到处是兵荒马『乱』,应天虽然当时实属太祖管辖之内,但终日的战火,让远离战场的紫金山也成了惊弓之鸟,故而寺中僧众天刚黑就会紧闭寺门。

    这天黄昏时分,一个香客走进了寺庙的大门,口称天晚无法赶路,想在此地留宿一晚,看门的小僧看此人相貌丑陋,且面相十分凶恶,竟然吓得不敢阻拦,让这位香客进了内寺。”

    禅寺的主持闻听此事,慌忙出来看,当他初见此人,也不禁吃了一惊,但他毕竟是见惯大场面的人,细看之下顿觉此人身上自有一股豪迈之气,且带一把宝剑在身,他暗自揣测这人极有可能是出外打劫的强盗,像这种人一定不能得罪,如果激怒了他,一把火烧了禅寺,想通了这些,方丈决定还是留这香客住一晚。”

    这天夜里,紫金山禅寺的方丈左思右想睡不着,他生怕这个相貌古怪的客人晚上生出什么事端来,他本想就此让此人离开禅寺,但见天『色』已晚,而且害怕激怒了这人,一把火烧了这座寺庙。可放任这人在寺庙之中,他又是在放心不下。于是躺在床上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个好主意。他决定亲自邀请这个人去大殿说佛法。”

    深夜,方丈终于鼓起了勇气叫醒了太祖,当太祖得知那老和尚居然是让他去大殿讲佛法,哭笑不得,他是何等精明的人,自然很快明白了老和尚心中所想,心中虽感不快,但自己住的还是人家的地方,出于礼貌,太祖有些不愿的随老和尚来到了大殿。

    穿堂过厅,老和尚终于将太祖带到了一座大殿内,若大的大殿内只有他们两人,老和尚客气而又小心的给太祖看了座,待太祖向东坐定后,见太祖身上有一股威严之气。老和尚大感吃惊,急忙对着太祖进行了一番仔细打量,谁知打量时,老和尚见坐在眼前的这位香客衣着朴素,且面相丑陋凶恶,举止还透着一股土气,顿时对此人大为藐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更章节来了,各位给力啊,支持首订哦!还有收藏票、推荐票啊大力投过来啊!

第14卷 598章:王者

    老和尚见太祖不过如此,心中登时收起了害怕之心,盯着太祖问道:““施主何方人氏?”

    太祖恭敬的答道:“敢烦禅师下问,在下祖籍淮右”。

    老和尚点了点头,心中暗想:“果然,老衲所猜不错,定是一个出山的匪盗,难怪身上有一股匪气。”老和尚沉『吟』了片刻语音淡淡的问道:“不知施主所持何业?”

    太祖道“目下无业,唯四处游侠而已”

    老和尚一听此言,便觉自己判断不错,准备要好好惩戒太祖一番,于是故作神态,『摸』着胡须道:“我观施主面相,似有杀气,目下天下大『乱』,望施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