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魂断大明 >

第182章

魂断大明-第182章

小说: 魂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朝前两代皇帝朱元璋、朱棣,由于其出身的特殊『性』,对皇权的维护,以及对官吏的清廉要求有其他朝代所没有的高度要求。这就使得锦衣卫“巡查缉捕”的职能无限度的扩大了。一般来讲,锦衣卫的工作只限于侦察各种情报、处理皇帝交付的案件,但适逢野心大、心肠狠的指挥使掌权,就会利用职务之便不遗余力地制造事端,既可以打击异己,也可以作为自己升迁的资本。如成祖时的纪纲、英宗时的逯杲、武宗时的钱宁等,在他们掌权时,缇骑四出,上至宰相藩王,下至平民百姓,都处于他们的监视之下,对他们的命令只要稍有拂逆,就会家破人亡,全国上下笼罩在一片恐怖气氛中。北镇抚司大牢中更是关满了各种各样无辜的人们,死于锦衣卫酷刑之下的正直人士更是不计其数。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恐怖的氛围,与唐武则天时期的短期出现不同,终明一朝几乎是绵绵不绝,这种无节制的滥捕极大地影响了皇帝与官僚机构之间的关系,使百官、民众、军队与皇帝离心离德,难怪有人说明朝不是亡于流寇,而是亡于厂卫。   锦衣卫另一项著名的职能就是“执掌廷杖”。廷杖是皇帝用来教训不听话的士大夫的一项酷刑,始自明朝。《明史·刑法志》称之为:“明之自创,不衷古制”。一语道破了贯穿明皇朝的特别专制的酷政『性』质。一旦哪位倒霉官员触怒了皇帝,被宣布加以廷杖,他就立刻被扒去官服,反绑双手,押至行刑地点午门。在那里,司礼监掌印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一左一右早已严阵以待。受刑者裹在一个大布里,随着一声“打”字,棍棒就如雨点般落在他的大腿和屁股上。行刑者为锦衣卫校尉,他们都受过严格训练,技艺纯熟,能够准确根据司礼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的暗示来掌握受刑人的生死。如果这两人两脚象八字形张开,表示可留杖下人一条活命;反之,如果脚尖向内靠拢,则杖下人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杖完之后,还要提起裹着受刑人布的四角,抬起后再重重摔下,此时布中人就算不死,也去了半条命。廷杖之刑对士大夫的肉体和心灵都是极大的损害,但明朝的皇帝却乐此不疲,锦衣卫将校对它也是情有独钟。

    纵观有明一朝的锦衣卫,既出过袁彬、牟斌这样比较正直的指挥使,也出过马顺,纪纲一类的走狗,酷吏。既有过对万历中日战争中出『色』的情报战,及其对蒙古贵族策反等表现,也有过依附东厂,妄杀忠臣的卑劣行径。但总的来说其职能主要还是为明朝皇帝监视臣民,正面作用是制裁士大夫阶层的不轨行为和预防可能的叛『乱』,同时负担相当部分国防及情报工作。明朝的皇帝有了锦衣卫这样血腥的统治工具,监督士大夫阶层行径显得更加得心应手。有明一代的锦衣卫,基本是文官,宦官两大政治集团的政治斗争工具。尽管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更大的是负面影响。   明代的锦衣卫设立之初,乃是著名的酷政。《明史·刑法志》明确说,近于汉武帝时之诏狱。所谓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汉武帝与匈奴作战多年,将国家拖入了战时体制,多用法家酷吏,严刑峻法,《史记·酷吏列传》等篇说,汉武帝晚年,诏狱多达二十六所,关押有郡守、九卿一级高官前后达百余人,牵连对象至十余万人。不过,在汉代,这类酷政依然只是汉武帝晚年阶段较短时期的现象。了解了诏狱的『性』质,明太祖朱元璋何以要设置锦衣卫也就容易明白了。《明史·职官五》说:“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明太祖担心自己死后,下一代皇帝驾驭不了文武功臣,所以他几兴大狱,假借了若干由头,连杀带整,把辅佐他打天下的文武功臣差不多灭了个干干净净。这类案子,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如果交给朝官们按法办理,就有可能旷日持久,甚至定不了案。所以就把这些案子作为诏狱交给锦衣卫办理。

