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431章

幻之盛唐-第431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代文艺娱乐,除了惯常的乐舞而外,还有一些类似类似现代歌舞戏的东西。最著名的三大歌舞戏是大面、拔头和踏摇娘。它们以故事情节为主,由演员扮演人物,以歌唱、科白和表情动作表演,形式丰富多样,传统流行的剧目有《兰陵王》、《神白马》、《凤归云》、《苏莫遮》等。
    其它剧种还有参军戏、傀儡戏等。参军戏是以科白为主、间有歌舞的话剧,由演员二人表演,一名参军,一名苍鹘,表演时一机智,一愚鲁,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更近似现代相声**的雏形。傀儡戏又称魁垒子,即木偶戏。这些种剧种主要是在民间流传,深为广大百姓喜爱……
    现在又多了种白剧,即多种表演方式的大杂烩,没有太大的限制,既有复杂铺陈的舞台背景道具,也可以是几个人说唱,用块画布一围就是背景的简陋露天草台子,因此很快风靡一时。
    他们正在看的就是白剧,不过是宫廷内看的自然是极尽华丽繁复。
    “阉党私蓄刺客,到处捕杀忠良,斩草除根,这不是隐射前朝的事情……”
    “什么锦衣卫,什么东厂、西厂,这不是在说察事厅……”
    “这种事情,也只有那位大人,才敢明目张胆的编排成剧目吧……”
    同样的戏目,不同的人看不同的味道来。
    “陛下……”
    新任的侍御近臣,秘书少监兼翰林学士王缙似乎想说什么。
    “卿是不是想说,剧中的这些刺查**的都是上不得台面权术手段和偏门小道,为人君千秋者,当从治国善民大道……”
    皇帝小白笑笑说。
    “朕心里有数……”
    “今天在中宫都看了什么剧目……”
    回到府邸的独孤明,换下衣服,现自己背后都湿透了,却看见妻子楚国公主脸色有些不好,不由问道
    “狸猫换太子……说的是宫争夺宠的故事”
    “陛下叫我们看这些,有意暗示什么……”
    “怕是给中宫的那些人看的,顺带敲打那些过于热心的外戚和臣子,我们更要避嫌,不要和本家那几位走的太近了……”……
    静边城下,
    刀枪如狱,箭泼似雨,城下交错推进的军阵,城头上血肉翻滚的战线,淹没在火焰和烟雾之中,人肉的焦臭和浓的腻的血腥味,哪怕再强猛的朔风,也无法驱散。
    “久战不乱,溃而不散……”
    临时主持的守将路嗣恭,蔓延血丝和疲惫,沙哑着声音,对着身边人道。
    作为城中幸存者和守军们的主心骨,这位灵武守捉使是半个多月前作为押粮队进入这里的,见到的只有数千名互不统帅,无头苍蝇般的溃兵,当场射杀了一批试图抢劫焚烧囤积的军资,然后各奔出路的溃兵,以铁腕将剩下的人强行收拢起来,坚守到现在也已经不足千人了。
    静边城,虽然名为城,但其实只是为了方便驻扎,而筑的比较高的一座土围子,除了已经被焚毁的官衙,仓房,马厩,营垒之外,大部分都是在空地上临时搭建的简单棚窝或是帐篷,城中胡汉混杂的居民,在两次易手时,基本被烧杀一空,只剩下这些从山中三三两两逃回来的败军。
    不过由于是作为拓揭军的前进基地,所以军械还算充足,再加上他运来的粮食,在这些缺乏攻城器械的叛番面前,支撑一段时间还是问题不大的。
    “阿纳襄,你说奴刺人是什么来历,居然溺战这么久……”
    “我也没听说过这个奴刺,不象是什么有名的部落……”
    同样满身鲜血和尘土,正在赤着半个膀子接受伤口清理的马军头目阿纳襄瓮声道,
    他口中的奴刺部,本来是河西杂胡中的一个中小势力,只是因为大量河西胡部都出兵关内后,才迅崛起的,平时并没有什么彰显之处,因此连阿纳襄这个本地人士,也不了解多少。居然一下子就成了变乱中的大患。
    “要不让我再冲出杀一阵……”
    他咬牙往身上套上一件新的明光铠,磨得刚愈合的新伤口又冒出血水来。
    他本来是河西杂胡组成义从军的部落头目之一,也是长安之变后,打散重编的义从军,屈指可数被留用下来的将领,因为他和部曲正在平康南里,狂欢滥引与人大打出手,结果错过了那次倒霉集体行动了。不过随后派去支援拓揭军,晚到一步,结果就和路嗣恭的押粮队一起被困在这城里。
    “等入夜再说吧……”
    路嗣恭摇了摇头。
    “就剩你这点马军了……我还有其他的用处,”