    *************************************************************************************

    这样来看锦衣卫,『性』质就十分清楚明白了。“侍卫”,本就是皇帝的亲兵;“刑狱”,自己可以断狱;加之“密缉”,则又说明其特务机构『性』质。汉武帝时的诏狱,仍是由朝官办案,只是严刑峻法的政策失误;明太祖的锦衣卫,则以消灭功臣为目的,罗织罪状,置无罪者于死地。“幽絷惨酷,害无甚于此者,太祖时,天下重罪逮至京者,收系狱中,数更大狱,多使断治,所诛杀为多。”《明史·刑法志》说:“胡惟庸、蓝玉两(大臣)案,株连且四万(人)。”足见其酷烈程度。作俑之始,就是皇帝维护皇权,铲除腐败之心过关切的产物,所以其后遗症也特别严重。自然,明太祖自己也知道,此类酷政不可以为长,所以,在蓝玉案以后、也即是功臣都已杀得差不多后的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诏内外狱无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于是下令大削锦衣卫的权力。不过,始作俑时心术已坏而造成的弊政,是难以断根的,到他的儿子燕王朱棣,借着京城文武功臣已经杀光、大伤元气的特殊机遇,起兵夺了明太祖嫡孙建文帝的帝位,是为明成祖,为了压制臣民对他的不满,不免要对忠于建文帝的臣民大开杀戮,这却又需要特务机构了,所以,明成祖手上,锦衣卫所有权力得以恢复并有所加强,如袁彬官至特授勋上柱国、左军都督、升授光禄大夫,是最显赫的指挥使。明初两代重用锦衣卫,其后,有明一代,此弊终难去矣。锦衣卫直至李自成起事灭明后,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62年的历史。

第12卷 524章:挑衅

    “不错,北镇抚司,这次若非刘大人,只怕天下擒王的兵马到了我燕王府,我等尚且不知呢?“朱能借口道。

    郑和瞧萧琴一脸茫然,解释道:“镇抚司乃是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两个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是洪武十五年添设。北镇抚司“专理诏狱”(皇帝钦定的案件),且拥有诏狱,可以自行逮捕、桢讯、行刑、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死于酷刑之下者不计其数。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统领官称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一般军士称为校尉、力士,被称为“缇骑”。刘大人虽为七品知县,但手底下能用的人却不在王爷之下!“

    “萧琴恍然大悟,心道:“难怪古代文武百官听到锦衣卫的名号,便如同见了阎王爷一般,瞧这阵势,当真不是盖的!若非这刘县令乃是北镇抚司,所用之人有限,岂能探知朝廷的动静,如此看来,这朝廷必然也有如同刘知县这般地下锦衣卫!“

    萧琴的大名,刘县令老在便听说过,这会儿瞧他器宇轩昂,心中也暗暗赞叹:“好一个人中龙凤,难怪王爷如此器重!“顿了顿,自太师椅上站起,冲着萧琴抱拳道:”下官常闻笑将军文才武略非常人所能及,今日一见,不知萧将军能让下官一饱眼福?“刘县令话音刚落,郑和脸『色』微微变了变,他和萧琴交好,刘县令虽为北镇抚司,三品官,但毕竟是暗的,萧琴身为燕王府护卫将军,从四品官,光明正大,按照门面,刘县令比萧琴低好几级,但那时武官地位太低,品级虽相差好几级,地位却不一样、权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萧琴虽说给朱棣出谋划策,但说到底还是一个武官,刘县令乃是当当七品文官,地位自是比萧琴高的多,所以此刻才胆敢,出言挑衅!郑和虽敢不悦,但自己也是武官出身,站在刘县令面前,多少显得有些底气不足,是以微微皱了皱眉头,却是雅雀无声,任由这个小小的县令,再次奚落自己的小弟!

    萧琴听他口气大有挑衅的味道,也不客气,冷声道:“既然刘县令如此有雅兴,萧某若是再推辞的话,显得有些看不起刘大人了?”

    “好,痛快,萧将军果然是痛快之人,刘某佩服!”刘县令笑了笑,继续道:“既然如此,那有劳萧将军一展身手了!”

    萧琴一拱手道:“恭敬不如从命!”

    刘县令脸上狡猾的一笑,微微挪动着太师椅上肥胖的身躯,很快伸出双手拍了拍,响声不大,但很快中门倏地打开,只见屋中坐着一个人,传令道:“请萧将军进赐教!”萧琴移目望去,但见那人脸『色』焦黄,约『摸』有三十上下年纪,身穿普通士兵盔甲,左手拿着一把破口的绣春刀,瞧他一身打扮,俨然是一个落魄的士兵!

    萧琴瞧了瞧那人,神『色』自若,大步步上石阶,只见那人瞧他走进来,走上得前来微微一包拳道:“萧将军亲!”

    萧琴也不客气,大步走了进去,见里面方觉原来是一个庭院,从外面看去只见一道高高的围墙,墙内树木扶疏,里面只有六七间平房,萧琴不觉纳罕:怎么留了这么多空地?继而一想心道:“是了,这刘县令乃是锦衣卫的指挥,家中自然少不了宽广的练武场所。”想到这里,也不客气,径自在院子中间站定,那护卫一言不发,身子不知如何移动,居然和萧琴同时进了那大院,站在萧琴的对立面!

    这下,萧琴望了望那人,瞧走路悄无声『色』,面上现出无限惊奇之『色』。要知,普通人走路无论多么小心,总会发出声音来,但凡内功达到一定境界,走路的声响便愈来愈小,但要做到如眼前这人一般,悄无声息,那非得内功修炼到至纯之境方能达到,以萧琴现在的内功,要达到这种地步并非不可能,但要做到如那人那般悄无声息,当真还有些难度。

    正在众人暗暗吃惊之际,忽听的萧琴哈哈大笑朗声说道:“今日始得幸会高人,我陈雷倒要请教了!”那貌似普通士兵的的男子提着那把破口刀,颤巍巍的惶恐说道:“萧将军休得说笑,我这个小兵懂得什么把式啊!”萧琴面『色』一沉,说道:“阁下真不肯赐教么?”说完,后退一步,飞鸿剑“当”的一声,划破空气,张旭贴迎面刺了过去,这一下去的极快,但张旭贴乃话笔意为剑意,虽是普通的一剑,但剑法只见含有笔画的潇洒自如,众人看得不仅又惊又喜,惊的是萧琴这一剑看似随意,实乃剑法之中颇为厉害的一招,喜的是这剑法居然如此潇洒自如!

    …………………………………………………………………………………………………………………………………………………………………………………………………………………………………………………

    锦衣卫的职权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这一句话就包括了锦衣卫的两大执行机构与职权:       一、大汉将军:主管皇帝侍卫、展列仪仗、传递皇帝命令以及职掌廷杖等事项,可以说和一般禁卫军毫无不同(只有职掌廷杖此项为锦衣卫独有)。

    二、经历司和南、北(名称,非方位)镇抚司:这一方面即为锦衣卫与一般禁卫军不同的特点,分述如下:   1、经历司:主管锦衣卫公务文书的出入、誊写及档案封存等事项。   2、南镇抚司:主管一般卫、所部队人员之犯罪侦查、审讯、判决、情报以及军事武器之研发事项(等同后世之宪兵队、军事法院、军事检查署以及军备局之结合体)。

    3、北镇抚司:主管各地藩王及官员秘密监视、肃反肃贪,独立侦讯、逮捕、判决、关押拘禁(诏狱)以及反间谍事项,明成祖时增置,宪宗成化(1465…1487)元年始置北镇抚司印,专理诏狱,可以不经三法司授权,直接听命于皇帝取旨行事,用刑极其残酷。狱成后专达皇帝,不须通过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官不掌诏狱者亦不得干预其事。

    此外,也曾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朝鲜万历之战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

    一般一个卫只有一个镇抚司,只有锦衣卫有两个镇抚司,其中“南镇抚司”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纪。“北镇抚司”传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司法机构。卫指挥使在明朝应该是正三品,但一些锦衣卫指挥使如纪纲却是从二品

第12卷 525章:高人

    正在众人暗暗吃惊之际,忽听的萧琴哈哈大笑朗声说道:“今日始得幸会高人,我陈雷倒要请教了!”那貌似普通士兵的的男子提着那把破口刀,颤巍巍的惶恐说道:“萧将军休得说笑,我这个小兵懂得什么把式啊!”萧琴面『色』一沉,说道:“阁下真不肯赐教么?”说完,后退一步,飞鸿剑“当”的一声,划破空气,张旭贴迎面刺了过去,这一下去的极快,但张旭贴乃话笔意为剑意,虽是普通的一剑,但剑法只见含有笔画的潇洒自如,众人看得不仅又惊又喜,惊的是萧琴这一剑看似随意,实乃剑法之中颇为厉害的一招,喜的是这剑法居然如此潇洒自如!

    但更为惊奇的是那人,身子轻轻一侧,左手的那把破口刀,轻轻的一挡,萧琴凌厉的一式,居然轻轻被他化解了,这一招虽看似毫不费力,而今何以又全不抵御,竟任由萧琴还以颜『色』。

    其实众人有所不知,那人适才用手中的破口绣春刀轻轻格,实是全凭真功力,将萧琴自带剑意的张旭贴内家真力都卸空,让萧琴的内劲同绣春刀的内家真力相互碰撞之后,内家真力顿时大减,是以才得毫发无伤。如今萧琴再次出手,实乃出乎他意料之外,仓猝之间,只能运气护身,不及兼顾及面子,绣春刀“当”的一声,出鞘,划出一道利光,刺向了萧琴,萧琴顿时吃了一惊,身子一纵,落在了丈外。二人这一交手,场上除了朱能、郑和武功达到了二人这种境界外,其余众人根本尚未看清楚。

    这种上乘武功的奥妙之处,只有郑和和朱能二人能够理解,心中感慨万分,暗自想道:“当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素来以武功自负,而今看来,不但萧兄弟胜于我等,即这貌不惊人的小兵也胜我多多。看这两人各具神通,鹿死谁手,殊未可料。”心中不禁忐忑不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