    说话间,打着各种杂色旗帜服饰的军队,穿铁甲的并不多,更多是简单的皮袍子,和杂七杂八的兵器。象潮水一样一泼泼的被打退,又很快一重重的席卷上来。其中一些衔刀提索的部落勇士,根本不需要任何器械,迅白手攀上墙头,被砍到打落的同时,也把藏在墙头掩体后的守军,惨叫的拖出来,变成飞坠的尸体。
    “这些哪里是叛番……”
    城中硕果仅存的军头之一,正在打磨大盾上累累刮痕的骊人营旅帅骊泰,突然抬起头道。
    “朝廷的边军也不过如此啊……”
    按照大多数番胡的作战习惯,凶猛有余而后劲不足,善野战不善攻坚,一般不会在坚城下耗费太多的精力,如果遇到难以攻克的对象,多半会另转他处,或者分散搜掠就食。但是显然这些叛番的表现大大颠覆了这个常识。
    他这个感叹,或许是无意的,但似乎有些接近真相。
    “只要打下这个围子,钱粮,财货、军械想要多少就有杜少,还有数目不少的犀利火器……”
    围攻的军队中,也有人这样鼓气打劲道。
    “有了这东西,就算朝廷的正军来了,我们也能和他们周旋到底……”……
    “第几波了……”
    又一群山脚中冲出的胡马儿,怪叫呼号着,还没接近蜿蜒的队伍,就被活动的车弩,被射程一排排肉串,这些持刀背甲的军人,也从最初的如临大敌,到见怪不怪。
    甚至可以在军士们的带领下,按照草条进行本能反应的轮流作息,比如坐在板车上喝着补充体力的肉菜糊糊,看着那些飞蛾扑火一样来送死的小股胡马,谈笑风生。
    二路讨击军的主将卫伯玉,收起小巧咫尺镜,望着那些打扫战场的民夫,轻轻吐了口气。
    虽然主要战略是步步为营的推进,但不妨碍他派出几只奇兵队,迂回反抄那些叛番的老巢,进行武装侦察和战术策应、待机……
    虽然是居无定所的胡族,但是常年迁徙模式,还是有固定的行动规律和特定休养生息的水草地。
    但是居然大都落空了,只捕获一些老弱病残的部众。零星的骚扰却频繁了起来。
    “军侯……”
    一名连兜带甲的军将,带着数骑身着白虎明光的亲从,策马逐上前来,却是这次与他临时搭档的副手,神策中郎将李昴。
    “没有后援,也没有埋伏……不过那些尸身有中的青壮并不多……”
    “对方好像很熟悉我们的战法啊……”
    “居然都清野坚壁了……”
    他的说辞并不是空穴来风,就前两天,居然有人试图在营帐附近水源地埋伏,还有人试图潜入车营的后备骡马大队中,焚烧草料不成,又有企图给牲畜下毒。
    对方似乎摸准了这种队伍的特点,作为主要运力的车营,维持大军所需的机动力,那些大量骡马上。不由让人越惊疑和警惕起来。
    “辛苦了,多派快马再探吧……”
    卫伯玉点了点头。这一次行军,也可以看作是一次对朝廷中军各部整备情况的大考验。所以有些东西还是急不得的。
    过了甘州越往西走,大军所见越荒凉,干枯到露出滩石的河川和稀疏的荒草,虽然才是夏末,却已经满是深秋的肃杀凋零,村邑和田地也越来越少,那些山丘上偶尔现的牧人和牛羊,也在见到大军行进的烟尘轨迹之后,远远的躲开。
    突然一阵歌声隐约随风而来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鸿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却听见那些游侠儿组成的游曳队,已经回来了,正在齐声唱新白词,作为交接口令。听着他们的曲儿,看着有些熟悉的风物,他的心理有些东西涌动出来。仗剑游侠,游历安西,与各色豪杰把臂言欢的种种,恍然眼前。
    “阿耒……你跟了我多少年了”
    卫伯玉突然转头,对着身边一个年轻而富有风霜颜色的将官道
    “回将主,十一载了……”
    作为边军家的子弟,总是比别人更加早熟,一下地能走就生活在军营的熏陶中,13岁就要开始随着父兄上戍,在危急的时刻和成年人一样拿起武器作战,因此他不足二十五,却是个有十一年从军经历的老兵了。
    “还记得富平镇的模样么……”
    作为边军的军、城、镇、戍四级体制的第三阶层,磨环川神策军驻地的众多外围之一,富平镇是由众多世系军户开垦出来的聚居点,位于山上称之为寨,位于平原河川则称之为屯围,也是许多世袭老边军的家乡。虽然贫瘠而荒凉,却浓缩了儿时人生大部分的时光和印记。
    “已经淡了……”
    对方想了一下直接回答道。
    “那待战事了后,你替我去一回磨环川……“
    卫伯玉用一种微不可见的叹声道
    当年冒着被处刑的风险,违背边军军户不得轻离防地的禁令,带着百多名部曲少年,一腔热血的私自去勤王,成就功名大业。结果理想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千里迢迢的赶回来,勤王没赶上,就撞上叛军外围的游骑,险胜后败被人围上,死了大半才脱离出来。
    然后被人一路追击,好死不死遭遇上那位大人断后部队的伏击圈,才捡了条性命,然后随着龙武军大战小战,一路成长起来,那些早年追随那些部曲少年,战没的战没,伤退的伤退,外放的外放,还留在身边的熟悉面孔已经屈指可数。
    虽然这些年一直往哪里送钱送东西,但是他却一直缺乏回去的勇气和**。
    “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家人,如果有后人又可以的话,就带回来,我至少可以给一个前程……”
    “事了……我会推荐你去武学殿前班的”
    “多谢将主成全……”
    武学除了正途科班之外,还有一些不定期的特训班,层次从低到高都有,既有专门给勋贵子弟镀金的良才、荫选班,也有一些关系衙门指定委托代培的庶务班。
    不过,有些特别班的含金量甚至不下正科出身,甚至更有过之的,比如直接对口枢密院的总戎班,面对参事府的参军班,军谋战略班等等。
    这个殿前班虽然不及上述几个,但是有很大的几率会被派到那位总府大人身边见习,虽然时间不会太久,但是这段经历无论在仕途的资历还是军中的人脉上,都是重要的凭据。有时候官场上相互提携帮衬的小圈子,就是这么形成的……
    另外一个地方,一个变调的声音,也在讨论着他们。

第四百五十七章 战争与和平

    价值不菲风磨铜架白琉璃罩子的挂马灯,在熬煮奶茶雾蒙蒙的水汽中,将帐内照的一片昏黄,蒸腾在空气中的,还有新开封烈酒的味道。让原本高地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变得舒适了不少。
    一个脸色苍白,满脸胡子拉渣到看不出真实年龄的人,紧紧裹着身上的毡帽毯子,一边咳嗽,一边断断续续的说道。
    “此次二路讨乱军的主力,大都是龙武老营兵……”
    “龙武所部,除了马军(屯、越、胡三骑),步军(刀牌枪槊以及陌刀诸团营),射生兵(弓弩以及团属马拉轻型车弩)等传统三军外,还车军(车战团、骡马队、修理队、武装运输队,以及传信的捷步营),中垒军(战斗工程团,团练义勇诸辅兵,救护营,以及重型床弩石炮组成的神机营)……”
    “这些营属的兵将,都必须掌握一定的诸如火器投掷、土木作业等基本技艺……”
    “火器,又是火器……”
    吧身体蜷缩在角楼的阴影里的一个声音威不可闻的,又咬牙切齿嘀咕了句……
    “此外龙武军在外州,还有六。大训练营地,分别为安东、南平、荆州、海南、登州、松州……乃是针对山地、水战、林间、雪原、海上诸情形的作战场所……现在已经归入枢密院的名下,专供轮戍新军,做适应性训练……”
    “龙武所属五部三军,都有各自的。别号,象那位总府直属的中军,被称为“磐石”军,兵种和重装器械最全,可谓攻守兼备,作战四平八稳,以磐石一样的力量碾死对手……”
    “龙武军三率之下,推由马部。中郎将解思兼领的前军,人称“暴风”军,因为他配备的车马和骑兵最多,机动性最高,象暴风雨一样席卷对手……”
    “龙武后军被称为“骆驼”,因为他们以三耐著称,比别。人更能耐饥渴、比别人更能耐负重、比别人更能耐长途跋涉之苦,故又被称为骆驼军。与他们对阵的敌军,往往不是被打跨,却是被他们棉韧有余的战法,给硬生生拖跨的。”
    “金吾左卫被称为“碾子”,高和郭二将一徐一急,用兵。是截然相反却有相辅相成,象石碾子一样用攻守交加,活活磨死敌人。”
    “知兵善用,能忍有勇’推高适,治军一体,善有勇。力,有古时李广遗风的,却当是这位卫伯玉,”
    “高达夫当了十。几年幕僚转职来的老将,攻守兼备,寥寥几战,最喜欢的是因地制宜利用一切条件,通过棉纫缜密无懈的防守,让对方空有一副好牙口,却没地方下口啃,把对手磨的师老兵疲没了脾气,再来个来个决定性一击,遇到紧要还会出人意料的来个大爆。”
    “卫伯玉最擅长侧击迂回,用局部的优势,分段攻击逐一消减敌军的力量,”
    “解思最擅长强行突击破阵,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
    “罗先最擅长避实就虚的奔战,捕捉战机一击即走,屡屡拖跨优势的对手。”
    “再加上龙武所部的五军轮战制度,敌手每次遇到的官军作战的风格,都不大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